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家”的营销疑问

关于“宜家”的营销疑问,第1张

IKEA(宜家),瑞典家居用品零售集团,已有56年历史,1943年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发展到在全球共有180家连锁商店,分布在42个国家,雇佣了7万多名员工的“庞然大物”。2001年IKEA获取了110亿欧元收入和超过11亿欧元的净利润,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商品品种多达11000种,还赢得了Interbrand发布的TOP100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排名第44位的荣誉。 宜家刚进入中国不久,便获得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关注,并成为了时尚家居和小资生活的符号,至少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家居用品企业能够和宜家形成正面的竞争,并且能够做到像宜家一样为消费者着想,能够使用一种近乎让中国消费者看到就会怦然心动的营销模式来进行营销。 我们有很多的企业每天都在研究消费者,每天都在设想如何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出发做我们的营销工作,但是往往是说得多做的少。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生活品味和越来越挑剔的今天,宜家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营销理念的实践。 文化符号才是制胜的力量 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宜家的产品以价廉物美在竞争种获胜,但是在中国,宜家的产品却不属于大众消费者,因为其价格相比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依然偏高,但是宜家却获得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的厚爱。1999 年 1 月 13 日,北京“宜家”开张时盛况空前,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离宜家一站多远的街边,停满了桑塔纳和富康,惊奇的顾客拥挤在每一件商品前啧啧称赞,小心地斟酌着该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币。”在两个星期内,热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货架上的商品抢购一空,有人在 7 天里去了 6 次。有外刊称,这是“北京中产阶层”的一次集体出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宜家的出现,为喜欢变革的中产阶级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支撑。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宜家的家具是为生活中的不断变动而设计的——一个新公寓,一段新恋情,一个新家......即使仅仅随意的逛逛宜家的商场都会让许多人振奋起来。宜家的许多空间都被格成小块,每一处都展现一个家庭的不同角落,而且都拥有自己的照明系统,向人充分展示那可能的未来温馨的家。而看到价码会令人更加振作:这些外表高档,有品位的家具竟然是普通中产家庭就可以负担的。尽管只有上海和北京两家分店,宜家引发的轰动迅速由传媒扩大至全国各地。 3 年来的运作,宜家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让长久以来渴望自由消费主义的中国新兴中产阶级趋之若骛,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当品牌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群体的消费文化的符号的时候,其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有杂志据曾做了一次时尚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流行时尚中,有两大共同的爱好:逛宜家,吃哈根达斯。宜家成了家居文化中最强势的符号。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随着中国新兴消费阶层的崛起,在未来,那些能够代表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的产品注定有着广阔的空间。

体验式营销兜售一种主张 在宜家购物,你会发现与很多家居市场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为你完全可以自由的选择你喜欢的逛商场的乐趣,因为轻松、自在的购物氛围是宜家商场的特征。宜家强烈鼓励消费者在卖场进行全面的亲身体验,比如拉开抽屉、打开柜门、在地毯上走走、试一试床和沙发是否坚固等等。跟国内的很多家具店动辄在沙发、席梦思床上标出“样品勿坐”的警告相反,在宜家,所有能坐的商品,顾客无一不可坐上去试试感觉。宜家出售的一些沙发、餐椅的展示处还特意提示顾客:“请坐上去!感觉一下它是多么的舒服!”此外,宜家的店员不会像其他家具店的店员一样你一进门就对着你喋喋不休,你到哪里她们跟到哪里,而是非常安静的站在另一边,除非你主动要求店员帮助,否则店员不会轻易打扰你,以便让你静心浏览,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出购物的决定。 体验代表着给予你寻找感觉的机会,中国消费者很多还不属于完全理性的消费,因此体验会在瞬间通常会改变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就好像中国南方华南地产板块的“星河湾”楼盘开盘一样,在很多房地产商的样板间是只能看而不能体验的的时候,这个楼盘反其道而行之,允许大家到样板间充分体验,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了受尊重的滋味,当天就销售而空。 体验也表示了质量的可靠,有很多家居企业不让消费者体验,往往担心消费者将其弄坏,或者弄脏等,但是宜家告诉你,质量是禁得起考验的,同时还向你销售一种消费观念:一定要体验过作出的决策才是最好的。 顾问式的营销指导消费者快速决策 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心里通常有的疑问会是,目前选择这么多,凭什么让我选择你?还有很多消费者在很大的购物场所里面经常迷失方向,因为商品的种类太多,不知道每一件商品究竟是什么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决策时间和决策成本。国内很多家居商场采取的是通过店员的详细介绍来说明每一件商品的特点,但是宜家没有选择这样做,宜家将营销的信息全面公开和透明,完全打破了消费者的顾虑,并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 IKEA精心地为每件商品制定“导购信息”,有关产品的价格、功能、使用规则、购买程序等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一应俱全。宜家总是提醒顾客“多看一眼标签:在标签上您会看到购买指南、保养方法、价格。”就是一颗简单的灯泡,宜家也可以将其灯泡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就连你不懂怎样挑选地毯,宜家也会用漫画的形式告诉你:“用这样简单的方法来挑选我们的地毯”:一是把地毯翻开来看它的背面;二是把地毯展开来看它的里面;三是把地毯折起看它鼓起来的样子;四是把地毯卷起看它团起来的样子。  每个顾客在作出购物决定之前,如果对所购商品的特性一无所知,那么他肯定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如果是在别人劝说之下作出的决定,买回去如果发现问题就会大呼上当带来不好的感受,因此,宜家采取了一种顾问式的营销方式,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进去,来指导消费者快速作出购买决定,因此它出售的几乎都是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

