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南新区的建制沿革

浑南新区的建制沿革,第1张

浑南区历史按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分为两部份

一.东陵区―东陵区(浑南新区)―浑南区

二.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浑南新区―浑南区 1981年7月28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陵区东陵街道办事处。

1982年,设立东陵区南塔街道办事处。

1984年4月12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东陵区东陵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马官桥街道办事处。

1988年,设立东陵区泉园街道办事处。

2000年,东陵区辖6个街

道、9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1489人,其中:泉园街道 55591人、南塔街道 33501人、丰乐街道 44289人、马官桥街道 31746人、东陵街道52536人、辉山街道 12086人、高坎子镇 21021人、深井子镇 22465人、白塔堡镇 28123人、祝家屯镇 16687人、英达镇 16805人、桃仙镇 20236人、汪家镇 31165人、古城子镇 20293人、李相镇 13687人、五三乡 59288人、前进乡 41037人、长白乡 25406人、浑河站朝鲜族乡 38091人、满堂满族乡 8366人、王滨乡 9070人。

2001年,东陵区辖5个街道、9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马关桥街道、丰乐街道、辉山街道、桃仙镇、古城子镇、高坎镇、祝家屯镇、深井子镇、英达镇、李相镇、白塔镇、汪家镇、五三乡、长白乡、前进乡、王滨沟乡、东陵乡、满堂满族乡、浑河站朝鲜族乡。

2002年初,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的朱尔屯村、木匠屯村2个自然村划归大东区文官街道。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

1、撤销东陵乡,设立东陵街道办事处。将汪家镇所辖的三家子、汪家南、汪家北、干河子、下伯官、上伯官、大深井子、小深井子、大甸子、小甸子、丰乐11个村(区域面积39.67平方千米)划入东陵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东陵街道办事处驻地东陵路34号,区域面积60.30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2、撤销英达镇,设立英达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英达街道办事处驻地榆林大街28号,辖7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制体制。

3、撤销前进乡,设立前进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前进街道办事处驻地杨官村,辖9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4、撤销汪家镇、古城子镇,合并设立东湖街道办事处。将原汪家镇所辖的杨官、万家、李巴彦、王家湾、东港子、刘付屯、石庙子、养竹8个村委会(区域面积17平方千米),与原古城子镇所辖的水家、牛相、罗官、古城子、麦子屯5个村委会(区域面积21平方千米)合并设立东湖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东湖街道办事处驻地杨官村,区域面积38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5、调整深井子镇的行政区域。将原古城子镇所辖的高力堡子、施家寨、王宝石寨、王起寨、南井、收兵台6个村(区域面积19.61平方千米)划入深井子镇。区划调整后,深井子镇政府驻地(深井子社区居委会)不变,区域面积87平方千米,辖26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

6、调整李相镇的行政区域。将原古城子镇所辖的永安、保和、孙家寨、上水泉、下水泉、元科、南岭7个村委会(区域面积21.8平方千米)划入李相镇。区划调整后,李相镇政府驻地(后李相村)不变,区域面积85.68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

7、撤销五三乡,设立五三街道办事处并调整其行政区域。以原五三乡所辖浑河堡、五里台、糖场子、营盘、孤家子、朝鲜、张官、营盘朝鲜、铁匠屯、东黄泥坎、西黄泥坎、教场12个村委会及西合、煤工、505、机修、精神病院、83泵站、浑河堡、糖场子、营盘一、营盘二、东黄泥坎、孤家子、铁匠、农机实验厂14个社区委员会,重新设立五三街道办事处,驻地南塔街90号,区域面积26平方千米,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8、调整南塔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将原五三乡所辖的张沙布、南大甸子、后桑林子、前桑林子、营城子5个村委会(区域面积14.69平方千米)划入南塔街道办事处。南塔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驻地不变,区域面积19.87平方千米,辖5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9、撤销长白乡,设立长白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长白街道办事处驻地沙岗子村,区域面积15.91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至此,东陵区辖11个街道、6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马关桥街道、丰乐街道、辉山街道、东陵街道、英达街道、前进街道、东湖街道、五三街道、长白街道、桃仙镇、高坎镇、祝家屯镇、深井子镇、李相镇、白塔镇、王滨沟乡、满堂满族乡、浑河站朝鲜族乡。

