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小程序是成是败,就看这 3 点了

你的微信小程序是成是败,就看这 3 点了,第1张

你的微信小程序是成是败,就看这3点了

终于,小程序正式发布的时候,朋友圈如预期般欢乐。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此之前,还没有发表,我们更多的是想象和猜测;但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切一张图,让事实说话,检验小程序的生态是否靠谱。

但是,如果只是突然一波的动手体验和截图,那就太好感叹了。和吃瓜的人有什么区别?或许可以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分析小程序的生态,趋势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

以下是我个人的思考。如有偏颇,请见谅。知道大家都不耐烦,直接说结论。

小程序生态的成败取决于:

1)生态有基础吗?这一层的核心是看场景增量;

2)生态是可进化的吗?这一层的核心是看生态标准;

3)生态是否可持续?这一层的核心是看收入补充。

这么说有点抽象。让我们通过类比来更好地理解它:

小程序生态的建立和发展,就像建造一座大森林。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基础”,即大面积适合种树的土地,这样才能种下一棵树苗;

其次,我们希望它们不只是树苗,而是能够茁壮成长,甚至进化出更多的能力,比如抗虫害,这是“可进化”的;

最后,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无论是花、树还是新动物,都能获得能量,独立发展,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是“可持续的”。

对应小程序生态,其实是:

1)是否有基础:基础用户价值是否建立,与微信官方账号//app相比,价值增量是否足够?

2)可进化:参与其中的各种开发者和中间商是否有很好的生存空空间/秩序成长裂变?

3)是否可持续:整个生态是否有反哺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投资,企业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收入和血液?

至此,我们基本了解了整个检查的视角。但其实是“正确的废话”——一点常识推导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要让整个分析更有价值,我们还得深挖一层:“基础”核心看什么?“可进化”呢?“可持续”呢?

01有基础,核心看增量场景够不够。

以所有用户价值为基础。如果没有用户价值,我们就白谈基础了。但在小程序之前,不是“有没有价值”那么简单,而是“价值能否超越微信官方账号//app”。即相对于现有的产品形态,是否有足够的增量价值?

关注过之前发布会的同学大概都知道,官方认为小程序的增量价值主要是:

1)更纯粹:服务就是服务。你要用,就不用先关注/下载,忍受空之间后续的营销侵扰和占领;

2)更流畅:加载、呈现、交互都比网站和h5的原有体验更好,甚至因为账号体系完整,注册登录都比app更流畅;

3)更容易获取:想用的时候,线上有入口,线下有很多场景。工具触手可及。

前两点,看产品形态的定义和实际成品,基本没有问题。但至于第三点,我觉得也不是那么确定。为什么?因为这个点的建立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形态本身,更多的是取决于发布后的运营——

我们能否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看到一个可观且合理的增量情景,或者至少看到一些“触手可及”的迹象?只有这样,才能认为相比微信官方账号//app,小程序其实可以渗透到更多的场景中,其增量价值足以赢得足够多的地盘,为一个全新的生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说,有没有基础,核心看增量场景够不够。虽然我很怀疑,但我还是很乐观,因为理论上小程序在微信官方账号//app,增量场景至少包括三类:

▌协作场景

比方说,我们现在有一个要在一个微信群中由几个人填写的表格。有哪些解决方法?扔个googledocs链接,让这些人爬墙,然后点击填写?不翻墙找石墨合作。大家都不熟悉怎么用。你应该再教一遍。还是让这些人都钉钉,在钉钉建群,拉人/批人,然后做事?黄花菜凉了...

所以,在目前的产品形态下,很难做好协作场景,尤其是微信,要么缺乏用户认知,要么受到地域/产品互通性的限制。

而小程序的三个特性使其在处理这类场景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1)基于微信框架,闭环体验畅通无阻;

2)合作者自然在群体中,不需要迁移;

3)可以分享小程序内页,直接定位,降低协同教育成本。

更有想象力的是空,协作场景不仅存在于办公领域,也存在于生活和社交领域。比如同事出来建群,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微信群,大家可以在里面完成签到、记录ID信息、匹配分享房间、争图、拍照等任务?

