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存法则:三个创业案例告诉你,什么是用户“痛点”
现在很多创投圈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言必称“痛点”、“一招捅破天”等潮流名词,几乎每一个投资人在见创业者时,都会问一句话:“你目标用户的痛点是什么?”下面的三个创业案例告诉你原因?
案例一:户外充电
一个解决户外充电问题的创业项目,团队成员来自知名高校,有着专业的技术背景,研发新材料用以太阳能充电,目前是对公司和对个人业务同时展开。
因为现在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机充电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此创业者研发了一种新材料来解决户外充电的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生产充电产品——充电宝、充电器等另一方面是开发户外充电装备,这种材料可以用在户外太阳能屋顶,热电联动,产生热能,同时手机可以控制热水的流向。这种太阳能折叠充电器在阳光下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把智能手机充电完成。
这种新材料、新能源的创业项目很不错,从未来看,市场前景很好,规模也很大,而且只有这种真正的科技创新才能从本质上改变生活。
从项目上来看,我有两个疑问:
第一,假如未来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变长,这个对于手机充电产品还有价值吗?是不是还会有这么多用户?
第二,现在户外用户使用这个产品频次很高吗?这个产品真的是目标群体的刚需吗?
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不要一开始就设定很宏大的目标,而是把目标放到最低,事情是一点点细致地做出来的。
案例二:护士上门项目
一个护士上门做护理的医疗健康创业项目,主要是帮助妈妈科学育儿、科学生产,让孩子健康成长。
整个项目的定位是希望每个有新生儿的家庭都有一名家庭医生,让孩子和妈妈都健康成长。项目主要通过护士上门做健康护理,普及育儿知识,提供家庭环境监测、孩子智力检测、母亲产后抑郁防范等服务。
简单地说,这个项目主要是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做好预防护理工作,解决孩子、家长的心理问题二是对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意见三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四是从心理和生理方面对孩子和家长普及成长教育知识。
现在的到家服务、O2O服务群雄混战,打车、外卖、生鲜、按摩推拿等与生活相关的服务都加入了互联网元素,这种与医疗健康相关的行业也已经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所以现在做这样一个项目与同类的到家服务和月子中心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一个好的模式首先是要抓住用户的痛点,把握用户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把用户的痛点转化成服务,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那如何去把握用户需求做到高频服务呢?肯定是要靠营销推广。
给创业者提几个建议:
第一,我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找准自身的服务特色,垂直定位,到底主要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应更偏向于精神层面和实际解决问题的层面,而不只是简单的月嫂概念。
第二,从合伙人组成和团队搭配上来看,应该引入专业的合伙人,组建专业团队,这样能有效地完善服务,解决问题,也能够让用户更加放心。
第三,还应该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包括对护士、医生的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等收费问题:价格标准化是品质服务的保证,解决用户的信任和平台的信用问题。
第四,整个项目的核心在线下服务,如果线下用户的体验有问题,那就很麻烦了。重点是搭建线下的标准体系,树立品牌口碑,未来可持续产生黏性。
案例三:食品安全检测平台
这个项目的创业者为了让用户在外面吃饭、购买食材的时候快速检测食物,同时又便于携带,做了一个以智能光谱为切入点的食品安全检测平台。
原理是任何物质发出的光谱都是不一样的,产品在对食材检测的时候,获取食材光谱数据,然后与云端数据进行对接,快速地分析检测出食材的相关健康安全数据。目前第一代产品已经出来,正在研发第二代产品,想做一个体积更小,价位在500~3000元的光谱仪检测器。
整个项目前期以智能光谱检测设备为切入点,完善现有功能模板,搭建安全平台,后期形成标准的服务。后续也会开发App,加入一些社交元素和开放模板,智能终端与智能手环、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对接,根据不同行业应用开发不同功能,收集使用人群的健康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延伸服务。
对于这个项目,我有几个小问题:
第一,这个产品主要是哪些人群用?现在中国市场有多少人愿意使用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怎么去普及产品?现在中国大多数人生活工作都很辛苦,大家愿不愿意在吃饭的时候还搞得这么麻烦?人的生活过于精致的时候,会变得很累,这对于用户和产品来说都是很有压力的。所以这个项目是不是真正解决了用户的强需求?