2003年11月2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沈阳市东陵区浑河站朝鲜族乡,以长大铁路和南三环路为界分别设立浑河站东、浑河站西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浑河站东街道办事处在建制上由浑南新区代管。

200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2004]78号)批准:将沈阳市东陵区长白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16.2平方千米,原由浑南新区代管)划归和平区。区划调整后,东陵区区域面积为889.94平方千米,辖12个街道、6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马官桥街道、丰乐街道、辉山街道、东陵街道、英达街道、前进街道、东湖街道、五三街道、浑河站东街道、浑河站西街道、桃仙镇、高坎镇、祝家屯镇、深井子镇、李相镇、白塔镇、王滨沟乡、满堂满族乡。

2005年,东陵区五里河公园划归沈河区五里河街道管理。

2005年3月28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南塔街道办事处部分地区行政管辖权的通知》:经市政府同意,南塔街道办事处所辖二环路以北、文萃路以南、天坛二街以西、南塔鞋街以东区域内的行政管理辖权,由浑南新区划回东陵区。该区域仍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区,区域内企业仍享受高新区产业政策。

2005年,东陵区辖12个街道、6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丰乐街道、马官桥街道、辉山街道、东陵街道、英达街道、前进街道、东湖街道、五三街道、浑河站东街道、浑河站西街道、高坎镇、深井子镇、祝家屯镇、白塔镇、桃仙镇、李相镇、满堂满族乡、王滨沟乡。

2007年1月2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陵区满堂满族乡,设立满堂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行使街道行政管理服务职能。(实际由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度假开发区代管)

2007年3月30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007]65号)批准:同意撤销东陵区白塔堡镇、桃仙镇、深井子镇,设立白塔、桃仙、深井子镇街道办事处。

2007年5月2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陵区高坎镇(注:由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度假开发区代管),设立高坎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行使街道行政管理服务职能。

2007年11月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2007]196号)批准:同意撤销东陵区祝家屯镇、李相镇,分别设立祝家街道办事处和李相街道办事处。

2010年2月28日,在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署办公动员大会上,市长陈海波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行政区划局部调整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调整的内容包括:

1、东陵区划出浑河站西街道和浑河以北土地,与浑南新

区、航高基地合署。

2、沈河区向东扩,将东陵区泉园、丰乐街道以及五三、南塔、东陵、马官桥街道东三环以西、浑河以北地区土地划入。

3、和平区向西南扩,划入东陵区浑河站西街道土地。

4、皇姑区向东扩至长大铁路,划入于洪区陵东街道黄河北大街以东土地、北塔街道以及东陵区前进街道长大铁路以西土地,与北部四台子地区实现连接。

5、大东区向北扩,划入东陵区前进街道长大铁路以东土地,英达街道三环以内土地以及东贸路以北、高官台街以西土地,实现与欧盟开发区的连接。

6、于洪区把陵东街道黄河北大街以东土地和北塔街道划出。

7、棋盘山开发区,划入东陵区英达街道三环外土地管理权。

8、铁西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辖区基本不变。

2010年5月27日,经市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东陵区设立营城子、汪家街道办事处的批复》(沈政[2010]59号)批准,东陵区设立设立营城子、汪家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2014年6月1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东陵区正式改名为浑南区。

2014年7月11日,民政部网站发布了民政部关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的批复(民函〔2014〕171号),原文如下:

辽宁省人民政府:拟省《关于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的请示》(辽政〔2011〕137号)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

2014年8月1日,浑南区正式挂牌成立。

沈阳市浑南新区 前身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始建于1988年5月,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开发区之一。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初创起步、发展提高和新区建设三个阶段。

初创起步阶段(1988年—1992年)。1988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智力最密集的南湖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以政策区为主),一是以三好科技街为载体,沿街两侧新建和改建科技门点,为入区企业科研成果开发、转化及营销提供场所。企业的特点以 “前店后厂, 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二是对入区企业实行“自筹资金、 自愿组合、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以及技工贸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将企业推向市场。三是初步形成“纵向垂直领导,横向相互协调”,减少管理层次,初具市场经济雏形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四是以政策驱动为主,起到了对科技人员走出大院、下海创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推动作用。

