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营销哲学

可口可乐的营销哲学,第1张

可口可乐的22种渠道

1、传统食品零售渠道 如食品店、食品商场、副食品商场、菜市场等。

2、超级市场渠道 包括独立超级市场、连锁超级市场、酒店和商场内的超级市场、批发式超级市场、自选商场、仓储式超级市场等。

3、平价商场渠道 经营方式与超级市场基本相,但区别在于经营规模较大,而毛利更低。平价商场通过大客流量、高销售额来获得利润,因此在饮料经营中往往采用鼓励整箱购买、价格更低的策略。

4、食杂店渠道 通常设在居民区内,利用民居或临时性建筑和售货亭来经营食品、饮料、烟酒、调味品等生活必须品,如便利店、便民店、烟杂店、小卖部等。这些渠道分布面广、营业时间较长。

5、百货商店渠道 即以经营多种日用工业品为主的综合性零售商店。内部除设有食品超市、食品柜台外,多附设快餐厅、休息冷饮厅、咖啡厅或冷食柜台。

6、购物及服务渠道 即以经营非饮料类商品为主的各类专业及服务行业,经常须带经营饮料。

7、餐馆酒楼渠道 即各种档次饭店、餐馆、酒楼、包括咖啡亭、酒吧、冷饮店等

8、快餐渠道 快餐店往往价格较低,客流量大,用餐时间较短,销量较大。

9、街道摊贩渠道 即没有固定房屋、在街道边临时占地设摊、设备相对简陋、出售食品和烟酒的摊点,主要面向行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即饮为主要消费方式。

10、工矿企事业渠道 即工矿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工作中饮料、工休时的防暑降温以及节假日饮料发放等问题,采用公款订货的方式向职工提供饮料。

11、办公机构渠道 即由各企业办事处、团体、机关等办公机构公款购买,用来招待客人或在节假日发放给职工。

12、部队军营渠道 即由军队后勤部供应,以解决官兵日常生活、训练及军队请客、节假日联欢之需,一般还附设小卖部了,经营食品,饮料、日常生活用品等,主要向部队官兵及其家属销售。

13、大专院校渠道 即大专院校等住宿制教育场所内的小卖部、食堂、咖啡冷饮店,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饮料和食品服务。

14、中小学校渠道 指设立在小学、中学、职业高中以及私立中、小学校等非住宿制学校内的小卖部,主要向在校学生提供课余时的饮料和食品服务(有些学校提供课余时的饮料和食品服务,有些学校提供学生上午加餐、午餐服务,同时提供饮料)。

15、在职教育渠道 即设立在各党校、职工教育学校、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在职人员再教育机构的小卖部,主要向在校学习的人员提供饮料和食品服务。

16、运动健身渠道 即设立在运动健身场所的出售饮料、食品、烟酒的柜台,主要身健身人员提供产品和服务;或指设立在竞赛场馆中的食品饮料柜台,主要向观众提供产品和服务。

17、娱乐场所渠道 指设立在娱乐场所内(如电影院、音乐厅、歌舞厅、游乐场等)的食品饮料柜台,主要向娱乐人士提供饮料服务。

18、交通窗口渠道 即机场、火车站、码头、汽车站等场所的小卖以及火车、飞机、轮船上提供饮料服务的场所。

19、宾馆饭店渠道 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场所的酒吧或小卖部。

20、旅游景点渠道 即设立在旅游景点(如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历史景观及各种文化场馆等)向旅游和参观者提供服务的食品饮料售卖点。一般场所固定,采用柜台式交易,销售较大,价格偏高。

21、第三方面消费渠道 即批发商、批发市场、批发中心、商品交易所等以批发为主要业务形式的饮料销售渠道。该渠道不面向消费者,只是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22、其他渠道 指各种商品展销会、食品博览会、集贸市场、各种促销活动等其他销售饮料的形式和场所。

创意营销

可口可乐在1967首次拿到戛纳国际创意节的两个狮子奖,在广告和其他传播类别获得超过100座戛纳狮子,最近的两个大奖包括2008年的设计类全场大奖和今年的户外全场大奖。自从1916年创造出经典的瓶身之后,可口可乐在设计上不断加深品牌的可识别性,广告也一贯都是欢乐的氛围。

