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免费送保障。一些互联网销售平台设有“免费领取”页面,以“免费”为噱头,用“再不领就没了,真的不要钱”“仅限当日免费领取,领完为止”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实则诱导消费者购买收费的保险产品。
三是手机抽奖。一些互联网销售平台设置“手机抽奖”界面,消费者一旦点击进去,页面通过多次跳转,最后出现收费的保险产品购买界面。而经过多次跳转,消费者很容易忽略页面实际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购买了保险产品。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的过程中要谨记,一是不贪小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可能是商家为了吸引流量,或是为了获取大量消费者数据而使用的营销手段,不要因小失大,落入虚假宣传的圈套。
二是看清产品费率。理性看待“首月1元”等宣传语,首月保费是1元,实际上后续会有更多的保费投入,在购买保险产品前一定看清产品费率,了解每个年龄段,每个月需要缴纳多少保费,在了解且接受的基础之上,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投保。
三是务必树立理性消费理念。仔细、全面了解保险产品信息,在畅享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消费便利同时,审慎点击、确认相关内容,理性投保,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800元的盲盒娃娃买30元,可以说是诱导消费,至于算不算过度消费,要看每个人的消费水平。盲盒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玩具,也被称为潮玩,潮玩的定义在我看来也很简单,就是和潮流挂钩的玩具,当一样产品开始在网络上大规模出现的时候,基本就是很多网红的宣传,结果就是很多人都开始跟风购买,仿佛你不买就和时代脱钩了,跟不上潮流。
盲盒本身的成本并不高,但实际的定价却不低,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这个“盲”上面,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具体会买到这个系列哪一个商品,从而会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这种心理和赌徒心理很像,消费者都期待着能够开出自己喜欢的那个款式,或者开出隐藏款,能够发到社交媒体上面炫耀一番,或者标上高价卖出去。
这些娃娃的本身的价值高吗,肯定是不高的,当一个普通款式的娃娃被开出来之后,它的价值就大跳水,哪怕是刚拆开,原因也很简单,绝大部分消费者买这些盲盒就是为了开盲盒那一刹那的刺激,不是为了这个娃娃本身,定价高也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娃娃本身有多么高的成本。前文已经说过了,这就是类似于赌徒心理,开盲盒之前的期待,打开盲盒那一刹那的刺激,这些都可以算是消费主义的陷阱或者是手段,通过网络宣传让大家了解到这个东西,潮玩,让很多年轻人跟风去购买,不买就是跟不上潮流,再利用类似于赌博的心理让很多人沉迷于其中。
以上都是盲盒营销的诱导消费,但这是不是过度消费,得看个人的消费能力,倘若是一个有钱人,随便吃一顿饭都是成千上万,那么几十上百的盲盒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小玩具,买来消遣没什么,但对于很多工作党以及绝大部分的学生党来说,几十块钱可能是一天的饭钱,八百块钱能够用很久了,他们花几十上百就为了一个营销出来的所谓潮玩,在我看来肯定算是诱导过度消费,适当娱乐,当做爱好可以,但绝对不能沉迷于其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