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腾讯系,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了,可引流的有:公众平台、QQ空间、QQ群、腾讯微博、QQ兴趣群部落、QQ邮箱,腾讯视频、QQ课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
第二类:阿里系,阿里博客、阿里论坛、生意经、咸鱼、微淘、淘宝直播、支付宝,朋友圈、淘宝购物评论,淘宝店。
第三类:百度系:贴吧、新闻源、网站SEO、百家号、百度百家、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经验。以上三类就是著名的BAT。
第四类:新浪系:博客、论坛、微博、微博群。博客目前容易排到百度首页(稍后我们会重点讲这个)。
第五类:直播视频类:抖音、快手、映客、秒拍、一直播、斗鱼、熊猫、花椒、小咖秀等等视频直播平台太多了,就不一一列出了。
不管是出于未雨绸缪,还是因为重压在身,焦虑的 科技 巨头们似乎都认为自己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BAT中,腾讯是最早下场或者说最早对外释放改革信号的。
去年十一前夕,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在这之后,包括阿里和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先后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消息。
也许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所有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愿景也好,战略也罢,需要与之匹配的执行力,组织架构也是生产力。
架构大调整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消费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腾讯比谁都能感受到C端业务的压力。在版号停发9个月、市场增量 游戏 无法变现的背景下,这个焦虑尤为明显。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话来说,“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去年十一前夕,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方案,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对于这家屡屡被讥没有B端基因的企业来说,CSIG更为引人注目,它整合了腾讯B端能力和工具,是腾讯B端战场的主力军。
2018年第二季度,腾讯智能手机 游戏 收入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9%至176亿元人民币;个人电脑客户端 游戏 收入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8%至129亿元。
要知道,腾讯产品优势仍然领先于同行。极光大数据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渗透率前10的手机 游戏 中腾讯独占6席,其中包括无法变现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等。
在日益趋冷的市场中,没有公司能独善其身。2018年年底,沉寂9个月的版号恢复发放。但即便如此, 游戏 公司还是面临着严峻的环境。
从供应端来看,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对网络 游戏 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 游戏 上网运营数量;在需求端,伽玛数据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国 游戏 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同比增长4.0%,这已经是中国 游戏 市场用户第三年以个位百分比增长, 游戏 行业进入了争夺存量用户的时刻。
作为行业头部公司,腾讯比谁都能感受到压力。当环境发生变化、C端互联网红利见顶时,腾讯自然把目光转向B端。拥有微信、QQ两个社交软件流量入口,加上自身技术积累,腾讯要去助力传统行业。
就在腾讯挥刀向自己的两月后,张勇宣布新一次组织架构和管理层调整,涉及阿里云、新零售、天猫、阿里妈妈等多个业务。
阿里云业务将与阿里巴巴的中台进一步整合,形成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零售业务方面,将新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为新零售相关业务提供支撑。此外,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超市和进出口业务的价值被提高了。
天猫此次“一拆三”不无道理。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进出口商品的金额逐步扩大。此前阿里在中国首届进博会上承诺“五年内完成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也将由天猫进出口事业部完成。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早在2016年就曾说过,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
阿里虽然保持着强劲的收入增长,2018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1.5亿元,同比增长54.5%,增速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在50%以上,占总收入85%的核心电商收入增长56%,但从长期来看,电商的收入增长也将受到流量见顶影响。
内部信提及,天猫超市事业群将整合原有天猫超市和淘鲜达业务,与阿里大生态内的大卖场、超市等合作,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超市新零售模式。这意味着,未来天猫超市业务或将进一步与盒马鲜生、大润发等进一步整合。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彦宏发公司架构调整信,宣布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战略下,进一步提升技术平台核心优势,同时加速推动AI时代产业智能化的升级。
单看百度此次技术架构调整,可看出自陆奇离任之后,其所划定的主航道战略渐渐发生偏移——原本确立百度Feed流与AI两大主航道代表未来,为主航道保驾护航的其他业务代表百度“现在”。
如今,百度信息流与大搜事业部比重越发倾斜,亲自带信息流业务的李彦宏经常出现在百度 科技 园5号楼与核心团队一起开会。
2018年百度历次财报也直观反映了人工智能仍需落地时间,以及盈利业务越发侧重的趋势。
10月31日,百度2018财年三季报显示,营收之中,占最大比重的仍是在线营销收入。2018年第三季度,百度在线营销收入达225亿元,同比上升18%。CFO余正钧表示,百度计划将信息流模式复制到其他产品上,如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
李彦宏称,该季度财报成绩主要得益于百度搜索、信息流及人工智能新业务的显著增长。但财报具体数据显示,真正落到口袋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搜索与信息流部分,AI业务仍处于不断拓展合作边界、试水商业落地的初始阶段。如此来看,百度在to B端业务发展历程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抢占云端
结合2018年9月,腾讯完成的产业互联网转型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技术委员会;以及11月阿里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在2018年年尾,BAT三家巨头齐步向to B领域转型,而且都将 to B 布局的重点放在了云计算。
