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潭市七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七大优势产业在整个工业中优势突出。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2004年湘潭市485家规模工业企业(按最小法人原则统计)中的冶金业、机电业(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业、化纤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屠宰及肉类加工、槟榔加工、竹制品加工)、皮革业及煤炭采选与炼焦业等七大优势产业(军工支柱产业未列入)共有企业177家,总产值为207.53亿元,占湘潭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95亿元)的70.3%。其中大龙头产业是钢铁业,其总产值为125.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6%。
(二)七大优势产业的企业具有集中性,部分已形成了生产基地。如:化工业主要集中在湘潭的湘江下游区新材料工业园内。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岳塘区和韶山市。竹制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雨湖区和湘潭县。皮革鞣制企业有22家集中在湘乡市,湘乡市已经建成了皮革工业园区。化纤纺织业企业集中在岳塘区范围。煤炭采选及炼焦企业高度集中在湘潭县的谭家山镇。
(三)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年轻”企业占绝大多数。在七大优势产业共177家规模工业企业中,1994年以后建立和改制新组建的企业有143家,占80.8%。
二、湘潭市七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一)从经济主体结构变化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下降。除冶金业、机电业存在部分公有(国有控股)企业,其它产业的企业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经济。
(二)从经济总量来看,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为主。在七大优势产业207.53亿元的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为163.57亿元,占78.8%。
(三)从优势产业变化来看,以钢铁业龙头的冶金业越来越大,机电业不断创新发展,皮革业、槟榔业、肉类加工业等新产业势头强劲。
(四)外向度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有出口业务的68家,其中42家企业在优势产业之列。湘潭市七大优势产业外向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七大优势产业中规模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上升。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中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4.3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16.8%,比2003年提高8.4个百分点。二是表现在七大优势产业的主要工业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全市的七大优势产业工业产品的出口额从2000年的6.13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34.35亿元,增长4.6倍。其中,冶金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24.96亿元,外销率达到20%;化工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4.22亿元,外销率达到20.8%;肉类加工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为1.69亿元,外销率达到40.6%;皮革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为1.95亿元,外销率达到30.1%;主要出口产品有粗钢、钢材、电机、铁合金、氟化盐、皮革、冻猪肉、有机颜料、农药等。
(五)综合经济效益逐年提升。2004年,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利润15.7亿元,占全市所有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81.4%,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5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测算,2004年,由于七大优势产业良好效益的支撑,以致湘潭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45.58%,比2000年上升69.0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以上。
湘潭市工业中七大优势产业也有“软肋”之处:一是大中型企业不多,上市公司很少。所列七大优势产业177家企业中,规模上大中型的只有9家,上市公司不足2家。二是化纤纺织业、化工业增加值率较低,其2004年增加值率分别为19%和24.9%。三是目前优势工业产业中生产消费品的不多,生产烟、酒、计算机、摩托、高中档轿车、品牌鲜奶、装饰材料以及高档家用电器等消费热点性商品的企业几乎为零。四是高能耗低科技。全省平均万元产值的能耗为1.32吨标煤,而湘潭的为2.39吨标煤;全省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为13.4%,而湘潭的为10.1%。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所列的七大优势产业大多已是湘潭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湘潭支柱工业产业还有军品制造等),有三个是市场竞争力较强、利润空间较大、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发展起来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湘潭优势产业对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湘潭实现跨越发展、提升湘潭国内、国际知名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使湘潭工业中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系湘潭市抓经济、实现工业化工作中的重点,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重点。在全省、全国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的时候,怎样使湘潭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从湘潭工业的不足等有关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大力支持、促使优势产业企业打造品牌,支持有品牌的企业做大做强。品牌是质量,品牌是一种诚信,品牌是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企业品牌是企业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闪亮的名片。湘潭工业的最大不足就是品牌建设还不够,尤其是社会消费品方面。因此,政府应为工业企业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而不懈努力,为有品牌的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懈努力。政府应着力在品牌工业上做好招商引资(外资、内资、国资)和组织技改的这两篇创意文章,应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增强企业融资扩张能力,增育优势产业中新龙头企业。
2、政府应与优势产业中骨干企业实行联动,让大企业在工业园区里增足扩能,在同产业及相关产业中打造成牢靠的产业链。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与小企业的合作达到产能延伸、降低成本、做大做强目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大、中型企业“攀亲”,享用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产品销路(生产大、中型企业的上游产品、下游产品)。工业园区是现在发展新工业企业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应在建造工业园区方面唱好主角,让政府的才能和财力与企业家的才能和财力形成合力,让大企业和小企业和谐发展,共存共荣。
3、政府应掌握消费热点,引导、扶持生产热点性社会消费品的企业建立、壮大。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最主要的动力,消费热点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对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远山乳业公司、恒盾竹制品公司等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4、政府应研制一个化工业、皮革业发展的特殊的计划与模式。化工业是湘潭市的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企业主已在改制中新陈代谢,目前产业又充满生机。皮革鞣制加工业是湘潭市湘乡新形成的优势产业,前景看好,但也有环境污染问题。怎么发展这两个特殊产业呢?在“既要发展、又要环境”的原则下,政府有必要采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有利发展”的刚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与服务。
5、政府应打造出公平、和谐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在这方面笔者有点点见解:政府在对企业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时,应使企业在规范管理、依法交纳税费的前提下,享受的优惠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政府应加强软环境治理,尽量减少企业不应有支出和损失。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对竞争对手而言,湘潭企业少一点负担和生产经营成本,就多一点竞争力;反过来,多一点负担和生产经营成本(如过路过桥费较多),也许在经济收缩时期就成为了企业的致命因素。政府在扶持优势产业中的小企业和个体户时,也应注重规范管理,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优势产业品牌形象。
第一、完善企业战略、策略,进而因地制宜的调整,使其适合企业;第二、从品牌方面梳理,包括品牌的成长计划,品牌推广、品牌包装等等,让品牌更加饱满时尚;
第三、在产品上,让产品线更加合理,适应目前市场;
第四、在营销执行上,布局市场、整合资源、培训提升销售团队实力,打造样板市场等,让销量按照计划快速提升;
jsy540828075185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