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专业干货!用户体验设计进阶修炼的思考总

阿里专业干货!用户体验设计进阶修炼的思考总,第1张

阿里专业干货!用户体验设计进阶修炼的思考总

注意:如何创建自己的设计方法,创建交付商品的评价指标,完善合作模式。在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到一个阿里巴巴技术专业设计师是如何推销自己的。

洪颖:如果说2015年的一件事还处于客户体验设计方案新手入门阶段的开始,2016年的关键是刚刚开始撕掉初中和新手logo的推广实践。在2016年4月S1开始时,我为自己设定了一系列总体目标,包括生成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示例。现在S1已经完成了,是时候做一个总结,回顾一下我这段时间的推广和实践了。

产生自身的设计方法

在企业内部,经常会有与一些部门合作的UED分享主题活动。我最明显的感受是,这种共享的设计师有一套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论,有成功应用实例的支撑点。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如今,设计方法的车轮无处不在。可以在大厂XXX找到大神XXX的设计方法,在网上搜一下分享一下。立即使用它们。为什么要费心去重构自己的代码呢?

在自己的设计方法还没有完全成型之前,我曾经封建迷信地在网上分享别人的各种设计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多方面应用,但效果并不理想:设计方案计算的整个过程看似充满专业能力,在给别人看的时候发现破绽百出;有时候为了更好的设置方式,感觉地形图之类的输出看起来还过得去。最后,当项目完成时,我意识到方案设计的基础是无用的...虽然我用的都是别人认证的设计方法,但是我并不了解这种方式的应用领域和局限性,也不知道它实际上在什么阶段是没有存在必要的。当然,具体应用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用心思考、静下心来、交流、提升的设计方法,要深入理解和运用。

如何产生自己的设计方法?是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项目走,尤其是积极争取这些介入连接点早、感觉驱动强、一致性高的项目机会(我自己的设计方法是在一个以UX为业主驱动的网站改版升级项目中产生的,在这个项目中的业主角色也是主动向PD提出的,然后权力被对方委托)。作为设计师,从最初的业务流程问题分析和用户调查,到最终的系统软件方案设计的产出率,每一个阶段都深度参与。对于一些前期工作,要摆脱“是研究做的”、“是PD做的”的逻辑思维局限,选择与专业人士共同创作、输出的方式;因为设计方法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难点、认证实际效果的过程,如果已经让产品运营把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全部梳理出来,你就要考虑改进和完成一些关键的交互点(这是我觉得大企业的大中型设计部门不一定好,很难接触到一致性高、可玩性高的项目的关键原因。虽然他们也会羡慕自己可以花很多心思打磨动画特效等关键点),而不是积极争取更长的介入机会和大量的项目主导权,很难在项目中打造出全链路的思维模式,从而提炼总结出自己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方法的整个创作过程中,除了从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思考和提炼,还要消化吸收老祖宗的工作经验(不是无脑生搬硬套,而是有目的的去寻找业务流程和产品类别的应用实例)。要多和工作经验比自己丰富多彩的朋友咨询交流,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法,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想象。

创建交货物评价指标

大型工厂的培训生/学校一般都是由导师(我们工厂内部叫师兄)带新员工来的。商品的设计和发货一般都要经过门拓的一轮审核,然后宣布用于大家的审核。导师可以发现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家进行改进。

但是过度依赖Mentor(不管项目大小,我们都要看一次Mentor,遇到问题马上找Mentor解决,而不是先想到方案再去征求意见)会让我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分辨方案优劣的能力(两年前我曾经被一个Mentor指责过)。我很难相信一个独立思考能力很弱的设计师能保证真正的“独立”,“独立”的能力对于初中设计师和初中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

如何更准确更全面的思考和分辨自己方案设计的优劣?我的解决方案是给自己建立一套交互设计方案的详细评价指标,然后用这套规范来规范和驱动自己做出更强的设计方案。我的一套评估指标不是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只是积累了我在项目中不断踩过空的坑,然后融合了网上的一些老前辈,涉及到整体目标相关性、步骤一致性、整体美观大方、容易理解、易 *** 作性、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支与边界、情感挑战、品牌调性传递、业务流程创新能力、责任感。

驱动器协作方式的提升

有些交互设计师喜欢抱怨自己的岗位效率低,统治力低,在上中下游的协作中无关紧要等等。,进而产生了把产品换成视觉效果再换成前端开发的想法,因为我承认交互设计的主导性和不可替代性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确实有一些先天不足,但我觉得这还不足以让人抱怨和换岗,掉以轻心和抑郁。我倾向于积极争取司机交互设计师与上中下游合作模式的推广。从项目组的角度来说,是为了提高合作效率和产品的最终感受。从交互设计师本人的角度来说,就是争取更高的思维,充分发挥室内空的余地和统治力。

