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5篇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5篇,第1张

微信只是一个平台,更加只是一个营销的另一个工具,市场对“微营销”的看法确实太过火热。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欢迎阅读!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1:

其实微信微营销说起来也挺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在这里,我仅对微信朋友圈营销的十条工作经验做了大致的总结,供有心人在实施微营销方案时能多个参考。例如为什么要在微信昵称前面加A?如何突破群聊40人限制等!

1、编辑好个人信息,例“个性签名”、微信名称

完善的资料信息和一个清晰的产品诉求,是任何一种营销方式必备的基本基础,要想做好微信朋友圈营销也不另外,至少让添加的朋友看到你的头像、名称和签名等,能第一反应的清楚您是做什么的,然后才是看你朋友圈发送的内容对他们有没有帮助。A、像我微信的名字“000—腾讯360”,既真实的反映了我的姓名,同时也清楚的反映了我们主要是做腾讯和360的相关业务。B、在通过我的个性签名“360推广、腾讯微博空间、聊天窗口广告、微官网1111111”,清晰地展示了我所服务的大致业务范畴。C、我还选择了比较好记的微信账号“0000”,随时方便大家添加。

当然,在完善微信个人信息的同时,我也精心的请我们公司的美工帮忙制作了,朋友圈展示位置头图背景,方便来访的朋友短时间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我的联系方式是多少!

微信微营销成功案例分享——微信朋友圈营销十条经验总结微信微营销成功案例分享——微信朋友圈营销十条经验总结

2、如何出现在朋友微信通讯录最前面

A、微信名称以A开头,如 Andy邓呈朋—腾讯360 如果中文字首位拼音 是A开头,效果也一样,这个大 家可以试验下,我一般不推荐在名称前面直接加A,哪怕是为了出现在最前面加多个A,因为这样你的微信号给别人一看就是营销性太强,更硬型的广告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B、尽可能让你的朋友把你设置为标星朋友,打开微信通讯录,找到好友,点击头像进入详资料, 点击右上角的“…”,点击“标为星标朋友”,这个标星朋友是否有其他功能,这个我暂时还不知道,但是至少是会出现在微信通讯录的最前面。

微信微营销成功案例分享——微信朋友圈营销十条经验总结

3、对微信朋友圈清晰的定位,坚持“内容为王”

前面我也有提供,微信只是一种平台,微信朋友圈也只是一种营销工具。我们在利用朋友圈营销的时候,要先搞清楚你的微信好友喜欢什么,或是你想达到什么样的宣传目的,再来定位你的发布内容,当然内容一定要相关,并且是你的目标好友的感兴趣话题,最好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帮助。当然每天发布的时间和规律,个人建议每天发布两至三条内容,过多会引起好友的反感发布时间可以选择在 早上7点、中午11.30分、晚上 5.30分比较合适。

4、微信朋友圈如何只发文字,并且避免文字折叠

微信朋友圈的内容除链接外,我们更多的推荐的其实还是图文并茂的方式,但是很多时候也不得不排除仅仅只发文字的时候。首先打开微信朋友圈,按住右 上角相机按钮2-3秒钟。 大家注意一下细节,在80个字符或6行以内文字不会折叠,如果你有手机网站,在文 字中你还可以放上你的网址, 为你网站带来精准客户。同时,微信具备原创和拷贝识别功能,如果是直接拷贝过来的文字,有时候字符数没有超过80字符时,由于编辑时间停留较短,一样会折叠。所以一般建议直接拷贝时,在编辑框多等待几秒钟。最好,编辑发表之后,再将原先发表内容直接评论发表,这样所有朋友圈显示的信息都可以全信息展示。但是切记不要每一条信息都这样重复评论,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刷屏!

