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崇州有特色

乡村振兴崇州有特色,第1张

        2018年4月7日,来自四川省散文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及崇州、温江区、龙泉驿区、郫都区、都江堰市、简阳市、大邑县、新津县等作家协会的作家、诗人约60余人相聚崇州市,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主题为“走进崇州·探秘魅力”采风创作活动。

        在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21组多禾寨藏羌风情街,据71岁的董发全大爷讲,他们是2003年从汶川县映秀镇白岩村修紫平铺水库移民至此,同时移民的有同村 36户,110人。政府非常给力,给我们建立了藏羌原貌的风情街,周围有良田种植,特别是5·12汶川地震后,重庆市大力援建,本地政府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发展赏花经济,每年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提供就餐休闲喝茶服务增加了我们的收入。现在我们的土地被农业公司租用,发展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发展观花经济,今年轮种小麦。

        在白头镇五星村,一栋栋黑白相间川西风貌的独栋小洋楼,在翠绿的麦浪下犹如一幅展开的油画。多数小洋楼前停着不同品牌的小轿车,正在“遇见泰式海鲜”“兰亭叙茶坊”就餐和品茗打牌休闲的游人,享受春日暖阳,很是惬意。据了解,该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如今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市级示范点。

        生态湿地公园桤木河水蜿蜒曲折流淌期间,盛开的各种野花香溢扑鼻,柳枝随风摇曳着身姿,列队欢迎着远到的我们和游弋的客人。

        土而奇生态乐园农场主冉启斌是个传奇的人物,能够把一亩土地当年创造出6万元的收入很是神奇。他把乡村生态旅游做得非常成功。把土地整合,巧妙的运用到乡村旅游,无缝链接生态食物,迎合都市市场需求,做到了产销游一体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前几年,央视经济频道常常邀请他作嘉宾,介绍分享其成功经验!

        据了解出身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冉启斌,从小家里很穷,姊妹多,他排行老五,懂事早,10岁时为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就创造了一株南瓜产值过千斤的记录,轰动一时。1990年3月入伍,由于对农业的痴迷,上军校后主动提出退学要求回乡务农,曾被领导误认为有“精神病”。2002年转业被安置到崇州市公安局工作。后辞去公职创业搞农业,经历过创业的挫折,通过不断总结摸索,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2002年从15亩地做起,2008年扩到518亩。柚子树下面喂鸡,土下面养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养柚子树,循环种养殖生物链。虫草鸡蛋,虫草鸡,体验式营销,忠诚客户2万多户。观光生态农业,年接待10余万人。种养平衡,循环养殖模式。带来的好处:1彻底杜绝农业面源污染;2有效降低有机食材的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3没有残留的安全食品,全开放的生产模式。每年6-10万人到基地考察。活水循环:所有的水体,进行自然修复净化循环。三宝:乡村休闲文化的延伸。虫草鸡邂逅稻田鱼。党建工作:支部共建,同业、智力、会员链接。电商平台:生鲜连锁。13年亩产收入破5万,14年亩产收入破6万。获得国家级示范社、四川创业之星、四川省绿色健康放心食品单位、成都市复原退伍军人创业模范等60多项荣誉。

          目前,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倡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崇州市正在探索适合崇州农业持续性发展的新路子,相信多禾寨、五星村、土而奇的未来更加美好!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成都市旅游局精心策划推出了以“冰雪、温泉、阳光”为主题的冬季系列旅游产品供广大游客选择,并推出了9条春节期间的精品旅游线路:1.成都-西岭雪山-花水湾(文锦江/鱼凫国都)-国色天乡“快乐冰雪温泉之旅”;2.成都-武侯祠大庙会-宽窄巷子-欢乐谷“欢乐成都年之旅”;3.成都-崇州街子-大邑安仁建川博物馆-邛崃平乐“古镇之旅”;4.成都-熊猫基地-三圣花乡“生态休闲之旅”;5.成都-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拜佛祈福之旅”;6.成都-青羊宫-都江堰-青城山“拜水问道之旅”;7.成都-文殊坊-锦里-灯会-琴台路-蜀风雅韵(品盖碗茶、观川剧变脸)“天府民俗之旅”;8.成都-乐山大佛-峨眉-成都“世界遗产之旅”;9.成都-海螺沟-成都“浪漫温泉之旅”。

2010年成都春节节庆活动一览:

序号

活动名称

举办时间

地点

1

成都市第42届塔子山灯会

2月10日至12日预展,2月14日至3月8日正式展出

塔子山公园

2

成都诗圣文化节暨第十九届草堂人日活动:具体活动如下(①—⑥项活动欢迎市民和游客朋友积极参与,报名地点:杜甫草堂北门讲解联系处;咨询电话87339446 87397908;或登录杜甫草堂网站:www. cddfct.com)

