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实战手册》是一本由秋叶 / 邻三月 / 秦阳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00,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读后感(一):关于社群-自媒体-互联网的“道与术”
@秋叶,前天买了秋叶大叔和邻三月写的《社群营销》,昨天到货后,马不停蹄地完成了第一遍翻阅。我的收获很实在,分下面几点简单说下,与大家分享。
1、初看书名是《社群营销》,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借用社群来卖东西,感觉很功利。其实不然,我的理解可以总结为:关于社群的哲学和 *** 作方法。一个好的社群,可以满足大家的情感连接需求,让大家有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三层,加上世界观+价值观+社群理念的认同+情感连接,就是我认为的“道”的层面。
媒介的进化,会改变商业的形态,而社群就是媒介之一。从这个角度说,社群营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存在强买强卖或者广告植入的嫌疑。熟悉媒介的使用方法,建立相关媒介的运营团队,就是这本书教读者的具体方法,这是“术”的层面。
无论是道还是术,这本书的讲解都非常细致、真诚有料,没有大肆渲染谈高度,而是平等交流的心态,让我收获很多。为秋叶大叔和邻三月点赞,多谢知识的分享
2、这本书从格局上,打通了我的部分思想壁垒。我去年购买了一个读书产品,做了一个社群的班长,经常积极地分享收获+写文章做公众号,自己也从无知盲目到慢慢入门自媒体。但是我的思维还是比较局限,对内容生产的定义也不清晰,看不懂自媒体/互联网背后的运作规律,急需思维破局。
看完这本书,我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认知。比如,互联网的运作并不是简单的朋友圈转发,或者简单地建一个微信群,和大家聊天。再比如,内容生产+媒体人+运营人,三个大部分的功能划分。但是很多细节我还不明晰,有待以后继续学习。
我经常对自己说,要保持空杯心态,谦虚前行。多看书多思考,总是不会错的。借此机会总结自己的思考,也帮大叔做一次推广哈。这本书《社群营销》,推荐给各位朋友。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读后感(二):给你一个社群,你会怎么管?
1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有个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凯文· 凯利认为,如果是你一名内容创作者,比如教师、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者——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铁杆粉丝是你的追随者,对你有着近乎盲目的喜爱或者信任。
他们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关注你发的每一条消息;
他们主动付费购买你的任何最新产品或课程;
他们愿意打飞的参加你的最新线下讲座;
他们迫不及待地催你出下一部作品……
这样看起来铁杆粉丝的行为模式,和追娱乐明星的粉丝没有什么区别,仔细想一想,我认为还是有很重要的三个区别。
【1】认同路径不同
对娱乐明星而言,粉丝的喜欢往往是始于颜值,再慢慢接受明星的人设。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粉丝的喜欢往往是先因为作品,再慢慢喜欢作者这个人。
【2】互动途径不同
娱乐明星也需要经常和粉丝互动,但是他们和粉丝的互动往往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见面会,演唱会,观影会,明星要小心翼翼照顾自己的公众形象,维护自己的人设,他们和粉丝的互动看起来亲近,其实隔着重重保护层,很难有深度的交流。
能吸引铁杆粉丝的内容创作者也经常和粉丝互动,这种互动更生活化,大家可以一起吃饭,交流,唱歌,就是付费约在行,上培训课,都是非常近距离,甚至是一对一的深度交流,这样的沟通可以进入很高的质量。
【3】商业半径不同
造星是一门大生意,最终期望是打造超级IP,进而衍生出巨大的IP文创和衍生物授权市场,粉丝可以不断持续消费,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超一线明星IP身价,动辄几百万出场费,广告代言也是天价。因为利益链条长且丰厚,养得起无数专业团队提供支持。
内容创作者是小而美的生意,知识IP本质就是个人品牌,大部分都很难成为公司品牌,商业品牌,甚至是团队品牌。一批忠诚粉丝顶多能让内容创作者自己活得不错,但是很难承担起打造团队的成本,所以在商业规模上会遇到瓶颈。
借助今天的互联网传播媒介,内容创作者可以更快为自己赋能,吸引更多的铁杆粉丝;还能够借助各种知识变现平台,获得更大的收益回报,但是和造星行业稳定的孵化产业链相比,我们还停留在个体户阶段。
大部分内容创业者似乎陷入“焦虑魔咒”,他们是别人眼里的成功者,拥有专长者,自由职业者,但是自己并不轻松,甚至比普通人更焦虑。