5、怎么增加个人微信好友

我们说微信朋友圈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具体的来讲其实就是社交化营销方式的一种,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病毒式传播,微信好友数也就成为了营销的关键。

A、将自己的QQ好友加为微信好友 如何寻找目标人群并将他 加为好友呢?除了宣传自己的微信名片让别人主动加我们之 外,我们也可以主动出击。QQ 群是按照特定群体进行分类 的,我们可以通过QQ群来找到各个行业的人群,也可以通过查找好友找到相应地区或者年龄段的QQ并加为好友。

B、将手机通讯录的人加为好友 因为有的人可能拥有自己 的客户的手机号码资源,那么 如何更快的加这些人为好友呢? 将手机号码资源用txt或者office 格式整理好(具体根据导入的软 件来 设置),就可以用豌豆荚或 者QQ手机管家导入到手机通讯 录上了。(导入之前,先取消自 己的个人微信号与自己所用手 机号码的绑定,然后再导入生 成手机号码列表。导入完成之 后,再重新将自己的个人微信 号绑定自己所用的手机号码。 这时,腾讯就会向你导入的手 机号码列表中,已经开通了微 信的人发一条推荐的信息,如 果对方有兴趣,就可以点击添 加你为好友。)

C、你也可以把个人微信二维 码、微信号与传统媒体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如QQ群、网站、微博、 QQ空间等。

6、怎么看微信好友人数

A、在<通讯录>中尾中可以看到 好友总数 B、 进入微信首页,点击右下 方的“我”。点击“设置”,进入设 置选项。在设置中选择“通 用”选项。在通用中进入功能选 项。在功能中选择“群发助 手”。在功能设 置群发助手里点 击开始群发。在最下方选择新 建群发。在选择收信人中点击 右上角全选按钮。点击全选之 后,屏幕最下方的下一步按钮显示数字即为您微信好友数量。

7、利用微信备注功能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

如果您的微信好友多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记不住微信好友的真实姓名,也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友用户,利用个人微信去影响身边朋友,就一定要标记好每个用户名称。 打开微信通讯录,找到好友,点击头像进入详资料,点击右上角的“…”,接着点击“备注名”就可增加好友备注备注格式建议行业或公司+姓名,如微营销推广-小邓,或者腾讯360-小邓等。

8、个人微信朋友圈一样需要互动

微信好友每一条内容下方,都可以赞或评论,相信你也经常赞或被赞……你喜欢别人的赞吗?你喜欢赞你的人更多吗?一定喜欢,因为这是人性无法逃避的弱点:虚荣心。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被表扬! 经常赞或评论,就跟经常电话交流一样,让你的好友很快就能记住你。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朋友间的:交流——交心——交易!

9、善用个人微信群发助手

大家都知道,微信订阅号是每天可以发一条信息,服务号是一个月发一条信息。但是个人微信号可以不限制分享,还可以不限量每次群发200个人信息,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用的信息传播工具。但是微信营销更多的针对企业的老顾客,群发切忌单纯地广告信息,更多的以感恩活动或者是节日祝福问候为佳!

10、充分开发微信群的价值

微信群是变化的人与人关系,可以“被加入、可选择、随时退、随时进”,一个成功微信群要能达成共鸣一般的用户建微信群是40人数,你可以建M 个群和你的好友进行交流,如果想提高突破群友40人限制到150的秘笈,可以办理一个武汉360vip或者武汉腾讯的服务套餐就可以轻松获有。可以联系武汉360腾讯推广小邓,18971344539注 意要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至于怎么让相关客户加你微信 群,网上有N多推广方法,你可 以尝试下。

A、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魔法 棒图标,然后点“发起聊天”。 B、勾选你想要添加到群里的好 友,然后单击“确定”,你就建 立好自己的“微信群”了! C、“微信群”创建成功!你可以群 发送语音或者文字图片了! D、“微信群”管理:点击聊天界 面右上角的按钮,如果选 择“—”,然后点成员头像左上角 的“—”就可以删人了或者单 击“+”,可以添加群成员。 E、改“微信群聊”名称:点聊天 界面右上角的按钮,然后选 择“群聊名称”后,输入新的群 名称,然后保存就好了!

想利用好个人微信朋友圈营销来宣传品牌或产品,单纯的依靠微信朋友圈也是不够的,需要结合QQ空间、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网站或微官网、微博等移动端媒体,建议大家多看看圈子营销、数据库营销书籍,在做微信营销时,请多思考什么内容对用户有价值,你是否能不断给客户提供价值。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2:

基于微信的社交属性,将公益活动的模式植入到微信中,采取了有奖报名的模式,设置了官方微信拼车报名活动,借助春运的热潮,社会媒体的报道,实现了空前的社会效应和品牌效益。

具体实施过程

春运依然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难题。面对“买票难”问题,很多白领“自谋出路”,开始寻求新的回家方式,拼车即是其中之一。