发展提高阶段(1992年—2000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市委、 市政府作出把南湖科技开发区建设成 “北方深圳”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放开胆子,用足政策,跳跃发展,辐射全市”的十六字方针,高新区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一是以政策区为主转向以产业区建设为主,开始建设0.5平方公里的南塔产业试验区,9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浑河南岸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的浑南产业区,高新区工作重心转向招商引资。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政策驱动,逐步向注重优化配置资源和加强软硬环境建设转变。三是产业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发展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更加注

重产业的规模化、融资的多元化、资产的股份化和市场的国际化。四是从渐进式改革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营造出了局部优化的投资环境。

新区建设阶段。2001年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在高新区基础上建设浑南新区的战略决策,提出把新浑南新区建设成为“北方浦东”的战略目标,高新区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 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头人,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1985)

时光再次回溯到50年前,汉阳钟家村一座楼高三层、营业面积只有两千多平方米的小型百货商店,资本只有59万元,年销售额和利润分别为2000万元和120万元,在武汉九个区属百货商场中,汉商因排名最后一位被戏称为“老九”,与同埠的老牌商场比,势单力薄,偏居一隅。这样的尴尬局面,一直持续了20多年。

50年后,当年类似汉阳商场这样的区属企业,却都封存在历史的记忆里,唯有汉阳商场硕果仅存,并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雄踞一方。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武汉市下属各个区所在的小百货公司一样,汉商过着计划经济时代波澜不惊的日子,几乎没有来自同行的市场竞争,更不会有倒闭之虞。

历史给了汉商一个机会。1982年,在汉阳商场300多职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的民主选举中,28岁的张宪华以98%的高票当选为汉阳商场经理,开创了武汉商界民主选举的先河。年轻的领导班子甫一上任,就策划了轰动三镇的“摇奖”销售,变被动销售为主动营销,在那个信息较为闭塞的年代成就了武汉的商业奇迹。

一时间,“顾客蜂拥而至,险些将柜台都挤翻了”,经营效益增长了四倍。这次“摇奖”销售使得汉商商场名声大噪,武汉三镇的消费者纷至沓来,其他商场也纷纷效仿。

680万元的银行贷款,总投资高达711万元的12层楼,在1986年不能不说是个大手笔。正是凭借对老汉商的改造,汉阳商场从武汉商界的“老九”一跃成为“三甲”之一,与武商、中商等市属百货平起平坐。“汉阳百货商场,服务三镇一方”的口号也响彻江城。 (1986-1996)

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汉商,开始大规模扩张。9年间,汉商兼并了5家企业。

1987年,汉商在全市首家实施兼并,将市属的武汉市汉阳砂轮厂改建为1万平方米的仓库,建成当时武汉市最大的商业物流中心;

1988年,汉商组建旅业公司,继而开办服装厂、食品厂等多个经营实体,在武汉商业企业中率先开展多元化经营;

1990年,汉商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桥头堡汉阳王家湾征地,建成一座新的商场和武汉家具城,为今天享誉武汉三镇的汉商21购物中心作了奠基;

1992年,汉商一口气兼并了汉阳青松照相馆、汉阳副食品商场和汉阳食品厂;

1993年汉商首家引进了国际餐饮巨头“麦当劳”,开创了国内大型商业企业与国际知名流通集团合作的先例;

1994年,汉商实施本部扩建,22层汉商大厦拔地而起,成为汉阳的地标性建筑。这是汉商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使一个小型百货店发展成大型商业集团,也为今天汉阳钟家村和汉阳王家湾的黄金商圈奠定了基础。

1996年2月,汉商实现了跨江战略,成功兼并了有职工1700多人,累计负债8000余万元的原武汉商贸城,并改造成汉商汉口商场。这是武汉商界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并成为当年兼并,当年改造,当年开业,当年还贷的典范——汉商再创纪录。

1996年11月8日,汉商集团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武汉市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也是湖北省继武商后第二家上市的商业企业,由于盘小绩优,其价位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深沪商业版块首位,被誉为“中国商业第一股”。 (1997-2004)

