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最后一部电影,吴孟达最后一部电影曝光

吴孟达最后一部电影,吴孟达最后一部电影曝光,第1张

文|令狐伯光

2月27日,香港著名演员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70岁。

因为达叔在华语电影圈的地位,引起了整个中国舆论界巨大的震动。

网友关于达叔的纪念,怀念和作品的回顾可以说层出不穷,当然其中也有些争议,反正已经延伸到各个文化领域了。

3月7日,吴孟达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濒海交锋》曝光。

这个曝光的内容是达叔在片中饰演了一部爱国科学家,然后就是剧组人员讲述达叔在拍片的时候,敬业、爱国精神让人尊敬。

我们就不盲目揣测现在电影爆出的消息,有没有借机宣传电影的意图。

反正电影迟早都会宣传,因为达叔去世的原因,后来再宣传肯定还是会围绕达叔,当然现在宣传有借热度的意思。

我们就跳出这些额外的因素,单独从这部电影本身出发。

伯光君前去查了导演团队过后,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烂的机率蛮高。

黑子。

电影都还没有上映你们营销号就在唱衰——

这些言论还请先憋回去,不信请跟着伯光君看下去。

《濒海交锋》的导演团队

伯光君对于国内影视行业有些粗浅的观察,一部未播的影视剧根据导演团队之前的作品质量,再到放出的物料预告进行分析。

最终预测的结果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大方向基本上跑不了。

所以,根据《濒海交锋》导演团队过去的作品,还有放出的预告物料分析,便能猜出电影一个大致的方向。

《濒海交锋》的主创团队

导演:林德禄

编剧:黄晶

主演:杨烁、屈菁菁、徐洋、张亦驰、王砚辉、丁海峰、吴孟达等

如果要我个人评价,这是一部以香港导演团队为主的国产主旋律军事动作片,目前来看是低配版《红海行动》。

导演林德禄是位纯粹的香港导演,是80,90年代香港电影幕后精英之一。

这个幕后精英是指他一直在香港影视圈幕后工作,而且在精英人才那种。但是属于幕后耕耘的人才,在台前就不太知名。

比如林德禄也是一名电影导演,但是论名声远远不及徐克等香港大导演。

80年代末,林德禄拍了《应召女郎1988》,1990年成立“德禄电影公司”,效仿美国电影《美国舞男》,导演了一部《香港舞男》。

后来他又导演了《鸡鸭恋》,续集《舞男情未了》。

这位香港导演对于香港情色电影,可谓影响颇大(但明显不如王晶,麦当杰等导演)。

林德禄在香港电影巅峰时代,最值得称赞的一部电影是他和陈嘉上共同导演,周星驰主演的《武状元苏乞儿》。

那么新时代呢?

2010年后,林德禄导演,古天乐主演的《反贪风暴》系列。

没错,这个香港警匪片系列都是他导演的。

编剧黄晶,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出身,编剧的电影多属香港电影。

电影包括《十二生肖》《不老之城》《刺青》《魔法宝贝》《逃亡游戏》《Sales》《加油站的来信》。

大多数人除了一部《十二生肖》,其它电影别说没看过可能都没听过。

答案是这些电影多属于网大和小成本的电影,其中她编剧的电影大多数都是刘观伟的电影,就是过去的林正英那部《僵尸先生》,现在的网大《一眉先生》的导演。

至于主演,除了达叔吴孟达之外。

其它演员在国内都是电视剧演员为主,阵容也算不上顶级。

杨烁就是《欢乐颂》的小包总,《大江大河》系列里的雷东宝。后来也有演过霸道总裁电视剧,但因为表演问题被网友嘲讽为“油腻男演员”的代表之一。

杨烁发展还是在电视剧领域,不能说首次参演电影,但主演中等成本电影还是首次。

女主角屈菁菁在国内中生代,有点属于不上不下的类型。

更早时期出道不提了,首次演较为知名的女主角,是筷子兄弟导演的首部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女主角出名了把。

