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碗茶,常德喝擂茶——图说被“擂”出来的茶

北京大碗茶,常德喝擂茶——图说被“擂”出来的茶,第1张

我的妈妈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从小我就经常从她的嘴里听到“擂茶”这个词,但是从来没见过,更别提喝了。那时候交通不发达,物流更没有,擂茶便也就成了我睡梦中咂摸嘴幻想滋味儿的食物了。

一晃几十年,我终于来到了妈妈出生的地方。那是一个遍地都是竹林的小村子,山清水秀。老家的亲戚也都只剩几个老人了,年轻一辈都早已离开了村子。只有老人们,留恋着这块土地。

外婆在我小的时候总是会用带着浓浓常德口音的湘西话给我出谜语:一山的竹子密又密,麻雀屙屎滴啊滴。你猜是什么?那你猜不得叻!

小时候不懂,现在知道了,外婆说这个的时候其实是想家了。

到处是竹林也就都是钻出地面的竹笋,竹笋脑袋上顶着绿油油的叶子,像个调皮的精灵。亲戚们会观察竹笋,能长成竹子的就会留着,有的一看就长不大,他们就会把竹笋挖出来,带回家成就一道美食——竹笋炖腊肉

这是当地一道名菜,也是我最爱的菜之一。湖南是制作腊肉也是吃腊肉的地方,但只有常德用这种独特的手法来烹饪腊肉。他们把竹笋洗净,用刮皮器刮成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透明的笋片,焯水后和腊肉进行炖煮。笋片充分吸收了腊肉的油腻,腊肉也吸收了笋片的清香,吃上一片,唇齿留香。

在常德,来了贵客都会打一桌擂茶。亲戚们也用了这一待客的最高规格—擂茶来招待了我们。我也终于看到并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擂茶。那是一碗经过千锤百炼的茶,放进去的是食材,擂出来的是感情。

擂茶分甜咸两种,桃江地区喜和甜味,常德则以咸为主。搭配各种小吃,喝茶聊天,是当地人最享受的生活方式。

90岁的姨婆亲自上阵,给我们打擂茶。可惜,姨婆去年已经回归自然,再也喝不到她打的擂茶了。

打擂茶需要使用特制的茶钵,就连擂棍也都是有讲究的。擂棍必须半米长,也必须取自茶树,要求笔直且粗细均匀。姨婆用两脚夹住擂钵,擂棍在里面不断旋转,这考验着打擂茶的人的臂力和精准的手感。何时加料何时停住,一个经验丰富的打擂茶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时间卡点。

喝擂茶不仅仅是单喝茶,它更像吃饭,需要有一桌好食物来与它相佐。也逐渐成为常德地区的一种饮食习惯。

姨婆最喜欢两种小吃来助力擂茶,其中一种是茶叶蛋。

取本地散养土鸡下的蛋,加上茶叶和香料,放进土炉上小火慢炖,我大舅曾创下一顿擂茶吃了十五个茶叶蛋的辉煌历史。

除了茶叶蛋,姨婆还喜欢做“拖面”。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拖面”二字到底该用哪俩字,姑且就这俩了吧。

拖面是用各种蔬菜包括叶菜和根茎类蔬菜,挂上面糊后放进油锅里炸制而成。

叶菜炸出来酥脆可口,根茎类的则有爽脆的口感,颗粒感分明。

擂茶制好,把茶料放入碗中,沸水冲饮。桌面上则摆放各类佐茶小食,不像喝茶,倒像吃饭,唯把主食改成了擂茶而已。

据说擂茶起源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出征五溪蛮,时值瘟疫盛行,将士病倒无数。偶得一老妪献方:以茶、芝麻、姜、盐、茱萸此五味调和成汤水服用,将士遂痊愈。因此,擂茶又名五味汤。

如今的常德早已大变模样,但擂茶依然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当长长的河街重复它的喧哗时,有多少人在享受擂茶带来的片刻宁静。

外婆常说,湖南女人就像擂茶,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擂进了生活,冲出来的就是骨子里的吃得苦霸得蛮。

喝擂茶,是桃花源独有的风俗。无论是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天,这里的百姓一般不吃中午饭,而是摆上一桌擂茶;家里来了贵客,也要摆上一桌擂茶。

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而成,所以擂茶又名“三生汤”。做押茶的时候,先将上述3种原料(米必须用水泡胀)放在擂钵中用木棒擂制成桨,称“擂茶脚子”。这木棒非山楂木不可。用山楂木擂捣,可以在擂茶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持久的香味,也可使“脚子”日久不腐。

冲擂茶、喝擂茶也有许多讲究。入席之后,总在每个人面前放上一只小碗,碗中放上一团“脚子”。“脚子”以半调羹为宜。“脚子”调入碗中后,再用煨壶冲下一碗老开水。壶要提得高,水要冲得快,让水在碗里冲成漩窝,使“脚子”在洲转的水中自然冲匀。壶停水住,随着碗里冒出的氤氲热气,飘散出一股股特有的香气。擂茶必须趁热而喝,最好是开水刚刚冲下,热气来不及散开的时候喝上一口这时顿觉心胸开郎,肝脾舒适,肚里留下一股消散不尽的香气。然后再细品慢咽,辣辣的,咸咸的,涩涩的,渐渐尝出其中的滋味。等到一碗擂茶落肚,您已是筋骨舒适,神情悠然了。

擂茶由来已久,据传起于东汉。那时候,朝廷有一位被封为伏波将军的名将马援,晚年奉命进击武陵壶头山,路过乌头村(即桃花源一带)。时值盛夏,想不到瘟疫流行,将士病倒了数百人,马援自己也染上了瘟疫。他只得下令在山边的石洞屯兵,派士兵去寻医问药。这里的一位老婆婆见马援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自愿献出了祖传秘方: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成桨,然后冲上沸水,让士兵每日当茶饮用。染病的服此汤后,病情大减,慢慢就好了;健康的服用此汤后,也避免了瘟疫的传染。

这种传说有的涉及到刘备,有的涉及到诸葛亮、张飞,但更多的却是提到马援。刘备和诸葛亮到没到过乌头村,无可稽考;张飞取武陵虽到过乌头村,但没留下瘟病流行的记载,唯有马援一说可见于历史的记载。这里也有马石(室)、伏波洞、马王庙、马王溪等历史遗迹和纪念性山水名称可作佐证。但无论是谁,反正擂茶的来源已久。

擂茶实际上是一种饮料,由于“脚子”是擂制而成,所以取名擂茶。后来,人们在擂茶中放上芝麻、盐,以增加其色、香、味,渐渐,擂茶便远近闻名了。

擂茶分清水擂茶和糊糊擂茶,清水擂茶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至于糊糊擂茶,即是将米粉放入冷水中化开,用铁锅在文米上熬成糊状,再加入“脚子”,拌匀后稍煮便成。

无论清水擂茶还是糊糊擂茶,其功用一样,它能疏肝理肠,祛瘟避疫。如今在喝擂茶的同时桌子上还要加上好些食品,像油炸黄豆、花生、包壳、粑粑、罐菜、糕点等,这些东西统称为“压桌”。

擂茶发源于中国内陆,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53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