强制微笑照相机

“快乐”是可口可乐全球宣传的主旋律,可口可乐在秘鲁推出 “Happy ID”项目,鼓励人们多多微笑。可口可乐公司在秘鲁投放了30台街头微型照相亭,它可以快速的为人们拍摄各种证件照片,但与普通照相装置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只有当它捕捉到人们嘴角上扬时,才会启动。一直以来,秘鲁在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中一直名落孙山,用这样一种方式,可口可乐试图鼓励秘鲁人民用微笑传递快乐的情绪。“Happy ID”campaign将包括一系列电视、广播、公关、平面、线上等营销活动,当地名人也将参与其中,出任快乐大使的职位。

可以吃掉的可口可乐瓶

可乐加冰,绝对是炎炎夏日清凉解暑的最佳搭配。看惯了可乐中加入冰块的方式,也是时候推陈出新了。哥伦比亚可口可乐打造的“La Botella de Hielo (the Ice Bottle)”就以绝对的冰爽博得了大家的眼球。用模型制成冰瓶后,将可乐灌入,贴上标签,一瓶冰瓶可口可乐诞生了。如果还不过瘾,不如连瓶身也一同吃掉。

可口可乐的新包装

2013年5月可口可乐推出了24款昵称瓶,吃货、纯爷们、喵星人、大咖、天然呆、技术男、小萝莉……可口可乐新包装上的这些“昵称”都是中国年轻人十分熟悉的流行词汇,貌似打算在无形之中拉近与消费群体的情感距离。有网友如此评论可口可乐的新装:“卖得一手好萌”,也有人笑称“准备集齐一套”。“一起分享”的广告语让人不禁联想到可口可乐曾在澳大利亚和英国发起的营销活动“Share a Coke”。2011年,可口可乐将澳大利亚全国最常见的150个名字印在可乐瓶/罐上,消费者不仅可以在超市中购买到印有自己名字的可乐,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在社交网站上定制瓶子,并分享给好友。如果名字太独特不在150之列,消费者也可以使用指定商场的自动贩卖机印制专属于自己的特别版可乐罐。在活动期间,澳大利亚可口可乐的销量提升了4%。

这次的“可口可乐昵称瓶”可以看做是“Share a Coke”的中文版,只不过名字被换成了各种“昵称”。在官方发布换装消息之前,有些名人明星已经意外收到了印有自己名字的特别定制款包装,这也是可口可乐为他们送上的一份“惊喜”。

打破传统的绿色包装可口可乐

红色一向是可口可乐包装的标志性颜色。不过,阿根廷上市了绿色包装的可口可乐,打破了这种传统,并且从“内”到“外”都比传统的可口可乐健康许多。

这款绿装可口可乐被命名为“生命版”,据可口可乐在阿根廷的官网介绍,这是公司第一款采用蔗糖和甜菊糖做甜味剂的可乐产品,600毫升所含热量为108卡路里,低于传统可乐的250卡路里。甜菊糖提取自原产于巴拉圭的甜味菊,甜度强、热量低、对血糖影响甚微,在当下低糖饮食风潮下备受青睐。可口可乐公司已在包括“芬达”系列在内的45款饮料产品中使用甜菊糖,但一直没有使用在可乐产品中。新包装瓶也同样更加“健康”,据说其30%的成分来源于植物,可循环利用。可口可乐公司表示,这种瓶子的功能与循环加工都与传统的PET瓶相同,但给地球及其有限资源造成的影响却更小。新产品何时向其他国家推广尚不明确。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记者会上,可乐公司主管将新产品推广与2005年发布的零度可口可乐作对比。当时,零度可口可乐首先在澳大利亚发布,后逐步推广至全球。

监视器里的快乐

一支广告片未必需要在摄影棚里用专业摄像机拍摄,可口可乐在拉丁美洲最新推出的广告就是从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监视器里抓取片段组合而成。这只由制片公司 Landia *** 刀完成的广告,虽然视角有点奇怪,但是偷偷接吻的情侣,热烈相拥的老友,边拖地边跳舞的员工,路边帮忙推车等一系列的小情景却格外朴实温暖,可口可乐也就此传递了生活中最真实的小快乐。