但后来就陷入到平稳发展的状态,直到在科幻片《流浪地球》里出演女二号。

屈菁菁再次又火了一把,但现在还是个不上不下的状态吧。

其它演员还有徐佳、王砚辉、丁海峰等等。

他们就和吴孟达达叔一样,在电影里是属于现在国产影视剧里常见的,那种撑住演技的老戏骨的配角搭配。

这部电影主创团队的配置,基本上就这样了。

香港导演团队与低配版《红海行动》

相信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团队在国产电影当中,说实话配置属于中等偏下的。

演员没有近年国产电影市场的王牌,不管内地演员还是香港演员,而且导演编剧和主创团队也不是中国电影领域的知名团队。

有的网友可能要说:林德禄导演,古天乐主演的《反贪风暴》系列绝对不是烂片,而且一部比一部票房高。

答案确实是如此,但是如果要讲这个就能延伸到两点。

1,《反贪风暴》在香港电影当中质量是不错,但也就合格的水平。

2014年,林德禄导演,古天乐主演的《反贪风暴1》上映,最终拿下了6.0,最终近1亿人民币的票房。

《反贪风暴2》豆瓣5.8,票房2亿

《反贪风暴3》豆瓣5.7,票房4.4亿。

《反贪风暴4》豆瓣6.0,票房近8亿。

这个系列的评分一直不高,但是票房确实在节节攀升。

当然,有很多网友会说现在豆瓣评分早没公信力了。这确实有道理,但我们把近年来其它香港警匪大片,相互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扫毒》系列,《使徒行者》系列,《拆d专家》系列,再到《追龙》系列等。

由于是多部电影的系列,而且很多续集质量也不见得多高,整体水平属于有高有低。但是无论看不看豆瓣评分,其中有几部电影的质量,口碑和票房都没有什么争议。

《扫毒1》《追龙1》《拆d专家2》三部电影肯定排在前面。

它们再加上一个《无双》,基本就囊括了这些年高质量,还有高口碑的香港警匪片了(不包括高票房)。

两部《师徒行者》,《扫毒2》和《拆d专家》, 我个人觉得处在第二档吧。

那就是质量和口碑大概输给《无双》等片,但还是相当优秀的香港警匪特效大片,属于香港商业大片的中流砥柱。

至于《反贪风暴》系列,大概就和《追龙2》相当。

它的票房能够节节攀升,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整个系列电影非常稳定的缘故。

比上面明明是续集,结果演员都凑不齐,甚至都不是一个故事的香港警匪大片强多了。

所以,《反贪风暴》系列的导演团队,哪怕放在香港警匪大片当中都属于二流到三流,并不是顶尖的那种。

香港导演团队北上拍的主旋律电影

《反贪风暴》虽然不是顶级,但放在香港警匪片中不算太差,而且胜在稳定。

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一件事, 这毕竟是新时代的香港警匪大片,严格说来不是新时代的内地商业大片。

而这两个东西,差距可大了。

香港导演北上拍内地电影已经屡见不鲜,但是真正拍得好的导演团队一直很少,至于拍好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就更少了。

原因也很简单——

香港和内地是两套系统,香港导演的生活环境和内地截然不同。

香港影视圈对于内地精神文化,以及内地生活环境的理解。说实话不但远远不足,而且因为现实原因是有一种微妙的态度的。

迄今为止,我们能够提起来的作品大概也只有这几个。

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

另外有刘伟强导演的《中国机长》,陈国辉导演的《烈火英雄》。

另外拍内地故事还不错的有《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的陈可辛,《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的曾国祥,但这不是主旋律电影了。

另外拍得不好的也有很多,李仁港的《攀登者》堪称典型。

2020年,压了一年的《紧急救援》,林超贤导演也失手了。

而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导演,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比《反贪风暴》导演,在香港本土要更厉害,水平更高一些对吧。

尾声

这部《濒海交锋》的故事剧情,真的和《红海行动》重合度很高。

但是考虑到导演团队水平,大概率会是一部低配版《红海行动》。

这个导演团队毕竟是首次拍内地主旋律电影,虽然之前的作品看起来不算太好,但是能够拍好的机率还是存在的。

现在这部电影因为达叔的去世,电影宣传和卖点只怕都会围绕着吴孟达。

我个人当然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拍好,更希望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好看,但还是希望到时能做到三点吧。

希望这真的是一部好片。

希望这部片能爆,而且单纯是因为口碑和质量。

希望这部电影不管片方还是观众,不要过度的炒作吴孟达了。

但我相信只怕是做不到了,因为达叔虽然已经仙去了。但是活人们还是会围绕达叔,争夺那最后一分的利益。

致敬达叔,希望电影真的不要烂了。

“不转不是中国人”,“揭秘99%的人所不知道的真相”,“朋友圈刷屏的好文章,转给爸妈看!这些坑你都注意了吗?”这样的标题你熟悉吗?它们大多来自营销号的笔下,那么营销号是什么呢?为什么有大量营销号的存在?营销号是如何取得利益的?为什么营销号那么恶心无脑还有那么多人看?