我和一甜烘焙创始人cana聊天时说:“内容创业者即便是今天赚到钱的,也没有安全感。他们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是因为不知道明年市场在哪里。不知道未来方向,又没有战略投入,人就会做快速动作,想抓住一个又一个风口。但持久吗?不持久。没有带来产品和口碑沉淀的动作做得越多,人越焦虑,越容易迷茫。企业的核心KPI,一定要是能看到持续成长数据的赛道。”
然而,我们也的确看到了一些走出不同可能的真实案例。
2
有意思的是,这些案例都和社群有关。
2014年,Scaler发起了ScalersTalk成长会社群。
calers带着一群核心小伙伴一起持续行动,建立了“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的训练框架,践行“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理念,社群没有全职管理运营,裂变出了诸多小组,到目前有7个小组组长已经通过持续运营赚到了钱。2018年的ScalersTalk社群规模还是保持1000人左右,每个人收费2688元,目标已经变成了在社群生态基础上,通过行动孵化出更多的创造深度价值的小组。
2016年,猫叔开始推广“剽悍一只猫”微信公众号。
猫叔一开始是拜访大咖写访谈文章打造出自己的影响力,很快猫叔的豪爽个性开始吸引了一批小伙伴,2017年猫叔让一些核心小伙伴启动了“22天行动训练营”,很多人会一期期参加行动训练营,并产生了质变,现在他们越来越有黏性,2018年,他们发布了“读书训练营”计划,收费1499元,只收陌生人,一起改变。
2016年1月1日,果妈开始果妈阅读打卡小组。
一开始果妈只是每天给大家分享自己看过的书,早上5点起床看书,中午11点半语音分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妈妈成为果妈的付费阅读会员。2017年果妈阅读全年新增不到800名付费会员,但会员续费率达到了70%。果妈的秘密就是“深情陪伴,共同成长”,她说“希望能够去引领一群人,坚持每天阅读,每日践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每个微信群里,给大家讲课,和大家交流,每个会员都有我的微信号,能够找到真实的,活生生的我。”。
2016年初,邻三月尝试组建BetterMe大本营。
那时还在山区工地上的邻三月还只是一个普通宝妈,通过社群她链接了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在不同城市做活动,后来她成为知识IP大本营首席运营官,现在知识IP大本营滚动发展到第四期,半年3000元,招收营员超过1400人,也出版了畅销书《社群营销》,她推出的各种线上训练营,都是一开营就爆满。
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社群坚持也越来越久,早就从简单的铁杆粉丝社群转型到了成熟的商业模式运营,像趁早的王潇,凯叔讲故事,也包括秋叶PPT社群。
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商业有了一种新的模式,我称之为“社群商业三部曲”。
【1】积累你的势能,努力去创造赋能事件,打造你和铁杆粉丝的多维链接点;
【2】推出你的商品,寻找你的10个,100个,1000个铁杆粉丝用户,积累初始口碑;
【3】运营你的社群,让你的铁杆粉丝帮你不断的改进产品,做口碑宣传,带来更广泛的商业机会。
我认为这三步先后顺序不能乱,需要一步步成长,社群是一门慢生意。
遗憾的是,大部分社群运营者似乎认为社群是一门快生意,他们的选择是【1】马上创造一个社群;【2】广泛宣传和招募粉丝;【3】启动社群变现之路。
很多社群招募到最后,不过让社群成员成为产品分销商,这不过是打着社群的名义招渠道代理,嘴上谈着要关爱,心里想着全是钱。
歪嘴和尚多了,搞得想走正路的人都怀疑自己了。
3
社群的创始人先要学会自我赋能。
社群必须有一个人做掌舵人,他是社群的灵魂人物,他决定了这个社群的基因。这个人得让人信服,才有可能招募到社群的前1000个铁杆粉丝,才有可能孵化出其后的商业可能。
要有首批铁杆粉丝,社群的创始人就要做出一件在普通人眼里绝对是超级牛逼的事,从而吸引他们的关注。
calers用“持续行动”话题分享1000天,出版《刻意学习》,年度社群报名轻松破千人,这就是他的自我赋能。
剽悍一只猫2016年度分享《普通人崛起的十大狠招》在一块听听吸引了突破10万人收听,4000多人打赏,他的2017年度分享《成长为百里挑一的人》又突破10万人收听,创造还没开讲就打赏破万的奇迹。
果妈,每天早起阅读做语音分享,已坚持2年,她做成了无数妈妈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从阅读到做出好用的APP产品,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成长为自己赋能。
更重要的是,这个赋能的过程不是他们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社群成员和社群创始人一起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始人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社群成员了解他不同侧面的个性,不同维度的才华,从而形成自己的“魅力人格体”,吸引第一批追随者。
有意思的是这些社群创始人未必是最厉害的领域专家,最懂新媒体的高手,比如scalers的微信阅读量并不高,果妈阅读微信更只能算一个小号。