第二,产品目前的价位还是有点贵。一般接触食材的人是老人和阿姨,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产品价位还是有压力的,而且对于这一类的人群来说,他们对于智能产品的认知不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不熟悉。
第三,作为一个智能硬件产品,还有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产品的概念很好,但是到最后还是得面临谁给代工、能不能达到标准化的生产以及供应链的管理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在食品检测过程中,这一套安全标准是否具备科学性,有没有得到权威认证,这是一个信任机制的问题。
所以,什么叫痛点?我觉得可以持续的有价值的东西才叫痛点,而不是掐你一下胳膊让你疼了的地方,那叫疼点痒点是激发起消费者心中的“想要”,让他一看到一听说你这样的产品,心里就痒痒的,就特别有兴趣,特别向往卖点是能给客户带来刺激、产生快感的兴奋点。
现在很多创业项目做的就是掐你胳膊的事情,让你疼了,或者挠你几下,让你痒了,就以为抓住用户痛点了。
痛点的本质,是用户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而投资人为什么喜欢问这句话?是因为他们想要创业者想清楚:自己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能满足用户哪些最强烈的刚性需求。比如最近几年特别火的“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挖了中国人普遍的痛——上火。
很多创业公司的起步都是创始人从自己的痛点做起!所以用户的痛点,就是创业最好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以创业者这个用户群体为例,公司宝解决的是创业者在公司注册上的痛点知果果、快法务、绿狗网等这些互联网法务公司解决的是创业者的商标注册痛点开干、三点一刻、思创客等公司解决的是创业者的传播痛点一见、狮吼、起风了等公司解决的创业者的视频BP痛点。
与痛点相比,现在很多创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可悲的是,这些创业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认为这也是人们的刚需。
创业者们的产品也许并不实用、也许并不划算,但世界需要这样的存在,因为这代表着一群执着可爱的生命和他们内心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来源于他们在创业路上不断的行走和对生活的热爱。
【拓展】创业技巧
想到小本生意,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什么路边卖早点的小摊、开网店做代理之类的`。其实小本生意所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有的小本生意也可以做的灵活体面,很轻松。像现在比较受欢迎的定制店,就是抓住了人们追求个性时尚的心理,很火。差点跑题了,言归正传,那么要怎样才能把小本生意做好,做大做强呢。总结起来是四个字:变巧多利。
一、变
变是指变化,小本生意经营过程中环境常常是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此一时彼一时。谁的反应速度快,适应市场的变化,谁就能赢得时间,争得经营主动权。小本经营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船小掉头快,只要经营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快捷的反应,抢先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一定能够实现小本大利。比如变形金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最早获知信息的都是一些小商人,他们迅速与生产企业建立起了稳固的经销关系,投资不多但都获利颇丰。变反映的小本经营者的应变能力,这是小本经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巧
巧指的是巧占市场空缺点,做人所未作,想人所未想。小本经营者如果被动地随波逐流,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其实,经济愈发达,社会愈进步,人们的需求就愈细化。事实上,大市场之间一定存在着大企业无暇顾及的缝隙市场,它非常适合小本经营。因此,小额投资者应该跳出固有、狭窄、强化的思维模式,从更长远的时空上把握市场运作规律,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独辟蹊径,致力于经营人无我有的商品和服务,巧占市场空白点。巧考验的是小本经营者敏锐的市场眼光,能把握先机。
三、多
多指的是要不怕吃亏,服务周到,让顾客满意。有时商家为了促销,有的打价格战走薄利多销之路,有的给顾客赠物返券,有的搞抽奖回报,有的借媒体之势大做广告,可谓费尽心机想尽办法,但这些司空见惯的促销手段效果往往都不是太好。开礼品定制店的赵老板,想出了定制礼品送婚纱照的方式,一时间吸引了很多准新婚夫妇和情侣上门定制,生意火爆。这考验的是小本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不能太考虑短期利益,要从长远考虑,才能持续经营。
四、利
这个利指的是为顾客提供便利。资本雄厚的大企业经营重守,做小生意的小本经营重走。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各大媒体发布促销广告,利用自身优越的经营环境、齐全配套的商品和服务,等顾客主动上门。小本经营者一般经营的是日常生活用品,容易和顾客建立稳定的联系,因此流动销售和送货上门的方式往往更能迎合顾客的需求。利字考验的是小本经营统筹规划的能力,要从全局的高度为顾客提供便利。
