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动画剧阿宝熊骑士7月上线,这个系列之所以从诞生之日起就火爆全球一直持续到今天,是由于这个系列的主角阿宝取材于中国熊猫的形象,本身就非常可爱,“熊猫光环”使得这部剧能够吸引很多粉丝,其次这个系列一直在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
6月22日,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功夫熊猫》的动画剧《功夫熊猫:龙骑士》将在7月14日正式上线,讲述了一对神秘的黄鼠狼觊觎四大神器,阿宝为了阻止他们跟自己的搭档,一位来自英国的骑士,开启了一场环球旅行,并最终拯救世界的故事。《功夫熊猫》系列最初在2008年上市一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功夫熊猫》推出了好几部电影以及衍生的影视作品,一直火爆全球,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个系列为什么这样火:
一、阿宝熊猫的形象深入人心
《功夫熊猫》将来自于中国的功夫跟国宝熊猫相结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经典IP,中国的熊猫作为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物种,因其呆萌的长相,温和的性格,在全球各个国家一直非常受到喜爱,而中国功夫在国外也非常具有神秘感,这两个题材的结合使得阿宝的形象深入人心。
二、影片传递的正能量激励人心
《功夫熊猫》每一部影视作品传递出来的都是正能量,阿宝由原来的“笨小孩”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功夫大师的故事使得观众感同身受,代入感非常强,而且阿宝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也非常激励人心。
《功夫熊猫》动画剧阿宝熊骑士7月上线,你知道为什么这个系列这么火吗?欢迎留言讨论。
美国梦工厂在2008年创作的电影《功夫熊猫》,是以西方的电影模式为载体,以中国元素和思维理念为主题核心,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领悟,展示出当代国际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成为全球化时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典型例证。
在电影《功夫熊猫》一片中,很多影片片断一改传统西方影片模样,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的手法,如抢包子、太极、飞檐走壁等都融入了中国电影的情节和动作,此外,影片中大多数背景是以传统的中国水墨山水为主要题材。同时在建筑结构上和服装表现上也充满了中国元素的内涵。
扩展资料
《功夫熊猫》系列动画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借鉴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暗含着中国韵味的"文"与"武"精神贯穿到了故事情节线索之中,进行了一番好莱坞视角之下的挪用与改造。与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风"动画不同,《功夫熊猫》兼顾着美国式幽默的色彩,在为美国的动画电影带来了大量异域情调的同时,也在潜意识层面宣扬了西方本土的价值理念。
可以说,《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披着一层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实际上表达的主题还是没有逃脱西方漫威式的英雄情怀的藩篱。不过,这足够给予国产动画一种深刻的启发与警醒。
故事,故事,还是故事。没有完整的产业模式可遵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政府扶持政策的雷声大、雨点小,还有对创作内容的制约以及整个社会对动漫的偏见,这些已经被人探讨了无数次的中国式困境就像一头头凶狠的狼,围剿着本身规模不大,资金欠缺的动漫公司。原创动力也是其中一头温顺的绵羊,它一直在不断地积攒实力,静待突围的一刻。喜羊羊的成功也许只能算是一次翻身仗,从他们的谈话里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这次的成功并无太大的兴奋,因为他们自身也很清楚,前面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迪斯尼成长了32年才在加州洛杉矶建立了第一个主题公园,而原创动力的梦想是能在10年内像迪斯尼那样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公园。任何伟大的企业都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尽可能地吸取这个时代所能提供的养分。在采访的间隙,我们看到喜洋洋的人偶剧团正在另外一个房间排练,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出现的表演形式,他们的演出据说非常受欢迎,将前往更多的城市巡演。
残缺的产业链