为什么大部分一流专业人士很难成为社群创始人?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专长,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新媒体,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温度。
一个人身上各种有趣的点,闪光的点,较真的点,自黑的点越多,越容易和别人产生深度链接,偏偏太专业的内容容易拒人千里之外。
所以有很多妈妈,没有运营成功微信微博,但因为自己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反而在朋友圈里光芒万丈,圈起了自己的微社群,做服务,做咨询,做团购,比很多自媒体大号活得还潇洒。
很多人想先做流量,再通过流量吸引粉丝,然后经营粉丝群变成高粘性社群,最终走向买买买的电商之路,这个逻辑是把“流量经济”套用到“社群经济”,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之所以普通人一开始愿意成为你的铁杆粉丝,不是因为你可以给粉丝推荐产品,输出知识,分享技能,提升生活品质感,更重要的是你逐渐成为他们的意见领袖,你在他们眼里,是他们内心信奉的价值观最佳代言人。
正因为这样,你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他们才愿意关注,因为通过真实的你,他们感知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别忘了,一开始,我们是和有能量的人来做朋友的,不是来找你买买买的。
4
只有极为少数的社群创始人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社群创始人大都是优秀的链接者,陪伴者,倾听者,而不是产品定义者,更不是商业运营者。
社群创始人一开始往往并没有刻意想着系统运营,只是本能想为自己把一件事做成功。结果事情成功了,自我赋能实现,发现自己开始被社群自发发展带来的能量推着走。
再慢慢社群创始人意识到一个社群必须不断通过有影响力的分享、活动、事件来自我赋能强化,这样才能吸引铁杆粉丝持续追随,社群能量进入正增长。
社群创始人自我赋能的过程,往往越来越快,当创始人感觉到自己能量越来越大,就产生创造产品打造商业的动力。
一切看起来是水到渠成,在外人看来,你仿佛赢得毫不费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做赋能者,背后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社群创始人,你得快速进化,弥补社群缺乏产品的短板,社群缺乏团队的短板,社群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短板,一旦进入产品赛道,绝大部分社群创始人就难在两个坎。
第一个坎是无法解放自己自己的精力;
第二个坎是无法设计出有回报的产品。
前者往往是缺乏社群运营替代者,后者往往是缺乏商业资源整合能力。
2017年,我们推出秋叶私房课,连开六期,期期爆满,就是帮助社群的成员解决商业思维,链接高端人脉,打通产品渠道。2018年,我们悄悄推出创业在线训练营,定价4999元,但依然拦不住大家信任投票。
所以社群的运营,不能简单通过产品去完成,依然需要系统的服务,特别是有温度的人的服务。
如果社群创始人始终无法培养自己的运营替代者,总是陷入一线运营,那么就很难跳出越来越多的社群日常杂务,去构思建立商业回报机制,从而更好实现社群长远发展,自己对社群的投入热情也会消退,即便是非常优秀的创始人,也会发现初心不在,社群难免死亡。
所以在2018年初,我们整合了自己和身边优质社群的运营经验,出版了这本《社群营销实战手册:从社群到社群经济》,相信对于所有想经营好社群的朋友,这本书会让你相见恨晚。
有了这本书,相信你遇到的90%社群运营难题,我们都直接提供好 *** 作,易上手,接地气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告诉你社群为何要这样运营,知其然才能举一反三,培养自己社群独特的运营模式。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读后感(三):社群运营的本质是关系
一:
社群的运营是如何增强用户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
a.增强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鼓励用户和成员间更多的互动和交互,增强用户群间的关系,这才是一切社群运营的根本和核心
c.在这个策略当中有许多运营的流派,比如扶持KOL、树立规则、用大量活动去展开等,所有这些策略不外乎互相聊天,增强彼此的关系
d.社群运营的本质是关系
e.6个驱动分别被梳理为事件驱动、关系驱动、利益驱动、荣誉驱动、兴趣驱动和地域驱动。他们分别纳入在三句话中:事件驱动不如关系驱动,利益驱动不如荣誉驱动、兴趣驱动不如地域驱动。
二:
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1.同步了解上课信息,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在这里上课的进展、结果,校区活动、校区安排等;
2.xx的一些对孩子有用的知识;
3.其他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或途径,学习之;
4.认识一些其他有意思的家长,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情。
三:
家长群运营:(服务类产品,护城河)
1.