上市后的汉商,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这个时期的汉商,在以张宪华为首的汉商领导班子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带领汉商向多元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997年,汉商集团的经营触角伸到了咸宁。购地45.6亩,投资2400万元,建成融休闲、住宿、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酒店—“咸宁温泉山庄”,成功迈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新步伐,并为集团走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1998年,汉商在位于蔡甸区新农街道南湖附近征购土地200亩,投资兴建了“千步摊”度假村;同年,21购物中心在武汉最先引进“销品茂”概念,占地5万平方米的王家湾购物中心,囊括了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21购物中心建成后,每年销售额、利润均以两位数增长,单店经营水平处于武汉前列。这一年,国际连锁超市巨头家乐福与汉商21购物中心内合作开办了家乐福在武汉的第一家超市“武汉汉福超市”,汉商首创与外资商业同店经营的双赢模式。

也就在这一年,汉商向逐步形成内外贸结合的国际化大型流通集团迈进,组建的外贸公司取得了外贸进出口资质,11月,在美国兴办的工厂直销店开张,把生意直接做到了大洋彼岸。三年后,外贸公司就实现年创汇700万美元,出口绝对值在武汉商业企业中名列榜首,荣获武汉市出口创汇十佳单位。

2000年,汉商突破传统产业,进入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以53.1%的股份控股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全国首家进入会展业的商业企业,开创了会展业企业化运作的先河。为此汉商先后融资7.6亿元。自开馆运营起,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先后举办了机博会、文博会、中博会、食博会、车展、房展等数以百计的展会,牢牢占领武汉展览市场80%以上的份额,每年拉动武汉经济50多个亿。

2001至2002年间,汉商与家乐福在武汉又合作开办了2家连锁超市。2002年3月,家乐福把全球采购中心武汉办事处和武汉总部的法定地址设在汉商21购物中心家乐福汉阳十升店。与此同时,汉商加紧对汉口商场的转向,在那里开办了汉口摄影数码婚纱城。

从2003年开始,21世纪购物中心还实施了五期、六期扩建工程,新增营业面积2.5万平方米,总体经营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在旅游产业上,2003年汉商对咸宁温泉山庄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兴建了多幢温泉别墅和半山阳光浴场,树起“汉商咸宁第一汤”的温泉山庄品牌。此外,汉商还在新武展开办了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运动馆,在汉商21购物中心开办了武汉新区首个大型娱乐城——1.5万平方米的“21娱乐中心”。

与此同时,汉阳商场也在悄悄变脸。汉商在全国首家提出“大众流行百货店”的经营定位,开展了建店以来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和环境创新,这一转变重新确立了其在武汉的名店地位。 (2005起)

从2005年开始,集团公司发展进入了新的上升通道。通过六期、七期扩建工程的实施,21购物中心已经打造成为武汉新区旗舰店和名副其实的“销品茂”,2006年实现销售1.68亿元,利润2213万元。而新武展购物广场以“主题百货店”为经营定位,也在2006年销售首次突破6000万元,汉口婚纱摄影器材城已经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婚庆数码专业市场……

2007年,汉商集团再上新台阶,集团全口径销售27亿元,实现利润86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3%和180%,实现税收5351万元,利税首次突破一亿元,成功踏进武汉市利税亿元“俱乐部”,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排名中上升到第269位。

这一年,汉商进军商业地产。12月30日,汉商银座正式动工,这一项目也是钟家村市级商业中的核心项目和汉阳旧城风貌区改造的启动项目。竣工后的银座将成为汉阳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这既是汉商在新世纪伊始展现在汉阳人眼前的全新商业图景,也是汉阳在武汉的新城市坐标。

2007年,21世纪购物中心八期扩建工程拉开序幕,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建成武汉市功能最全、商业氛围最好、辐射力最强的新型商业业态。知音饭店五星级酒店及配套地产项目、杨泗仓库地产项目正在运作中。而咸宁温泉山庄打造的“华中第一汤”,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的新武展酒店,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型专业市场——武汉婚纱照材城,武汉新区最大娱乐城——21世纪娱乐中心,武汉中心城区最大的室内运动场——新武展2万平方米的运动馆。