湖南宏梦卡通集团高级大区营运经理朱海尧站在他们的参展台边,看着涌进挤出的人群,面露笑意。近年的宏梦已经成了中国动漫界的领头羊了。如今,他们有自己完整的运营链条:有创意人才,有制作部门,有发行部门,有零售和授权部门。他们自己的“小星球”是这样运转的:制作部门负责从创意到技术到后期制作;发行部门负责频道的推广以及DVD、图书等周边产品的发行;零售部门则成立了“虹猫蓝兔生活馆”一站式的全品类儿童商店,从儿童服装、鞋类到家居床品、卫浴用品、家具、装饰品、玩具、文具;授权部门则负责把集团的著名卡通形象向有合作意向的商家进行授权,比如书包和铅笔盒上的卡通形象,以及沐浴液、香皂上的卡通人物,如多啦A梦、史努比、hello kitty的全球授权一样。“不要小看这些包装上的小小画片儿,它们可是能为集团盈利的。要知道,国内的动画没有一个是能通过在电视台的播放收回全部成本的,因此这些周边产品的收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有在中国盈利的动漫企业,与宏梦一样,几乎都是靠衍生品来赚钱,而不是靠出售播放权本身,这是与美国动漫的一个显著区别。
动画的制作成本相较电视剧是高昂的。一部电视剧500万能制作完成,而同样的钱在动漫人的眼里可能就是“扔到了水里,听不到一点声音”。按照制作的精细程度来分,比较精致的动画,一分钟的投入不低于2万,而最粗糙的动画,一分钟也不可能低于1万。“高昂的制作成本逼得大家只能不断缩短制作与播放周期。” 河南华豫兄弟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波很无奈。他不无羡慕地称赞外国动漫市场的规范与产业链条的完整。
他把中国动画产业分别与美国和日本进行了比较。美国的动漫通常有严格的分级,把产品的质量从高到低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的售价都是明确的。这样,动漫公司在向电视台以及院线卖片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一切都是明码标价的。因此,美国的动漫基本是靠发行来收回成本和盈利。而规范的市场 *** 作程序,让他们有底气有信心花极长的甚至是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部作品。因为制度能够保障回收的资金与投入的资金成正比。比如皮克斯的《料理鼠王》以及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就都是制作周期极长的影片,但是收益很好。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则是无法复制的。“几年前,我们公司花了很大的心血做了一部动画,满心欢喜地拿到电视台去卖,结果200块钱一集,电视台都嫌贵。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反正动漫商提供什么我就放什么,至于质量我才不管那么多呢。市场有那么多20块钱一集的,为什么要来买你200块钱一集的呢。这样的恶性竞争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林波苦笑。
我国的动漫与日本相比,有一个互逆的现象:日本在制作动画前,通常是先出版相关漫画图书,依据图书的发行量选出年度最优秀的漫画作品制作成动画片,这是动漫作品市场收益的一个保障,也是有效的前期调查。而作品一经投入市场,则院线、DVD、图书、下游产品齐齐上阵,围绕一部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宇宙”。而中国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通常都是先有动画片,等到作品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才回到图书上来,而等制作公司缓过劲来挖掘作品的潜在价值时,盗版已经铺天盖地了,消费者版权意识的薄弱和盗版的强势都削弱了维权的可能性和可 *** 作性,最终,制作公司通常都会选择放弃。
讲好故事 全民动漫
如果说中国动漫发展出现了瓶颈,那么最大的问题在哪里?“讲故事能力太差。”动漫节论坛的负责人艾晓静这样认为。“前些年我们有部动画叫《熊猫晶晶》,收视尚还可以,但是根本无法跟《功夫熊猫》比。为什么我们的熊猫到了人家那里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人家会讲故事。那只熊猫好吃懒做,不听鸭子爸爸的话,任性调皮,完全算不上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但最后他学成了漂亮的中国功夫,保护了整个村庄。可能所有的故事最终都是一个好的结局,但是这千差万别的过程才把作品的优劣区分了开来。”好看、生动、情节紧凑、吸引眼球,这是艾晓静对好的动漫的评价指标。
几年前,崔永元曾认为中国的电视节目无法做到在“意义”和“意思”之间的平衡——要不过于严肃,生怕观众说自己不够深刻、不够品位,最后弄得没有人看;要不娱乐得没边,低俗得不靠谱。如今,动漫人对自己的行业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其实仔细想想,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多少好玩的故事啊,比如守株待兔,多有趣的故事啊。可是我们这个民族好像习惯了苦大仇深,好玩的东西生生地要拍出‘意义’来。哪怕是动画,看的时候你也能感受到制作者的良好用心,就好像他们在你旁边说‘孩子啊,你看那个人多笨啊,你可不能向他学习啊,你要自己去觅食去奋斗啊。’故事拍成这样,儿童还会有兴趣看吗?其实你要做的只是如何精彩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就好了。就好像你们记者,你只要把事情的经过结果说出来就好了,为什么非要做一番评论呢?我们读者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需要你来讲道理,对不对?”