a一切没有线下活动的社群都是没有实质意义的,网络社群还得回归现实生活中的链接;
退群测试,一个社群里面的两个人,彼此两两连接维度越多,这个群质量越高;
c交叉覆盖,建立强关系,强关系带来资源,弱关系带来机会;社群中的群员,至少有两个维度的链接,除了一个微信群外,彼此都是微信好友、微博互粉、交换电话、经常同城聚会,做到网络圈、生活圈、和职业圈交叉覆盖,这才是重度连接;
d做到每周、每季、每年都有稳定的活动,从而建立有节奏的连接;
e衡量好坏:影响力、连接度、参与度、输出度;
f WHY 为什么建社群:树立品牌影响力
WHAT 这个社群给家长带来什么好处 :感受品牌温度、 *** 销售续费、维护黏性、活动价值10元打赏。
2.抛砖引玉:
a.羽毛群;
.季度家长亲子高尔夫;
c.家长xx福利课;
初衷:能否达到,孩子在报名后,家长的休闲娱乐全给,解决了。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读后感(四):你要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读这本书,才是对的!
普通人读书都是从头看到尾,而这本书从头读到尾,一定会出问题的!
今年的春节和往常一样,我们忙着拜年,聚会和抢红包。
说到抢红包是马云爸爸的支付宝带起的节奏,去年我没有收集五福,却一直在观察支付宝对“集齐五福过新年”的运营手法。今年也没打算继续参加,但是有人提醒我,还送我福卡,我就这样“被参加”了。
等到开奖的时候,我发现,这个5亿的活动,竟然有2亿多人要来瓜分。
我得到了1.88,少部分人得到666,不管得到多少,我都觉得这个运营策略是成功的,至少引起一定的话题性,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
然而,我在大家过年时候,干一件自认为有点特别的事情,那就是读完一本书,这本书叫做《社群营销实战手册》。
在这里,你好好想下,你有多久没有读书了,你对书还有冲动吗?我之所以选择在这段时间读书,是因为处于这个时间段,我有一定的时间,可以来消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较为松散,经常会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事情,总是不能够集中精神去看书。
你想下,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有其他事情过来,你要怎么做出选择呢?
如果你了解过时间管理或者番茄钟,你可以知道,把一件事划分为两个维度,
我把这些事情进行分类:
紧急重要的事情先完成了,
不紧急重要的事情次之,
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完成,
不紧急不重要最后再做。
对于我来说,读完这本书是一件紧急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务必要完成好。
你有没有把一件事做好,做出仪式感呢?之所以选择这段时间内读书,是因为这本书刚好是2月初到手,而我要完成论文,所以,得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学习,并且打算有始有终地把这本书读完,对自己有个交待。
不知道你写论文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反正我听到的是,憋不出字出来,不知道写什么好,思绪塞车。
是的,我在完成论文确实很难受,尤其是被其他事情打断后,我的大脑容易短路,又不知道怎么接下去。我的指导老师曾经和我说过,安安静静地写论文,尽量一气呵成。
这和之前一句古人说过的话很相似,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刚好这本书到之后,我发现,我竟然完成初稿了!
但是,我知道初稿之后,还会有恐怖地改稿,所以,我静静等待着改稿的通知,毕竟我自己看不出来哪里要修改,你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的赞同。
一句赞同的话,很容易说出口,一点意见,却不是那么容易表达。
毕竟,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给意见,或者被一句话给误导过:知人不评人,最怕得罪人。
而我是非常乐意听取意见,思考过后给予采纳,知道的人都是这么和我沟通,但是,不了解的人只能慢慢了解。
如果认真算一次,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之所以选择在这段时间内阅读,是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事实。
已经工作的朋友,真的很少时间去阅读,也很少有精力去阅读,因为时间有限,总有忙不完的工作要做,说好抽出时间,很多时候都是说说而已。
在2018的二月,一个陌生人加我微信,谈论很多事情,邀请我进入读书会,本来这个读书会是要费用,但是他却帮我预支了,等于说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获得读书会的会员资格!
