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的主题

整合营销的主题,第1张

“整合营销”最重要的主题是关于目标市场是否更有针对性的争论。营销不是针对普通消费的大多数人,而是针对定制消费的较少部分的人群。“量体裁衣”的做法使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最大化。

我们应该设定的目标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最优化,把精力浪费降至最低。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得到理想的营销哲学:营销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目标消费者的点滴需求。

另外一个有价值的主题是——整合营销应该和消费者本身有关,也就是需要全面地观察消费者。一名消费者不仅仅是在某个时间购买我们产品(如牛仔裤)的个人,消费者的概念更为复杂。购买牛仔裤的同一位消费者很可能购买其他的衣物来搭配牛仔裤,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多角度地观察消费者将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得消费者不是“一次性购买”或重复购买同一商品。

我们还可以考虑到系统的“跨行销售”和“上游销售”。这个要素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各个角度来说都是有效的。营销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时间消费者行为的其他角度。

第三个主题是——整合营销必须考虑到如何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和品牌之间有更多的“联络点”或“接触点”,这不是单靠媒介宣传所能达到的。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对产品有更深的了解、打开包装见到产品时、拨打销售电话都是一种沟通,消费者之间相互交谈也产生了“病毒传播”般的销售机会。

2012年兴起的SoLoMo商业模式: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连起来就是SoLoMo(索罗门),社交本地移动,即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动,它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SoLoMo数字整合营销模式:是指企业为了促进产品销售而利用互联网络等手段开展的一系列营销行为,是基于Web3.0的互联网营销,以用户价值驱动、强调与用户沟通互动等交互式的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概念最初是以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形式出现的。1991年,美国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on Schultz)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新概念,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管理与提供给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所有来源的信息的流程,以驱动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并保持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的忠诚度”。舒尔茨认为,传统的以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为核心的营销框架,重视的是产品导向而非真正的消费者导向,制造商的经营哲学是“消费者请注意”。面对1990年代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企业应在营销观念上逐渐淡化4P、突出4C。制造商的经营哲学更加“注意消费者”。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具有如下特征:·在整合营销传播中,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对消费者深刻全面地了解,是以建立资料库为基础的。·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工作是培养真正的“消费者价值”观,与那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保持长期的紧密联系。·以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为支撑点进行传播。企业不管利用什么媒体,其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一定得清楚一致。·以各种传播媒介的整合运用作手段进行传播。凡是能够将品牌、产品类别和任何与市场相关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过程与经验,均被视为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随后,整合营销传播开始扩展为整合营销。1995年,Paustian Chude首次提出了整合营销概念,他给整合营销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整合营销就是“根据目标设计(企业的)战略,并支配(企业各种)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从实用主义角度揭示整合营销实施的方式,即企业里所有部门都为了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这样,整合营销就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不同营销功能——销售、广告、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市场调研等必须协调;二是营销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如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尽管对于整合营销的定义仍存在很大争议,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变单向诉求和灌输,为双向沟通。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长期关系,达到消费者和厂家的双赢(Win-Win)。一般来说,整合营销包含两个层次的整合:一是水平整合,二是垂直整合。水平整合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内容的整合。企业的所有与消费者有接触的活动,无论其方式是媒体传播还是其他的营销活动,都是在向消费者传播一定的信息。企业必须对所有这些信息内容进行整合,根据企业所想要的传播目标,对消费者传播一致的信息。传播工具的整合。为达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节省企业的传播成本,企业有必要对各种传播工具进行整合。所以企业要根据不同类型顾客接受信息的途径,衡量各个传播工具的传播成本和传播效果,找出最有效的传播组合。传播要素资源的整合。企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向消费者传播信息,应该说传播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任务,也是整个企业所要担负的责任。所以有必要对企业的所有与传播有关联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也可以说是对接触管理的整合。垂直整合包括四个方面:市场定位整合。任何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这种定位是基于市场细分和企业的产品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的。企业营销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有损企业的市场定位。传播目标的整合。有了确定的市场定位以后,就应该确定传播目标了,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多高的知名度?传播什么样的信息?这些都要进行整合,有了确定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后面的工作。4P整合。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设计统一的产品形象。各个P之间要协调一致,避免互相冲突、矛盾。品牌形象整合。主要是品牌识别的整合和传播媒体的整合。名称、标志、基本色是品牌识别的三大要素,它们是形成品牌形象与资产的中心要素。品牌识别的整合就是对品牌名称、标志和基本色的整合,以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传播媒体的整合主要是对传播信息内容的整合和对传播途径的整合,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