无论是小本生意还是大生意,我们都要全心全意的经营,处处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把生意做好。当然如果你达到了以上所说的四点要素,证明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小本创业者,生意一定会蒸蒸日上的。
风险规避:
小本经营应以小搏大,经营者首先要考虑经营项目的冷与热。小本经营最忌傻子过年看隔壁,别人做啥我做啥,因为此路往往不通。趁热去追风的结果,常常不是去面对一个同行业的市场巨人,就是去收拾人家已无油水的残羹剩饭。小本经营者应避热趋冷。
见缝插针巧占市场盲点
小本经营者如果被动地随波逐流,拾人牙慧,永无出头之日。其实,经济愈发达、社会愈进步,人们的需求就愈多样愈细化,一个个大市场之间一定存在着大资本无兴趣、无暇顾及或无法顾及的缝隙市场。它非常适合小本经营。因此,小额投资者应该跳出固有、狭窄、僵化的思维定势,从更长远的时空上把握市场运作规律,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独辟蹊径,巧占市场盲点。如经营与大商店商品相配套、相补充的商品在三百六十行之外开辟擦洗、接送服务等新行业,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的便利服务。
快速应变船小掉头快
经营环境常常瞬息万变,市场行情此一时彼一时。时间抓得紧,商品可增值时间抓不紧,黄金也贬值。因此,谁的反应速度快,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谁就能赢得时间,争得经营主动权。小本经营船小掉头快,只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快捷的反应,抢先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便有可能实现小本大利。如变形金刚引进中国时,最早获知信息并预测其广阔前景的皆是一些小商人。他们迅速与开发商建立稳固的经销关系,投资不多却获利颇丰。
主动上门急客户所急
资本雄厚的大企业经营重守,做小生意的小本经营要重走。资本雄厚,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促销广告,利用自身优越的经营环境、齐全配套的商品和服务,等客上门。而做小生意的固城守池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流动摊档的商品一般要求是日常生活用品,每家每天都得用,如果能迎合顾客的需求,与顾客建立稳固的联系,做送上门的服务,就能稳稳当当挣钱。
薄利多销三分毛利吃饱饭
俗话说得好: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小本经营资金相当有限,最怕造成商品积压,资金周转不了,成为死钱,包袱越重,影响下一步的经营,形成恶性循环。利润微薄,价格降低,在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招引顾客,实现薄利多销赚钱的目标。
有利即为赚钱不要太心切
赚大钱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赚钱心太急切,小钱不想赚,大钱挣不来。曾有位百万富翁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生活中不少腰缠万贯的人当初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白手起家的。
注意事项: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做不了,建议你找个合伙人。不过要提前做好制度和利益分配合同,这样才不会有之后的矛盾。
遇到困难要坚持下去,俗话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多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专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成功。不骄不躁。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要有个详细的创业计划。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如果没有案例分析,企业就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状况,及顾客状况,对产品也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品牌营销成功案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品牌营销成功案例一:
方所: 文化 的例外还是例外的文化?
方所与例外的跨界混搭
方所与例外是毛继鸿做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商业品牌:前者主营图书,创立于2011年11月,先后在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顶级商业中心开出体验店后者做的是中式偏现代服装,创立于1996年,目前有100家左右实体店,宣称年销售额10亿元。两者结合起来,方所里面卖衣服,外面配图书,再混搭以咖啡、植物及其他20多个国外设计师品牌,就氤氲和合为毛继鸿经常对外强调的“美学生活”,或是“中国价值”。
