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子商务去哪里发展比较好?

学电子商务去哪里发展比较好?,第1张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那么学电子商务去哪里发展比较好?

我认为首选杭州,电子商务的摇篮,其次是一线城市,然后是产业带城市。

比如南通的海门是家纺基地,那边做家纺就比较占优势。安徽亳州世界中药材最大的交易市场,做中药材花果茶比较占优势。东北的长白山人参土特产滋补品,广东的化妆品,深圳的电子产品,莆田的鞋子,浙江的包装等等。

把控源头才能掌握先机,行业的风向标就在这些产业带城市,且起点都要比普通城市高很多,相对来说也比较好做一些,间接性的也和我们的薪资挂钩。

农产品网络营销就是将农业这个传统行业通过网络把自己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在网上获得更多有用的商业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贸易伙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作为依托因特网而兴起的新型营销模式兼有长处和不足。因此我们不只要学习国外的经验还要依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自己的创新。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概念

网络营销又称网络直复营销,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市场推广活动,是二十一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商业模式之一,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是将农业这个传统行业通过网络把自己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在网上获得更多有用的商业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贸易伙伴。面向电子商务与传统实物经济互动互融的新经济时代,农产品营销只有有效地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以恰当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农产品,在满足农产品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所以随着网络世界的迅猛发展网络营销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营销策略。

二、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在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的今天,目前我国的互连网发展迅猛,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快速增长。随着Internet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虽然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大陆上网计算机达到2572万台,上网用户达到6800万户,但从行业分布上看,农林牧渔业仅占1.6%,显得比例较低。但从绝对总量的大幅度增长来看,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势头很快。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农业网站己由1998年不足200个,发展到2000年底2200余个。利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农业网站搜索引擎系统进行统计,截止到2003年3月底,我国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389个,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在数量上可以排在世界前5名以内。目前国内农业网站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山东、北京、浙江、江苏、广东为前五位,其总和占全国总数的50.38%。

如今我国大部份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也正逐步建立,大部份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已经联网,建成了一些大型的农业信息数据库。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在我国农业部门和农村里发挥作用,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金农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农业信息网》,还涌现了类似《中华十亿农副产品网》《福州亚峰》《南京白云亭》这样一些大型网上市场。网上经营的品种一改去年以粮食,化肥为主的局面。副料、家禽、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茶叶、鲜果等全部上网。江苏目前已有九大类,三十个农产品市场实现了连网。沛县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县28个乡镇连网。网上销售菜粮等农产品23亿公斤。《环球农商网》、《中青农网》、《中国农村星火数据广播网》让农民用电视机即可走进网络时空。成为面向九亿农民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已开始按月提供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糖料的监测报告,年底可建立几个品种的数据平台。农村供求信息服务系统,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农村供求一站通),一年来已有注册会员18000家,每月颁布信息6000条,内容详查13万条,中国农业信息网(www.agri.gor.cn)已成为中国最全面、权威的农业信息网络,每月点击已达到1000万次,农产品价格供求信息还通过中国联通的寻呼机向全国用户发送,2002年改进了对网站信息管理,建立了三层结构内容管理系统,推进县、乡信息服务点建设,年底预计完成60%县级、20%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

网上农产品超市开通也为人们订货购物提供了便利,位于北京市大兴县的北京万福喜食品公司从2003年5月起在其网上销售农副产品,市民只要登陆http://www.hhl.com.cn网址,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貌的大兴蔬菜、瓜果、肉食等农副产品的介绍,公司设立配送站点的小区居民通过网络订货后,该公司针对顾客的要求进行清洗、加工和配送,市民不出小区就可购买到新鲜、便宜的优质农副产品。目前,已有6万户北京市民成为该公司会员。自1997年至今,南通市农民通过上网销售的农产品累计达到200多个品种,实现销售额近1亿元,通过信息搭桥,农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三、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农业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

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业网站不多,大部份网站内容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另外,网络信息发布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信息资源的质量和精度低,信息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这既增加了农民收集信息的难度,也使用户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利用价值产生质疑。

2、农民接受信息的素质较低

影响农民信息素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传统的价值观念。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居高的运行费用,直接制约了农民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次之是文化水平低下,不仅直接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还限制了农民对信息高层次的分析理解、加工利用能力的发挥,影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再次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的重农轻商,自给自足思想,使农民对网络营销的轻视、信息意识封闭和情报嗅觉迟钝,对电脑、高科技通讯、网络的应用也十分有限。目前对信息化了解的人不少,觉得非常重要的人不少,但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并不多。

3、农业网络信息服务体系落后

我国现在农业网络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农业信息横向交流困难,主要问题是对于网络信息直接利用率不高信息服务的对象、目标不明确农业网络建设重上轻下,信息部门缺乏对市场和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我国农业信息化设施还处于落后状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是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只有金融网与商业网互通,才有电子货币的流通。截止1998年2月底,美国有6200万用户,而我国同期只有82万用户。xyk也未普及,这都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观念淡薄网上购物不直观,这对习惯于“眼看、手摸、实地购物”者来说,一时难以适应。此外,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虽然有一些农户家里购买了计算机,但上网的农户却很少,使中文网点成了空中楼阁,吸引不来浏览者和商机。

4、农业数据库规模不大,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校和相关企业建设一批专题数据库供检索或在网上运行。但这些数据库一般为自建自享、管理分散、规模不大、利用率不高和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软件开发、数据处理、联合共建和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建设体系。

四、发展农业网络营销的对策

1、加强政府部门的领导作用

农业网络营销机制的发展不是靠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业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经济的各个环节,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起核心作用的部门统筹安排才能事半功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政府主导部位是符合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需要的,其部位的主导作用是制定全国的农业网络营销体制的框架,制定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市场规范准则,并通过对于各项政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络应用建设和提高其服务体系机能

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资源、市场双重约束的新时期,应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及时采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要实现跨式发展,并且要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和资金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做好规化,首先要在制定统一的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大量专业的、共享的、动态的农业数据库以及在各数据库之间建立通畅的网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最后在子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外围设备,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决策分析全过程信息化和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在农业信息网络化应用建设中,要推进网上可视技术的改进和扩大应用,促进现有网络系统向宽带、数据网的平滑过渡。要支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重点是有效地实现农产品和农业科技成果的网上交易,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宽带互联网,全面开拓农村网络市场,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进村入户。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提高Internet网普及率要以信息技术现代化为发展目标,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现代化设施的建设,尽快让农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和农户上网,并建立自己的农业内部信息网,提高农户上网利用率,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农业生产和网络营销活动。

3、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接受网络营销这个新概念的能力较低,因此把农民从传统封闭保守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改变农民对网络营销方式的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利用具体的事例教育农民,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营销在现代农业中的巨大作用,唤起农民对网络营销的积极性。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培养高级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实现农业信息现代化,只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网络信息观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才能促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要有步骤地从年轻一代的知识农民抓起,重点培训,让他们先掌握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检索网络资源的方法和 *** 作技巧,以点代片,最终让农民可以顺利地接受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作为依托因特网而兴起的新型营销模式,如同其“前辈”一样,兼有长处和不足。现实中,我们往往为大洋彼岸的成功和各种媒体的狂热宣传所包围,“只知有优,而无论短劣”地统统照搬拿来,最后难免在极富“中国特色”的市场上碰壁。也就是说本研究中所要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国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上的发展不只要学习国外的经验还要依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自己的创新。要是只是学习国外经验一来有些经验未必适用与我国的国情二来只是学习而不创新那我们永远只能更着别人跑,永远无法超越。

(责任编辑:sanyi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319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