第三十八届红梅艺术展

2月12日—2月28日(大年十五)

全园主要景区

山东古代石刻拓片展

2月10日—2月20日(初七)

杜甫草堂诗书画院展厅

影像中的我和草堂

2月14日(初一)—2月20日(初七)

南北大门

万佛楼新春祈福

2月14日(初一)9:00

万福楼

草堂田园诗歌酬唱

2月14日(初一)14:30—16:00

2月16日(初三)14:30—16:00

2月17日(初四)10:00—11:30

大雅堂

草堂诗童闹新春

2月18日(初五)14:30—16:00

大雅堂

草堂木偶皮影迎春演出

2月17日(初四)10:00—11:30

2月18日(初五)10:00—11:30

大雅堂

第十九届草堂人日活动

2月20日(初七)

草堂博物馆

3

第二届金沙太阳节

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十五

金沙博物馆

4

春节大庙会

腊月二十一至大年十五

文殊坊

5

春节

2月14至2月28日

成都欢乐谷

6

情人节

2月14日

7

三八女人节

3月4日至11日

8

春节团拜活动

2010年1月至2月

红杏酒家 文杏酒楼

9

“出西门求平安”新年畅游永陵公园活动

春节期间

永陵博物馆

10

2010成都大庙会

2月11日-3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正月十八)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11

2010欢乐熊猫嘉年华活动

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12

“2010年国色天乡灯会”

春节

国色天乡

13

“年宵花卉节”

2月初

天府花城展览交易中心

14

“温江兰花节”

2月底

天府花城展览交易中心

15

新年系列活动

初一至初三

都江堰

16

2010成都•青白江草莓采摘节

2010年1月至2月(1月15日开幕)

青白江姚渡镇光明村、芦稿村

17

国际灯雕艺术节

2月14日至3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三十)

新都区198片区——

保利·198公园

18

宝光寺新年祈福香会

2010年2月13日至2月19日

新都区宝光寺

19

第十届黄龙溪国际龙狮文化艺术节

2月

黄龙溪

20

崇州市迎新年书画展

春节期间

崇州市文化馆

21

闹元霄广场锅庄晚会

正月十五日

蜀州广场

22

街子兰花会

正月十九至二十八

街子镇

23

农科村民俗活动

春节黄金周期间

农科村

24

欢度春节活动

春节黄金周期间

老百姓花园广场

25

2010平乐中国年活动

2月1日至2月28日

平乐古镇

26

年货购物节

1月至2月

鹤山镇

27

客家风情文艺展演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老街、五凤楼广场、江西会馆戏台

28

新春大巡游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老街、五凤楼广场

29

客家狮龙大拜年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古镇景区各商家、企业

30

“东山客家情”书画展

正月初一至正月三十

江西会馆

31

川剧精品大展演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双槐茶园、江西会馆戏台

32

其他民间形式活动闹新春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老街、五凤楼广场

33

中国(四川·成都)西岭雪山第10届南国冰雪节

2009年12月25日—3月(25日试营业、1月1日正式营业)

西岭雪山

34

彭州民居观光游

2月14日至2月21日

成都—彭州新兴镇阳平村寿阳泉—通济镇梓柏村、筒西村—白鹿镇天生桥、金桥人家—磁峰镇鹿坪村鹿明河畔—都江堰—成都

35

彭州丹景山登高游

2月14日至2月21日

丹景山风景区

36

彭州园游园活动

2月14日至2月21日

彭州园

37

三昧水景区祈福游

2月14日至2月21日

丹景山镇双松村

38

地震遗址游

2月14日至2月21日

成都—彭州白鹿镇最牛教学楼—小鱼洞镇(断桥)—龙门山镇—成都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崇州基本建成“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初,《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崇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纲要》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意图,是“十二五”期间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和实施各类专项规划、乡镇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城一都一高地”现代中等城市,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的行动纲领。

一、崇州“十二五”的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崇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抓住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应对“5.12”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实现了城乡统筹和灾后重建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十一五”以来,崇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合目标考核进入成都市三圈层先进行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5亿元,是2005年的1.97倍;地方财政收入46.5亿元,是2005年的26.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亿元,是2005年的4.78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是2005年的2.1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6元,分别是2005年的1.80倍和1.70倍;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8亿元,是2005年的3.6倍。