1) 适时推出新品 在淡季适时推出一些新产品,可以有效地切割对手的市场份额。从取势的角度来看,能强化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对于营销预算有限的企业,以有限度的广告宣传和适量的新品推出可以取得不错的影响力。 雀巢公司就精于淡季的新品突击策略,甚至可以说是“淡季旺做”的推行者。钟表品牌Timex曾在淡季针对敏感于潮流的消费者推出了200个新款,强调时尚和高科技的设计,使得Timex的销量增长了30%左右。 (2) 发现产品新的消费方式和新的消费用途 发现和引导新的消费习惯是淡季挖掘销量的有力途径。一些别出心裁的消费方式,如饮料在冬季的“热饮”——“煮饮料”、“煮热露露”、“煮姜丝可乐”、“热椰汁”,甚至“煮红枣啤酒”,就是淡季营销的创新典范。 (3) 坚持适度促销 有一些企业本着“投入和产出成正比”的原则,在淡季大幅压缩费用。这样做,只会使销售压力更大,淡季更淡。某滋补酒在陕西省市场上就曾因为在淡季大幅缩费用——取消了陈列费用,降低人员工资和提成,结果造成陈列质量的降低和大批销售人员的流失,旺季到来时,已措手不及。 相反,在淡季保持适度的促销,特别是形成对竞争者强大的促销压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星和飞利浦等电视生产商2002年9-11月的淡季促销,不但带来了35%左右的销售额增加,更让纯平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 大部分营销专家的共识是:淡季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在能够刺激消费者的促销活动上是比较明智的营销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淡季的促销切勿过分依赖于单纯的降价打折上。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增加现金流而进行的大幅度打折,会破坏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后续的销售。替代性的策略是,可以考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一些服务,这样在增加短期销量的同时,不会对已经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4) 强化和开发淡季渠道 进入淡季,通常的旺季主力渠道都会大幅度萎缩,但另外一些销售渠道则开始展现其价值,这就是淡季渠道。比如瓶装饮用水,秋冬淡季时,超市、批发市场、零售店、摊点等正常渠道萎缩很大,然而生意冷淡了一个夏季的洗浴中心、桑拿中心却进入了顾客盈门的季节,人在洗浴、桑拿后会感到口渴,水的消费量很大。如果能拿下某个区域市场内大部分洗浴中心和桑拿中心,销量依然可观。 淡季的渠道策略无非两方面:一方面,在淡季,销售波动较小的渠道应该得到强化;另一方面,针对产品特点,开发新的渠道,适应产品的淡季销售。比如,有的企业在旺季时注重开发城市区域市场,强化批发渠道,淡季时则侧重于农村市场和机构大客户,成功实现了销售无淡季。 (5) 市场转移 淡季除了有时间限制外,还有区域限制。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的区域市场,淡旺季是不同的,至少程度上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产品就存在“南淡北旺”和“南旺北淡”更替的特点。而相当多的产品当国内市场进入消费淡季时,在国际市场却进入消费旺季;在城市出现淡季时,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可能根本没有淡季的迹象。中国国土辽阔,横跨多个气候带,更有着进行市场转移的腾挪空间。例如夏装,当我国北方进入冬季时,南方却依然阳光明媚。 突出长期利益 淡季之淡,在于销量。 销量是一个期间指标,即“某个期间内的销量”,而这个期间是小于一年,甚至只有一两个月。所以,淡季之淡,仅是就短期利益而言,对于企业的长期利益来说是没有淡旺之分的。 所以,淡季营销重在取势。 何为势?就是长期有价值的东西:口碑建立、品牌营造、战略价值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势,是对企业长期市场地位起作用的动作。 (1) 口碑建立 建立口碑,最重要的就是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取得他们的好感。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些特别的公关活动,增加消费者产品体验和品牌感受的机会。特别是,在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主动与他们接触,增加他们的品牌联想度(Brand Association)和品牌参与度。 三星的微波炉淡季口碑营销,就是在各大城市的闹市区设立众多柜台,向消费者发放“三星每日微波炉食谱”、“三星微波炉车轮食谱”、“三星微波炉女性食谱”等,并开办免费的“微波炉烹饪班”,在学校、办公楼等区域摆放微波炉,免费为消费者加热食品,赢取好感。 Scullers是著名的运动休闲服装品牌,在淡季举办“Scullers搜索女装设计师比赛”,每位妇女都有机会报名参赛,自己设计服装、鞋帽和佩饰,并在闹市区专门设立广告亭展示优胜作品。另外,Scullers还策划过“幸运减肥”淡季促销活动。