这样有趣的事情第一次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做好。
经过一番简单交谈,我们素未谋面,但交流却发现非常愉快。你根本想象不到,在这样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两个陌生人会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分享给彼此,我觉得这只能用缘分来解释。
既然有人诚心诚意地交朋友,那我必须要诚心诚意对待。
用真心换真心,这可能是最贵的一件事情。
最后,这本书的书名是《社群营销 实战手册》,按照秋叶大叔的说法,这本书是国内最干的一本书。
对,这本书非常干,如果你要问我的阅读感受,我只能说读完跟没读一样,最多是看完,不是读完。
那么,我想分享这本书的一点读书体会,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体会,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首先,这本书是实战手册,那你读完这本书,肯定要进行实践,而我并没有付诸于实践,并不能完全体会到书中的意思。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却不知道如何解决,明明知道是一个坑,却还是要往坑里面跳,那么,有这么一本由过来人把他的经历整理出来,写成书籍给你来指引,你应该感觉到荣幸,因为这种机会不是随时都有,尤其是你需要解决的时候。
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这么一个说法。
如果一本书读完之后,你什么都没有记到,恭喜你,你的读书方法可能是错的!
能够边学边用才是王道,这是我个人对这类书的阅读理解。
其次,这本书对案例的拆解,如同点亮着社群营销的明灯,然而,这盏明灯终究要我们手持,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我并没能看进书里的意思,并不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而是我还没有理解书中的含义。
简单来讲,我的层次达不到书中人的层次,并不能理解他 *** 作手法的巧妙之处,自然难以体会书中的全部含义。
就好像一个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一样,两个就是不同身份,专业的运动员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业余爱好者是知道“我要做什么”。
最后的最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是秋叶大叔在日积月累的日更中整理出来,虽然我在公众号上看过他的文章,但是,当我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有新的体会,可能温故而知新 ,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吧,如果你对社群营销很有兴趣,我建议你可以个人尝试阅读一次,原谅我的文笔粗糙,并不能把这本书表达清楚,但是我之前写过一点关于社群的文章,有兴趣可以点击链接思考 | 为什么你努力运营社群,结果还是没人理?(关注微信公众号:秋少笔记)。
这是我个人对《社群营销》这本书的阅读体会,以上。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读后感(五):从0到1打造优质社群你需要这10种方法
从剽悍行动营第一期到第六期,一路走来,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温暖,作为常任三连连长,连队社群就像我的家,我想把这个家打造得更加美好,《社群营销实战手册》为我带来了理论指导,我把那些值得一试的方法整理了出来,与老铁们共享。
1.明确为什么要建立社群
在运营前期认真思考你建立的社群,准备吸引怎样的人?拒绝怎样的人?
2.考虑清楚这个社群带来什么价值
聚集在一起的成员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强需求,必须能提供解决这一需求的服务。
3.选择适合的运营载体建社群
社群的交流一定要选择一个运营平台,哪一种社群运营载体好,要根据自己社群的定位和玩法来确定。
4.确定社群里的人员设置
一个优秀的社群,群员应包括七类人:创建者,管理者,参与者,开拓者,分化者,合作者和付费者。
5.什么时候开始建?计划运营多久要提前设计好
社群运营时间周期与需求市场的定位息息相关。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销售的产品。
6.确立变现的途径
对内模式主要是从社区内部获取经济回报,拼的是规模。对外模式是群员一起共同创造出无穷的价值,利用这种价值换取回报,拼的是社群集体输出的质量。
7.落实社群价值观
有大家认同的价值观,才能保持长期的链接,价值观,一般来自创始人或者某一产品的理念。
8.形成社群规则
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定位的运营规则,规则模式可以先从一个社群做起,验证模式的可行性,最后进行大规模复制。
9.激活社群氛围
社群的温度来自于社群成员的付出。一个投入过情感,记录过自己汗水与泪水过程的社群,会格外有凝聚力。
10.让社群更有力量
一边运营一边发现人才,发现特别优质的成员,要及时引导他们加入核心运营群进行培养,不断为人才提供成长孵化的环境。
综合上述10种方法可以看出,剽悍行动营正是践行了这些方法,才可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1. 电脑销售心得体会范文 产品越好超贵,记住用价值取代价格每次公司促销员开会时,经常听到同事的抱怨,说某某品牌价格比我们低,配置比我们高,没法跟人家抢。在抱怨时,http://www.33us.com/3/2010-12-02/17089.html - 2010-12-02 - 工作心得体会 2. 公司销售心得体会范文 当领导让回顾这一年自己做销售的心得体会,我突然间觉得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平淡,有其实那天听别的同时讲他们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很惭愧,或许这也正是自http://www.33us.com/3/2010-12-02/17071.html - 2010-12-02 - 工作心得体会 3. 完美服务与销售技巧学习心得 文章标题:完美服务与销售技巧学习心得现在我们己经清醒的认识到如今是商品同质化、服务差异化的时代,消费者己不再把在哪里消费看得那么的重要,而注重的是购物时所带来的深层次的满足http://www.33us.com/4/2010-11-28/15186.html - 2010-11-28 - 学习心得体会 4. 完美服务与销售技巧学习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完美服务与销售技巧学习心得体会
现在我们己经清醒的认识到如今是商品同质化、服务差异化的时代,消费者己不再把在哪里消费看得那么的重要,而注重的是购物时所带来的深层次的满足。http://www.33us.com/4/2010-11-28/15148.html - 2010-11-28 - 学习心得体会 5. 顾问式销售技巧培训心得 本文作者:秦学锋 文秘114原创投稿