不可否认,从服装品牌传播的角度上看,例外的这种混搭跨界模式无疑有相当的创新之处。这种创新加上产品本身一定的温度,甚至有意无意引来第一夫人的青睐,并借着后者国家品牌与明星品牌的双重杠杆,摄取了巨量的消费者心智资源,让例外服饰一飞冲天。即使是方所,也似乎因此成为图书文化中的一种“例外”。按照毛继鸿的说法,当所有图书 渠道 都在承受微利甚至亏损的压力,而不得不遵循低成本运营铁律时,前者却任性地高举高打,把首家店开在广州太古汇这样顶级商业中心,且“两年后就实现了赢利”,2014年营业额更是高达6000万元。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众所周知,太古汇月租一般为每平方米1900元左右,根据方所官方公布的数据,其广州店总面积1800平方米以上,其中方所图书占地500平方米,营业额占2014年总额的35%,因此,2014年方所图书收入应为2100万元。由于图书价格比较透明,一般渠道毛利为码洋价的40%,初步得出方所2014年图书毛利大概在840万元左右。由此推算,即使不考虑其他成本,方所图书业务还在亏损。
这个亏损必然由例外服饰或其他国外设计师品牌来埋单。也就是说,方所目前还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书店来生存,必须依赖于前者。因此,至少目前来讲,方所还不是文化的例外,这是所有文化投资人应该清醒的地方。
方所成为例外的文化符号
当然,如果仅把方所看作是例外的一种品牌文化延伸,或者只是例外的一种品牌传播手段,又是极其成功的。根据有关数据进一步推算,2014年广州方所例外服饰及其他品牌总营业额约为3900万元,店租成本加上人工等其他成本及方所图书方面的亏损,即使有赢利,也谈不上乐观。但这样的财务数据,如果把它仅看作是体量近10亿元、却从来没花一分钱做过 广告 的例外服装的一种广告投放“正成本”,无疑是当下中国所有品牌传播案例中超级成功的典型。打广告不花钱甚至赚钱,除了例外服饰,目前国内企业中能够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何况,考虑到例外服饰依靠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通过“暴利性商业中心照样支撑起微利性的文化项目”这矛盾所营造的话语,在社会文化、商业文化领域所掀起的巨大的新闻效应,以及方所作为一种“类文化流行”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貌似毫无功利企图的全新体验,对于传播和提升例外服饰品牌文化形象的战略作用,更是任何财务数据都无法评估的。我们依稀看到了韩国品牌、日本品牌面临自身品牌弱势时转而进行“文化先行”的身影。
价值终点:从传播文化到创造文化
值得警醒的只是,携带日韩甚至美国迪斯尼等品牌的“先行文化”中,一般都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文化个性,而例外服饰中的“方所文化”虽然同样不乏阴阳、虚实、矛盾以及“无用之用”等代表中国文化的整体、辩证类文化意象,但其中蕴含更多的还是英国早期作家伦勃朗描述的那种炫耀性“明显消费”与“明显有闲”的“有闲阶层”生活方式。
当然,例外毕竟只是一个艺术性品牌,是商业上的“非主流”,结合例外自身品牌弱势、甚至国家品牌相对弱势的具体语境考量,毛继鸿这样做,也许一方面是一种短期商业策略上的明智之举,另一方面也透着一种长期战略模糊、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但无论如何,方所目前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都不应、也不会成为例外的“主流文化”,更不是中国服饰的“主流文化”。
日本学者藤本隆宏曾把制造企业能力体系分解成三个层次:核心竞争力(即系统组织能力,包括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更短交货期的产品制造能力,通过生产现场的改进活动或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改进生产工序和提高产品水平的自我改善能力,持续学习的进化能力)——深层竞争力(生产效率、生产周期、开发周期、产品合格率)——表层竞争力(产品外在设计、价格、通路效率、广告),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也适用于例外服饰。只要例外还想作为服饰品牌代表“中国价值”走向国际市场,就应继续加强以上“中国例外”式的表层竞争力,即品牌价值传播文化,还应着重自身深层竞争力、组织力的培育,即品牌价值创造文化。
品牌营销成功案例二:
场景营销案例解析
罗辑思维的“混搭”场景模式
罗辑思维是一个自媒体,由罗振宇和申音一起创办。据说萌生这个念头也很偶然,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个 传说 中的世界末日,二人在一起聊天中突发奇想,假如世界真的就此毁灭了,我们应该做点啥?在此需求推动下,二人决定创办一个学习型的虚拟社区,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各自领域的媒体优势,将之办成一个知识学习和分享的平台,网聚了大批 爱好 学习新知识的年轻粉丝,这就构成了场景营销所谓的“入口”。
如果仅仅是有一个免费的学习的平台,这倒没什么稀奇,基本大多数社群都是如此,免费的谁不会?罗辑思维经过一年运营后,发现免费并不可靠,终究付出是要得到回报的,可如果立即收费就面临巨大的压力,收费后粉丝都跑了怎么办?
好奇害死猫,这两个创业者决定破釜沉舟测试下收费模式,于是史上惊人的事件发生了,第一次在5小时内售卖会员费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售卖800万元。截至1月,每期视频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108万,有投资机构对这个学习型社区的估值约为1亿多元。
上述这些并不是其最大亮点。然而在2014年聚集了大量粉丝的罗辑思维在 中秋节 这天策划了一起卖月饼的线上活动堪称经典一战,事后分析归纳有如下几点值得 总结 。
1.抓住场景关键核心点,以众筹的方式完成相关价值点在此场景中的彼此连接和整合。在整个售卖月饼的价值链条中,有如下几个关键核心点:购买用户是谁?什么产品表现形式?如何来售卖和配送?如何能最大价值地彼此分享和传播?