旅游、运动、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给汉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汉商集团,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企业,形成了零售业、会展业、地产业“三大主业”互动发展,旅游、运动、休闲予以补充,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互为促进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业集团。

绿,南宁市的文化名片

南宁,被誉为绿之都。有的夸南宁绿得大气:出市区几十公里,苍松叠青山,翠竹簇碧水;有的夸南宁绿得秀气:路不同树,街不同花,尽显亚热带城市之妩媚;有的夸南宁之绿赋予了文化的含意。

人类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类文明是在绿色之中孕育的。广西的少数民族对绿色、对树木更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壮乡苗寨,每个村子都有一棵奉若仙株的大榕树。人们在树下聚会、歌舞、祭祀。壮族人口占60%的南宁市,对树木有着一缕先天性的情愫。

现在,南宁市对这种绿文化不断地充实着现代新含意。

绿色是城市的“名片”。这种看法已至少延续了三届政府。南宁市虽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但长期以来,很多外地人只知有桂(桂林),不知有邕(南宁)。对此南宁人很不服气,而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障碍。为了提高知名度,南宁市选择了利用亚热带气候资源优势,创建最优美省会城市的途径。事实为这个选择打了高分,1997年便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再加上以前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称号,南宁这个边城的知名度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大大提高了。在今年的一次商贸洽谈会上,有记者问一家美国公司的代表:“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南宁来投资?”这位代表说:“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是南宁的优美环境吸引了我们。”

优美的环境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 *** 。这种说法,过去主要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在南宁现在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存在。记得1994年刚到南宁时,经常看到穿着入时的少男少女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是,等到笑声飘走之后,留下的却是一堆堆甘蔗渣、水果皮,一幅让人扫兴的情景。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形了。环境变得如此优美,让那些不注重公共卫生的人自己就感到了与环境的不协调。爱美的天性纠正了人们的不良行为。最为典型的是琅东新区,这里是个大工地,聚集了成百上千的建筑民工。这里也有全市最大最美的街心绿地,每到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民工们走向街头绿地,有的打扑克,有的喝啤酒,在绿草茵茵、暗香幽幽的环境里,人们都变得安静而文明,很少发生上述那样的情形了。

经营绿色已成为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这里讲一个发生在今年夏天的小故事。南宁市不仅是一个大花园,也是一个大果园。荔枝、芒果、洋桃……街道两旁硕果累累。有一天,一位市民发现有人在民族大道摘了洋桃,于是投书《南宁晚报》予以批评。民族大道是条10公里长街,各种果树成千上万,整天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有人摘几个洋桃也算小事一桩。但就是这件小事引发一场市民大讨论,为人们上了一次社会公德课。去年以来,光是见诸报道的关于树木保护、湖水保护的连续报道、讨论就有好几次。

“用绿色美化邕城,用美德净化心灵。”绿色,已渗入南宁人的精神。

如果说一个城市以高搂林立区别于乡村,它将以什么来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此时若还是千篇一律的摩天楼,必将趋于同一而被淹没。从90年代初期开始,南宁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优势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发展规划。

时至2003年10月,中国—东盟东道主落户南宁,南宁进一步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这标志着,它的声音突出了同类城市的重围,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声音。它所倡导的一种“绿色文化”从浩如烟海的城市发展规划辞典中被提纯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理念而存在。

南宁的建城史有1600多年,而长期以来,世人“只知有桂,不知有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而从90年代处的“创城夺牌”到2002年“人居奖”落户南宁,“136”建设管理项目上马,“绿城”形象凸显,其中走了多少艰辛的路,邕城人酸甜自知。

所谓“136”就是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环保与生态等多方面更高层次的管理建设,达到“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最终建成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园林风格的“中国绿城”。