昨天,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顾问式营销技巧—销售能力核心》课程培训。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学习了顾问式营销的概念原理,学习了“客户建立关系“制http://www.33us.com/10/2010-11-28/14831.html - 2010-11-28 - 培训心得体会 6. 公司销售部员工参加专业培训心得体会 从xx回到熟悉的xx,回想起来,五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真的像场梦一样。晚上,打开五天来相聚留念的瞬间,那些曾经陌生到熟悉亲切的面孔,那些一起欢呼尖叫的疯狂场面,那些课堂上大师的人生http://www.33us.com/10/2010-11-28/13657.html - 2010-11-28 - 培训心得体会 7. 公司销售精英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公司组织了xx第一期销售精英培训,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名学员,短短三天的学习,让我感悟许多人生价值更深层次的体会,同时在销售领域里,很多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之前颇多的方法技http://www.33us.com/10/2010-11-28/13653.html - 2010-11-28 - 培训心得体会 8. 销售技巧与心得 销售技巧与心得
在销售过程中不能好吃懒做,坐享其成,胆怯脆弱,惧怕困难,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做销售。
1:了解客户,做到心中有数。
每次销售前作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237.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9. 我的销售心得,与朋友共享 我的销售心得,与朋友共享
一.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10个心态
1.做销售要有强烈的企图心— 成功的欲望
2.做销售不要总是为了钱 — 有理想
3.拜访量是销售工作的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206.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0. 见证成长(销售心得) 见证成长(销售心得)
现在每天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学习和提升,每天都能有不同的收获和领悟。每天要自我订好这一天的目标和任务,想一下今天想做到怎样。早上明确目标,晚上小结一天下来工作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115.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1. 顶尖销售高手谈销售心得 顶尖销售高手谈销售心得
销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企业运作的核心,没有销售企业的一切将化为乌有,那么,如何做好销售工作?时代光华网小编就收集了一些顶尖销售高手的销售心得,把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100.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2. 手机的销售心得 手机的销售心得
一、综合类
(新品上市后最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收录在这里,后面还有分门别类的问题解答)
1.电池:
1)电池能用多久啊?
我们现在的手机都采用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094.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3. BD_ZPA销售心得 BD_ZPA销售心得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我成为蔡司第一批的BD_ZPA。在去年的7月份,我有幸的参加了BD_ZPA项目的培训,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感觉提升了很多。我是年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042.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4. 2010.8.24——销售心得 2010.8.24——销售心得
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销售,也接触过很多产品,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点成就,可是今天让我茅塞顿开,其实我的业务做的很死板,在和客户沟通时不能做到灵活运用、游刃有余等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036.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5. 浅谈初级销售心得 浅谈初级销售心得
业务心经
1.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很多业务员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往往冲劲很大,找到客户,送了样品,报了价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往往前功尽弃。其实你应该不断http://www.33us.com/3/2010-11-25/12007.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6. 销售培训心得 销售培训心得
我非常有幸参加这次(企业利润倍增)这样的 一个课程,我首先得感谢公司的各位领导,感谢公司领导给与我提升自我能力,锤炼自我意志 ,建立良好销售心态的机会。我在此将我http://www.33us.com/10/2010-11-25/11990.html - 2010-11-25 - 培训心得体会 17. 销售经验分享:顶尖销售高手谈销售心得 销售经验分享:顶尖销售高手谈销售心得
销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企业运作的核心,没有销售企业的一切将化为乌有,那么,如何做好销售工作?小编就收集了一些顶尖销售高手的销售心得,http://www.33us.com/3/2010-11-25/11900.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18. 读销售心得 读销售心得
读销售心得
在一个让人感觉轻松自在的销售活动中,客户开口的时间应该是sales的两倍左右。这样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并有助于sales挖掘客户的需求。
在前http://www.33us.com/5/2010-11-25/11802.html - 2010-11-25 - 读书心得体会 19. 实习心得之销售篇 实习心得之销售篇
经过几天的销售体验,使我颇有一些心得。
就个人的观点,营销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销售者的方面!作为一名销售者,最重要的是心态必须积极,用热情的态度http://www.33us.com/6/2010-11-25/11784.html - 2010-11-25 - 实习心得体会 20. 在莱姆特有限公司的销售心得体会 在莱姆特有限公司的销售心得体会
7月21号一如既往的和平常一样很早就起来了 把口脸洗完了下 吹了下头发 整理了下装备 于是就和寝室的两位兄弟 出发了到了楼下 外面灰蒙蒙的天 路上的公交缓http://www.33us.com/3/2010-11-25/11705.html - 2010-11-25 - 工作心得体会
曾创造年销20亿的奇迹,引发现象级热潮的小罐茶,自虚假宣传事件曝光后,昔日高光仿佛一落千丈,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业绩暴降、门店倒闭、消费者不买账……小罐茶为何不香了?
