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即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GC,即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固体物质;气液色谱,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液体。
IR,即红外线,电磁波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在1mm到760纳米之间。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 之间。
UV,即紫外线,电磁波波长为10~400纳米,可以分为UVA(紫外线A,波长320~400纳米,长波)、UVB(波长280~320纳米,中波)、UVC(波长100~280纳米,短波)3种。
扩展资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加高压。
(2)高速: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分钟,有些样品甚至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小时。
(3)高效:分离效能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比工业精馏塔和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高出许多倍。
(4)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μL数量级。
(5)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6)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柱子可分离不同化合物。
(7)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的缺点
(1)有“柱外效应”,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间(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检测池等)中,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著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柱效率降低。
(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及气相色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效液相色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相色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外线
HPLC (Liquid Chromatography)液相色谱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 电喷雾
Q-TOF(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四级杆-飞行时间
说白了就是电喷雾液质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给好评哦亲
一、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71281.htm在所有色谱技术中,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最早(1903年)发明的,但其初期发展比较慢,在液相色谱普及之前,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主流。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将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气相色谱的理论与技术应用到液相色谱上来,使液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填料制备技术、检测技术和高压输液泵性能的不断改进,使液相色谱分析实现了高效化和高速化。具有这些优良性能的液相色谱仪于1969年商品化。从此,这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谱就被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也称高压液相色谱法或高速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只适合分析较易挥发、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化合物,而HPLC则适合于分析那些用气相色谱难以分析的物质,如挥发性差、极性强、具有生物活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现在,HPLC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气相色谱,位居色谱法之首。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广义地讲,固定相为平面状的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也是以液体为流动相,也应归于液相色谱法。不过通常所说的液相色谱法仅指所用固定相为柱型的柱液相色谱法。
通常将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理分成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四大类。其实,有些液相色谱方法并不能简单地归于这四类。按分离机理,有的相同或部分重叠。但这些方法或是在应用对象上有独特之处,或是在分离过程上有所不同,通常被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名称。
现在的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做成一个个单元组件,然后根据分析要求将各所需单元组件组合起来。最基本的组件是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系统(记录仪、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此外,还可根据需要配置流动相在线脱气装置、梯度洗脱装置、自动进样系统、柱后反应系统和全自动控制系统等。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过程:输液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析体系,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导入,流动相将样品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各组分因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吸附力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流至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送至数据系统记录、处理或保存。
二、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
在气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对宽沸程样品的分离和缩短分析周期,广泛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而在液相色谱中则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从而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梯度洗脱的优点:1.缩短分析周期;2.提高分离能力;3.峰型得到改善,很少拖尾;4.增加灵敏度。但有时引起基线漂移。
梯度洗脱的原理:
流动相由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组成,通过改变流动相中各溶剂组成的比例改变流动相的极性,使每个流出的组分都有合适的容量因子k,并使样品种的所有组分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佳分离。
梯度洗脱特点:
提高柱效,改善检测器的灵敏度。当样品中的一个峰的k值和最后一个峰的k值相差几十倍至几百倍时,使用梯度洗脱效果特别好。梯度洗脱中为保证流速的稳定,必须使用恒流泵,否则难获重复结果。梯度洗脱常用一个弱极性的溶剂A和一个强极性的溶剂B。
梯度洗脱装置示意图2梯度洗脱示意图1(梯度洗脱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311799.htm)
如图(两个图一种原理,前者为洗脱装置和柱子之间封闭,适用于配备压力泵的色谱柱,后者为洗脱装置和柱子之间隔离开来,是梯度洗脱的简易装置。):两个容器放于同一水平上,两容器连通,B与柱相连,当溶液由B流入柱时,A中的溶液就会自动来补充,经搅拌与第一容器的溶液相混合,这样流入柱中的缓冲液的洗脱能力即成梯度变化。
洗脱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洗脱液体积应足够大,一般要几十倍于床体积,从而使分离的各峰不致于太拥挤。②梯度的上限要足够高,使紧密吸附的物质能被洗脱下来。③梯度不要上升太快,要恰好使移动的区带在快到柱末端时达到解吸状态。目的物的过早解吸,会引起区带扩散;而目的物的过晚解吸会使峰形过宽。
梯度洗脱可分为低压梯度(又称为外梯度)和高压梯度(又称为内梯度)。
(1)低压梯度装置。低压梯度是采用比例调节阀,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
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系统,也称为泵前混合。
(2)高压梯度装置。由两台(或多台)高压输液泵、梯度程序控制器(或计算机及接口板控
制)、混合器等部件所组成。两台(或多台)泵分别将两种(或多种)极性不同的溶剂输入混合
器,经充分混合后进入色谱柱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