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从2017年的17%增长到2018年的19%。68%的青少年认为社交媒体对同龄人有负面影响,40%的青少年表示有时希望回到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在41岁以上用户中,仅有18.2%不喜欢分享。20岁及以下的用户,31.5%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18-24岁人群中43%的人拒绝视频中的广告,而45~54岁人群中仅有18%是拒绝者。
机构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中,媒体号尽管数量占比不足1%,但粉丝总量却高达近23亿。过去一个月,有98%的人都在使用社交媒体。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占比71%,远超世界平均水平(45%),且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每年增加量近1个亿,增速10%。
移动端APP的利润排行榜TOP 10中,90%都是音频视频类。36.9%的用户更喜欢竖屏形式的短视频,明显高于传统横屏视频(13.8%)。
2018年10月中国广告市场刊例收入同比下降2.8%,传统媒体广告刊例同比下降7.2%,但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分别同比上升23.9%、23.6%。中国线上购物的用户占比82%,移动端购物的用户占比74%,全球排名第二。但是,网络购物增长速度显著下滑,降至30%左右。
81%的女性青少年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而男性只有66%;53%的女性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而男孩中这一比例为43%。但是,根据We Are Social的2019数字化趋势报告,社交媒体用户中,男性占比56%,多于女性占比44%。不超过10min的短视频新闻,手机端用户的接受度已达到47%,而长视频资讯在手机端的接受度目前仍不足5%。视频的消费时长,集中在1min以内,而资讯类短视频,用户对它的时长需求,则集中在2~3min。
在各类SNS网站,以及微博,微信之类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的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之时,不仅仅是普通大众面临着我的眼,我的手,以及我的心都无处可放的慌乱感,各家品牌在诉说时也常常面对种类繁多的媒体选择而感到盲目。社会化媒体平台不仅缺乏统一的划分和规范,同时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也相对复杂,而大众对于社会化媒体的认知又相对模糊,当我们从事网络营销之时,除了有效媒体曝光之外的考量之外,还是否有更多的营销选择?
凯络中国近日发布了《凯络社交媒体专业洞察》白皮书,其中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访问量最大前100名网站中,11个是社会化媒体平台,并且这还不包括类似于新浪博客与腾讯微博这样没有独立域名,但依然很热门的门户网站社交频道。当下国内最热闹的媒体平台新浪微博访问量位居第7,豆瓣排名23,天涯和人人网紧随其后,分列24,25位。
而在这些种类纷繁的媒体平台中,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属性与营销顺序的不同,各社交网站以细分特征取得独特优势,在网络营销之中扮演着各自的传播与互动角色。
用户人际关系和内容属性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之间的本质差异。社交媒体用户关系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强关系,注重趣味和娱乐体验;而微博用户的关系强度则弱于社交媒体,更注重信息的传递;博客则是完全公开化,专注于某领域内的深度知识。
在社交媒体当中,SNS用户多为“评论者”和“联系者”,用户之间的互动要高于其他平台而在微博平台上,37%的用户都是作者,他们创造大量内容并进行快速传播BBS论坛中,用户主要扮演“评论者”的角色,所以舆情走向主要依据所发布的帖子主题来裁定。
在媒体形式缺乏规范的现状下,市场营销者很容易被误导,但事实上,尽管社交媒体比以往的媒体形式更聚合,但“一分为三”的媒体分类方式:自有媒体、赢得媒体、购买媒体,仍是最合适的媒体组合方式。
综述,在中国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最优模式可以归纳为:1.明确社交媒体平台的特征和能力;2.明确消费者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行为差异;3.明确传播目的与目标;4.定制直达目标的营销方案;5.管理和执行多种媒介传播策略。
以下信息图总结了中国主要社交媒体的平台特征,用户特征,与传播目标的匹配与媒介属性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