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独家丨详解阿里2022裁员:多个业务有缩减,核心电商仍将扩充人手-

36氪独家丨详解阿里2022裁员:多个业务有缩减,核心电商仍将扩充人手-,第1张

文 彭倩、董洁、苏建勋

编辑 杨轩、乔芊

36氪从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处获悉,从去年底至今,阿里的部分事业群在持续进行人员缩减。

人员规模变动最大的是生活服务板块,包括饿了么和口碑等本地生活业务以及飞猪事业部。其次,盒马、淘菜菜(社区团购业务)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员优化。高德也在年前年后进行了部分人员优化,但比例不高。

不过,淘系电商并未波及,其运营、研发等岗位还在招聘中;此外,阿里云、菜鸟物流不在此次裁员范围内,但阿里云主要部门的HC已冻结。

此前在脉脉等多个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说法是,此轮阿里整体裁员比例高达30%。但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太过夸张。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阿里员工总数已经超过25万人,若裁去30%,则接近8万人。

“从阿里如今内外面临的挑战来看,不可能在短期内冒如此大风险裁掉这么多人。”一位接近阿里的消息人士向36氪表示。

阿里组织架构图

阿里裁员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发生,因为其财季从每年4月开始计算,通常2月、3月都会集中进行绩效考核和人才盘点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阿里冻结HC的动作就十分明显。一位接近阿里的猎头人士告诉36氪,往年Q2和Q3都是招聘高峰,但从去年Q3开始,阿里的需求就明显减少,Q4和年后基本没有了,“有些部门表示HC要5、6月再说,比如盒马”。

不过,目前市面上仍存在对于阿里裁员消息反应过度的情况。经济大环境整体下行、金融市场动荡、 科技 股市值大幅缩水,都加剧市场对大厂裁员消息的恐慌和悲观情绪。

36氪就各业务线裁员情况向阿里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无回应。

生活服务板块成为了此次阿里裁员的重灾区,尤其是本地生活业务下的饿了么和口碑。

从1月份开始,饿了么此轮裁员一直持续至今,春节之后更有加速趋势。 多位饿了么内部员工都向36氪证实,此次裁员的比例在15-20%之间,而非此前盛传的30%上下,原因之一是自去年9月以来,从阿里集团各BU转岗至本地生活的人员也在增加。

具体到裁员分配,到家到店的一线BD、区域市场和运营、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业务线是重灾区 ,职能线以及研发岗位裁员比例则相对较少。

目前饿了么有四大业务资产:饿了么App、即时商流计算平台、即时物流网络(主要指蜂鸟)以及即时物流计算平台,以上裁员名额主要集中在饿了么主平台业务,商流、物流计算和蜂鸟涉及较少。

据内部员工透露,蜂鸟也是饿了么今年主抓业务之一。新上任的本地生活公司CEO俞永福对蜂鸟相当重视,在内部讲话中他也提到“未来本地生活竞争的壁垒在于即时物流,蜂鸟未来要做成一个即时配送平台,争取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多项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美团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来到7:3,从2019年开始,饿了么内部已经不再把市场份额作为作为衡量业绩的唯一标准。有饿了么员工告诉36氪,过去两年,内部提到更多的是“守住优势区域,做好防守,稳扎稳打”。

除蜂鸟配送网络之外,上述员工还表示, 今年饿了么将集中力量在主app的拉新、促活以及“圈测运营”上 ,后者是指在地区范围内,选择部分商家做精细化运营服务,帮助商家增长订单。

去年,“圈测运营”已经被饿了么内部视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今伴随“引导外卖平台降低费率”的呼声,这一考核今年将延续。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以饿了么为主的“到家”和以高德为主的“到目的地”业务在四季度营收达到121.4亿,同比增长27%,但2021年Q2-Q4,阿里本地生活的经营亏损逼近240亿人民币,单季度的亏损就接近80亿。

口碑的裁员则早于饿了么。据晚点Latepost报道,目前口碑的餐饮业务从过去直营的 40 座城市收缩至 11 城,聚焦一二线城市,其余城市也将由直营转为服务商模式。

