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跟随者的主要特征
市场跟随者的主要特征是安于次要地位,在“和平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在资本密集的同质性产品的行业中,如钢铁、原油和化工行业中,市场跟随者策略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其主要是由于行业和产品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是:
(1)产品的同质程度高,产品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的机会较低;
(2)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的趋同;
(3)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高;
(4)行业中任何价格挑衅都可能引发价格大战;
(5)大多数企业准备在此行业中长期经营下去。
企业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不采用从对方的目标市场中拉走顾客的做法。在行业中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大多数企业跟随市场领先者走,各自的势力范围互不干扰,自觉地维持共处局面。
市场跟随者的基本要求
市场跟随者不是盲目、被动地单纯追随领先者,其任务是确定一个不致引起竞争性报复的跟随战略,在不同的情形下有自己的策略组合和实施方案。其战略要求:必须懂得如何稳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保持现有顾客。并努力争取新的消费者或用户;必须设法创造独有的优势,给自己的目标市场带来如地点、服务、融资等某些特有的利益;还必须尽力降低成本并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和保证较高的服务质量,提防挑战者的攻击,因为市场跟随者的位置是挑战者的首选攻击目标。
市场跟随者战略的类型
(1)紧密跟随。战略突出“仿效”和“低调”。跟随企业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尽可能仿效领先者。以至于有时会使人感到这种跟随者好像是挑战者,但是它从不激进地冒犯领先者的领地,在刺激市场方面保持“低调”,避免与领先者发生直接冲突。有些甚至被看成是靠拾取主导者的残余谋生的寄生者。
(2)距离跟随。战略突出在“合适地保持距离”。跟随企业在市场的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与开发、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都追随领先者,但仍与领先者保持若干差异,以形成明显的距离。对领先者既不构成威胁,又因跟随者各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而使领先者免受独占之指责。采取距离跟随策略的企业,可以通过兼并同行业中的一些小企业而发展自己的实力。
(3)选择跟随。战略突出在选择“追随和创新并举”。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跟领先者.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别出心裁。这类企业不是盲目跟随,而是择优跟随,在对自己有明显利益时追随领先者,在跟随的同时还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一般不与领先者进行直接竞争。采取这类战略的跟随者之中有些可能发展成为挑战者。
市场领先者(Market Leader)是指其产品在行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一般而言,在绝大多数行业中都有一个被公认的市场领先者。领先者企业的行为在行业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市场领先者的地位是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形成的。
市场领先者的总体战略
扩大市场需求量
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先企业,其营销战略首先是扩大总市场,即增加总体产品需求数量。通常可以运用三条途径。
1、发现新的用户。通过发现新用户来扩大市场需求量,其产品必须具有能够吸引新的使用者,增加购买者数量的竞争潜力。可以运用有效策略从寻找到新的使用者:(1)市场渗透策略; (2)市场开发策略;(3)地理扩展策略。
2、开辟产品的新用途。通过开辟产品的新用途扩大市场需求量。领先者企业往往最有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动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和开辟新的用途。美国杜邦公司不断开辟尼龙产品的新用途就是一个公认的成功的范例。
3、增加用户的使用量。通过说服产品使用者增加使用量也是扩大市场需求量的有效途径。说服产品的使用者增加使用量的办法有许多,但最常用的是(1)促使消费者在更多的场合使用该产品;(2)增加使用产品的频率;(3)增加每次消费的使用量。
缝隙市场,就是具有需求的市场中的一个小市场,或者说是细分市场。在一个大市场中,已经有比较多的竞争者了,但我们能从其某一个环节或方面着手,做好,形成独具一格的优势,可以从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利润。
缝隙产品,是为了满足缝隙市场而产生的产品或服务。缝隙产品应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这一点是其产生利润不可或缺的,既然,以需求市场而生,一般就不会错的,只要正确利用已有的“大市场”。
缝隙营销,为了销售缝隙产品或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市场活动。有了缝隙市场、缝隙产品,我们就需要进行营销,实现其价值。相对来说缝隙营销尤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是依原“大市场”而生,这样我们就可利用原有市场网络,做好精准营销工作。
缝隙企业,为一个缝隙市场服务的企业。在一个缝隙市场上,我们要完成缝隙市场、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一个较完善的载体很重要,这个载体就是缝隙企业,是企业,就要为其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营销者积极能动地适应环境,主要表现在:
1、认为不可控的营销环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现代营销研究手段,揭示环境发展变化规律,预测其趋势,及时调整营销计划与策略。
2、把适应环境的重点放在研究环境发展的变化趋势上,根据环境变化趋势制定营销战略,使得环境发生实际变化时,企业不至于措手不及,也不会跟在变化了的环境后头而被动挨打。
3、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广告、公共关系等,来创造需求,引导需求,以影响环境,创造有利环境,促使某些环境因素向有利于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的方向发展变化。
营销者的分类:
1、市场主导者。
它是指在相关产品的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营销者。一般说来,大多数行业都有一定企业被认为是市场主导者,它在价格变动、新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的宽度和促销等方面处于主宰地位,为同行业所公认。它是市场竞争的导向者,也是其他企业挑战、效法或躲避的对象。
2、市场挑战者和跟随者。
这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的企业。它们可采取两种态度,一是争取市场主导地位,向竞争者挑战,即市场挑战者;一是安于次要地位,在“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即市场跟随者。
3、市场位置有利者。
每个行业几乎都有些小企业,它们专心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小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所谓市场位置有利者指处在最有利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可取得最大限度利益的企业。
市场追随者是在产品技术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大多数营销战略上模仿或跟随市场领导者的公司。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信息显示,市场追随者的定义是指那些不愿扰乱市场形势的一般企业,在产品技术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大多数营销战略上模仿或跟随市场领导者的公司。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