这是由于云计算容易标准化,用马化腾的话来说就是“能成为互联网的水电煤”,谁掌握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主导权,谁就更可能在互联网下半场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关于云计算最知名的讨论发生在2010年。当阿里掌门人马云已经押宝云计算时,腾讯掌门人马化腾认为今日讨论云计算为 时尚 早,百度掌门人李彦宏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
这也奠定了三家公司云服务发展的基础。阿里云2015年起就作为单独业务出现在阿里财报中,是国内最早公布收入数据的云服务商,也是跻身全球云服务行业第一梯队的云服务厂商;腾讯财报的统计口径中,支付和云服务一起被放入“其他”,是腾讯各大业务中增长最为迅猛的板块,腾讯云是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云的云服务提供商。
在2018第三季度之前,腾讯云从未公开过收入,毕竟公开收入意味着公开与阿里云的差距。伴随着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在三季报中首次公布了云服务收入。2018年前三季度,腾讯云收入逾人民币60亿元;同期阿里云收入为147.5亿元,是腾讯云同期的近乎2.5倍。
据IDC去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超30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83%,创新高。IaaS市场之中,阿里云占据43%市场份额,腾讯占11%,而晚腾讯两年,晚阿里四年,成立于2012年的百度云身处“其他”一项之内。
腾讯云正在展示出后发优势,增速要快于阿里云,腾讯云同比增长速度一直超过或等于100%,阿里云增速曾回落至90%左右。某种意义上,此前腾讯云只是腾讯业务支撑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后腾讯云会是公司先锋部门。在腾讯举公司之力拥抱产业互联网之际,腾讯云仍有着潜力。
腾讯投资半径与金额超过了阿里与百度之和,腾讯生态也会为腾讯云导流。马化腾曾公开表示,腾讯投资零售可从三点受益,分别是云、支付和广告。这个逻辑同样可延伸至其他领域,腾讯生态公司普遍会采购腾讯云。
在最新的架构调整中,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阿里云从一家纯技术的公司变得更加商业化。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19个地区运营了多达52个可用区,成为首家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这全球前五大云计算市场的中国云计算厂商。美国权威机构Gartner统计,阿里云营收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前三。
工信部2017年4月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的发展目标;2018年8月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行业企业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
近日,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新闻热点再一次占据了媒体头条。业界期待已久的互联网金融协会终于将要在本周 25 号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也正式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步进入细则监管阶段。亚洲博鳌论坛开幕,强调互联网金融要守住风险底线,做好风险控制。而行业玩家动态也不少,恒大日前也正式宣布进入互联网金融板块,主要业务是基金、支付、保险、理财等服务,而 BAT 等为代表较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角逐的巨头,也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继续在消费金融、钱包支付、理财等业务板块排兵布阵。但无论是监管的深入、协会的成立,还是恒大的入局,其实都是互联网金融升温的表现,行业参与主体在不断扩围,而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局势如何?实业玩家为何纷纷入局?相比 BAT ,新入局者恒大们,又需向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互金巨头学习些什么?
实业玩家纷纷涌入互金领域为哪般?
聚焦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以 BAT 等为代表的巨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不断扩张版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众多具有实际产业背景的平台,像万达、恒大、绿城等也纷纷跻身这一市场,试图在巨头之外分一杯羹。为什么这些产业平台在做好自身实体主业的同时要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进军?这其中是有很多的战略和战术考虑的。
其一,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都已经发展了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这个市场的级别已经达到了万亿甚至更高。《 2016-2020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6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17.8 万亿,未来五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4.67% ,到 2020 年预计将达 43 万亿。而央行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 2015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138.14万亿元,随着互联网金融渗透力度的加强,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也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开始逐步成熟,这个时候进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竞争环境。
去年 7 月 18 日央行联合十部委对外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定调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导向;此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正是对外发布,提出了网贷监管的一些基本原则。像恒大这样的实体企业这个时候进入,其实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发展机遇期,可以享受到一些已经开始逐步明确的政策监管原则,降低了政策变动的应对风险。
最后,实体产业本身就有转型互联网的需要。
从企业转型而言,互联网 + 已经成为各个平台和企业都在深思的问题,而对于这种实体产业,本身就钻透了一个或者几个产业,围绕这几个产业做好金融服务,其意义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对不论是恒大的房地产项目,万达的广场、消费和影业还是绿城的供应链,都需要资金服务的介入,加上这些产业方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产业链合作商和服务方,这些企业也往往需要各种投融资服务。
对着这些大的产业背景平台而言,做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可以将自身服务战略化,还可以将周边合作方的需求整合进来,打造一个围绕产业链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
BAT 等互金巨头以何姿态迎接新人?
面对恒大这样的传统企业做互联网金融,较早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并结合自身优势打造闭环生态系统的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将以怎样的布局状态迎接新人?
