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是中国最早的搜索引擎科研和营销推动者之一,是百度搜索产品设计方案的关键和主导者。核心设计方案包括网页搜索、贴吧百度、百度问答等,基本都是百度搜索前九年的用户产品。
这一期,透透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位大神的一些深度思考。在原文中,俞军先生总结了百度的科学方法论和管理方法,并贴出了产品团队的秘笈。
1.两条河
很多人提到我还在百度搜索的时候,就谈到了搜索引擎和百度贴吧。这一次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做这两款产品的经验,以及我的一些工作经验。
我认为,虽然互联网技术是完全免费的,但是用户对搜索引擎的应用是有成本的,也就是经济成本,即使不投入金钱。所以,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想要的物品,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服务。
做搜索引擎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与现在流行的社交媒体产品不同,搜索引擎只是一个特殊的工具,用户转换成本极低。只需要几秒钟,搜索引擎是7× 24小时服务项目。所以你必须在用户体验上继续比别人优秀,大家才会执着的选择你。
其实两个搜索引擎在市场上争夺用户的时候,就像是两条河流的交汇点。如果一条河的平面比另一条河高一厘米,流动的水就会继续流入另一条河,直到两条河的平面几乎相同。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搜索质量和用户体验比别人好,其他搜索引擎的用户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你这里。要知道用户每分钟都在移动。
我在百度搜索做过的另一个产品是百度贴吧。这个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当我搜索期刊时,我发现许多人会搜索同一个关键词。我认为,如果有共同兴趣的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他们的兴趣,这将简单地提供许多网页上没有的信息。
于是,百度搜索建立了一个历史上的中文互联网技术大BBS:所有用户可以在所有关键词上发帖,写基本信息,其他人可以根据搜索引擎寻找。从这个实际意义上来说,贴吧百度可以变成无限个 BBS。
2.我的产品科学方法论
其实你做一个产品,资金投入成本不是很高,就不用考虑商业利益。你只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另外,好的互联网科技产品的利润都是形势驱动的,不能大手大脚。有了品牌效应后,用户会主动协助你设计方案运营模式。
因此,在设计新产品时,产品主管只需回答三个难题:
1)用户真的要吗?
2)这款产品能有给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大大加分的实际效果吗?
3)这个产品的位置能被团队掌控吗?
我的关键不在于调查一个艺术创意的步骤有多复杂,而在于产品主管能否对提到的三个难题建立回应。
产品的本质是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快乐。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变成产品,甚至是一篇文章,一个核心思想,一个宗教信仰...为用户创造财富是所有产品的源泉。
但是产品设计方案的本质是权益分配,所以你需要把握多方的权益平衡,比如,最大化用户的净利润。用户净收入=(新感觉-旧感觉)-转换成本。所以,对于一个新产品或者产品升级,尽量提高新的感受,尽量把旧的感受降到零,尽量把转换成本降到零。
其实有时候用户的需求会让很多产品高管产生错误的想法。所以要从用户的反馈中区分什么是客观事实,什么是观点,也要从数据信息中看到需求的明显层次。
这个可以根据不成功的内部分享或者经典案例进一步学习。一个好的产品是基于对每一个案例的分析和对每一个Bug的把握。每一次设计产品,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个用户页面,我都会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客观事实来表达每一个设定的理由。这个事实论据来自于我长期对各种数据信息的检测和分析。
自然,你也应该知道,产品生命周期的更替,随着具有颠覆性创新的新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但是,当一个产品无论有多难都在改进的时候,它对于用户体验的改善总比没有好。它的辉煌可以说是另一种产品可以替代的,会是必需品。
3.产品团队的经验
下面说说我在建立和管理方法产品团队的一些工作经验。我总结成三点:
1)在产品团队中,选对人会大大提高团队的“战斗力”,而犯错则很可能对团队造成严重的“伤害”。
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容易特别关注这个人的相关工作经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他未来的个人发展与他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无关。大家都很关注这个人有没有真心投入这个行业,以后有多大的延展性。
很有可能用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一时很容易,但是如果他跟不上产品开发了,以后你可以更努力;用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人。现在你大概要投入更多才能带他,但是以后他会加快开发,比你更了解产品。
在选拔人才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以文取人。我们不关注简历上的情况,而是根据这个人写的产品分析来看这个人对产品和用户的感受。这种感觉可以在文中感受到。
而一个产品的判断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产品和用户的感受的积累。如果你看了一千个或者大量的产品分析,然后看到一个产品分析,你会立刻给这个分析一个准确的分数。另外,这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从产品分析中方法的应用就可以看出来。
在“以书取人”之后,还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喜欢,能不能把钱投在这个工作上。喜欢的投资和没有感觉的投资实际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人开车,就是自己开车。他们把车作为带自己去到达站的特殊工具,所以一辈子都开着同一辆车。但是,职业赛车手会想办法让自己开得更强更快,所以也许开一个月的职业赛车手已经比开一辈子的人熟练多了。总之,你要选择的人,是你喜欢的人,是你想投钱的人。
2)选好人后,你需要考虑如何在不消耗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利用好他(她),塑造好他(她)。第一大标准是被充分授权和目标管理。