灾后重建开创新局面。灾区面貌焕然一新,率先在成都市实现了“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建设速度和水平列四个重灾市(县)第一。完成了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产业恢复为主的589个灾后重建项目,实现投资101.7亿元。全面完成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农村永久性安置房完工11917户,灾后居民安置率达到100%,公共服务设施超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高水平完成实物总量为17亿元的重庆对口援建项目111个。

统筹城乡进入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三个集中”顺利推进。已建成以桤泉、羊马、怀远为代表的6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含灾后安置点25个),农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全面实施。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四证”颁发率达到99.1%,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农村产权流转5000宗;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最大化,实现了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形成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大机制”,推进了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构建了“自主发展”体系;城镇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按照“重建与发展同步、城市与乡村互融”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46所市、乡(镇)、村(社区)文化站、室和敬老院建设,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高标准完成崇州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及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起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参保率达95.9%,社会保障福利水平不断提升;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管理全面加强,荣获了省级“平安先进市”称号。

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十一五”以来,崇州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向前迈进了“20年”,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确定了“六纵六横三轨三站”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完成了重庆路、川西旅游新环线、崇怀路、光华大道(崇州段)等省、县级主干道的新改建工程,畅通的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构成;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电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城镇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气基本实现主城区和乡镇管网建设满覆盖,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环境极大改善,为构建新型田园城乡形态迈出了坚实一步。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2%,关闭了全市所有水泥厂,工业废水、烟尘排放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大袋82.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二)“十二五”的发展基础及规划纲要编制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崇州市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将更加注重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更加注重科学引领、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民生优先、社会公平。崇州市作为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区域,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既面临诸如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平台载体的高起点搭建、发展基础的全面夯实等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区域间的竞争压力等重大挑战。为此,《纲要》的编制和通过,对于指导崇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崇州“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

崇州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把握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分析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崇州市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崇州市“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加强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以生态环境为本底,着力推进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力争基本建成“产业突出、城乡一体、田园宜居、社会和谐”的现代中等城市。

(二)发展目标

《纲要》规划出了崇州“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清晰勾画出了崇州今后五年的城乡发展蓝图。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战略目标,成为统筹城乡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样板区,基本建成“现代中等城市”。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翻番达23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程阶段。

产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稳步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50:36。

城乡统筹:“三个集中”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工业集中度达到80%。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深入实施,“六个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成“省级文明城市”。

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达98%以上,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4%。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建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创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均下降1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完成四川省、成都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46.5%。

对外开放:主动对准国际化,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投资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总体发展战略

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崇州市提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产业功能区和城镇发展布局的总体发展战略。在总体功能分区上,将全市市域划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融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四个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在城镇发展布局上,将构建“1主1新6支点”为主的城镇体系。在产业发展上,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崇州市产业功能区布局将力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全市“11346”,即:一区、一轴、三走廊、四园区、六节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崇州“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

一城,即西部轻工名城.“十二五”时期,崇州市工业以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三基地”战略,建设“西部轻工名城”。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道路,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三基地”战略,建设成都市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建设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建成“中国女鞋基地”、“西部管材基地” 和“西部装饰装修材料基地”,催动玻璃、蓄电池、食品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集中集约发展,实现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的目标。

按照“一区一主业”和错位发展的要求,加快编制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瞄准“千亿元”园区发展目标,突出“两个高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狠抓招商选资、高端提升、企业培育三个重点,强化规划、要素、金融、人才和软环境五个保障,强力推进工业园区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不断赶超跨越。力争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6%;园区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家具产业达到500亿元,消费电子及配套产业达到200亿元,园区入库税金达到30亿元。

“一园”即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富士康重大项目配套产业,发挥塑料光纤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大力引进高端电子信息企业,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崇州工业高端产业增长极。力争到2015年,完成5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

“一心”即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着力引进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入驻,打造崇州家具区域性品牌。力争到2015年,家具年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0%。

“三基地”即“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西部管材基地”和“西部装饰装修材料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西部管材基地”,初步形成品牌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链,建成“西部装饰装修材料基地”。

一都,即田园宜居之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是成都市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总体目标。主动对接‘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总体要求,崇州市将深化完善全域规划,规范城乡空间开发,着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统筹发展层级,加快构建以城市为核心,以重点镇、区域中心镇为节点,以路网为纽带的网络化空间结构,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打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田园宜居之都。

围绕建设现代中等城市的目标,崇州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主城区升级,建设“滨江新城”、“湿地新城”,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和聚集能力的西部“田园宜居之都”。力争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25 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同时,以生态田园理念为统领,围绕“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目标,推进街子、元通、桤泉3个重点镇和怀远、三江、鸡冠山3个特色镇及其他17个一般乡镇建设,力争到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1万人,基本建成现代田园城镇雏形。

