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周年的诞辰,步入了发展的第三个30年,站在历史交替的风口浪尖上,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节点上,身负历史使命的我们这一代人,在斗志昂扬的展望未来时,更需要平心静气的回顾历史,思考过去,总结经验教训。
d指一挥间,新中国经济已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新中国经济的60年,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与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新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前30年是指1949年至1978年,这30年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的过渡阶段,瓷砖一线品牌,是行政指令性、计划纵向分配资源的计划经济时期。这时期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但在后20年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导致新中国经济起起伏伏,经历很多波折,同时新中国在这时期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前30年的新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前30年的新中国经济跌跌撞撞,起起伏伏,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前进。
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经济不断做大,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这个“无形之手”自发对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30年是指1979年至2008年,这30年主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期,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了产业结构,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企业推向市场,并且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此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为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30年的新中国经济是腾飞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这时期新中国经济不断做大,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这个“无形之手”自发对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由做大转变为做强,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必须改变产业链的错误定位。
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前30年的卖方市场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买方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到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从粗放经营逐步到集约经营,从农业大国发展到生产、制造大国,我们一直追求做大,却忽视了做强,我们是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中国是“世界工厂”,是制造大国, 却处于在整条产业链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分析,处于产业链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的中国每创造1万元价值,就为美国创造9万元价值。所以我们越勤劳、越制造,瓷砖品牌排名,美国人就会越富裕。也正因为这种产业链的错误定位,美国维护了绿地和美好家园,而我们中国则遭到了污染和浪费。所以重新定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定位于产业链的价值高端即产品研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一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创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
全球金融危机既是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经受考验,将成为中国做强,乃至争取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分水岭。
恰逢目前全球正笼罩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各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或衰退,而且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所造成的损失仍一步步扩大。尤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市场信心急剧衰减,美元贬值,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这不但引起众多金融机构的美元资产的缩水,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威胁到了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国家财富安全。而新中国虽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新中国经济经过60年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储蓄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据经济界专家学者分析,中国经济未来仍可保持在6%至7%的GDP增长趋势,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亮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一员的中国应承担起更多全球经济发展的责任,与其它国家探寻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如何在金融危机下相互合作与发展,从而达到共赢。同时抓住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努力发展第四代产业系列,争取成为第四代产业系列的领跑者,最终发展成为世界金融、研发中心,世界经济中心,人民币也将成为国际货币。只有这样,中国才可在世界的舞台扮演更重要角色,更多地帮助有需要的经济实体,推动世界经济有序的良性发展。
2009年中国的产业、企业处于转型期,应借鉴宏基创始人施振荣与他的“微笑曲线”,更应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与发展。
经济危机已经重创了众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当然他们本国的产业、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的下滑或衰退或濒临破产。此消彼长,因此,2009年对中国产业、企业来说,是个挑战,处于转型期,更是一个机遇。那么,作为中国经济支撑载体的中国产业,中国企业,目前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在这个大环境下又该如何发展呢?又该如何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支持中国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呢?或许在1993年成功带领宏基转型的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所创造的著名定律――“微笑曲线”,可以给我国的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很多借鉴。所谓“微笑曲线” 就是指产业的价值链应该是个弧形,上下两端附加价值高,最低的这段附加价值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演进,这个弧线越来越弯,两头翘得越来越厉害。当时的背景是1987年台湾汇率放开,此前新台币和我们人民币一样,都是被低估了的,放开以后那些代工企业都不行了,就要转型。宏基创始人施振荣适时提出一个口号,宏基要向两头延伸。1987年前宏基是做代工的,代工就是微笑曲线最低的这个点,就是加工组装制造,这个就是传统的制造业。那么,两头中的前端是什么?指的是产业链上游,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研发,二是设计,三是原材料采购。下端是什么呢?指的是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品牌营销,是销售渠道管理,是售后服务,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宏基创始人一直向两头延伸,创自己的品牌,现在可以说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了。而台湾其他企业,但凡能存活下来的,其实都转型了,转成了不再只做简单加工,而是有自己的专有技术,有些还转成了原始设计制造商。还有我们熟悉的日本丰田汽车,三星电子,苹果公司等跨国公司都定位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就是产业链高附加值的部分。
2009年,中国建陶业何去何从?
