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旭
我觉得详细描述猫眼电影的UGC是怎么做出来的,是一篇简单而立竿见影的文字。不说哪种科学方法论,只说遇到过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处理。
从逻辑上讲,首先要证明猫眼UGC当时是“做”出来的。附上我当时用豆瓣记录的一个对比数据信息。结果就是院线电影中,人人的UGC比豆瓣大一个数量级。
第一步:如何分析用户的需求?
当时人们都在期待把猫眼变成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豆瓣网”。从现在来看,这个精准定位是相当清晰可行的,这个群体和需求是进一步存在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不断的找用户交流,晚上一起吃饭,周日一起看电影,也咨询了一些业内的专业人士。每次交流后都会见面一起学习,逐渐对这个群体有了一定的把握。
我用了下图的用户层次基本理论来分析,猫眼的重点用户大概可以这么划分。
第一层是名人,他们的出现可以塑造商品的品牌,产生粉丝效用。这主要是基于商务接待中的沟通。
第二层是技术专业用户。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就是导演和影评人这样的群体。他们的总人数并不多,而且他们的社交圈特征显著,所以还有其他的对策把他们争取下来。
第三层是专用用户。对于猫眼来说,他们是高频购票人群,是UGC用户。他们没有技术专长,确实是所有商品的中流砥柱。赢得这些人之后,很有可能还会有其他多层用户存在。本文的重点是对这些用户的管理模式。
第四层是活跃用户,他们经常浏览猫眼,大部分是消费内容,不具备贡献内容的能力。前三层的用户对他们的伤害很大。
第五层是一般用户。他们只是免费下载和申请注册猫眼,或者也消费过,但是对产品没有满意度,没有重点用户。其中属于二八原则的一小部分人。
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各个层次的用户都有自己的使用价值,相互依存,不得不用不同的对策来 *** 作。但实际上,从哪个群体开始,取决于当时的标准。大牌明星和技术专业用户很难拿下。当时整体实力不够,没有粉丝的产品,大牌明星也不会来。
所以,只有在三楼刚刚开始运营,四楼、五楼推广,产生了用户运营规模和用户评价之后,才能反向推广大牌明星和技术专业用户。这是当时的 *** 作策略。
接下来把火力集中在第三个群体,也就是优质UGC专用用户。关于他们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我描述如下:
1.他们经常买票去电影院看电视剧,有一定的电影量,也有自己的电影知识。
2.他们每周都会打开猫眼电影app,看看本周有什么新电影上映,还有多少票,还会浏览新鲜有趣的新闻资讯。
3.看完电影,他们会在回家的路上打开猫眼,看看别人对电影的评价,自己也很可能会写这样的三两行评论。
4.有时候他们想知道某部电影的信息内容,比如电影导演是谁,或者某个著名演员演过什么电影。
以上,是UGC重点用户的需求,大家都期待这些人频繁访问和贡献内容,与其他电影爱好者互动。根据塑造用户的应用习惯,聚集一定量级的活跃用户,就有可能实现让每个人都Douban.com的总体目标。
这个总体目标,换个说法,就是拥有越来越多的UGC用户,构建用户消费内容和贡献内容的闭环控制,让他们可以轻松地玩。
第二步:如何赢得种子用户
有了那个总体目标,我还想知道那个时候有什么资源,UGC用户从哪里来。不言而喻,是猫眼电影的购票人。当时猫眼的购票用户在各个平台上绝对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每周买票的用户都是我的金矿石。
当时我拍着脑袋做了一个推断:一周买票两次以上的用户是电影爱好者,和《泡妞》里那些和购物无关,被迫观看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也跑出了一周内购票一两次的用户,发现后一种占比很大,达到了25%,用户总数非常可观。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把有UGC工作能力和习惯的用户从这些用户中洗出来。
具体做法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节目策划一个主题活动,然后把订购消息推送给这25%的用户。这句话很简单,但是优化的关键点很多。我们来看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哪些主题活动比较有效。
为了分析这些用户的特点,我从这25%的用户中挑选了200个,搜索了他们之前标注为“最喜欢的电影”的电影,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用户都对某一类电影建立了爱好,比如港片、漫威英雄、鹿晗、吴亦凡等大牌明星主演的电影。
所以,我们知道怎么做这个主题活动。每一次,我们应该有一个不同的主题风格,如英雄,明星叶,和上述。做一个电影榜单,让这群用户把电影的评分和微评写在这个榜单上,逐渐塑造这些人的习惯。
这是做主题活动的思路之一,还有其他几种,不知道。做业务要分析用户需求,多做尝试。我们不能只想着做一个主题活动,却不知道如何实际思考分析。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那种主题活动其实是在洗用户,不过是把用户洗到了有购票者的UGC用户。注意几个方面:
1.再多数量级的商品,用户洗过几次之后,实际效果就没了。如果监控数据信息,可以发现第一时间转化率最高,之后急剧下降。你需要做好辨别工作。当实际效果降到低点时,说明用户已经洗过了,可以停止这种方法。
2.洗用户要注意频率和方法。为了更好的持续产生UGC用户,你可以高频洗,这样可以持续产生和增加UGC用户,有利于塑造氛围。但毫无疑问,你不能总是骚扰同一群用户,让他们干这干那。哪怕再甜蜜再刺激,也会随着更多的频率枯萎。
能够细分这25%的用户,每个群体都会推送不同的主题活动。比如这周《超级特工》特别火,你可以做一个满满的小白品牌形象主题活动的网页,推给这部电影的购票观众,一定能秒杀他们。UGC的转化率无疑是高的,这是优化用户的需求。消息推送越精准,转化率越高。
从那以后,大家还在做一件事,就是根据用户对电影类型的兴趣爱好来划分用户,不同的群体推送不同的内容。首先是为了更好的让创造出来的用户有大量的访问机会,属于内容的精准分发;其次,像猫眼对用户做的那样不断强化信息内容,塑造用户思维。
第三步:建立微信群。
除了洗用户,也不能闲着。不断监督已经转化回来的UGC用户,逐一查看其专用内容、个人信息、其标记的影片等信息内容。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电影爱好者,马上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拉进一个群。
所以像那样洗用户,监督实际效果,邀请人入群,经过很多循环系统,这个群很容易就有100多人了。这些人是猫眼电影UGC的重点用户,是事后带动几十万UGC用户飞起来的火车头,是社区氛围的营造者,是对外开放的品牌营销的宣传员,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群只是聚集关键用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商业的最终目的。因为这些用户有很多人脉,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是他们的需求之一,所以建立了这个群,方便管理,交流,发布活动简报,收集用户反馈。
这里100人入群后,需要考虑下一步怎么管理。这不仅仅是一个团体,而是一个机构,所以它具备了一个机构应该具备的所有要素,比如名称,准入条件的规章制度,利益义务,以及它最重要的管理团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