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是谁?

冰心是谁?,第1张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冰心的作品大多没有过多的浓妆艳抹,有的只是淡淡的描写,显得很朴素无华,她的作品中的女星大多都是一些带有理想形象的人物,她们的心地都很善良,温柔大方,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为女性赢得了很多的尊严,这也是冰心心目中对女性的希望。

冰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修建了文学馆、纪念馆和纪念碑,还以她的名字命名了冰心奖。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扩展资料:

1、笔名原因:

谢婉莹的笔名之所以取冰心因为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 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 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

我出生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 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2、作品例举:

1、《分》

冰心创作突破青春期的感伤,开始走向社会直面人生的标志。

其创作风格也由早期的热烈率真而趋向宁静沉潜。而《分》的文本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现实性和阶级性,更在于其独特的儿童视角和温柔细腻的母性风范。

在冰心漫长的创作历程里,《分》是中峰突起的佳作,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小说。它发表不久,茅盾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谁也看得出,这篇《分》跟冰心女士从前的作品很不同了。“

这个“初生婴儿”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看到了“人世百态”,就感觉到了“人生有别”。文章很好,值得多读。

2、《冬儿姑娘》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童年和少年时代最初读到的东西,很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审美取向和品位。一个人,假如童年的时候从来不看优美、有趣的书,那他长大后很可能就是一个精神苍白、缺乏审美情趣的人。

一个从小经常目睹丑陋和暴力的人,和一个小时候经常看到美丽的花、经常被高尚的情 *** 所感动的人,长大后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变得野蛮和冷酷,后者可能变得丰富和博爱。

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精华名家选集冰心卷。让童年接触最美好的文字,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

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本书是《永远的珍藏》中国儿童文学精华名家选集冰心卷。

通过精心策划和编辑,以符合少年儿童审美习惯的整体设计和到位的包装营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睿智隽永,语言优美,富于哲理和诗意,让新世纪的小读者,接受并喜爱这些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心作品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扩展资料:

冰心先生常说,人,活着,就要做事,为孩子们,为后人。她还说过,我的“生命从80岁开始”。她多次同我谈起她时刻思考着酝酿着的写作计划。我知道,她总有满腹文章要作呐。

果真,她在40年代《关于女人》、50年代《小橘灯》、60年代《樱花赞》《再寄小读者》、70年代《因为我们还年轻》创作基础上,在80年代85岁以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这期间,她写作了大量回忆录、散文、杂文、随笔和短篇小说。

直到1994年9月25日住进北京医院之前,她还执笔写了纪念老友叶圣陶一百周年诞辰的文章。

1993年,冰心先生突然病了,先是心颤,后是肺炎,而后又高烧不退。93岁高龄的她如此病状,令众多亲人友人牵肠挂肚,心急如焚。

然而,病人自己却依旧“坚强不屈”。我去医院看望她时,天已近黄昏,客人们都已离去。我说:老人家您是太累了,难得住院治治病,调养一下。不料她却风趣地说:“我本来就没有病,是他们硬将我‘揪’进来。”

那天,曹禺来,坐着轮椅。提起输血,冰心先生接过话茬幽默地说:我输的可能是艺术家的血,输了血总做梦,做的梦五彩缤纷,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曹禺和夫人李玉茹听了捧腹大笑。

住院一个月后,冰心先生竟然出院了,奇迹般地又回到了她日思夜梦的书桌旁。

毕竟,对于这般高龄的老人来说,病一次就是一次消耗,一次衰老。我说您现在需要的是休养和恢复,先别急考虑写文章。她“反驳”我说不写文章怎么行?是啊,她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作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冰心记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27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