一高地,即山地旅游高地。崇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具有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自然资源优势,已被成都市纳入龙门山脉整体发展的核心区域。尤其是2010年街子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更增强了‘北部崇州’区域发展动力。按照崇州市委确定的打造“山地旅游高地”发展定位,我们将结合成都龙门山脉国际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的规划,深度挖掘崇州的旅游资源,高水平、高档次开发打造集会议会展、山地运动、疗养度假、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等为一体的山地旅游产业,使崇州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高地。

按照崇州市委“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崇州市将通过打造以鸡冠山、文井江为主的“高端会议度假区”、以街子、元通、怀远为主的“古镇文化体验区”和以重庆路沿线7镇1乡黄金走廊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向“高端”路线发展。在北部片区,重点推动琉璃坝“蜀山论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凤栖山居、西源豪庭、成都美村等重大旅游项目,完成重庆路沿线旅游开发策划,促进2个起步区项目开工,完成三郎“意境区”一期项目建设,抓好街子古镇文化大院建设和核心区立面风貌改造、重要路段路面改造。在中部和南部片区,加快打造羊马新城,重点推进嘉裕五星级酒店、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深度打造羊马北部现代农业创意园;实施桤泉林盘群打造,加速建设桤泉农产品加工聚集点;尽快启动花果山“天府颐和”项目,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综合提升花果山观光农业档次。

2、城市总体功能区和城镇发展布局

在总体功能分区上,将全市市域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融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

城市功能核心区,主要包括崇阳镇和羊马镇,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西部轻工名城”和“田园宜居之都”主板块;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包括锦江乡、济协乡、集贤乡和大划镇,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乡功能融合区包括梓潼镇、元通镇、观胜镇、廖家镇、崇平镇、白头镇、隆兴镇、燎原乡、桤泉镇、江源镇和三江镇区域,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进一三产业互动;生态旅游综合区包括鸡冠山乡、文井江镇、街子镇、三郎镇、怀远镇、公议乡、道明镇、王场镇的山区和浅丘,以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推进国际知名的山地度假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山地旅游高地”。

在城镇发展布局上,构建“1主1新6支点” 为主的城镇体系。“一主”,即崇阳镇城市主城区;“一新”,即羊马“湿地新城”;“六支点”,即桤泉、街子、元通三个重点乡镇和三江、鸡冠山、怀远三个特色乡镇。全面完成一般乡镇的升级改造,引导人口聚集,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

3、崇州“11346”产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将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动力,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理念,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出“11346”发展布局,构建全市“一区一轴三走廊四园区六节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区”,即为成都崇州市经济开发区,以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和家具产业高端为核心,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实现崇州工业向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发展,建成“富士康配套产业基地”。

“一轴”,即为城乡统筹特色示范轴,以贯穿全市南北全境的怀鸡路、崇怀路、崇双货运大道为轴线,统筹崇州北部生态旅游资源、传统特色手工业,中部工业产业、城市建设,南部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基地有机链接,整体打造崇州产业、城市、文化和环境特色,带动和促进轴线两侧区域互动发展、整体提升。

“三走廊”,即以街子—鸡冠山为走向的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以重庆路沿线6镇2乡为走向的浅丘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以羊马“湿地新城”—崇阳“滨江新城”为走向的城市和服务业发展走廊,通过打造三大走廊,全面提升“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品牌。

“四园区”,即桤泉现代高新农业、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羊马都市农业、白头循环农业“四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四大园区建设,带动全市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建成成都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片。

“六节点”,即把崇阳镇、羊马镇、街子镇、桤泉镇和三郎起步区、琉璃坝景区作为重点区域打造,促进人口和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集聚,提升综合实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使其成为辐射带动全市追赶跨越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推进《纲要》实施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崇州市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省委、成都市委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崇州市“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必须把握全局,狠抓关键,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规划体系支撑和项目支撑,着力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工作上,攻坚克难、科学推进,确保完成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崇州更好更快发展,全力确保实现崇州“十二五”发展新跨越。

一要努力实现产业优化发展新跨越。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两个高端”为主攻方向,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道路。要优先发展新型工业,以富士康消费类电子配套产业为代表,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两基地”战略,努力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积极发展房地产、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山地旅游高地”和“田园宜居之都”;坚持农业高端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机制,着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有机农业强市,推动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把崇州市建成成都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片。

二要努力实现扩大改革开放新跨越。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力争将崇州市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先行样板。要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积极开展区域营销,推进现代投资促进活动,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营造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社会环境,大力提升崇州市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努力实现新型城乡形态新跨越。要围绕“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快速推进崇州市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示范线建设打造,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田园城镇。要加快完善交通、信息、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40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