随国家政策成长了30年的建筑陶瓷产业,在2009年的大环境下又该如何发展呢?据统计目前陶瓷企业数已达4000多家,产能保守估计已超过50亿平方米,陶瓷品牌数量已超过6000个,陶瓷产品市场流通年产值5000多亿元。建筑陶瓷产业这30年的迅猛发展可以说是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经济高速增长,也基本可以说是卖方市场主导的30年。但这30年来,我们一直处于产业链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大量投资投进去,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但回报很低;产能严重过剩,靠低价格大量出口以消化产能,弥补内需的不足。我们一直追求做大,却忽视了做强,我们是陶瓷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却不是陶瓷强国,陶瓷品牌排行榜。行业产品相互模仿,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低,设计运用不完善,附加值低,市场消费引导能力差,单个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知名品牌更是空白……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了,出口的路越走越窄;中国经济增长回落,房地产市场低迷,国内陶瓷市场消费疲软,建筑陶瓷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是按照老路走下去呢?还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向下游延伸?这是摆在我们产业面前的一道选择题。纵观新中国经济的60年发展,总结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想想宏基创始人施振荣的 “微笑曲线”,答案很快出来,前方的路也清晰了。如今,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许多的东方艺术几乎“失声”。就是在当今风靡世界的现当代陶瓷艺术领域中,中国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也未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发言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进行梳理,找到一条贯穿于中国陶瓷艺术的主线,再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的瓷器,东汉时,中国的青瓷技术走向成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开始逐步取代金银器、漆器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器物,并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宫廷及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器具。到了宋代,中国瓷器的烧造达到了一个高峰,不同特色的瓷窑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仅为皇家供瓷的瓷窑就有汝窑、钧窑、定窑等。到元代以后,景德镇窑开始崛起,皇帝在景德镇建立浮梁瓷局,专为宫中烧造瓷器。明清时期不仅在景德镇建立了专为皇家制瓷的官窑,而且以欧洲地理大发现为开端,中国的瓷器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最大宗的交易。瓷器几乎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要生产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陶瓷的艺术性遭到了忽视。直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中国古典精神的陶瓷艺术才开始复苏。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应用到陶瓷艺术方面,则变为“心物合一”。中国人在技艺上讲究匠心,不愿意用技术损伤到外物所自有的内性,也就是中庸上所说的“尽物性”,对于物性的磨砺,其根本还需从自己的“尽人性”上做起。物性与人性相悦而解,相得益彰,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一种共同的理想境界。
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由于受官窑风格的影响,分工极细,在景德镇每一位陶瓷艺人一生只会一种工序,并将一种工序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不仅是陶瓷的造型、烧制和绘制各有专人,就连画面的装饰也分工极细,画者不填,填者不画。而现代陶瓷艺术的观念及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和冲击了这一传统。如瓦斯窑、练泥机、电动拉坯机等新的陶瓷器械及技术的出现,使陶瓷艺术家从泥料到成型到烧制的个体 *** 作成为可能,一件艺术品整体地由陶瓷艺术家自己通盘考虑完成,每一个部分和每一道工序都是陶艺家自我思想的体现。这也是现代陶艺家与传统艺人的区别。
中国的现当代陶瓷艺术基本是由三支力量构成的:一支是传统的自然延续,这支力量主要是在各传统的产瓷区的陶瓷艺术工作者,他们大多依照前辈遗留下来的技艺与表现方式在制作一些传统的陶瓷艺术品;另一支是受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现代陶艺家,因为其教育背景及思维方式的西化,即使表现的内容是中国化的,也难免打上西方艺术的烙印;还有一支力量就是一方面努力学习西方的现代文化,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内在意义,同时将自己的艺术之根牢牢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陶艺家,他们的作品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这三种力量对于当代的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构成都非常重要,但最后的一支力量将是未来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主力军。以上我们所谈到的都是陶艺发展的本身,如果将其与收藏联系起来谈,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藏家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陶瓷上,即使收藏当代陶艺也大都把视线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作品上。这是一种文化的惯性造成的,收藏和创作一样,也需要胆略和眼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收藏界也会实现国际化,随着艺术鉴赏力的提高和对艺术品投资理解的不断深入,文化惯性不再是一种束缚力,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中国油画的收藏为例,上世纪末,一些前卫的、观念性较强的作品,国内藏家几乎无人问津。但时至今日,这些艺术品火爆得令人炫目。这恰恰说明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刚起步,国内藏家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力。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当代陶艺虽然藏于民间,并被一些博物馆收藏,但始终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因此其价格相对于其他当代艺术作品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升值空间很大。
任何一个时期的世界艺术中心都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欧洲经济发达时期,世界的艺术中心在巴黎、伦敦。后来美国经济发达了,世界的艺术中心转移到了纽约。有人预言下一个世界艺术中心将是北京。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传奇。而艺术市场上的传奇,不仅需要艺术家和拍卖公司的不懈努力,藏家的艺术品位与判断力同样举足轻重。(
汝窑和汝瓷区别为:性质不同、用途不同。
一、性质不同
1、汝窑:汝窑是制造瓷器的名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2、汝瓷:汝瓷是瓷器,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二、用途不同
1、汝窑:汝窑的用途是制造瓷器。采用传统手工制作陶瓷方法,制作一个陶瓷的工序高达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做工精细,设计唯美。
2、汝瓷:汝瓷的用途是作为观赏品、茶具、餐具等。器型古朴典雅得当,光润有度,由于汝瓷釉层厚,常有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着附于裂纹处,形成不规则的变换交错的花纹,故而手感润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扩展资料: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汝窑
百度百科——汝瓷
有一段报道“在禹州市神垕镇大大小小200多个钧瓷窑口中,华鼎钧窑是有点儿传奇色彩的:2011年建窑,以其独特的釉色在不到3年时间里从名不见经传的小窑口一跃成为生产钧瓷茶具的骨干企业,在传统陈设类钧瓷创作与营销上也做得风生水起。”,由此可见华鼎钧窑是现代瓷窑,他生产的都是现代瓷器。谢谢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