一个线下沙龙的微信群,大家可以在里面分享名片,自动匹配关键词,匹配最亲近的商务人士,会后深入交流吗?这些不都是一种协作吗?你手机里的微信群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生活社交群。你觉得有几个场景?

其实几个官方插件都是特别好的“协作小程序”——AA收藏、分享位置、微信红包。

▌长时间场景

如果微信里有你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事情,比如查看同事发来的PPT,看一篇有深度的文章,那么微信消息突然就响个不停。可能是女生单独聊你,可能是工作群@,也可能是老板发红包炸群。这个时候要不要剪出来?不剪,可能会错过上亿;剪下来,你可能会发现只是微信商业账号里的群发广告,回来还得按部就班。

这种长期的场景,其实是微信里一直没有处理得太好的一个点。原因是微信本身只是一个进程,自然缺乏多开窗口的特性,这是 *** 作系统应该做的。但其实微信里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QQ音乐、微信、wifi,设置在聊天窗口的最上方,随意切换。

可惜的是这个方案并没有普及到微信官方账号进行文档预览。但是现在小程序来了,全款标配这个功能。多少长景要返老还童?听广播,看视频,读文章...只是现在小程序只支持一个置顶位置,以后可能会有打开更多窗口的方案。

▌连接场景

在微信官方账号/app的形式下,我们很少看到特别好的互联场景,用的最多的就是微信官方账号粗暴的互推和与app的分享跳转。但在小程序里,这个场景的想象力空被放大了。

为什么?随着小程序入口的下线,二维码铺设的越来越完整,我们可以期待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物理关系的互联:我可以在电视上扫描出一个小米盒子小程序来选择播放哪个视频;

比如行为逻辑的互联互通:医院体检结束后,你可以在门诊门口扫出一个邮寄报告单的小程序。填好之后,还可以拨打滴滴打车程序,问要不要回家;

比如地域互联:也就是张小龙在发布会上说的“附近的小程序”。这个时候,你甚至不需要触手,只要你足够近,就可以够到。

增量场景如此之多,一定是有些开发者想到了,甚至做出了。有了众包的智慧,小程序的增量价值“更容易获得”。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确认了。正因为如此,小程序生态才能区别于chromeapp和百度直达号,提前“基础”起来。

02可进化,核心取决于生态准则是否开放、清晰、稳定。

我们都知道,一个物种要进化,至少要有空的时间才能生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从错误中学习(基因突变),最终得到改进的结果,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而一个生态需要进化,就是让这样的物种越来越丰富,相互共存,相互平衡,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保持动态平衡。

小程序的生态是如何进化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角色参与其中。各个领域都有大大小小的企业,有专门做小程序外包的,有做小程序数据分析的,有做小程序应用商店的,有刷小程序访问的,有帮你把二维码贴满各大电线杆的...

这些角色表面上会有好有坏,有善有恶,但实际上他们才是小程序生态进化的驱动力。我们希望微信团队在精心控制节奏的同时,依然能给“非标人物”必要的生存空时间和提升时间,让整个生态有更多的可能性和生命力。

《失控》中的“顶级群落”对这种生态也有类似的描述:“在某个区域,所有的生态混合物都趋向于变化,直到它们达到一种成熟的、终极的、稳定的和谐……具有完整性和生命力的东西驻留在相互支持之中。”

这就是我认为的生态标准的大前提:给空空间,给可能性。我觉得会有很多这样的空房间,完全不用担心。比如一个小程序二维码可以长按扫描吗?起初,这是可能的。后来好像网店也有了,直接把这个渠道封了。被要求直接扫码打开(连扫描相册二维码都做不到),切断了线上导流的可能。

但是,商店仍然有它的空房间,引导用户打开电脑,用手机扫一扫。只是有点曲折。同样,官方说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不妨碍你在朋友圈喊出你小程序的名字吧?官方说小程序不能互推,但是很难察觉到你在文章里有走私货。对了,能提一下吗?