自2011年,国内首个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解决春节回家问题”的公益平台——金六福“春节回家互助联盟”成立以来,已有超过320万人次的参与,春节互助拼车逐渐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回家途径。

2013年1月20日,适逢春节来临之际,第三届金六福“春节回家互助联盟”在广泛关注中起航,并于广州、北京、上海、青岛、长沙五城同时开启,春节回家互助拼车的热潮正式来袭。

活动时间:2013年1月20日—2月19日

活动平台:腾讯微信 金六福—幸福公社

活动奖励:通过微信成功报名前100名幸运儿将获得价值328元的绵柔金六福金瓷1瓶。

分析与总结

微信作为新兴的手机通信模式,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此模式有赖于微信的庞大受众,依托于金六福强大的公司实力,借助春运回家买票难的大背景,适时推出,并在各大媒体进行曝光报道,立即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此模式,借助微信公共平台,受众自发发送信息给予官方平台账号运营者,由运营者进行统计和整理,方式难免烦琐。

可以借助开发自定义回复接口,与企业网站的报名系统打通,亦或是更进一步,直接在里面完成输入“出发起点—出发终点”,自动d送出春运拼车的该路线的信息以及人员。如果实现此效果,将有效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增强微信粉丝受众的黏性以及互动程度。

由此还可以看出,微信营销绝对不是单一的营销方式,还需要借助各种营销以及推广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曝光,最终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扩大营销受众,进而获取更多的品牌价值收益。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3:

登录微信,添加“星巴克中国”为好友,即可与之展开一场内容丰富的互动对话。工作繁忙、身心疲惫,需要随时随地Refresha一下?

只需发送一个表情符号,星巴克将即时回复你的心情,即刻享有星巴克《自然醒》音乐专辑,获得专为您心情调配的曲目,感受自然醒的超能力,和星巴克一同点燃生活的热情,激发灵感。

具体实施过程

星巴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从全国的门店开始,让经常光顾星巴克的顾客先成为星巴克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然后再利用活动等方式让粉丝自主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让星巴克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短时间内爆增。

星巴克针对目标人群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对微信公共平台功能也进行了充分开发,不仅破除了传统商业经营模式辐射面积小、用户参与度不高、受时间地点等制约的弊端,还具有了轻松时尚、趣味性高、商家与用户互动性强等优势,让用户能尽享商家带来的轻松惬意。

可以说,星巴克的这个案例将微信的及时性、个性化、互动性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

分析与总结

星巴克依靠这个案例的完美执行,不仅将所有老客户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也让游荡于各种咖啡厅的客户更加信赖它。同时在推广方面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活跃的目标人群粉丝让星巴克的微信公众平台持续释放威力。

如果要说缺陷的话,恐怕就是功能太少了,毕竟星巴克在中国有千余家店。如果增加全国性和趣味性的功能(如天气预报、星座运势查询等)就更加完美了,粉丝的依赖会强。而且最好能设置星巴克微信个性化的功能,对于品牌传播和建立粉丝依赖作用会更大。

总的来说,星巴克无疑给所有连锁行业开了个好头。

连锁店生存最大的法则在于傻瓜式的执行、简单的选择和聚变性的模式,而星巴克的微信之道告诉了所有连锁店企业,用微信可以轻易实现这些东西。连锁店只需要对目标人群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进行功能化和内容化的开发并营销推广即可。

同时我们有一套针对连锁行业的“微信的连锁行业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将实现连锁店最精准化,将各个地方分店整合统筹管理,从而强化各个方面的执行力度,而这是在以往时期都不能实现的。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4:

慕思借助微信公共平台,发布调研需求活动,通过HTML5技术搭建专业页面,并借助社交网络,支持QQ、微博登录,无缝对接调研系统,从而完成调研需求。

具体实施过程

慕思通过微信海的服务,建立“健康睡眠专家”公众账号,并且通过了公众平台的认证。

围绕慕思的产品特点,从较为符合广大受众的阅读以及喜爱的健康睡眠角度搭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活动介绍:

曾经一场好觉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睡不着才后悔莫及,上天终于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修炼睡商,争取早日脱“困”。快来参与慕思“睡商大调查”!兰博基尼限量版奖品,iPad mini等你带回家~!