罗辑思维在月饼 *** 作起始阶段,即完成了两个众筹的准备,为后期项目的推进做好铺垫。
其一,众筹资本团队。罗辑思维发起合伙人入股的众筹模式,本金为1万元,使用周期3个月,年化收益率20%,即该理财产品每人收益最终为500元。最终有3000人报名,200人成为本次项目的资本合伙人。而最终罗辑思维为感谢自家会员的支持,额外发放特别红利500元,最后每位合伙人收益为1000元。
其二,众筹合作伙伴。在产品发售配送和产品形象设计环节并不是罗辑思维的长项,为此将之外包给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通过众筹的模式完成了合作伙伴的选择。最好的配送服务公司和最好的设计师,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零瑕疵,让消费者无可挑剔,利于彼此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
众筹的本意并不是非法集资或画饼忽悠,而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一种凭借信用为基础的合作模式,这部分群体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更是未来用户的意见领袖,大量的新用户将通过这部分原始的意见领袖的引导和推荐完成产品早期的破冰之旅。
2.构建场景销售目标群体定位异常清晰,以“85后”年轻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打通的是会员间的横向沟通交流,俗称“C2C之间的关系”。
针对年轻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和习性,所以该月饼比较另类,可以单人付费购买,单人代付购买,可以靠人品和人气而“多人代付”购买,甚至可以赤裸裸地宣称“求勾搭”“撒欢打滚求月饼”“哭泣着求月饼”等形式,这种极其热烈而新潮的表达方式让“60后”和“70后”觉得很丢脸,但“85后”和“90后”却很喜欢。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群体间的这种传播宛如吃了鸦片一样上瘾,我购买了一定要我的亲朋好友或私密好友来分享,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又何须任何掩饰?来吧,一起嗨皮吧,不过一块月饼而已。
3.场景的传播原始动力是“游戏和娱乐”,没有这些的场景毋宁死。在场景中,你是什么不重要,甚至一条狗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引起群体的关注和喜欢。游戏和娱乐是场景具有活性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让消费群体亲自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并喜欢上这些内容,而且乐此不疲。
罗辑思维设计了一个“月饼节 *** 榜”,节 *** 王可以在当年农历八月十六和罗胖一起晒月亮晒星星。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月饼销售情况随时更新榜单数据,这个榜单不仅对当事人有刺激性,即便是大群的旁观者等好事之徒均纷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榜单本说明不了什么,但根据中国人群体的尿性,只要是排行榜有排名,必定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这无意中提升了用户的黏性。这种微妙的心理是典型的心理学中爱慕虚荣的表现,但在现在的趋势下,又有谁去真的在乎呢?
当然“节 *** 币”就相当于消费积分了,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呼唤罗胖为其服务,可以想象下啊,当偶像听命于自己的召唤而消费者却作为一种“大爷”般的为所欲为是多么具有赏心悦目的一种感觉啊,对,场景营销要的就是这种眩晕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很多明星送餐、明星代卖等网络活动会在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大的风波,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这些内容设置本身都是为了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他们动起来,而不是处于静默状态。过去传统营销的单向传播,是大喇叭式的传播模式,而在这种场景的诱惑下,社群间的交流忽然变得有趣起来,我愿意参与,我愿意给你打赏,我愿意当一种大腕或大牛的感觉,没关系,只要你参与了,就会找到这个感觉。
这种社群是生态的、活跃的、持续的、激情的!