一、城建篇

“绿”,是南宁城焕彩妆的主色调。以1992年声势浩大的“创三城”(即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双拥模范城)为序,到摘取2002年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市民受益的宗旨和“坚定性、持续性、特色性、广泛性“相统一的”十二字“原则,脉络始终贯穿南宁城区建设之中。城市园林绿地则系统规划确定了园林绿化建设,近景目标为1995年—2000年,绿化覆盖率达37%,绿地率达 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远景目标至2010年,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近些年,南宁市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15.7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524项,仅2001和2002年两年,南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累计达100亿元,这个举措对于财政收入只有30多亿元的南宁来说,如果不是下了大决心和大气力,绝非易事!功在当代,利泽千秋,这个高瞻远瞩之举给南宁带来的效益也非同凡响:城市建成区从“九五”初的81.4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0.2平方公里。截止到2002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7.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5 平方米,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4.47%和3.8平方米;共有林地面积36.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有各式开放式公园13座,公共绿地面积比10年前净增504.2公顷,增长了1.5倍,实现了区区有公园,街街有绿地。形成了“半城绿树半城楼,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南亚热带园林城市风貌。如果说前几年它还是一个“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那么,现在的它无疑就是一个“碧”海蓝天中的风光之城。

2003年10月14日,相思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方案审评圆满落下帷幕。这标志着,又一个城市规划新亮点在邕城的另一端跃起。自“136”工程实施以来,南宁的城市地位迅速提升。尤其是环绕南湖千顷碧波的琅东、凤岭一带已饱和并超出预计,而另一个规划新区的提出,正当其时。据悉,相思湖新区大致范围为东至安机吉路—快环路—鲁班路,南至沙井火车南站,西面和北面各至高速环道,总面积约为127.6平方公里。昔南湖区湖光水影,成就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现在正在规划中的相思湖新区,域内水资源丰富,主脉由相思湖和心圩由南至北呈两大网络水系,天雹水库、罗文水库、金沙湖水库等星罗其上,在自然环境上不愧为一块好“毛坯”;和南湖区相比,它的优势更在于业已成形的人文优势。这个区域是以发展高等教育的大学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工业城为主的一个区域,本身的人文条件很突出。天时地利人和,把这个区域建成一个融合科技、教育、商贸、旅游、居住、办公、都市型工业、物流、仓储的新区,集优越的生态环境、突出的人文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生态型新区,万事具备,而值此中国—东盟会落户邕城,更是给它凭添了东风之便。

会上曾参与众多国际性规划经营计划项目的法国城市规划、景观实际师雷诺.巴可一语点睛:“南宁应该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南宁的特点是它的山水、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丧失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二、人居篇

大环境规划如此,小型单元若何呢?