分析与总结

此模式利用微信提供的“查看原文”跳转链接,用户点击后会跳转到企业独立的微信官方HTML5网站(该网站经过独立的开发和网页功能及交互设计),依托于微信的庞大用户基数,通过微信推送给微信粉丝,完成调研需求。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追求多样化的展现方式以及交互方式,而HTML5很好地顺应了这一潮流。企业对PC上相关服务的诉求都可以在移动互联终端的HTML5页面实现。

我们可以设想,抽奖活动、调研活动、注册行为、编辑行为等,未来都可以借助微信通过HTML5页面实现。

目前,微信海已经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此项服务,包括网页功能定制以及页面开发运维等。

微信的链接跳转为企业的微信营销打开了窗口,也是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借助更丰富的页面展现、产品介绍甚至用户的互动,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亦或是品牌的曝光度。

在此,笔者建议,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者在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推送之余,也要做好内容的承载页面,需要给予承载HTML5页面高度的重视。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享5:

微信公众账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普通公众账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种内容。认证的账号则有更高的权限,不仅能推送单条图文信息,还能推送专题信息。

一号店搞的“我画你猜”微信营销活动,每天微信推送一个图画给用户,用户猜中后在微信上回复就可能中奖。

具体实施过程

1号店基于微信的互动属性,开展互动式的竞猜活动,借助奖品,进行粉丝的有效激励,最终达到品牌植入和粉丝增长的目的。

在微信公共账号的群发消息中,设置发布图文形式的活动,具体活动为“玩我画你猜,赢惊喜大奖”。

活动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关注1号店官方微信

第二步,接收1号店每天一幅画作

第三步,猜出答案发送给1号店。回复最快且答对的粉丝,将获得1号店的独家礼品。

分析与总结

此类活动实现成本低,并且巧妙利用奖品吸引粉丝的关注,对粉丝进行物质上的刺激,进而刺激粉丝回复问答,通过互动来提高微信粉丝的活跃度,提升公共账号的粉丝质量。

毫无疑问,此类活动是较容易在微信公共平台实现的行为,但其局限性在于,必须基于一定的粉丝基数,此类活动才最为有效。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在初期粉丝基数不够多的情况下,开展推荐粉丝的互动有奖行动,通过推荐粉丝的关注,推荐人可以将自己推荐的粉丝ID和名称统一发送给公共账号,公共账号运营人员根据推荐人推荐的人员数量进行排名,发放实物奖品。

在全球化竞争和买方市场的压力面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将新产品开发放在自身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场数据以及由市场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得到的结论都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指导因素。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3篇,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一:

水果营行:烧钱催不熟生鲜电商

自2014年10月开设第一家门店,仅一年多,号称要做“水果业内的阿里巴巴”的水果营行就在全国20余个一、二线城市,开设了300多家实体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几乎一夜之间,这个迅速膨胀的水果王国轰然倒塌,广州、深圳、东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门店大量关门,12月16日,水果营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带走……

水果营行,成为O2O死亡名单里的最新登陆者?它的破灭是否预示着生鲜电商走向颓败?或许,结论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确下光鲜的坏水果

在水果营行的泡沫破灭中,大量的舆论将关注点投放在它的融资模式——“合伙人众筹”和“会员预付卡”。

尤其是前者,据水果营行一份单店投资协议样本显示,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直营店投资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将获得每月销售额10%的回报,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为止。同时还获得投资额10%的原始股权的长期收益。而媒体亦测算,按照水果营行宣称的单店月销售额50万元计算,众筹参与者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将高达30%左右。而通常认知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风险已然极高。

但这并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因为由始至终,水果营行所打造的生鲜电商模式,都如同刘伯温那篇《卖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理论上来说,水果营行提出的专注线下服务,将人才配置和质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实基础后再进军线上的路数,是当下许多浮在网络之上、过度依靠网购模式而缺少实体店推进的生鲜电商所缺失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仅仅是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切合到地面经营理念之上。

反之,从它的许多专注线下的行动中,可以为生鲜电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务O2O提供反面参考。

远离社区的专卖店不叫小业态

在水果营行2015年11月对外发的一篇软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词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竞相跑马圈地以便利店、专卖店为主的小型社区零售店,组成小业态 商业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态势。毫无疑问,水果营行赶上了小业态商业崛起的时代大势。”

显然,水果营行把自己的线下门店定位为小业态。而媒体披露其“门店选的都是城市黄金地段,租金较高,还要支付工资,不可能达到高利润,有时还会亏损”。这种布局黄金地段的思维,与当下立足社区的小业态模式并不相符,反而颇为接近早年的专卖店形态。抛去其或有意为之,以彰显实力雄厚,好招揽合伙人的可能不说,这样的开店方案,历来均是电商实体店或O2O门店所摒弃的。