蚂蚁金服的调性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品牌、产品、产业链和金融资源合作方面,都具备资深的业内整合能力,旗下也有小贷、支付、银行、征信、保险、基金等多项金融服务牌照,除了身出互联网公司背景之外,其实已经成为国内另一个综合性的,囊括大多数金融服务的一个供应商。蚂蚁金服的核心优势在于庞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库,通过对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交易信息的采集,利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整理与筛选,为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提供识别与把控风险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依托支付宝所衍生出来的信用交易环节,能进行个人信贷、商户信贷、理财、征信、保险以及证券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百度金融业务布局在去年 12 月发生重大调整,成立了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 ),并将其上升到百度战略级业务高度。通过整合旗下包括消费金融、钱包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多个板块的业务,目前已成为金融领域布局全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主要依托电商平台展开金融服务不同的是,百度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与百度地图、手机百度、百度贴吧等进行生态联动,借助百度糯米、百度外卖、 Uber 、去哪儿等搭建各种不同的消费场景,为发展金融提供良好的贷款环境和信用支付环境,实现更好地连接人与金融服务。此外,利用百度大数据分析能力为风险管理和信用等级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能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用户体验,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和价值创造。
京东金融过去一年一直在对标蚂蚁金服,并且也具有深厚的电商产业链条,可以围绕这部分资源做 B 端和 C 端的金融服务,过去一年一直在建立“金融科技”这个概念,以“账户、风控、连接”来归纳平台做金融业务的核心优势。其中,京东金融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是依托于场景进行的消费金融和理财、众筹等服务嵌入,并且利用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将这种金融服务更为普世化。
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庞大的 QQ 用户和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有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腾讯还成立了“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来统一管理互联网金融业务,将原有的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整合至独立的业务条线。目前腾讯金融也完成了包括支付、借贷、理财、基金、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的布局。
各路玩家纷纷入局互联网金融展开角逐,未来到底谁家能更胜一筹还未成定局。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以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凭借庞大的基础性用户群体和海量用户数据,基于这些用户的数据和需求来搭建场景,进行生态联动,以技术和数据为内核驱动金融发展,已经在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占得一席之地。
造势过后的实业玩家,如何汲取互联网经验?
以恒大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主动出击”转型做互联网金融,其实也可被视作是顺势而为,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由于多年积累,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劣势,对于业务线庞大的传统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高效地整合、打通自身内部资源,在 BAT 的夹缝中撕开一道口子,扎根金融领域并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呢?这或许能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发展上汲取一些经验。而从 BAT 等巨头日渐明晰的发展路径中也不难归纳总结出,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及场景化营销,在数据、技术、生态联动以及场景铺设上下功夫乃为上策。
以蚂蚁金服为例,蚂蚁金服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服务小微、提供线上快速的审批放款服务,服务了众多的商户和个人客户迅速获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这种场景满足了很多人的便捷借款需求,目前已经继续在强化大数据和风险管理运营模式。其中支付宝是平台,理财、融资和消费是场景,而以支付为核心的整个生态的搭建则是一个工程。
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现在也在强调自己的金融科技以及场景化的投融资服务,如白条、众筹以及智投等产品,其实是在利用技术、平台和用户基础上做了耕读场景化服务,京东的场景主要是用户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和众筹、理财等服务,并且整体依托于京东电商这个平台。京东的生态铺设和蚂蚁有较大相似性,因为两者都是电商金融化的显性,传统企业可以学到的是依托于场景和需求的服务嵌入、互联网化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法。
百度金融目前也在利用旗下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在产品、运营、风险管理与场景、平台和互动上做了很多的尝试。百度金融通过来自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等海量用户和数据,以及百度糯米、去哪儿、百度外卖、 UBER 等内外部产品所构建的强大 O2O 场景,将理财、信贷和其他服务进行整合,进而延展自身的金融服务。除了利用内部已有的资源优势外,可以察觉的是,百度金融还在不断开拓诸如教育、旅游、二手车等领域的新场景。以消费金融下的教育信贷为例,依托百度在教育领域的多年深耕,百度教育信贷创新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入口和大数据优势,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从打法上来看,百度金融通过打通内外部场景形成双重合力。而百度钱包作为整个金融的支撑平台,最近也在进行升级,正在不断加入更多的金融服务,笔者在百度钱包最新版本上已经看到有教育信贷的入口,在此基础上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百度钱包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而将成为连接百度金融全服务的平台。
此外,利用互联网特质打破交易界限,从而渗透海外需求也是一大趋势。除了服务中国消费者外,百度金融的国际化业务也在加速拓展,日前百度钱包已上线海外购服务,布局跨境购物场景。国际化也一直是蚂蚁金服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取得比较快的发展,提供的业务包括旅游预订、交通、购物、退税、一体化体验等。
所以,对于恒大、绿城、万达这些产业方平台而言,虽说具有产业资源优势,在转化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上有一定的基础资源,但是后续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面,以及在场景化、平台化的能力打造方面,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借鉴 BAT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经验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