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梳子的故事

推销梳子的故事,第1张

说某公司创业之初,为了选拔真正有效能的人才,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比赛的方式推销100把梳子,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

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销售实践成果,甲先生仅仅只卖出一把,乙先生卖出10把,丙先生居然卖出了1000把。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公司请他们谈谈各自的销售经过。

甲先生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其实,只要坚定确认好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结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办法就总比问题多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玩玩只是一种假象,真相是,一切皆有可能。

和尚卖梳子的故事:讲述的是有四个营销员接到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

哲学启示:不同的想法决定不一样的生活。每个和尚卖梳子的方法和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正如同,这个故事,有人会觉得不好一样。事皆有可能。认为对的,就去行动吧。仔细观察生活。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当一部分人对创造力一无所知时,另一部分人已经凭自己的创新意识获得了成功。

和尚卖梳子的故事体现营销界的价值意义

把梳子卖给和尚”是营销界很经典的故事,也是学校里教学时经常引用提到的教学案例。做销售,跑市场,出发点是把产品销售出去,所以“把梳子卖给和尚”也成了很多做销售的酒桌上的谈资,也是在公司里做培训或学校里讲课时常用到的经典故事。

一般而言,只要讲到这个故事,别人也没听过,就会引得大家拍手叫好、赞叹感慨一番。营销微妙的东西太多,感觉灵敏是很销售人员有用的原材料。

它也不是教出来的,是多方面条件决定的,我们销售人员还是要继续努力熟练专业知识,学规律,找感觉。主动想办法增加公司的客户群,提高利润率。营销是学什么,就是“。学规律、找感觉。

故事情节:

有一个销售梳子的公司,想考验一下销售部员工。于是就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

出了门就开始抱怨,这是什么意思?给我穿小鞋呢?变着法要赶我走吧?和尚都没有头发,卖梳子给他?简直做梦。于是他开始找销售部同事,想一起喝酒抱怨,但是没人理他。最后找了朋友发了一顿牢骚,朋友出主意,让他回公司汇报:和尚没有头发,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这是伪命题。他照做了。

第二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一个和尚,问他,你需要梳子么?和尚说,我没什么用啊。那人就把公司对他们的考验说了一遍,并故作可怜状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是和尚,要发发慈悲啊!于是和尚很无奈的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在庙里转了转后对和尚说,拜佛要心诚,心存敬意,虽然你这边有很多香客十分虔诚的远道而来,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我认为对佛有所不敬。如果庙里提供梳子,让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再礼佛,是不是就增加了对佛的尊敬?和尚觉得他说的非常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他找到住持,经过交流后说到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如果在梳子上刻上寺庙的名字,大师再为梳子开光,成为护身符,让香客为自己或者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同时还可以扬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听完大喜,双手合十说到,这番天意,岂能拒绝。就这样,寺院向其采购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香客则随缘捐赠,善款收入相当可观。

感悟点评:

第一个人关键词:传统、抱怨、传播负能量、人以群分

很多销售人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理所当然的用以往人生经验去判断问题。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思考,产生抱怨,并向周围人传播负能量。有一个观念一定要明白,公司请人来工作不是推翻决定的,也不需要听理由和借口,公司只需要结果。

第二个人关键词:示弱、取巧、道德捆绑、情感捆绑

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就是示弱卖同情心,也叫做“叩头营销”。故事中销售人员很可恶的对和尚进行了道德捆绑,使其非常无奈的买了一把梳子。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身边做销售的朋友求助,说这个月业绩就差一点点了,帮帮忙之类。大部分人碍于面子或同情心都会买单,但几乎没有人是对产品本身有需求去买单。个人觉得这样的销售行为很不地道,也有损朋友之间的友谊,非常要不得。

第三个人关键词:观察、沟通、寻找需求、利他

这个人通过仔细观察客户的环境发现问题,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提出客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耐心的沟通,最后推出自己产品帮他解决。这是优秀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销售方法,通常都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个人关键词:创造、价值、共赢、利众

大家看到第四个人的营销过程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觉得很过瘾很赏心悦目。他不仅创造了客户的需求,出具了具体实施方案,还深度挖掘了客户背后群体市场的心理需求,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整个营销过程几乎感受不到商业气氛,把物质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懂得让终端客户去分享、裂变。最让我佩服的是把普通的梳子通过一系列的包装做成了寺庙的品牌,可以说整个营销闭环已经做的非常到位非常完善了。

   

好了,今天的点评就到这。这篇文章中本人针对以往的故事情节做了调整,特别是人物的行为意识及周遭环境做了刻画。后半部分的感悟点评属个人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02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