理由很简单,无论何种电商形态,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运营成本为赢利之源,而位于闹市的门店则加大了这些成本,更直接处于商超商圈的辐射范围内,极不利于竞争和拓展。

更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导致的运营理念的错乱。在水果营行的早前报道中,其总不忘提及“通过线上下单、门店配送,辐射单店周边3公里范围,实现1小时内极速送货上门,解决水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然而这一“互联网+小业态”的运营模式,在当下的社区O2O门店试点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运营费用昂贵、社区需求挖掘不足的难题。早前耗资10亿元、依托顺丰强大的物流体系和财力布局社区的“嘿客”亦难以为继,而开设在闹市、按水果营行早前介绍开店成本动辄百万元的线下体验店,若真只按运营思路辐射3公里范围,其收回成本的难度将高出太多。

何况,它还只卖水果……

生鲜电商先从爆款玩起

在水果营行众多的正面、负面消息中,有一个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营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样的优势。

或许造成这一困扰的理由更奇葩,一直号称是生鲜电商的水果营行根本就连一个像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营行在对外宣传中,依然还在说“待电商系统完善后……”。

一个线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鲜电商,其线下的门店只能也只有各自为战。所谓逆向O2O,最终走向了传统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过是披上了一件“互联网+”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鲜电商,其实不是单行线,而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就像一个跷跷板,轻了哪头,都会接不上地气。

但这并非解除生鲜电商迷局的关键。至关重要的是,走线下体验店的水果营行并没有和周围商超中的水果柜台有太多的区别。

这都不是早前舆论批判的水果营行不懂水果经营之道,损耗大、价格高、标准化难所能概括的,尽管这是许多生鲜电商创业者不可避免触碰到的问题。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则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须知道,我为何非要选择在你这里购买水果?”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个疑问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换成其他任意商品种类。但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仅仅一句“相较于销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场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鲜电商主要销售特色、中高端水果”这样模糊的定位并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个生鲜电商用行动来解答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水果这种消费者更乐意于眼见为实的商品,在线下体验店辐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鲜电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为强化消费者体验的突破口。

如顺丰、京东、天天果园和本来生活等电商在2013年打得火热并延续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车厘子大战,对此,天猫电商平台喵鲜生负责人乐觉就曾表示,生鲜电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从带来关注度的角度考虑,基于价格和体验度,消费者会主动传播,就能为网站带来新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弥补线下体验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会更容易形成消费者的购物黏性。由此,再将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见品类之上,逆转消费者“眼见为实”的习惯。

烧钱扩大规模不一定能增强黏性

在整个O2O死亡名单中,一个普适性的死亡规律就是烧钱烧到资金链断裂,而烧钱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扩大规模,意图以规模覆盖足够多人群来获得黏性和长尾。

在水果营行案例中,一年内扩展出300家实体店,覆盖20余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3年开设1万家实体店。如此强度的店面扩张,必然带来人员储备、运营模式上的不适应。须知,知名水果连锁百果园,从2002年起,用了8年时间仅开出了100家门店。之后又用5年时间,才将规模提升到1000家门店。

即便是在“互联网+”的极限扩张下,指数级增长的实质,也须完成从0到1的蜕变,或言先种好试验田,才能将成熟的模板进行复制,实现从1到N。

一个产品特色不足的生鲜电商或O2O,最终会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过烧钱的方式,用补贴和特价来吸引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从而塑造虚假的黏性。而在水果营行身上,各种“会员预付卡”真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在于“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优惠力度上。若运营状况正常,这类促销本无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强行在亏本赚吆喝,这样的预付卡除了吸纳资金这一个用处外,更会因为一个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银行式的挤兑风潮。这一幕,在水果营行落幕时,已然得到了证实。

一个忽略了消费者,没有真正买方市场想法,只是描述了一个好听的 故事 ,却无法和周边的商超、菜场的水果摊点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生鲜电商,其不败也难。

此外,还有几点教训值得一点:

一是生鲜电商和O2O依然要用轻姿态来扁平化渠道。如在线上红火的本来生活网,目前进军线下的生活O2O项目“本来便利”就是采取和当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鲜电商要突围,或可采取一个城市一个中心体验店+若干合作自提点的方式,实现有效扩散和覆盖。最终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线上,而非体验店。