让我们来再度回顾一下南宁的“创城夺牌”史:95年获“全国卫生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96年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97年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98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工作先进城市”;2000年获联合国(拜迪)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2002年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全国生态环境良好范例奖”,今年10月, “国家园林城市”再次落户南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精神文明建设点了这条绿色发展路线的睛,绿色文化的主脉在于“人和”,即市民的精神风貌,以及这种风貌中所体现出来的绿色意识和绿色观念。这种环境意识和审美折射到房地产业上,便出现了“好环境,好叫座”的现象。由于政府的有力支持,再加上南宁在近几年的 “创城夺牌”中屡创佳绩,当地的房地产业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南宁的房地产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理念与已成气候的大思路对上拍,在给邕城之绿锦上添花的同时,自己也受益匪浅:产销势态良好,综合指数连年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被评为国家金牌小区,优秀小区和优秀物业管理的屡见不鲜。南宁,尤其是新城区的楼盘一路攀升,炙热不退,这和其他同类地区相比,不失为一个奇迹。然而不管是酒店式的豪华大宅还是经济型的实惠小居,环境都是制约房价高低的关键,这也是南宁房地产得以保持高热度的持续性增长的秘诀。通常意义上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环境,也就是楼盘周边的各种配套设施,二是指小环境,即楼盘内的绿化状况和人居氛围。虽说各大房地产商在推出楼盘的宣传策划上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根本交集上都有这两个关键词:“人文”、“人性”,做为自己的广告语的华彩句段,对当地地理位置和空间结构进行深层的挖掘。如文化园的“大学就在家门口”,在文化氛围上大做文章;金花茶苑强调“终身享受公园生活”,将周边的生态揽了过来作为自己的卖点;而精品别墅品牌“玫瑰园”在做江南玫瑰花园公寓的时候则提出了“五度空间”的理念,即 “都市空间”,“人文空间”“庭院空间”“和谐空间”“人性空间”,获得了人们的青睐。楼盘的周边生态,环保,绿化都被作为一大议案提上了房地产商的议事日程,作为叫座关键的一大亮点而被苦心经营着。房地产商在对自身楼盘大小空间环境的关注、投入和经营为自身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挥发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果说整个南宁是一片绿叶,单位小区就是这片绿叶中的叶绿体,细胞单位。个体在绿文化大氛围的积极影响下,经营自己的个体环境空间,反过来又加深和巩固了这种环境氛围,从而使其进入了一种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 旅游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发展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投资少,见效快,拉动力强,最为环保的生态型绿色产业将有大可为。于是,各地纷纷将自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景观和日新月异的人文景观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介了出来。而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大力宣传的,不是那家旅行社,而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他们认识到在这个软性产业上的投入不但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关经济领域的拉动增长,而且无论是从形象还是知名度的提升上都会带来更为深远的社会效益,于是乎,政府包下了旅游形象广告的大头。政府职能的转变,给这个产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有关数据表明,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九五”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 361.67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近五成;旅游外汇收入近10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近一倍;国内旅游人数累计1.73万人次,旅游收入 761.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7%。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不但要在业已成名的桂林下打出打响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要在整个广西的旅游业中起到压镇的作用,它所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造化钟神秀,南宁也有着自己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虽说和名声在外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比,南宁的山水逊色几分,但它的优势更在于南热带风貌的特色城市园林,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南宁更胜一筹:近的说来,它北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接天下第一滩北海;远一点,将它放置在整个中国版图上来说,它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更远一点,放置到世界地图上,它面向东南亚,西接印支半岛,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南宁成为中越边境游和跨国旅游的集散中心和中转站。南宁市旅游局在制作绿城旅游的宣传画册的时候,以南宁为圆心,辐射式地推出了周边的景点旅游路线,如宁明花山壁画,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河内 -下龙湾的跨国游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南宁旅游这个绿色文化产业的一大特色,即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编排将周边的景点网络过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个现代旅游城市的内涵,俨然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另外,南宁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一度的民歌节是打响“中国绿城”知名度的一道大型的冲击波,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爱唱山歌。早在60年代,摄取这个渊源的电影《刘三姐》便着实火了一把,之后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便一直处于准搁浅的状态,利用率微乎其微。99年在第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举办的前几个月,我曾参与了一场高校组织的名为“民歌生存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忧心忡忡:民歌偏好者具有明显的老龄化倾向。这表明,长此以往,这一艺术形式很可能因受众断层而断流。而几个月后从形式到内容都为之一新第一界南宁国际民歌节冲散了这种忧虑,尤其是“老歌新唱”的创意。传统的民歌经典曲目一经现代感很强的节奏、韵律、器乐、嗓音传出,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皱眉,有人喝彩,“有争议”,这在新闻界来说是件好事,更多的时候,它是“舆论热点”的另一代名词,这于重在打出知名度的第一届是至关重要的。此举无疑博得了双赢,开了个好彩头。而经过心理排斥的过渡期后,这种演绎方式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南宁国际民歌节则继续趁热打铁,汇同中外名人名角共同出演这台在壮乡的舞台上上演的大戏,使之成为南宁这个绿色背景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2003年即将开幕的民歌节以山水作为舞台背景,并将绿化引入了观众席——无论从舞台美术设计还是整体策划氛围上都更强调了“绿城”这个主题。时至今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辉煌走过了五个年头,人们因为刘三姐记住了广西,南宁则因成功开掘了“广西民歌”这个题材而让人们加深了对这座美丽的绿城的理解。

后记

如果说城建篇和人居篇是“绿色文化”的硬件,那么旅游形象宣传篇则是启动的一大软件。南宁在城市品牌经营上所倡导的“绿色文化”包涵了太多的内容:从整体绿色的自然生态到自我的绿色体察;从政府到市民的绿色行为,绿色经营,绿色宣传,绿色氛围;人们的绿色意识,绿色观念;……说到底,这是一场从景观到观念,从政府到市民,从整个城市到居民个体的绿的人化工程。这个以城市特色品牌的打造和生存为主题营销战略在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典型借鉴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007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2
下一篇 2023-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