任何女性只要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减去一定的体重,就可以在Scullers专卖店得到与她减去的体重比例相当的Scullers产品。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女性参加,口传身教,尽收女性消费者人心。 (2) 品牌营造 品牌营造和口碑建立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大脑。只是,口碑更注重于“与人为善”,重在取得好感。品牌,则重在竖立一种价值观,并传播这种价值的感觉。 在淡季进行品牌宣传,一方面,可以使广告在很大程度上摆脱销售目标的困扰,另一方面,淡季的宣传成本低,品牌宣传效益比高。并且,当旺季来临之时,品牌将赢得很高的回想率(Brand Recall)和大脑占有率(Mindshare)。 但淡季品牌宣传也是一种财务负担沉重的营销策略,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回报。绝大多数品牌都负担不起在淡季的大规模广告宣传,而陷入一种两难境地。相反,对于实力强大、现金充裕的公司来说,他们实际上正是利用在淡季进行大规模广告投入的能力打造了品牌优势,最终将弱势竞争者驱出市场。 在同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就非常注重在淡季维持或增加广告投入。而对于其他市场挑战者同样必须维持品牌在淡季的广告投放。行业领导者大概把销售额的10%~12%用于广告宣传,而挑战型企业则达到了销售额的20%~25%。在淡季通过广告和公关活动建立品牌资产、增加品牌附加值,可以使公司在市场情况好转时,快速地脱颖而出。 (3) 战略价值 曾经,冰淇淋类企业是很少在夏季之外打广告的。但某个品牌的“反季营销策略”,即冬天开始发起广告,春天进入高峰,夏季逐渐停止的反常策略,无论从成本还是从效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淡季营销策略。在进入旺季时,提前占领了战略制高点。最终这种战略行为,演变为一个行业的营销模式。这才是淡季营销的高端境界。 为旺季营销准备 “旺季取利,淡季取势”,但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谋利,而取势同样是为这个最终目标服务的。另外,淡季终归是淡季,“旺季抢增量,淡季抢减量”,“增量”永远比“减量”要大,取“增量”永远比赤裸裸地从对手手中抢食来得容易。而且,淡季营销有时候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冬天花几倍的努力将冰箱卖出去,抢得也许是夏天的生意。 所以,淡季市场永远不是和对手决战的主力战场。重视淡季营销的目的,除了上面谈到的适当提升销量和追求长期利益外,主要是为旺季服务。“敌懈我战”的收获仅是策略上的收益和战术上的震憾,对长期利益的坚持也不过是企业永续经营的需要。 那么,如何为旺季的到来做营销上的准备呢? (1) 注重开拓性的营销工作 在消费旺季,企业有限的销售人员,通过有限的销售渠道,只能服务于有限的客户。在既定渠道和既定客户业务的疲于奔命之下,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开发新的渠道和新的客户。淡季时,如果仅是坐等旺季到来,最好的结果是在销售旺季到来的时候,销售渠道和客户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销售业绩止步不前,更可能的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增加或竞争对手的营销进取,在新的旺季到来时,原有的销售渠道萎缩,客户减少,销售业绩大幅度下降。 所以,在淡季除了抓紧时间对现有客户进行分析、归类和管理外,企业应积极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开发新的客户和市场,同时,总结经验教训,谋划下一步的市场开拓方案,培训营销人员。 (2) 测试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和价值的接受度 消费者在淡季往往会对自己的花费和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因此这恰恰是进行产品价格和价值接受度测试的最好时机。测试消费者对新产品和价格的接受程度,以备在旺季到来之时进行大规模的全国推广活动。雀巢公司营销人员的经验是:“如果消费者在淡季能够接受你提供的新产品、接受新产品的价格,那新产品在旺季的营销活动就相对简单多了。” 汉高公司曾经在淡季测试营销了非传统的200毫升装家用清洁剂,并调整了3次价格,以求在消费者接受度和企业利润中找到平衡点。可口可乐公司也曾经在2001年利用淡季在一些城市试点上市200毫升玻璃瓶装可乐,并测试了渠道和物流配送能否适应这种新包装的产品。 一般来说,淡季开展测试营销,风险比较低,不会对企业原有的产品组合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同时,渠道、广告和物流上的成本也相对要低很多。 (3) 存货水平调整 过量的存货对于企业是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如果压在经销商手中,经销商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很可能会进行大幅降价以清理存货。但是,旺季到来时的存货水平过低,很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抓住突如其来的需求增长。所以,淡季时的销?/ca>