二是使用线上平台建立大数据体系,至少做到能够预测某一城市对某一品类水果的预期。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才可以将电子商务所拓展出来的超长尾巴,变成一个核心数据源,可以确保发往某个城市的水果,不至于过少或过多,徒增损耗或难以满足需求。这才是区别于各自为战式的传统水果店的关键。

三是不断地差异化自己的特点。生鲜电商要成功,其实就应该按照电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长尾来满足长尾末端的用户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无我有哪怕只是一个人有需求才能成功。当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众的水果卖得贵点,将预订、众筹等互联网模块落在消费者层面上,而非融资层面上,意义更大。

市场营销案例二:

大品牌产品升级引发的经销商压货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表。

看着越来越糟糕的数据,老高越来越胆战心惊。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称为A企业)的经销商,在别人看来,在省会中心地带,拥有数千平方米大院自有产权,前边四层办公楼,后边大片库房,近百台车,200多人的团队,生意够大够土豪。

可事实上,老高从这家品牌身上挣得的利润却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场成本,每月七八百万元销售额,利润不足10万元!这还不算固定资产折旧、银行融资成本!起早贪黑,闹心憋屈,挣这几个钱,不是厂家的装卸工是什么!

与老高一样,A企业的多数客户,正面临着一个普遍难题:销售额提高很多,却时不时亏损?

但即便如此,2016年来自厂家的巨大增长压力依旧没有放松的迹象。

终于,在看到邻省省会经销商老刘与A企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之后,老高坚定了退出的决心,要知道,老刘一直是这个厂家的大区级标杆客户,配合好,执行强,可因为连着几个月压货都没有完成任务,就被厂家拆分了,这让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样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业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但增长动力是一样的:密集分销,核心是“加车加人”“密集铺市”和“促销投入”。

但越来越明显的是,靠密集资源投入换得的扩张性增长格局,已经不可能无限期成为拉动这家企业增长的源泉了。

首先,扩张越来越困难,能铺的网点都铺了,渠道越来越饱和

其次,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占份额,价格战成为常态,利润越来越薄。

2015年初,面对董事会要求年度增长40%的目标,营销高层提出“转型”战略,要点是“产品升级”“管理复制”和“费用检核”。

其一,开发、推广几只高端产品,毛利高,让经销商有钱赚,同时优化公司产品矩阵、利润矩阵

其二,强硬要求经销商复制厂家管理模式,经销商要建立巡查队伍,要参照厂家业务工资体系,对配送员工资进行改革,实行专车专送,用“排他性”条款高效占用配送资源

其三,加大促销检核力度,费用必须专款专用,必须100%落地,避免经销商截留,钱要花到市场上,从而压出渠道销量极限来!

在营销高层看来,“转型”成功的关键就是“费用检核”,费用只有和目标量完美挂钩,才能有效确保目标达成。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1.任务分解

任务自上而下分解,总部分给大区,大区再分给区域。为确保完成,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在自己领到的基数之上再加几个点。而层层加码后,经销商领到的任务要高出“增长40%”的目标不少。

2. 合同签订

要求业务人员签订年度和月度销量责任状,为确保新产品推广成功,还要单独签订新产品销量责任状,辅以销售提成,目的只有一个,把业务人员和经销商捆绑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极限来!

由于是大品牌,加上各种威逼和利诱,老高们虽然很有意见,但最终还是被迫签了合同。

3. 费用逼迫

首先,将公司产品进行梳理,将数只占销量半壁江山的产品,实行随车搭赠,但拿到这笔费用是有条件的:以经销商月度任务为标准,按照销售额达成率进行补贴,完成95%,费用全额补贴,低于95%,分坎级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于70%,那一分也没有。设置70%,那是要确保2015年销量至少不会负增长。

其次,单独申请的促销活动要和规划量以及月销售额挂钩,只有规划量和月销售额都达标,才能拿到全额费用,否则将按照坎级扣除一定比例费用,但月销售额达成率最低是70%,低于这个数,促销费用只能报销50%。

最关键的是,A厂家要求严控价格和经销商毛利,执行的促销活动,要限定供货价和出货价,老产品,经销商毛利不得超过10%,新产品,毛利不得高于20%。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获得产品红利,进而持久拉动消费。