4.社群的商务力量是场景营销中虚实融合的基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一群人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在互联网平台上纵横驰骋,彼此守望相助,从此人生都将大不同。在社群中社交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营造归属感和价值分享的场景氛围就成为这个组织的关键。
粉丝的黏性决定了场景是否可持续,粉丝的口碑传播将成为这个社群能否长大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活动均围绕这两个核心指标展开,所以当罗胖策划月饼这个事件出现后,立即一呼百应。
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就场景营销的入口导流、价值连接、彼此关系、参与互动、娱乐风趣、口碑传播等几个核心要素做了阐述。场景无处不在,关键是在构建信任的基础上完成厂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价值分享和交流,从这个角度上看,场景本身即为平台,是一个具有利他性的微生态体系。
三只松鼠的产品说话场景模式
产品永远是王道,是营销的子d。在场景营销中产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人提出“产品极致化思维”和“工匠精神”,甚至上升到开发者或持有者的“情怀”等要素。这些内容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切入点,但仅从产品而言,做得极具特色的当数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仅仅定位在“85后”年轻女性群体,面对这个群体“萌货、无节 *** 、求包养”的调性,整个三只松鼠的品牌调性突出在为“主人”服务上,让客户满意。当然这种软性的服务固然很重要,但很多企业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达到这点,所以此点并不能形成相对的差异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跟随。
为了有效地区别于其他休闲类坚果食品的品牌调性,三只松鼠在产品设计上重点聚焦消费者的痛点,将痛点转化成痒点,以此构建产品的独特场景,极具魅力。
痛点一:选择碧根果作为爆品,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不好剥。
三只松鼠意识到当用户使用传统生产工艺加工的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果壳不好剥,为此很多厂家不惜成本,随产品赠送一个特定的铁钳子,以此来将果壳夹碎,方便食用。但大多数食客在使用这种 方法 时往往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夹得太碎,成了粉末状,无法食用另外一个情况是四处飞溅,不卫生。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利用膨胀冷缩的原理在加工环节重新调整了生产工艺,使得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膨化度大大提升,冷却后自然剥离,消费者只需轻轻一剥,果壳当即脱落,非常方便食用。很多用户为其起名称曰“手剥核桃”。
当然,三只松鼠的另外一个产品夏威夷果在此点上可谓下尽了功夫,也非常不错。夏威夷果最大的痛点是必须用锤子去砸,而且未必砸得好,往往食用起来非常麻烦。三只松鼠将这个产品在生产环节增加一道工艺,将产品切割一道缝隙,同时在袋子中附赠一个小起子,用户只要拿出这个小起子,在那道缝隙中轻轻一撬动,立即裂开,非常方便食用。
痛点二:碧根果在食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将手弄脏弄黑。
三只松鼠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每个包装袋中增加了湿纸巾,用户吃完后,不用起身去厕所洗手,只需要抽出湿纸巾,将脏手擦干净即可。
痛点三:碧根果一袋装为210克,每次食用往往吃不完,密封不好下次会导致产品受潮,碧根果将比药都难吃,往往会非常遗憾地扔掉。
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早期采用的是条形夹,置于袋子中,用户只要吃不完,可以从袋子中拿出来立即夹起来给予密封,后来经过不断改良,产品升级迭代后采用扣嵌式封装袋,提升了食用方便性。
痛点四:碧根果的果壳处理难点。
在这点上,男人们食用是在哪里吃就放哪里,吃完后一起打扫,但总会留下些“余烬”残渣,形成事实上的环境污染。而女性群体大多会垫一张纸,但往往起身时也会不小心带动,果壳散向四周,很多女用户为此非常痛苦。
早期三只松鼠采用的是附赠航空垃圾袋,但航空垃圾袋最大的问题是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麻烦,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方便,但随后的产品改进就令人叹为观止了。经过巧妙的设计,采用硬卡纸,纸叠起来就是一张卡片,展开后就成了一个“水立方”体。这样,使得每次吃完的果壳可以轻松放到“水立方”垃圾小纸盒中,最后一起倒掉,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纸盒可以反复使用,为此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群体爱煞了它。
客观地说,一个小小窄众群体的休闲娱乐坚果类食品,能做到这么多小细节是非常难得的,背后代表的深刻含义是,企业在设计这个产品场景的时候,不是单纯以产品为核心构思如何精美,如何“高大上”的,而是重新回归到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性为导向,重构产品这个场景的关键要素,使得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受最终在心目中对这个产品刮目相看,继而加深印象并大加赞赏。
这个时候,产品本身并非静态,而是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产品可以和消费者进行无声的交流,间接会得到用户的拥趸和忠诚。
有人说“产品极致化思维”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我深以为然。并且认为这种极致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上,而且包含在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均需极致。
案例思考:
有人说三只松鼠爆品选择碧根果并不赚钱,这种打法一般人玩不起。但当我们在思考场景营销的时候,不能忘记的一点是,你总得有一款产品形成销售规模,否则形不成规模优势,这是不经济的,最终也不挣钱。所以,爆品的选择关键是你成功了没?如果成功了,就构成了场景营销的价值循环链,即“造势爆品→拉粉聚客→口碑传播→多点围攻”的 商业模式 才能转动起来。没有粉丝就没有一切,粉丝对于产品这个场景的偏爱是最直指人心的 营销策划 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