有力的承诺解决后顾之忧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家具前都会有忐忑不安的心理,因为家具毕竟是大件商品,而且要长期在家中使用。如果买回去,不好用或者出现毛病,就会非常扫兴,要是扔了觉得可惜,继续用心里又不舒服,要求退换货更没把握能如愿以偿……因此,买一件能使人放心的好家具,是每位消费者由衷的心愿。 宜家从你进商场的那一刻起就让你的担心和顾虑彻底的打消了,比如你要购买沙发,除了商品的基本信息,还会告诉你宜家沙发的特点以及适合不适合你。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加上你可以充分的体验,你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购买后上当了。但是你如果还是不放心,那也不要紧,宜家的《商场指南》里写着:“请放心,您有14天的时间可以考虑是否退换。”14天以内,如果你对已购货品不满意,还可以到宜家办理更换等值货品或退款手续。 承诺就是一种服务,在生活节奏日益快捷的今天,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关怀和真实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需要的,宜家已经准备好了。  生动化营销让你现场感受品味 消费者购买家居还有一些想法,那就是害怕不同的产品组合买到家之后不协调,到时候更是可能大跌眼镜,IKEA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它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设立了不同风格的样板间,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甚至连灯光都展示出来,这样你就不会看走眼了,你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些家居组合的感觉以及体现出的格调。 产品和服务如果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来,那么所销售产品和服务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宜家的如此生动化的展示给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来说已经在传达一种品味。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宜家的产品做得非常的人性化和精致,会让你爱不释手。在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国内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宜家给国内企业带来的思考是那些能够全面为消费者着想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体现出一种生活主张和品味的产品注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这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时代,谁为消费者想得更多,谁给能够成为市场的赢家,因为消费者都希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1943

英格瓦.坎普拉德创立了宜家。

英格瓦.坎普拉德创建了宜家公司。

1943年,英格瓦17岁时,父亲送给他一份毕业礼物,帮助他创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这一名字就是创始人名字的首写字母(IK)和他所在的农场(Elmtaryd)以及村庄(Agunnaryd)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 - 几乎英格瓦能够想到的任何低价格产品。

1945

宜家第一则广告出现在当地报纸上。

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英格瓦.坎普拉德开始在当地报纸上做广告,并制作临时函购目录。他通过当地的收奶车分销产品,利用收奶车将产品运送到邻近的火车站。

1947

将家具引入宜家的产品系列中。

家具由当地的生产商生产。产品得到人们的欢迎,生产品种得到扩大。

1951

出版第一本宜家目录

宜家的创始人看到了成为大规模家具供应商的机会。不久,他便决定停止生产所有其他产品,集中力量生产低价格的家具,我们今天熟知的宜家从此诞生了。

1953

家具展销厅在Älmhult开放。

在50年代初期,宜家产品系列集中在家居产品上。家具展销厅的开放是宜家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刻。宜家发现自己卷入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一场价格战。双方都降低了价格,质量却没有保证。通过开放家具展销厅,宜家能够以立体的方式展示其产品的功能、质量和低价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样,人们明智地选择了物有所值的产品。

1955

宜家开始设计自己的家具。

宜家开始设计自己的家具有几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设计家具的真正原因却很有讽刺意味。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使得供应商停止向宜家供货。宜家不得不开始自己设计家具,这实际上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己设计的家具很有创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价格较低。后来,宜家早期的一位员工突发灵感,决定把桌腿卸掉,这样可以把它装到汽车内,而且还可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在设计时考虑平板包装的问题。平板包装进一步降低了我们的价格。这样,在宜家便开始形成了一种工作模式,即把问题转化为机遇。

1956

宜家开始试用平板包装。

设计能够平板包装、顾客自己能够组装的产品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自从我们把桌腿卸掉并装入汽车的第一天起,平板包装带来的益处一直很明显。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货品更多,需要的存储空间更小,人工成本降低,并且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现象。对顾客来说,这意味着产品价格更低,而且能够方便地将货品运送回家。

1958

在Älmhult创建第一家宜家商场。

670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是当时北欧最大的家具展示场所。

1959

Gillis Lundgren - 宜家的第四位雇员 - 设计了TORE 托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参观一家厨房产品生产商时,他注意到了我们平时在厨房中用到的简单、实用的储物逻辑,就决定在设计其他家具时也以利用同样的思维逻辑。回到Almhult后,他便着手工作,最终设计出了托勒。

第一百位雇员加入宜家。

1963

在奥斯陆郊外开办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场。

这也是我们在瑞典以外开办的第一家商场。

顾问兼设计师Marian Grabinski设计了MTP 书柜。

这是一种既现代又经典的书柜,多年来引得众多厂家纷纷模仿。在生产这种书柜以及其他木制产品的过程中,宜家在50和60年代与波兰的供应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这些关系仍旧是我们为提供老百姓买得起的产品所做努力的基础。

1964

对ÖGLA 奥格拉椅子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与宜家的风格、功能和价格等概念相吻合。

1965

开办斯德哥尔摩宜家商场。

数千人排队等候我们这一重要商场的开业。该商场规模为45800平方米,受纽约Guggenheim博物馆的启发,建筑被设计成圆形。该商场取得了成功,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顾客太多,员工不够用。后来决定开放仓库,让顾客自提货品,从此宜家概念的重要部分也随之诞生了。

1969

在丹麦开办第一家商场。

60年代刨花板的出现对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刨花板是一种低成本、耐磨且易于处理的材料,对宜家而言自然很合适。设计师 Ake Fribryter在1969年设计了PRIVAT沙发。这种沙发的底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3475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