充分的授权可以增强人的主动性,总体目标必须是大家讨论后达成共识的结果。就产品单元而言,通过与不同的产品团队合作,会做出不同的产品。所以,在靠脑子的工作中,主观能动性很重要。
另外,要建立公平的团队氛围,要有试错的心理状态,不断总结。当组员的建议不一致时,要在尽可能控制关键环节的前提下,给组员“试错”的机会。如果这个小组成员的想法这次被证明是错误的,他(她)将从“错误的”初中到最有工作经验,然后尽快发展。如果领导干部的建议被证明是错误的,团队成员将没有机会获得“愚蠢的经验”。
3)“助理比主管懂,主管比主管懂。”人们越是专注于一件事,就越有发言权。最差的办法就是分享,单行举报。
真理性必须要做的是和自己的团队讨论,会得到什么结果,根据客观事实公布结果。我们必须塑造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的精神本质,而不是仅仅试图介绍自己的观点。我们永远站在客观事实的一边,我们自己的结果会越来越恰当。
一般来说,做产品是一个团队的贡献。在现阶段,所有的社会发展都过于关注艺术创意的原创性。虽然艺术创意很有启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团队都会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升级。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抹杀他人的贡献和使用价值,是一切社会发展的遗产。
4.我对用户体验的了解
我所知道的用户体验就是用户可以用最少的成本来考虑他的请求。不能笼统地考虑用户体验,在了解产品全景的前提下,只能评估溶解特性。下面,我只结合自己在检索行业的工作经验,分享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的知识:
1)用户体验是一个详细的全过程。
2004年谷歌推出前夕,互联网女王MaryMeeker访问中国,搜索百度。她说摩根士丹利的朋友刚刚做了一个搜索引擎的对比评测,评测结果是 雅虎最好是。但令人不解的是,评测后大家一般都用 Google。之后,百度搜索的创始人刘墉帮我拿到了他们评价的样本版本。我一眼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的:
他们挑选了十几个关键词,在Google/Yahoo 等六七个搜索引擎里搜索,把所有百度搜索页面都抄出来放在一起对比。每个人拿一把硬币,觉得哪个百度搜索页面比较强就投一个硬币。雅虎最终赢了。
雅虎为什么会赢?当时雅虎应用的后台管理搜索引擎是Google,只是针对一些热搜词,自己的人力有所提升。在那种情况下,雅虎的百度搜索 要么和谷歌一样,要么比谷歌更好。
为什么这些金融精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使用Google ?因为这个看似公正的用户体验评价有问题,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百度搜索页面的简单比较。
比如办公桌的复制网页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全景,而真实用户必须在电脑显示屏中访问百度搜索页面。如果用户在低分辨率下访问雅虎百度搜索页面,很可能在经历了大规模的 Banner广告和fat设计方案后,只能看到一两个结果,而访问谷歌百度搜索页面,就能多看到几个结果。
2)用户体验因人而异。
每个用户的日常生活和专业知识不同,对搜索引擎的定义也可以不同。比如会有用户因为强大的英文资料搜索功能而离不开 Google,但也会有用户因为应用英文关键词会在Google中找到成堆的英文页面而抛弃Google,转而使用百度搜索会改善这一点。
比如用户会因为和百度搜索的竞价推广冲突而改投Google,但也会有因为hao123的强大功能而默认百度搜索的用户。
3)用户体验过一段时间就变了。
互联网早期(2000年以前),用户的数量和情况相对有限,网页的总数和种类也相对有限。当时唯一流行的搜索需求就是搜索网站。因此,雅虎 和Sohu.com拥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获得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但仅仅三四年后(2003年),网民数量增长了近十倍(900 十到八千万),网页数量也增长了一千倍(几百万到几亿)。用户数十倍的增长是普遍的,需求也是普遍的,网页数千倍的增长也说明了考虑一般需求的概率。搜索引擎只是一个零售商,上下游内容和下游用户早已发生巨变。当大众需求从搜索网站变成搜索网页时,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规范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用户体验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无论是海外的雅虎还是中国的雅虎Sohu.comSina.com,他们默认的百度搜索都是长时间的网页搜索,很晚才搜索网页。在改变之前,他们的用户体验实际上每天都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用户体验会有一段时间发生改变。
之后,网民数量和网页数量迅速增加。在逐渐变色的整个过程中,用户的搜索引擎应用频率也在持续增加。早期,雅虎 Sohu.com和Sina.com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拥有一切的综合门户,搜索引擎只是他们拥有的一个垂直频道栏目。当用户对搜索引擎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时,单个搜索引擎的相对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这也是用户体验的改变。
早期的互联网技术用户主要是单方面获取互联网内容,所以不得不“上网”。然而,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和光纤宽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内容被用户所孕育。互联网技术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连接到网络的个人电脑和它们背后的用户与网络服务器一起构成了互联网技术。
贴吧百度、百度问答等产品符合互联网技术定义的变革,正确引导用户创建大量口语化的讨论和问答,并考虑用户对搜索陌生内容、意外内容和疑问句的要求。相反,当用户在这些方面的检索体验提高后,就会培养出大量那样搜索的习惯。是产品和用户相互融合、相互变化的全过程,也是用户体验的变化。
智能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定义再次发生变化。人、物、服务项目、信息内容都是互联在一起的,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标准会在一瞬间发生改变。
注:阅读相关网站基本建设方法的文章,请移至网站建设教程频道栏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