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行业分析报告

知识付费行业分析报告,第1张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各占一席之地,不可能完全覆盖到每一块角落,今日头条凭借集团自身庞大的资源优势,有与之一较高下,瓜分市场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完善产品矩阵,细化流量经营,憨实自身体量,巩固自身地位的策略性防守。所以,今日头条最近推出了一款知识付费app——好好学习。

本次的调研目的是了解知识付费行业的目前现状,以及竞品“得到”app的产品情况,从而给出“好好学习"app未来发展的可能思路,或参考建议。

二、行业现状

1.知识付费行业的市场规模

据艾瑞数据,头部TOP3知识付费平台占据35%产业规模,腰部TOP4-10玩家占据25%产业规模,此外众多长尾参与者分享其余的40%份额。也就是说,不存在一家独大、头部通吃的局面,因此好好学习还有很大机会。(引用艾瑞咨询数据)

2.知识付费行业的产业地图

三、竞品分析——得到

黑盒分析(产品内在逻辑)

1.产品形态

白盒分析(产品外在表现)

1.产品结构

为了更好的了解得到产品,下面是我梳理出来的产品结构导图:

得到产品主要分为:发现、学习计划、知识城邦、已购和我的五大模块。

(1)发现:作为首页,布局得到几大内容。有官方Banner宣传,听书、电子书、商城、全部课程、专题5个常用入口。生成要打造一所终生学习者的得到,下设6大学院,分别是: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商学院、视野学院、社科学院、能力学院。各学院都是请国内外知名讲师入驻,自带流量,形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在职人士学习场地。每日免费内容又作为一转化点,刺激新老用户的使用和留存。每天听本书,作为得到探索初期的深化业务,一直留在界面上,在满足了需要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又留有泛泛学习听读的伏笔。上下内容,张弛有序。

(2)学习计划:既能够满足用户学习转发炫耀的虚荣心,同时又能够较好地提供用户学习督促,提高日活,增加用户粘性和依赖。

(3)知识城邦:得到产品趋于完整后的产物,是得到社群内容的自产地,技能呢满足用户的比较与好奇心理,也增加了用户的社交闭环属性,同时又能在这个高质量社群得到曝光。

(4)已购专区:有已购课程和听书书架(+搜索功能),按照学习或购买时间排序,便于用户查找学习课程和书本,最快最少 *** 作进入课程或听书学习。

(5)我的:内容较为庞杂,朱勇用于管理个人账户、信息、卡券、笔记学习数据和勋章等,是个多功能的后台服务板块。

2.版本迭代和运营动作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得到”产品的整个发展,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了其版本迭代和运营事件。如下:

(1)探索期:V1.0-V1.2.2。初版上线,主要以音频和电子书为基础,在摸索核心业务,及基础功能的优化。

(2)成长期:V2.0-V2.3.3,开始经营主营业务的。首次推出付费订阅产品,以专栏产品为主,辅助以知识新闻和每天听本书。在内容丰富的同时,提升音频的体验,改善用户学习做笔记的体验,开始强调分享推广。V2.5.0-V2.7.3,深化主营业务内容和模式。主推订阅专栏,同时优化使用体验。新增用户的额社群功能(学习小组),逐渐增加用户粘性。对播放器进行优化,满足不断成长的用户需求。V2.7.5-V2.8.2。开始提升其他产品的重要性:每天听本书、理想知识内参、驻场大神。平台内容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同时增强分享和学习的功能。

(3)成熟期:V3.0.0-至今。对付费用户更加重视和照顾,丰富VIP特权,在知识服务上加强体验:精选书单、知识账本、优惠券,增加用户粘性。同时在音频和电子书上的体验进一步优化。

得到最为关键的运营事件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每次带来的是上万级别流量的产品曝光。罗振宇实力圈粉,粉丝自带传播,瞬间可以将年会的内容、事件、热点、概念,传播于各大社交平台,互联网上。热点效应明显,尤其是大家对于得到团队提出新概念的传播。

3.用户评价及数据表现

4.核心驱动力

得到是款内容型产品,以运营驱动,运营中最核心的是KOL的圈粉效应。无论是罗振宇说书人本身,还是入驻得到产品的各名师大家,都是产品内容强有力的背书。KOL自带粉丝效应,即自带流量,每一个讲师的入驻,共同构建起矩阵生态模式,也为用户知识付费找到了强有力的买点。后期的社UGC社区运营,提供了用户社交场景,形成了产品生态闭环。

四、结论

好好学习对比于知识付费头部产品——得到,同是做知识付费垂直类内容,得到的内容更加系统,倾向于底层逻辑的建立;而好好学习的内容更为实用,类工具的作用,直接解决问题。个人认为,后来入场的好好学习,有几处地方可以向得到借鉴。作为后期迭代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1.引入专场KOL讲师,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引入用户流量;

2.笔记功能:满足用户长期使用,需要对知识进行整理的需要;

3.学习计划:督促用户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日活跃度;

4.车载模式:增加新的使用场景,方便用户驾驶时收听内容,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可能;

5.电脑端:增加电脑端阅读学习的客户端,满足用户大屏学习,笔记,整理等的需要。

2016年被称为中国知识付费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知乎、得到和喜马拉雅FM等平台陆续推出了知识付费平台,知识付费用户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迅速增长。其实,早在2011年豆丁网就已经布局知识付费行业,突出付费阅读产品。2013年喜马拉雅FM上线,逻辑思维已经开始招募付费会员。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我国知识付费行业总体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各大主流知识付费平台也逐渐拥有了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和自身的头部产品。

知识付费公司可分为知识电商、社区直播、第三方支持工具、社交问答、讲座课程、付费文档、内容打赏、线下约见等类型。其中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喜马拉雅、倾听FM、得到、豆瓣、自客和吴晓波频道等。

用户规模接近3亿人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处在高速增长阶段。2015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仅为0.48亿人,到2018年用户规模增长到2.92亿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2.55%。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到3.9亿人左右。

三大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消费结构升级 文化支出增加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文化展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8年的4.3%,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4-2012年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为3.9%,2013-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5.5%。

政策提供良好环境

从90年代末期开始,盗版就已经从方方面面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些盗版侵权行为严重威胁了知识付费公司的盈利情况。随着国务院和国家版权局相继发布相关政策,知识付费行业有了健康的市场,也未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支付习惯改变 方便资金流动

2013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仅为1.2万亿元,到了2018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90.5万亿元,同比增长36.85%。移动支付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知识付费产品的线上支付提供了便利条件。

“知识付费元年”成立公司最多

虽然2016年被称为中国知识付费元年,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之前就有与知识付费相关企业出现,2014年之前就已经有超过40家相关企业。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一共有316家知识付费相关公司。从成立时间分布来看,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成立的公司最多,有73家。2016年之后,每年成立的公司数量呈下降趋势,2019年仅有5家新公司成立。在316家公司中,共有超过210家公司获得投资,占比超过40%

从2014年到2019年知识付费企业获得融资项目中,喜马拉雅在2018年8月22日获得的融资金额最多,为4.6亿美元。投资方为腾讯、高盛集团(中国)、新天域资本、泛太平洋投资、春华戏本和华泰证券等。在投资金额TOP10项目中,知乎占据4席,其中在2019年8月22日的F轮融资中获得金额最多,为4.34亿美元,投资方为今日资本、腾讯、百度和快手。

2019年10月15日,根据北京证监局公布的信息,逻辑思维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若能成功上市,逻辑思维将会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也说明知识付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知识付费公司上市。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45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