最后,大区、销售部、集团三级巡查队伍要对各类促销活动进行高频次检查,一旦查出问题,除扣除该项费用之外,还要重罚。

过度逼迫引发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绑架了:因为促销费用是自己垫付的,所以为了挣出费用和开销,老高只能压货。不单老高,A厂家多数经销商,也都被迫选择压货。

问题是,压货之后,麻烦才刚刚开始:

1.因为压货,老高销售节奏被打乱。当月前20天都在处理上个月库存,到了月底,为了拿到费用,不得不继续冲量,如此反复循环。这样,扭曲的压货做法导致扭曲的销售节奏,扭曲的销售节奏又要求进货继续扭曲,否则就难以为继。

2.压货压多了,产品新鲜度自然就差,为了处理旧货,厂家的办法是,只管高端产品处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点,费用嘛,按照到岸价,你一半,我一半!至于返货成本,以及低端产品处理,厂家压根就不管。于是,老高的毛利空间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块。

3.频繁处理旧货,不仅给消费者留下了这个厂家一直在处理旧货的印象,而且还占用了新鲜货龄产品的售卖位置和机会。

4.再看“产品升级”策略,为了做大新产品,由大区牵头,自上而下为经销商规划了很高的计划量,考核经销商的进货活跃度和环比增长率,也就是限定经销商的单月进货次数和单次必达进货量,如果未完成计划,就予以强配。这样,在新品尚未被市场接受、形成良性流转的时候,老高又被压了一堆库存。相反,总部从人为拔高的销售报表中得出了虚假信息,于是继续逐月增加任务,而且厂家各级业务人员为了拿到新品激励,接着再压。

5.虽然后来,A厂家要求,当月前七天的订单量不低于上月后七天的70%,否则即视为压货,要对区域予以重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线常用的办法是:要不在当月23日压一批大单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压。因为在更短的时间跨度内集中进货,这无疑放大了老高们的销售、资金和利润风险,要知道,A品牌的相当部分产品货龄只有几十天,为了不砸到手里,老高只能平进平出,甚至低价抛售,这不是亏损是什么!

老高很快力不从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费尽气力,依旧还有3个月的任务没有完成,A厂家大区经理周新(化名)很不高兴。他把老高和责任业务主管叫到大区,要求述职,并且强调,那三个月欠账,年底必须补齐!除了要老高表态“必须完成”外,还要落实到纸面,签订责任状!否则,就考虑市场拆分!

老高很生气,说来说去,还不是强行压货嘛!年底补齐欠账,摆明了不是关心你们年终奖吗!至于压来的货以及高库存,还不是我自己去想办法?

随后的事,让老高更加不爽。因为未完成任务,周新对老高的市场检查立马多了。各种检查结论层出不穷,什么铺市率不足啦,什么终端表现弱啦,总之,意图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场基础建设弱化,这严重影响了任务达成!严重拉了大区后腿!而且,周新还不时来老高这视察,夹q带棍,威胁要搞市场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刘。

两年前,老刘积极响应周新号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数知名品牌,专心做A品牌的“专营”代理商,而且还开设了不少终端“专营”店。周新大加赞赏,大会小会表扬之外,总部来了人,都往老刘那里带。

这两年,周新用老刘这个标杆去逼迫其他客户,效果很不错。拿2014年来说,老刘率先任务撞线,可谁都知道,老刘是压货压出来的。到了2015年,因为2014年基数高,老刘拼了大半年老命,还是没能完成任务,而且很明显,随着欠账随来随多,老刘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务了。

标杆没有起到标杆的作用,这严重影响了所在大区,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刘。

因为自废武功,手头没有几个知名品牌,面对周新的霹雳手段,老刘不得不忍气吞声。

老高想,任务年年增长,总有一天,今天的老刘,就是明天的自己。

与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润侵蚀,以及并不明朗的经销前途,还不如趁早退出。

于是,2016年3月, 春节 刚过,老高就不干了。

拿逼迫保增长,前提是不能过度损害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在经济下行、人口红利和渠道红利减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难地培育全新增长模式,和更简单地、更便捷地把压力传递到渠道中间,包括大品牌在内的很多品牌选择了后者。而大多数营销管理人员也支持这一选择,他们更喜欢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压出渠道的极限来,而经销商便是承载和释放他们压力的最重要节点。

至于许多厂家强调的“转型”,不过是换了个马甲,本质上还是原来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来说,所谓“产品升级”,以产品活跃度和订单必达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压货的路径依赖再看“费用逼迫”,可能短时间内压出了销量,可从更大的尺度来看,只会越来越加深产品动销和库存这对矛盾,直到崩盘。

老高放弃代理时,周新还说:“我们企业2015年增长率领跑行业,你去哪再找这样的生意?这样的品牌?再坚持一下,把市场基础做好了,那还不是数钱数到手软?”