但是,在生态准则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清晰性和稳定性。在对自然的研究中,我们都知道一个清晰稳定的外部反馈有利于认知的形成。比如你教你的狗站着,当它站着的时候你要给他奖励。如果他不能躺下,也不能坐下(明确),奖励也不会突然变化(稳定)。

对于小程序生态来说,什么是值得鼓励的,什么是坚决的,什么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不管这些界限是不是白纸黑字,至少我们希望它们清晰可辨,不要轻易调整,这样才不会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小程序的生态能否进化,取决于生态准则的开放性、清晰性和稳定性。纵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官方账号的历史,这一点是坚定看好的。

03可持续性,核心看收入补充能否弥补新增成本。

一个基本的、可进化的生态环境,改善的概率很大。但是否可持续,还是要看核心角色的生存,是否很难生存,很难维持。

对于小程序生态来说,这个核心角色就是提供小程序服务的企业。他们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发运营小程序,输出服务价值。他们不会找不到回报吗?那么谁能继续投资呢?即使是有意的,其实也无能为力。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要求大家找商业模式吗?在服务号时代,每个人都已经这样做了:

要么toC收费,比如在服务号开微商城,卖货赚差价;要么toB收费,比如微信官方账号里的“流量主”,把积累的用户引向金主,卖小猪。一个多少钱?如果这些模式在当时行得通,那么小程序也行。有什么好担心的?

真的不一样。这一次,企业投入的不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用户的“损失”成本。在小程序的规则下,用户可以在不关注/下载的情况下使用服务,用完。

这意味着,为了节省手机空和避免营销骚扰,大部分人会卸载带有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小程序的app,微信官方账号会将其关闭。这样的人有多少?可以打开朋友圈,感受离别的欢呼。

你本来可以推送的用户,现在就像一个有脾气的小情人,通过微信小程序来找你。每次想来都可以来来去去。你想主动找她,但是有各种限制,需要她同意。你甚至不知道这个用户是不是你的。

为了小程序,我们转移了一部分用户的控制权,营销能接触到的用户数量减少了。当你每周推送微信文章广告的时候,阅读数越来越低,这部分成本可以更多的变现。

因此,在小程序生态中,实现企业投入产出平衡的问题不再是“寻找/迁移商业模式”,而是生态反馈的增量收入能否抵消自身的成本投入,包括人、钱、物、时间、用户。这意味着开发商需要一些新的收入来弥补营销不足的新成本。

我想官方团队一定想过这种收入补充。这是一个简单的YY。在我看来,收入的增量无非是几个方面:

1)买方的成长。比如C端用户的观念升级,对工具的付费意愿和能力逐渐增强。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安心的为小程序多掏钱了,哪怕营销能力差的差不多。

2)扩大现有资源。无论是流量、能力还是动力,比如推,虽然受到限制,但可以出现在更明显的地方;比如微信支付商家号,水返利的比例增加了。

3)盈利模式的加入。比如未来会不会出现微信会员,用户为“付费小程序”支付月租,每月10元选择10款,最后企业与微信分成?

上面说的其实是一笔账。如果在小程序上投入更多的成本,增量回报能否支撑你的持续投入?这个答案每个企业都不一样。而作为小程序生态?大量企业跑出一些人头,收益大于投入,是大概率事件。

退一万步讲,就算平台补贴大家好好生活,微信也是可以的。说白了就是为了用户体验,为了生态可持续,我可以先买单——参考微信提现费,垫了多久。

最终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小程序生态成功的关键是看场景增量,看生态准则,看收入补充。在这三点上,即使我们有一些怀疑,但仍然有理由对它保持乐观。

小程序最好的前景,我认为是把微信从社交/支付/媒体工具纳入生活工具的范畴。同时,数亿用户将解放存储空空间,解放注意力,提高生产力。

但小程序一定不是微信的终端——若干年后,感知周围工具的媒介可能不是二维码;计算终端,还会是手机吗?

整个分析过程简化了,实际情况更复杂。比如,生态准则会影响收入补充的官方决策,收入补充的决策可能会影响场景增量的铺设。

但无论如何,这应该是一个有针对性的体验和评价小程序成败的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马文来源:marvinsthought

注:阅读相关建站技巧请移至建站教程频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9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2
下一篇 2022-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