营销号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主要以流量或利益为目的(创作、分享不是主要目的),去收集一些特定内容后加工特定信息,再进行推送,博人眼球,哗众取宠的公众账号。

有些仅涉足一般的商业广告,有的同时涉足新闻资讯发布,这类资讯大部分是通过加工或捏造等方式来制造的不实信息。营销号通过召集水军、买卖网络账号等来吸引与转移网民注意力,进而影响舆论。

营销号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从营销变现体系,收益主要来自以下六方面:

1.流量广告。比如公众号、头条号,当你对这些文章附带的广告展示点击或者购买了,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收益。

2.软文推广。比如微博,营销号把想推销的关键词放进文章里。按篇收费。

3.推销产品。比如咪蒙卖自己的升职加薪课程,头条号附带的商城,抖音带货。知乎live、付费咨询。

4.推广其他营销号或者网红。通过点赞转发等形式推广,按次收费。

5.水军任务。热点社会话题其实大多是水军推起来的,以便达成某种舆论控制目的,向某方施压(一般是政府或者法院)。比如什么官二代追求不成火烧妙龄少女、药家鑫案、唐慧案等等。

6.拿国外势力补贴。比如伪动物保护、女拳、死磕派律师,一般都有外国情报机关通过非政府组织白手套资金资助。

当你觉得营销号无脑时,那是因为你不是他们营销的对象。就像一些女拳博主,说出来的话正常人都觉得是不是有心理缺陷,但是不妨碍他们的受众喜欢他们。

我们常常觉得营销号低智商,原因在于标题和文章不符,标题起的很有意思,文章里面写了一堆废话。毕竟只要你点进来,营销号的目的就达到了,这就是营销号恶心的地方。

这些营销号标题都有一些共性:

就在刚刚,央视曝光,震惊国人,惊天秘密,曾是如今,看后惊呆,千万别吃,还敢喝吗,癌症前兆,赶快扔了,能害死你,多活十年,被害惨了,护肝降压,治病防癌,毒素最多,神奇功效,惊悚一幕,价值千万,绝密隐私,差点丧命,看后崩溃,意想不到,尺度不小,令人发指,身份曝光,颜值堪忧,灭绝人性,北京震怒,高层揭秘,强硬反击,全民炸锅,彻底玩完,摊大麻烦,绝世良机,全球沉默,大惊失色,

沦为炮灰,诡异一幕,难得机遇,绝不再忍,胆战心惊,国人哽咽,西方胆寒,美国慌了,安倍沉默,安倍慌了,美国沉默,幕后黑手,彻底闭嘴,惨被打脸,下场凄凉,人心惶惶,直冒冷汗,北京发飙,世界哗然,果断出手,现场惨烈,突然翻脸,西方崩溃,最后警告,噩梦来临,国人哄笑,日本哀嚎,世界沸腾,国人不忍了,中国不忍了。

在标题的基础上还有就是抓住人性弱点来添油加醋。比如男的怕不行,女的怕老,孩子怕笨,老人怕死,家长怕孩子不听话。此时营销号利用一手巴纳姆效应,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看完直呼:“对对对!我就是这种情况,他讲的真有道理!”然后再转发:“你们快来看”。

由于网络的出现,导致了不同认知群体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容易,在认知的冲突之下,矛盾就诞生了。

营销号就是利用了认知的冲突,顺应一部分人的认知写文章获得初始的认可和阅读量。当阅读量起来之后,有更多的人看见这篇文章,其中对文章的认知产生冲突的人群会带来另一种流量。在双方面流量的加持之下,钱就到手了。

其实营销号就是用简单粗暴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心理暗示,从而洗脑,俗称带节奏。内容越没有逻辑越好,越蠢越好,这样容易让最多的大众接受,组成大军,形成攻击力。

如果不想让流言影响自己,换言之不用这种营销号的低智口号心理暗示自己,我们就需要拥有一颗独立的心灵,俗称判断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71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