可是A品牌完全搞错了。问题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强,不是增长率还在高位运行,而是这种增长模式是以过度牺牲经销商利润空间为代价的,是靠压货来拉动的,而这注定不会长久。

反思 :面对大品牌的压货式高压,经销商如何拯救利润?

1.要多元化经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像老高那样自愿退场是一种选择,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刘那样,为了迎合厂家,自己自废武功,踢掉其他同类品牌,专心搞什么“专营”代理商,搞什么终端品牌“专营”店,那只会成倍放大经营风险,到最后,只能被迫接受厂家设计。

经销商要有品牌群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鲜,里子稀烂,利润稀薄,甚至以过度侵蚀自己及渠道利润来获得增长?哪些品牌牌子、利润都不错?在此之下,还要考虑品牌内部产品群定位构建,哪些是跑量性产品?哪些是高毛利产品?哪些是狙击性产品?

经销商要有优质的经营结构思想,经销商要对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产品群进行梳理,明确产品定位、产品组合、产品层次,确定适合自己的品牌群和产品群组合,提高产品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风险能力。

只有多元化设计,才能有效对冲厂家侵蚀利润的潜在风险。

2.聚焦渠道分类管理建设,不要“贪多求全”

对快消品企业来说,铺市率是考核经销商的一个极有用手段。你说任务高,我就检查铺市率,如果铺市率低,说明市场空间还很大嘛!如果铺市率符合标准,那么单店库存够吗?能不能和行业老大看齐?甚至会说,和产品稍有点联系的渠道,能不能铺货?!

但问题是,有些网点,或刚开业,或人流量不足,或为获得销售费用而过度囤货,或不适合该类产品售卖,等等。不顾这些门店消化能力,“贪多求全”,“过度铺市”,只会是铺市率、陈列有了,可最终多数返货,只好再掏费用去处理。不知不觉中,经销商便遭受了隐性亏损。

因此,经销商应和厂家确定符合地区经济环境的“有效铺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么终端,只要能卖,就大量铺货,要警惕无效、低效网点的过度铺货。

终端网点台账不应是建了档案就完事,也不是简单地按照营业面积等硬件去划分类型,而要逐步建立基于销量划分终端类型的模式,再明确不同终端类型的基础铺市品项,每类产品的大致周转天数,单次铺货底数,以及单店单位时间内应留存的库存件数,最终聚焦优质网点,提高终端网点质量。

3.经销商要管好自己的仓库,同时关注价值和数量变化

很多大品牌业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喜欢把经销商的仓库当作自己的仓库,很多时候,不经经销商同意,直接替经销商下单,或者是强行配货。这种只管完成任务、却不考虑区域不同消费特性的行为,最令人不齿。为了完成任务,结果把公司的库存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把区域不适销的产品硬生生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

经销商要管好自己的仓库,对不同产品的走势、动销、库存要有清晰的判断,不能将产品的订货权拱手让人,要关注库内产品的月库存周转率和月产品动销率,用价值变化和数量变化判断,来减少自己面临的库存风险。这样,在厂家不合理配货时,才能有理有据予以反击。

4.优化内部管理,规避不合理的管理复制,减少隐形管理成本支出

经销商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各个岗位要进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环节和渠道建设上要导入投入产出分析,减少隐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规避不适合自己的管理复制。拿A厂家要求的配送员工资改革来说,该方案设定了基本工资、品项工资、市场基础建设工资和销量提成工资,而且限定人员只能是专职配送员,老高这个省会城市,基本工资每人2000元,一辆车两个人,而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么“一月一车要多增加近3万元销售收入,才能对冲基本工资的成本支出”,再加上运营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摊的“专车专送”,以及其他细分考核和产品提成,运营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来越饱和的背景下,当厂家企图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时,经销商一定要警惕,因为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赚来的利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44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