好的精神是不分传统和现代的,好的作品也应该是不分年龄和阶层的。河南华豫兄弟总经理林波用“低幼化”总结了中国动漫的特点。“其实,好的作品应该是不分年龄的。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之所以有那么好的票房,很大程度上是成人观众的贡献。美国的《狮子王》、《料理鼠王》、《功夫熊猫》,日本的《千与千寻 》、《悬崖上的金鱼姬》、《蜂蜜与四叶草》这些都有很大的成人市场,但是中国动画的定位基本是儿童市场,多数还是10岁以下的儿童,成人根本不会去看,除了陪孩子看。这些年一直是这样。但是我们可以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上看到一点改变的迹象,他们已经在朝成人市场努力了。这也是它上映一周就能取得7000万票房的原因之一。”
袁志刚对在日本所感受到的“全民动漫”也颇有感触。“在日本,可能三四十岁的人也会拿本漫画书来认认真真的看,周围人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我们还不行,如果一个三四十岁的人看漫画的话,身边的人肯定觉得奇怪,甚至认为他不务正业。”
当然,说到 *** 作层面的技巧问题,袁志刚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不差火候了,但是精细还有待加强。“美国的动画,发音和口型已经能对上了,我们还做不到。而宫崎骏的动画为什么80年代制作的还能那么好看?就看一个跑步甩胳膊的动作,人家可以用300张图来连贯起来,我们只有18张,这就是差距。”
在问到对中国动漫前景所持的态度时,袁志刚、林波、朱海尧的态度高度一致:“当然乐观。虽然我们的动画现在还没法跟美国日本比,但是我们才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们对中国的动漫很有信心。”高度一致的乐观态度与周围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相得益彰。
行销与内容同样重要
对智创产业来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内容生产上体现智慧与创意,但生产只是这个产业的中游,这个产业前期的设计与后期的营销无不体现智慧与创意。
我举个例子,《功夫熊猫》是在2000年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制片人动用美国商会的力量,与有关部门达成协议,获得了在2008年的暑期档播放一部美国动画电影的档期,按照动画片创作的合理周期推算,这个时候恐怕连名字和内容都没想好,但是2008年的暑期档在2000年就已经被他们lock住了。这一方面锁定了院线,一方面是给了投资商极大的信心。中国的企业能这样吗?再反过来想一下,中国有没有趁着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去lock别人的院线档期?比如说,3年以后我们要去推出一部中国的动画片,在美国的所有院线播放,作为拯救美国经济的一个条件。
美国人想到动用商会,这就是智慧。如果等中国回过劲来,发现2008年是个巨大的商机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毁约了。我们在考虑《功夫熊猫》成功的时候,没有人认真想过它的营销方式。我们所分析的什么精良的制作、爆笑的情节、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包装,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仅仅2000年签约这一举动,就决定了这部片子肯定是赚钱的,后面的事情,只是在做一个能让自己赚更多钱的东西。后面做内容,前面做市场。等到一部片子做好了才去想怎么推广怎么营销吗?肯定不是。文化的传播需要技巧、需要智慧。而且需要把握时机创造机会。
在中国,动漫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有趣的是,原创动力年轻的动画师们竟然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不务正业”的学生。
不懂得保护漫画家的版权,令人绝望的电脑技术,幼稚的情节是限制中国动漫的最致命原因。
【如果答得好就给点分=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