营销究竟要理想主义还是实用主义呢?一个常规的楼盘营销,无外乎定位阶段、工程阶段、计划阶段、形象阶段、产品阶段、销售阶段和交房阶段。如果没有外界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困扰的话,按照正常套路出牌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作为项目的 *** 盘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我们的营销思路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营销和工程的结合度会导致双方的严重脱节,在现实营销手法里,这样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比如,高层的决策比较慢导致后期的形象和产品期相交合,究竟是打形象还是打产品?比如,高层掌舵人的更迭,造成营销思路的更换,究竟是批判接收呢还是彻底推翻?因为,只要你做事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除非不做事。比如,正常销售任务和市场情况只能计划销售一部分,但是迫于融资压力和回款压力,有时候又不得不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计划是在当下市场做的,但是很快受到市场政策变化因素,如何去做呢?比如,营销即要做到气势,又要做到节约,当遇到资金和销售的冲突中怎么办?

当然从管理角度讲,工程和营销的配合度不是一个部门经理就能解决掉的问题,这个需要上升到决策层,我们作为营销人姑且不论这个,但是相信每一个营销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其实是考验一个公司决策层的能力。

就营销策略讲,如果按照常规打法需要树立形象期,需要造势,但是各种客观因素导致无法完全造势怎么办?首先,我认为既然已经决定的推广思路和定位就不要去更换,毕竟这个东西是经过公司决策层定下来的,具体在执行。也就是根据市场,对阶段性的推广进行调整。当然,这包括一些广告语言的释放和画面的结合。造势不怕,只要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大胆的去做。但是,形象期明显缩短,又面临蓄客的压力。这个时候,在推广上,我认为可以将户型、面积这个产品最重要的东西释放。没有那个楼盘因为你的面积、户型提前释放了来说你的项目低端了。因为,最重要的产品力做好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卖点。当然,根据客户地图,可以在统一定位基础上,分阶段、分区域释放不同的价值卖点。

就营销人来讲,大家的共识就是线上讲推广,树形象;线下做销售。真正卖得动的房子,真正的渠道来源,固然有线上的,但是线上的在最终的成交比例中始终不会占主流地位,只要数据不要太难看就可以,要不决策层的压力有时候也是很难抵挡的。一个房子的成交不是单纯的一个渠道就可以解决的,他是不同渠道结合的一个产物,是推广逐渐累加的一个效应。在这里,笔者讲一个经验值。就是做营销人往往会固化一些推广思路和推广手段,人为的定性那个好那个坏。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往往人为的屏蔽掉一些渠道。比如,当年,笔者曾经认为车体和广播是档次比较低的手法,但是当时的老总就曾经纠正这个方法。只要性价比合适的,只要不是街头小广告和传单这种传播途径,那我们就可以利用。实践也证明了,车体对于环线楼盘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笔者当年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拿了2个线路的车体,但是,后来笔者和一些业内人士沟通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知道你这个项目,我们都看到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车体广告的进电量是不能苟同的。

在当前市场下,决策层不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低销售任务,怎么办?坦白讲,区域的蛋糕就那么大,从常理上讲怎么也讲不通,而且这个销售任务也面临着开盘失败的危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逆市而为,不断的拓展销售渠道,利用我们的代理公司、广告公司和销售人员,去积累客户。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基本功,到最后,怎么办?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调整。当然,如果决策层追究责任怎么办?营销负责人只能承担这个结果。

在现实的 *** 盘中,我们还会遇到销售和资金的矛盾。大到整年的计划,小到一个媒介的发布。这个时候,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造势没早起来,那么就利用性价比高的渠道去做。其实,只要努力了,结果终归是好的。作为销售人员,要讲究个韧劲。当然还得有比较合理的激励制度。如果像现在的某个公司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把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抹杀后,怎么办?在引进一家公司PK。虽然很残酷,但是确是很有效果的。这也是很多公司现在采用联合代理的一个因素。合理的、良性的竞争是销售必要的一个手段。

在理想主义的营销和实用主义的营销的PK中,我们还会遇到价格的天花板。老板永远是卖的越贵越快越好,员工永远是觉得卖的低一些、快一些,这个其实考验营销人和老板的智慧。价格太低了是对投资人的损失,价格太高了是对客户和销售一种伤害。这个度的把握,所以成了营销人在最后一刻才去做的一个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25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