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挂有“清仓大甩卖”的门店不多了,这样的店面基本“最后一天”永远都没有那一天的到来,不过,人们对这样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也明白其中的销售方式,但是,其实,这种行为就是“卖惨”,让大家都以为要倒闭了,最后的货,都便宜出售,误导消费者博得大家的同情心和好奇心。实体销售,有店面,有人吆喝,对于消费者的“欺骗”算是实体的,能看到,能听到,大家也理智了很多,不再过分的相信。
到了网络时代,“卖惨营销”的花样层出不穷。某些销售平台,弄几张照片,写上“水果滞销,果农痛哭”、“大蒜滞销,帮帮我们”、“求求支持”等等宣传语,然后再配上老农一筹莫展“悲情”的表情,网友看到这种情一般都会动恻隐之心。刚开始,产品滞销情况基本属实,不少人出于同情之心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买一些,帮帮他们度过难关。可是,这种情况被不法商人看到好处后,开始打着“感情牌”来消费老农,同一个人,同样的表情,换换产品,换换宣传语,难道这位老农家有良田万顷,种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还是每个季度换个作物?这难道不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这种行为,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真正有需要的老农们失去了帮助,断了客源,伤了人心。
没想到的是,短视频的兴起,也出现了“卖惨营销”的套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还有剧本,有演员,有曲折的故事,完全已经把这种方式做成了产业链,真是夸张呀!甚至很多坐拥几百万粉丝的主播,已经靠出轨、破产、家庭矛盾等故事来带货,甚至出现号称弄错价格大打出手的行为,误导消费者赶紧下单。“卖惨营销”不能没有底线,必须要合法合规,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最终真的成为了常态,成为了“欺骗”,那必然会没人关注,完全透支消费者的同情心。
1、粉丝营销这个大概是最常见的一种了,尤其是手机市场。Iphone有果粉,其他手机也不甘示弱圈了大批粉丝,一旦举行发布会,粉丝们不仅能录个TVC大谈崇拜,还会在会场上积极呐喊,表现力丝毫不弱于某些节目中的“付费观众”。
2、内部信营销
内部信通常是发送给内部的全员或者是部分人员的,但不小心被“媒体”拿到还放在网络上,这种“泄露”可谓是满足了大家的偷窥欲。当然,现在的内部信基本等于外部信了,但是称谓还是对于自己人的称谓,所以读起来还是很有临场感的~
3、植入营销
这个虽然传统,却时常有花样翻新。比如早时《变形金刚》电影中出现某个牌子的牛奶,已经算是一个很直接的植入了,万万没想到现在更加直接了,虽说给了赞助就要体现出来,但是植入太多也很令人生厌,倒不如像日剧一般,直接在片头念出赞助商名字好了。
4、挑战营销
这种最近也很流行,迎合了大家的血性的感觉。比如一个手机厂商挑战苹果,然后新进的手机厂商又挑战这个厂商,给人连续剧的感觉。但有个有趣的情况,一般被挑战者总是不愿意迎战,貌似不愿意与挑战者为伍,总之还是怕让对方沾了光。
5、“对不起”营销
这种也很常见,只是稍微过力一点人们就会反感,常见于平面图片配一行文字。科仕安小编觉得这一招有点贱贱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6、导师营销
这种营销有很多营养,毕竟现在我们都不去买名人语录了,但确实还需要名人介绍点方法,指点点迷津。当然,以导师自居的企业家未必句句是真金白银,但要想到,还有很多成功人士不愿意跟大家分享呢,生怕自己的一点话让人揣测出了自己的意图,比起来分享还是好的。
7、时事营销
这个和热点事件营销一个理,就是借着时事来作文章。不过时事营销需要有眼力见,要有个度,比如说是灾难发生,就应该是以献爱心为主,如果出现明显的自身宣传则会被世人所不齿。因此想要做好时事营销,找一些有关注度但是又很轻松的话题会更加适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