求拥抱,有可乐

早前街上曾出现过一个“抱抱团”,专门向陌生路人索取拥抱,以换得温暖。其实何止是人需要温暖——可口可乐自动贩卖机也同样需要一个大大的拥抱,以传递快乐的情绪。

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和奥美集团携手推出“可口可乐拥抱贩卖机”——一个常规的可口可乐贩卖机前端写有大号字体的“Hug Me(拥抱我)”字样,体验者只需给它一个拥抱,这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可口可乐贩卖机也会尽自己所能,同样给你爱的“回抱”,一罐免费的可乐。可口可乐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活动为无论身在何处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该可口可乐全球营销活动始于新加坡,这个亚太区的首创是“快乐畅开”活动中的一部分。随着“可口可乐拥抱贩卖机”在新加坡的成功,可口可乐公司计划将这份快乐带给亚洲更多国家的消费者。

中国人扩散自己蔗糖生意的地方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的巴达维亚,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华侨潘明岩在巴达维亚建立糖厂,开创了印尼制糖业的先河,到了1710年华人的糖厂高达125家。而印尼有记录的糖厂是130家,除了一家官办的糖厂外,属于荷兰人所有的只有4家。华人制糖业的出产不但出口东南亚各国和欧洲,甚至打入了蔗糖的故乡印度,印度人也承认白砂糖是中国的特产,这在他们的名词中有反映。华人掌握的经济实力增强和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让荷兰人担心华人会反客为主,于是在1740年荷兰人将屠刀对准了华人,华人被杀达数万之多,这就是东南亚历史上著名的红河惨案。

荷兰人在爪哇岛建立殖民地之处人手非常缺乏,不惜使用包括坑蒙拐骗在内的各种手法吸引中国人前往印尼定居,华人为他们修建城堡等各种建筑,更为他们繁荣巴达维亚的殖民地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荷兰殖民者的做派称得上是见财起意、过河拆桥。荷兰人和蔗糖的缘分最早来自于台湾,1624年荷兰人在台湾南部登陆,鹿皮和蔗糖就是台湾出口的来那个大资源。荷兰人在台湾蔗糖贸易中获利丰厚,到1650年荷兰人出口蔗糖达到4000吨,获利30万荷兰盾。蔗糖的贸易的丰厚利润也吸引了抗清领袖郑成功,郑成功在厦门岛被清军短暂攻占后丧失了白银200多万两,清朝还下达了禁海令郑氏集团本身的地盘非常狭小又不能和往常一样得到内陆的生丝进行海外贸易,顿时陷入困顿之中。

▲郑成功

1662年郑成功率领2万多名士兵收复台湾,这既是维护中国的主权的战争也是抢夺蔗糖资源的战争。荷兰人在台湾的武装力量是400多名陆军,自然在野战中不敌郑成功的大军。但凭借着棱堡的作用荷兰人还是坚持了数月时间,围城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试图救援也遭到了失败,最后不得不投降。郑成功占领台湾后一方面组织军民屯田生产,一方面大力扶持蔗糖生产、垄断蔗糖贸易。台湾是中日贸易的重要中转站,而日本的糖价却高的离谱,一斤中国出产的优质蔗糖在日本的售价是500文,500文铜钱在江户时代大部分时期都可以换来足足一石大米,一斤白糖是职业工匠10天的收入和农夫接近一个月的收入,折合现在物价相当于上千元人民币一斤。

明清时期中国的蔗糖价格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是20到30元之间,和日本之间存在着几十倍的差价,郑氏集团利用糖换取日本的铜铸造铜钱,支持着南明的半壁江山。郑成功占据台湾后就把蔗糖贸易当成是自己政权维持生存的第一要务,每年郑氏集团都要数十艘各种船只前往日本进行蔗糖贸易。根据日本的记录从1648年到1683年36年来郑氏集团开往日本的糖船20艘以下的只有1年,20艘到29艘船只规模的年份是11年,30到39艘船9年,40到49艘糖船的年份是7年,50艘以上糖船的年份是8年,平均每年31艘,运送蔗糖的数量是每年至少18000吨。蔗糖换取的财富支持着郑氏集团长期和清朝对抗,也让日本和满清眼红不已。