在与上下游(产品运营和业务流程方)协作的提升上,我争取的是更长的项目介入机会和全步骤的跟进参与,从传统的Prd评审(此时PD基础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很多时候设计师只能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重点的提升和弥补)前介入,到亲自参与与客户的接触式访谈,从用户满意度中获取最初的和第一手的需求。随后,在与研究院和PD协调的一系列场景布置和需求分析报告中,PD的输出从传统的Prd转变为以内容底层逻辑排列为重点的新Prd。设计师对页面的合理布局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充分利用了室内空空间。但必须强调的是,拉长时间周期是非常容易的,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有的,比如一些业务流程需求强、发布时间紧迫的项目,或者传统的合作模式效率更高。

在与中下游(视觉传达设计、前端工程师)协作的提升上,我争取的是重复性的降低(对专业设计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花在设计方案思考上的时间导致挤压成型),主要是设计标准的沉淀(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分享,但不做过多解释),以及更具视觉效果的交叉协作模式(不一定项目要交互,视觉效果要重复)。

很羡慕友好公司的大中型设计部门有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完善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标准,新手也能很快上手。但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他们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优化业务流程、自己制定标准之类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个总是用别人的步骤和标准的小螺丝钉(我之前做培训生的时候,跟着设计标准很完善的项目,那段时间开发速度比较慢)。

提高软技能

可能是因为我的气质吧。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是我在阿里巴巴实习第一年肯定的软帮助,但和书面表达能力无关(这也是我一时放不下的领域)。那段时间特别担心审核设计方案和内部分享,非常容易让我失语或者被挑战口吃。

作为设计师的关键软技能,演讲和表达能力是没有办法提高的,就是多练多打。最近一个多月做了三个演示。虽然还是有一些缺点(比如我还是摆脱不了语速快的老毛病),但是所有人的自信和气质都是一次比一次强,三次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做好演示的实际总结可以参考:如何做好一个设计方案的演示。

另外,时间管理能力也是这段时间对自己的一大提升,也是在项目节奏的焦虑中释放出来的。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心理状态和处理方法总会来很多。参考:交互设计的优先级解析和排表合作。

有关自主创新的思考

最近在精英团队里经常提到“自主创新”这个词,这也是大家做得比较广,也比较差的一个区域。但我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页面设计的表面去思考“自主创新”,如果要推动发展趋势和时尚潮流,做出老板想要的“颠覆性创新设计方案”,那就弄巧成拙了。

关注体验式设计发展趋势变化的设计师有很多,但能深入探究和思考发展趋势变化背后原因的设计师可能没有那么多。这几年我了解到,页面和交互的升级只是表面的反映,其本质大多是商品运营方式的改变和最底层技术的提升。如果对这方面缺乏了解,一味追求主要表现上的“不一般”的自主创新,我们会我实习以来遇到的很多资深设计师都非常清楚,设计产品是商业服务、感觉、技术三者平衡的结果。这种意识也是很有害的,对运营模式的思维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很敏感,就是我还得改进。

一点不相干得话

大概是因为我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范围的交互设计岗,而是一次次的拓宽到了商品和业务流程端。最近PD同学甚至问我是不是要转行做产品运营,我的回答依然是“不考虑”。其实我最近看了很多交互设计师表达自己郁闷的文章,但我一直很清楚我当时选择做交互,主要是因为我充分考虑到这是平衡整合我其他喜欢的“产品”和“设计方案”的最佳位置(其实我最喜欢的工作是商品设计师这个岗位,从产品到视觉效果都是整个包装的装修,但大厂没有,我自己的能力也不够格)。交互设计的拓宽领域(与其他岗位职责重叠的领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我现阶段不想转行做商品/视觉效果/前端开发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这个岗位本身还可以,但是对一些拓宽领域不感兴趣)。尽管先天缺乏统治力等发展,但如果我不拘泥于职位,积极争取机会,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或许比起对改善室内空房间和发展前景的关注,我更喜欢交互设计/客户体验设计方案本身(就是那种非工作时间根本停不下来的科研和思考,每个人都可以一瞬间点燃一个好点子)。这个技术专业和相关行业的提升,能带给我无尽的喜悦,仅此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82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4
下一篇 2022-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