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具有从众心理,若销售人员能巧妙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煽起客户的攀比之心,那么成交也就变得相当容易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成交法。从众成交法,是指销售人员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促使客户立刻购买产品的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众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说服力,可能要大于销售人员的说服力。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促成交易,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销售的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而言,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不仅会考虑自身的需要,还会顾及到社会规范,服从社会的某种压力,并以大多数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从众成交法正是利用了客户的这种心理,营造一种众人争相购买的气氛,促成客户迅速做出购买决策。例如,一位销售人员对他的客户说:“刘总,这种金银花茶目前很受消费者欢迎,本市几家大酒店都定了我们的货,每天的用量在20箱左右。如果贵酒店也愿意经销的话,我们可以每天送货上门。”又如,一位推销饮水机的销售人员对客户说:“花经理,这种冷热饮水机目前在一些大城市非常流行。特别适合于大公司的办公室使用。既方便、实用,又能增添办公室的豪华气派和现代感,与贵公司齐名的××公司、××公司等,办公室里都换上了这种饮水机。”
二、从众成交法的优点和缺点
从众成交法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众成交法运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为借助已成交的一批知名客户去吸引另一批潜在客户,无疑能增强销售人员的成交说服力,从而招来更多的具有从众心理的客户,有利于销售人员促成大量成交。
2.从众成交法有利于销售人员给客户一种压力与紧迫感,促使客户尽快下决心购买。
当然,从众成交法也有局限,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若遇到了个性较强、喜欢表现的客户,从众成交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从众成交法不利于销售人员正确地传递推销信息。因为销售人员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多少人购买产品上了,不利于推销信息的传递,也不利于及时反馈相关的购买信息。
三、运用从众成交法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从众成交法促成交易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用实物证明。销售人员在向客户做介绍时,最好在推销现场向客户出示实物证明,如合同文本、用户感谢信等,以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信赖和购买兴趣,增强客户交易信心。
2.所列举的人物要与产品有关。运用从众成交法促成交易时,销售人员所列举的人物、事迹、经验必须与推销的产品有密切的关系。
3.利用从众成交法时,要找知名人物或权威人士。销售人员向客户列举的人物不能任意虚构,而应为公众所熟悉,最好为客户所崇拜,倘若推销工作没有通过名人、明星、专家、教授、官员、领袖等人物做说服宣传,那么,客户的从众心理就会降低。
4.销售人员可以寻找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客户,把推销重点放在说服重要客户上,在取得重要客户合作的基础上,响、带动和号召客户购买。
5.运用从众成交法时,要讲究职业道德,来欺骗客户。
专家点拨
客户对未经别人试用的新产品往往持有怀疑态度,而比较信任有人使用并有相当好处的产品。因此,销售人员要明白,从众成交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所列举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样,才能增加客户对产品的信任,更加顺利地促成交易。
营销中常见的6大心理学效应分别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营销中常见的6大心理学效应分别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飞轮效应——消费习惯的力量
为了使一个停滞的飞轮开始转动你需要使多大的力量?其实当我们想要转动停滞的飞轮时,我们在一开始需要使用的力量是最大的。当我们一圈又一圈地把飞轮转起来,飞轮达到一个速度之后,飞轮本身运动的惯性和势能会使得飞轮继续旋转下去。这就是飞轮效应的基本原理。
在消费过程之中,我们也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飞轮效应。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营销方其实不必花费很大的力量就能聚集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
2、羊群效应——人们的从众心理
勒庞·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之中说明了“群”具有三个特点:低智商、易受暗示、易受感染。
我们与其将群体看做是许多人的组合,不如将其看做一个有着生命,能进行呼吸、活动和思考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个细胞,细胞是无法独立思考的,因此人们会本能地跟着群体的意志活动,逐渐失去自我。
3、累赘原理——消费品的“必需品”错觉
生物学家扎哈维在“累赘原理”中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常常会生长出不利于生存的外形,用于吸引异性,繁衍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孔雀要长度相当于身形两倍的、美丽却碍事的尾巴,极乐鸟胸前长着极其华丽、色彩鲜艳的羽毛。
基因是自私的,为了能将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自然界的动物们生长出了“累赘”的外形。这一点放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样的,为了能吸引异性的关注,男人和女人都极力地展现出自己外表上的优势。
而营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地让“产品”扮演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产生错觉,仿佛这种商品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种商品就无法证明自己的美貌和智慧。
4、鸟笼效应——欺骗你购买不需要的产品
在营销上,为了让消费者被“鸟笼”困住,营销方往往会生产出“配套”的商品,当你买了其中的一个商品时,你就会不得不去购买其中配套的商品。还有我们去商场消费是往往会获得一些赠送的配套小礼物,或是笔套,或是发带。为了能使用上笔套和发带,我们不得不去购买配套的笔和服饰,这就是在营销场景中“鸟笼效应”的应用。
5、凡勃仑效应——炫耀的力量
是不是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就越愿意购买呢?凡勃仑效应揭示了人们的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当商品定价较高时,反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一效应反应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心理需求,即对于挥霍和炫耀的心理需求。
奢侈品背后的哲学原理和营销学原理也值得我们思考。波德里亚就有言,消费文化遵循的是日常生活和商品的符号化原则。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所有的消费都会简化成符号性消费,与之相对的就是,奢侈品成了人们彰显身份,体现自己经济实力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奢侈品的定价远远超过成本,却有无数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只有牌子货,才能显示出自己是个有品位的人。
6、免费心理——另一种付费陷阱
免费是迅速获取市场,夺取用户注意力的一把利器。“免费”不仅能帮助新兴公司进入市场,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更能让顾客因贪小便宜的心理掉进营销方铺设的消费陷阱之中。
“买保健品附赠旅游”就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营销陷阱。免费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互联网公司进入新兴市场的一大战略。
只要用户规模足够庞大,产品足够优质,企业就能通过免费模式长久地留住用户,然后再通过提供更高水平、具有差异化和创新性的产品继续留住用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