郑氏集团交易的对象是德川幕府,德川幕府的死对头每年过年都不忘“讨幕”的萨摩藩也不想让德川幕府独吞蔗糖暴利,萨摩藩将扩张的目标对准了琉球。琉球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当时人口稀少,武装力量薄弱,但却是种植甘蔗的好地方,海军力量雄厚的萨摩藩用战争将琉球变成了自己的属地。琉球出产的蔗糖成了萨摩藩的经济支柱,萨摩藩的制糖工艺并不先进,他们制作的蔗糖颜色发黑,卖相很不好,但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快挤占了日本的低端市场。

为了削弱萨摩藩的经济势力德川幕府的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在日本大力推广甘蔗种植,就像赫鲁晓夫的玉米推广计划一样这个无视日本自然条件的计划在日本大部分地区遭到了失败,日本只在赞岐、阿波等少数地区研制成功了所谓的“和三盆”精制白糖,低端市场依旧是萨摩藩粗制黑糖的天下。萨摩藩利用自己在琉球岛的蔗糖专卖权,顽强的抵抗了历代德川将军的各种明q暗箭,终于在明治维新时达成了两百六十多年的复仇夙愿。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一. 日据时代以前(1894年以前)

台湾糖业始於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较可信的记载於明朝万历崇祯年间(1572~1643)由福建饥民携来种植,当时已有糖蔀之存在。旧式糖蔀是由圆锥形之棚屋及熬糖屋两部份购成。棚屋底部约五十尺,高约三十尺,内部以麻竹支撑,屋顶以茅草、稻草、或甘蔗叶等铺盖而成,是压榨甘蔗的地方。熬糖屋是用土瓦铺盖,平常建筑得很坚固并邻接於棚屋之侧门,屋内排列孔明鼎,是煮糖的地方。

一六二四年荷兰人占领台湾,随即开始奖励制糖事业,确认蔗糖为台湾重要出口商品,至一六五二年,约有蔗糖四千八百吨输往日本。

一六六一年明末郑成功将军驱逐荷兰人离开台湾之后,锐意图强,励行屯垦,更积极奖励糖业,由福建引进蔗苗,改良制糖方法,蔗糖产量因之大增。

十八世纪初年当时砂糖的年产量已达一八,OOO公吨,大部分是外销用途。

满清领台以后,砂糖更一直是最重要输出品,虽然在往后因清代的固步自封而使糖业一度衰落。但自一八六O年到一八六三年,台南安平与打狗(高雄)相继开辟为商埠,对外贸易乃渐形发达,外人设立洋行、或自福建厦门设分支机构於台湾,从事砂糖输出。一八七六年西印度群岛之甘蔗及法国之甜菜均告歉收,世界食糖供不应求,台湾在高糖价刺激之下,产量大增,一八八O年产糖量达七三,OOO公吨,出口量为六三,六九O公吨。一八九O年,全台之糖蔀也逐渐扩张到一二七五所,创空前记录,糖业地位又见活跃,台湾经济也因此蓬勃向荣。这期间中国大陆与日本是台糖的两大主要外销市场,台湾开始步入世界重要产糖和供应地区之一。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糖业便转入日人手中。

二. 日据时代(1895~1945)

一八九五年,日本占据台湾后,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以振兴产业为台湾殖民政策的重心,尤其是以奖励糖业为提升产业为首要目标,为求食糖自给自足,一九00年创设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并设立桥仔头新式糖厂,此为台湾新式糖厂之开始。

一九0一年,接受农学博士新渡户稻造之台湾糖业改良意见书,确立台湾糖业政策,并在总督府下,设糖务局,执行糖业政策,同时设置大目降甘蔗试验所,改良甘蔗品种、改善栽培法、兴建灌溉设施、扩大蔗园面积、改良制糖方法,实施「原料区域采收制度」;以确保各糖厂原料供应之稳定,取消蔗糖出口税,以鼓励食糖出口。

从一九O五年到一九O九年这短短四年,除已有之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外,盐水港、新兴、明治、东洋、林本源、新高、帝国及大日本等制糖会社就风起云涌相继设立。随后经几次的变革,这些挟雄厚资本势力与殖民政府支持的新式糖厂,快速的取得了台湾糖业的主导地位。

至一九一0年,各地糖厂纷纷建立,且逐渐向北发展,一九一二年,台湾己拥有新式糖厂二十六座,改良糖蔀三十二座,压榨能力达二万三千八百九十吨。

一九二0年,糖价高涨,台湾糖业空前繁荣。翌年,糖价惨跌,台湾糖业遭受严重打击,嗣后数年间,力图振作,乃引进甘蔗大茎种,改良栽培制度,经蔗农之努力,遂使一九二五年产糖量创新记录,至一九二九年产糖量,已达自给自足目标。