伴随业务规模的缩减,裁员也随之而来,“绝大部分直营城市只保留了1/3的员工,除少数可以转岗去饿了么外,近一半的员工被优化”,一位前口碑员工告诉36氪。

而据36氪了解, 年中口碑的业务可能会进一步收缩,并且不排除将剩余业务并入其他业务线的可能。 这从之前的调整中可以看出端倪。去年10月,“口碑”从支付宝的底部Tab标签页被搬移至首页“九宫格”,随后底部 Tab 正中间的 “口碑” 图标变为 “生活”。

此外,飞猪的裁人员优化也从1月开始,“总部的技术、运营以及用户增长部门也均有涉及”,有飞猪员工告诉36氪,“主要原因是疫情反复让平台难以开展业务,商户太少、运营成本太高。”

曾经重金投入,但因相关政策出台扩张受限的淘菜菜、迟迟未能盈利的盒马事业部等创新部门,也成了人员缩减的重灾区,这些部门精简人员主要目的是为集团节省开支。

据几位盒马员工透露, 盒马此轮裁员比例整体将达到20%,其中市场运营等是裁撤的主要岗位,裁员评分将于3月底完成。除了裁员,36氪还了解到,盒马P8以上员工降薪高达30%。不过,据一位接近盒马的消息人士表示,下降的30%薪资有可能换成盒马期权。

几位接近盒马的人士表示,盒马此轮裁员主要是完成集团给出的裁员KPI。事实上,在疫情紧张时期,为了保证供应,盒马还陆续增加了一些共享员工。一方面因为疫情故态复萌订单需求暴涨,盒马人手严重不足,而疫情导致线下餐饮员工大量闲置,可转为共享员工,充当盒马的配送员、分拣员和包装加工员。

数位接近盒马的消息人士告诉36氪,曾被盒马视为重要增长点的社区电商项目“盒马邻里”也于去年底开始进行人员优化,并缩减门店规模,例如珠三角区域盒马邻里门店目前已全部关闭。近期,盒马邻里还宣布新增外卖业务。目前,每单收取3元运费,达一定门槛可免配送费。

阿里在去年宣布要实行“经营责任制”,意在将各项业务进行拆分独立运作,这意味着包括盒马在内的曾依靠集团输血的业务(还有本地生活公司、Lazada、Trendyol)如今都将自负盈亏。

在新的制度推行后,盒马CEO侯毅也从多次表示盒马最新的目标就是盈利。而最近几个月,盒马、Lazada欲寻求融资的消息已经被广泛报道。

社区团购业务淘菜菜的人员优化则从年前就已经开始,比例在20%上下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线BD,网格仓代理侧等是裁员的重点,研发人员也在近期被集中约谈”,这与此前美团优选的裁员如出一辙。

据36氪了解,在经历多次业务整合后,目前淘菜菜的增长势头不错,去年Q4其日单量已经突破了1200万单,GMV超130亿,逼近兴盛优选,今年其GMV目标则是突破1000亿人民币。不过由于运营管理成本较高,目前淘菜菜的整体亏损率约为15-18%,相比下多多买菜已经可以控制在10%上下。

伴随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成立,淘菜菜正加速融入淘系。据内部员工透露, 如今淘菜菜的中台已经与大淘宝合并,在淘系中更多承担提高用户粘性以及拉新的作用。

大文娱版块的优酷视频本次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员裁减,包括计划解雇一个负责制作儿童节目的团队。而该版块中的阿里影业等,去年就有较大的人员缩减。

不过,淘系电商并未波及,其运营、研发等岗位还在招聘中;此外,阿里云、菜鸟物流不在此次裁员范围内,但阿里云主要部门的HC已冻结。

从裁员的比例分配来看,阿里该轮调整的整体逻辑是稳住电商大盘、收缩部分变现表现不佳的业务。事实上,在消费整体疲软、电商领域竞争空前激烈的大环境下,阿里近两年来的战略重点重新回到强加核心业务增长上,阿里也对组织架构进行多番调整。

2021年底,阿里曾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试图对多年来组织稳定的电商业务进行彻底变革,阿里CEO张勇在内部信中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其中,戴珊作为集团总裁,将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天猫超市和进出口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