01,小罐茶“神坛跌落”!
小罐茶最近一次映入大众视野,还是去年的热播剧《三十而已》之后,当顾佳的扮演者童瑶成了小罐茶C系列的首席教育官之时,那一刻,人们才蓦然感慨,小罐茶还有钱签明星代言?
小罐茶曾有过无比辉煌的岁月:
2014年,小罐茶品牌成立,主瞄高端茶市场,以“小罐茶,大制作”和“八位大师敬你一杯中国好茶”为卖点,凭借创始人杜国楹出色的炒作能力,让部分人记住了小罐茶的名字。
2016年,小罐茶产品正式上线,定价高昂,每斤均价达6000元,并以狂风骤雨的广告攻势席卷央视,彻底打响了知名度,全国百姓都认识了小罐茶,而销售额也是水涨船高,当年营收已达4亿。
2017年,小罐茶对外宣称完成了7亿元的年销售额,再次震惊整个行业。
2018年,是小罐茶真正意义上的巅峰,以年销20亿的成绩创造了中国茶市场 历史 纪录,堪称行业奇迹。
然而,短暂的高光之后,小罐茶迎来了 “至暗时刻” :
因小罐茶宣称2018年销售额突破了二十亿,于是,便迎来了较真网友的质疑:想实现这个目标,除非八个大师每人每年炒了2.5亿的茶。换算下来便是一天要炒1466斤新茶叶,而顶级的茶娘一天才能炒40斤,这显然不合逻辑,更有违常理。
到此,“经不起一算”的小罐茶被彻底扣上了虚假宣传的帽子,引发了排山倒海的质疑,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做梦都没想到,要不是公司公布2018年销售数据,也不会引发海啸般的舆情危机,尽管小罐茶进行了“强行解释”,但消费者表示再难买账,小罐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神奇的是,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小罐茶不再对外公布销量数据。
不过,我们仍可以从大电商平台的销量数据上窥见一个残酷的讯号,小罐茶确实在走下坡路了!
据名茶网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0年的双11期间,天猫和淘宝茶叶销售前十的品牌中,小罐茶共4次上榜,排名依次为2017年的第3位、2018年的第2位、2019年的第4位、2020年的第10位。
从2020年的双11销售数据来看,小罐茶旗舰店以1543万成交额排在前十榜单的最后一名,与第一名大益茶叶的近2亿元差距甚远,387元的客单价差不多只有大益的1/6,澜沧的1/13,小罐茶高端之名已然形同虚设,不晓得今年的双11,会不会跌出前10?
从年销20亿的网红高端茶品牌,到如今的“无人问津”,小罐茶的没落背后,折射出的是怎样的发展焦虑?
02,杜国楹侧身让过时代巨轮!
品牌形象就像信任的纸,皱了便再难抚平,复盘小罐茶的神坛跌落,我们发现了,这个野心勃勃的品牌,一路走来,伴随着杜国楹的投机与逐利,最后走向衰落,有其偶然中的必然:
虚假宣传惯犯?