一九三0年改组合并,成为日兴糖业、台湾制糖、明治制糖及盐水港等四大株式会社的型态,使糖业经营合理化,一九三0年扩大种植优良品种,改善收获管理法,於是,产糖率大为增高,达13.59%,一九三二年产糖量突破九十六万吨,因产量过多,糖价下跌,一九三三及一九三四年,节制甘蔗产量,始使糖价渐趋好转,一九三四年产糖率更达14.17%,而且1938-39年期产糖量1,418,731公吨也是前所未有的记录,较一八九五年时增加二十六倍,在世界产糖国家仅次於印度、古巴、爪哇而跃居世界第四位。再就砂糖之出口而言,则台湾更高居世界第三位,仅次於古巴与爪哇而已。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二年后,食糖开始实施配给,同时本年因受三次灾害袭击,产量锐减。

一九四一年,台湾已拥有新式糖厂五十座,每日压榨量达七万一百二十吨,为台湾糖业最盛时期。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劳力缺乏,蔗园管理不周,以后数年,每年平均糖产量自一百余万吨急速下降。战争末期汽油缺乏,除已成立酒精工场十五所,生产酒精补充动力外,并不惜以砂糖作酒精原料,以糖厂作废铁,支援前线。台湾糖厂与其他工厂,同惨受盟机轰炸,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全省四十二所糖厂中,损毁者达三十四所,而 蔗园荒芜,景象至为凄凉。

三. 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成立台湾监理委员会,监理日人在台之制糖事业,后改为接管委员会,政府将原由日人经营的日糖兴业、台湾、明治及盐水港四大制糖会社合并,并於1946年五月一日成立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国省合营之公司组织,统一经营台湾砂糖生产与销售业务。

接收之后,糖厂遭盟机空袭轰炸达三十四所,赖国人努力,修复损坏较轻之糖厂九所,参加1945/46年期制糖工作,也沿袭以往的公营制度、甘蔗种植区域系统、农民植蔗承包制度、保证价格制度,并废止日人限价收购原料办法,实施分糖制度,确保蔗农权益。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台湾砂糖开始外销至香港、新加坡等地,翌年外销日本,惟仍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1952年至1964年间,台湾砂糖出口值始终占外销品第一位,最高时曾占全部外汇收入百分之七十四。因此在台湾经济发展之初期,糖业促进台湾农村的繁荣,也带动工业的发展,是台湾经济的火车头。

在国际上,本公司参加了国际蔗糖技术学会、国际糖业协会,获得了固定的砂糖出口配额。每年砂糖产量都在八十万吨左右。国际糖价亦极平稳,农民的分糖比例於1962年期调整提高为 55 %。1962年国际糖价高涨,本公司盈余大增而产量於1964年达到一百万吨创造光复后的最高纪录。

民国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为减低国际糖价暴起暴落对台湾糖业之冲击力,台湾砂糖平准基金条例於公布实施。随后遭逢国际糖价剧跌,都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冲击,土地利用日趋集约,农村工资不断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致蔗作推广遭遇困难,经营再度陷入困境,此时台湾的经济已转型为外销导向的工业发展为主,糖业已不再是支柱。

直到1972年起国际糖价大涨,台糖公司也改善经营体质,曾经一度在产糖量和年度盈余均创光复以来最高峰。可惜自1980年起,国际糖价再陷低迷,砂糖外销严重亏损。1985年后改采内销为主,外销为副的紧缩生产计划,并持续裁撤各地糖厂,逐年降低自产糖量,1996年缩减至34万吨。1989年北港、花莲两座炼糖工场完工,即可进口粗砂提炼精糖,充份供应内销市场需要,本公司在越南与民间公司合资日压甘蔗六千吨之糖厂,业已於八十六年五月正式开工制糖。由1991年开始开放国外砂糖进口起,糖业在台湾已日渐式微。

加入WTO之后,砂糖即将全面开放进口,台糖预计在2004年将传统制糖工厂缩减至四间及一间新式炼糖厂,自产糖约12万吨。资料来自台糖网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59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