目前,阿里确实处在艰难时期,无论财务还是业务上正处在一个不稳定周期,面临的环境和竞争挑战巨大。据2022财年Q3财报显示,阿里的国内业务营收增长降至个位数,为7%。为了维持营收增长,对抗持续恶化的宏观环境,今年阿里将重点发展自营和海外业务。

36氪独家获悉,除了B2C 零售事业群将设立品牌自营旗舰店,自去年底至今,阿里一直在酝酿孵化新的自营业务,并将对目前散落在各事业部的自营业务进行进一步整合,以提升该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比重 。2022财年Q3财报显示,阿里自营(高鑫零售、盒马、天猫超市)占营收的比重已经达到28%。

营销策略如下:

盒马鲜生如今发展的势头如此之快,不仅是因为他抓住了时代创造的机遇,更重要的是与盒马鲜生建立的商业模式有着重要联系,阿里巴巴推出的是一个新零售的时代。新零售是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营理念。讲的是企业可以借助于现代互联 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还有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等, 来对后台搜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得到这些数据以后,对商品的如何进行生产,如何流通和如何销售等流程进行一个创新,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业态结构,并对现提出的线上线下-体化的模式进行深度的融 合,打造一个全新的新零售模式。盒马鲜生是以数据加上技术来推动的一个新零售平台。他既是生鲜超市,又是一个餐饮店,也是菜市场,目前为止盒马鲜生已经在上海江苏广州等十几个城市开设了超过100家线下的门店。他是首个开创了生鲜、外卖、餐饮、超 市等不同的新业务组合。盒马鲜生与传统的一些生鲜超市 不同的地方在于无论用户是在手机APP下单还是在线下门店购买。全部都可以享受3公里范围内免费到达的物流配送。

盒马先生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超市业务,他和普通的超市,菜市场餐饮店不同的是,盒马鲜生是集超市+餐饮+物流+线上APP的复合功能,盒马鲜生的一个门店,前面为消费区,后面为仓储配送区,里面包括了超市、餐饮、物流、体验和粉丝运营五大中心田。刚开始是以生鲜电商和外卖餐饮为切入口。通过线上的APP进行推广和线下体验门店引流,给顾客提供从生鲜食品购买到食品加工以及免费配送到家的一站式购物 体验。创造了用户可以随时买随地吃的需求,并且盒马鲜生提供了来自全世界108 个国家的生鲜,种类高达4000多种,涵盖了海鲜,蔬菜,水果,鲜肉等多种食材。消费者可以到线下门店购买商品,也可以在线上APP下单。而盒马鲜生和传统的超市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可以达到快速配送。门店范围内3公里免费配送到家。盒马鲜生门店的选址大多是在居民聚集的区域,用户下单的时候需要下载河马APP还可以付款,这样既让客户享受到了线下门店的体验,又可以在线上的APP上看到推放的广告也可以在线上APP下单。并且盒马鲜生只支持支付宝付款,这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企业。正是要利用阿里巴巴背后的大数据分析,来挖掘用户消费行为的需求,这样可以跟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借助大数据来做出个性化的服务。

现在的威马确实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不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话,那么对于威马来说,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被淘汰出局,难以掌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权。而究其衰落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威马来说,它的产品定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威马推出的第一款量产车是威马ex 5,它的定位区间在16万~18万之间。而且对于威马来说,它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它的主要营销对象是汽车市场当中的中低端消费市场。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才制定了这样的消费价格,但是让威马汽车没有想象到的就是在这个价格定位区间,有着非常多的汽车企业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进行积极的竞争。尤其是对于一些国际国内的大的汽车制造厂上来说,他们更是这个价格区间的主要竞争者,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马上要在短时间内抢占如此之大的市场地位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让威马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的风暴之中,也是威马销量一直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所在。从首款车型面世至今,威马汽车也已经出现了多次安全事故,所以说消费者在进行产品消费的时候,往往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对于汽车这样的交通工具来说,它和我们朝夕相处。大家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是非常看重。而且这样的事故也被中央电视台所曝光。而对于威马官方来说,它却没有及时进行正面回应。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产品的品牌形象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对于威马来说,如果不能够转变当前的营销以及经营思路的话,那么即便是降薪求生存也是难以改变当前的近况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52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