我们发现,在小罐茶亲口承认非大师手工制茶背后,还有槽点。回到小罐茶极力宣传的八位大师身上,,除了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个别可谓真正的行业大师之外,其他的明显要逊色很多,被称为泰斗级显然包装过头了。而且,传统茶业大师如何给小罐茶的现代化全机械炒茶贡献智慧成果?也是值得深思的。
更出乎意料的是,经过媒体的深扒,这八位大师,真不简单,有的是云南海湾茶叶创始人和董事长兼大股东,有的是西湖龙井的董事长兼大股东,还有的是黄山光明茶味董事长,并100%全资控股的实控人……
指望这些身居要职的企业高管来帮你把脉?传统手艺?现实一点看,更像是一场纯商业利益的联合包装炒作而已,这种营销策略,恐怕比利用人们想喝手工炒茶的心理虚假宣传更难以令人接受吧?
再回到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身上,这位在业内大名鼎鼎靠的不是人品,而是营销炒作,堪称“虚假营销”教父:
1988年,背背佳横空出世,凭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初代青春美少女组合的代言,一年狂卖4.5亿元,后来,背背佳就被曝出虚假宣传事件,业绩一落千丈,赚了一大笔钱的杜国楹转手就给它卖了。
2003年,杜国楹二次创业,这次,他做出了好记星,又是一款爆品,还请了大山和李敏镐代言,火爆异常。据统计,好记星累计销量突破10亿台,然而,好记星后来又因虚假营销而翻车,杜国楹再次抽身。
2007年,杜国楹又推出了E人E本,还邀请彼时最当红的冯小刚和葛优代言,并在央视等多家电视台轮番广告轰炸,一个4000块的产品,截至2009年,愣是突破了16亿元的销售额,后来,虚假宣传事件又被曝光,杜国楹转手以14亿元卖给了清华同方,净赚超7亿元。
2015年,杜国楹开始第四次创业,推出了8848手机,专攻“土豪”人群,售价9998到3万不等,要性能没性能,要配置没配置的手机,在杜国楹的老营销套路包装(包括签下王石代言)加持下,两年间愣是卖出了24.8万台,销售额近25亿元。然后,又是熟悉的一幕重演,8848手机因虚假宣传又双叕被多个媒体曝光,腰包塞满的杜国楹,再次金蝉脱壳。
再就到了杜国楹的第5次创业,即2016年上线的小罐茶了,同样大赚了一笔,只不过这次跟前4次不同,虽然因虚假营销被锤,杜国楹并没有放弃小罐茶,搞得我都开始相信,他这一次,“炒茶”是炒出真感情了。
二十年商海浮沉,五次创业,杜国楹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积累了厚重的黑 历史 ,营销大师在他这里俨然成了虚假功利的贬义词,也正是这数十年如一日的骚 *** 作,令当下的小罐茶公众信任濒临破产边缘。
舍本逐末,收割末途!
小罐茶包装精美,干净卫生,这些都算得上优点,但是卖得不是茶罐和茶叶本身的品质,风评素来不硬,在《如何评价小罐茶在茶行业的表现》的热贴中,某高端商场招商部人士直言不讳:“就是拿中档的茶叶包装一下卖顶级的价格”。
小罐茶的营销宣传上,也是着力在除茶味品质与口感外的外显元素上,比如铝罐包装,充氮技术锁鲜,这个还真能忽悠到一些人傻钱多的,但是,细想起来,抽真空充氮气,几块钱一盒的薯片用的保存工艺,能要多少成本?铝罐就高级?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哪个不是铝罐?
最本质的问题上,小罐茶的白茶与普洱品类,充氮就无法陈化。铁观音和乌龙一类,也不太需要保鲜技术,除非你买回家一年都不喝,那买的意义又是什么?送礼另说。
当茶味本身的品质无法达到最顶级的档次, 却还要卖出大几千一斤的天价,时就格外需要花里胡哨的包装与营销话术,搭配狂轰乱炸的广告攻势,能忽悠一茬是一茬,当70后80后觉醒以后,小罐茶的忽悠功力就已无想象空间了。再靠将普通产品包装成牛逼单品辅以洗脑广告的三板斧,已然行不通了。
指望90后?Z时代?呵呵,人家宁愿花20多块钱去拥抱新茶饮,也不愿交这“智商税”,时代的巨轮碾过,还有谁会记得,小罐茶们留下的眼泪?
后记:
2019年4月获得C轮融资后,小罐茶到今天再无任何动静,似有被资本抛弃之象,眼看杜国楹的千亿帝国梦要落空了,当然,小罐茶也不是一无是处,今年的河南暴雨洪灾,杜老板也捐了200万款项和300万物资,也算是尽了企业的 社会 责任感,只是,要立足茶饮江湖,光靠营销,远远不够!
参考资料:
1,2020年茶叶电商成交额280亿元—名茶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