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析竞争品牌。
第三,学会洞察自己。
第四,品牌的初步规划。
第五,品牌市场调研。
第六,品牌推广宣传。
第七,品牌维护。
产品上市前应该做哪些市场调研?提示点击“快速消费品经销商专业咨询”,了解更多营销和经销商内部管理信息。
产品上市是许多企业获取利润、调整产品结构、迎接竞争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有点快拳,动作匆忙,没有计划,没有建立完善的产品上市机制,更不用说上市前进行细致的调研,导致产品上市前就埋下失败的伏笔。
除了邀请市场调研公司进行调研,除了市场部门,其实业务部门也要做大量的走访调研。方便产品快速有效上市。
引子:一家啤酒公司在东北某地区上市了一款新产品。
上市的目的是在保证整体预算的基础上增加销量,从而增加公司的边际效益。
上市区域:城市周边市场。
上市原因:城市周边地区市场消费水平较低,低价产品相对被认可。但公司将原来的低价产品提价后,这个档次的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空置状态。
品牌:XX八度。
挂牌价格:Y元。
包装:一般包装。
市场规格:通用规格。
营销策略:50盒一张有奖卡。有奖卡中包含的奖品有五盒、两盒、一盒、无。。
这是该产品整个上市案例的一部分。虽然很多都是基于原来的上市策略,也就是说还是“有章可循”。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毫无准备、漫无目的、基本没有根据的上市活动。
而所有的活动,没有机制,没有调查!这款产品上市的原因完全是想当然的:“消费水平低,对低价产品的认可。”没想到消费者调查,渠道分析,竞争分析等等。
显然,这是一个业务部门脱离市场部门的主导和指导,共同制定上市方案的上市方案,至少缺乏对市场的了解。
对于上市的新产品,尤其是以多业务系统为主导的企业(或业务部门有较大的权力提出新产品上市,而不像国外企业那样由强大的市场部门运作),首先要做好新产品上市调查。
那么,应该对上市的新产品进行哪些调查呢?
首先,产品是卖给消费者的,所以毫无疑问,对消费者的调查是必要的。这种消费者调查力求全面客观。很多时候,一线员工觉得自己比市场部的人更了解消费者(因为他们一直在市场上跑,这是市场一线最真实的信息)。其实往往是片面的。
如果想让业务员调查消费者信息,最好采用这种方式:由营销人员设计问卷(或内容),并在接受营销部门的专门培训后,在正常的业务走访过程中(尽可能不影响工作),对自己区域内的所有销售点或样本点进行详细的店内走访调查。这样,在所有销售人员都知道销售点的所有消费者信息后,才是最真实、最全面的。一线员工往往不相信市场部的一些调查结果,有时甚至相反。因此,一些大企业开始让一线业务人员充当市场调查员。事实上,如果调查控制得好,可能比市场部门或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更准确,因为市场部门或专业调查公司的样本点决定了调查结果,而业务人员是调查的100%,样本量最大。如果调查过程是科学的,它可能比那些数据更准确。
调查消费者有几个方面。第一,消费者要细分。消费者细分的指标包括四个因素,我们通常称之为人文因素、地理因素、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列举出这个市场消费者的一些关键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家庭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谋求利益、购买频率、性格、喜好等。最后找出消费者想要什么。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这是新产品上市调查中的铁律!
在上述案例中,企业显然犯了一个错误,即认为消费者会理所当然地继续使用以前产品的消费方式,他们肯定会接受新产品。并认为经济水平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其实在这个时候,产品变了(从原来的十度变成了八度),品牌也变了(从原来的主品牌变成了副品牌),这些变化都不是基于消费者的认知。
市场调查往往是为了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销售业务发展的需要,选择一个基于多样化消费需求,有不同定性要求的具有发展价值的细分市场。
其次要考察市场环境,比如各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市场容量。
在市场容量方面,很多企业还是很碎片化的,往往依靠“估算”,每个人的估算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企业只知道当前的总销量,却不知道市场中的销售空间(即市场潜力)。盲目进入最终导致没有回报。
我在企业培训的时候,讲到市场容量的时候,经常来一个实地测试。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敢保证我曾经“估算”过的市场容量——保证数字真实可靠!
为什么呢?从来没有人真正调查过市场容量,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少销量!市场虽大但基本饱和,或者你现在只知道卖多少,不知道能卖多少,有什么用?不知道市场容量,就没有目标!
至于每个品牌的市场份额,是市场战略决策的基础信息。企业的营销战略不能在真空中实施。在竞争领先的时代,我们必须为竞争付出代价。市场份额是竞争力和竞争地位的体现。这也可以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解释,但如果不了解每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就会漫无目的!现在很多企业在实施深度分销或直销后,每周甚至每天都可以分析市场份额,但可能不知道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新产品上市之前,在分销商或终端进行全面的市场份额调查是一个基本步骤。
第三,要对竞争对手进行调查,如竞争对手的企业、市场运作、市场表现等。
在许多情况下,对竞争产品的调查非常分散。考察竞争对手最重要的是与自身考察的相关项目相匹配,最有利于对比分析,从而获得有针对性的决策方向和问题解决方案。
竞争对手的调查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够比较。竞争对手调查,其实也体现了一种市场分析的方法——比较法。这是避免产品上市后被动反应和跟进的重要方式。很多时候,对业务一线竞争对手的调查只是表面的,而不管背后竞争对手采取的动机,或者竞争对手成功的真正因素。
当然,如果你想谨慎,可以对以下几个因素做一些详细的调查,比如渠道调查、推广和推广调查,甚至销售组织团队、内部执行、市场监测等等。在这些方面,有必要对企业与其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调查。
一线员工不仅是订单的缔结者,也是市场服务的提供者和信息的收集者。因此,新产品上市需要一线最直接的调研配合市场部门的调研,共同将新产品上市推向更完善的层面。
相反,一些国内企业主要是在新产品上市前做一些调查。总体调查情况如何?
一是碎片化,没有统一的报告标准。所以不能全面分析。看问题解决问题,“不如看下面”。且不说“拍脑袋”作为选择,完全没有市场调研。
第二,主要是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推广。这似乎是我们上市的最大分析依据!这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竞争为导向却不被消费者认可;成为恶性竞争。
第三,市场与销售脱节。其实在这个时候,营销和销售应该是一个项目团队,他们应该每天一起工作或者见面。然而,我们大多数还是做自己的事情。
新产品的成功上市,一定会为销售人员实现更高的销量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销售人员害怕新产品上市,一个销售目标提高了,但是新产品的销量跟不上。第二款新产品上市不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后遗症”需要解决;第三,新产品上市不成功也可能影响经销商的信心,甚至影响老产品的销售。其中许多是由于新产品上市前缺乏市场研究造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