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恭贺新禧
从生物 科技 成功发展至生物制药的头部企业(信达与君实),该两家生物药企业从一路走来都非常的有意思,下面说说个人对该两家企业的见解。
1、企业发展历程
信达生物
2011年8月,信达生物在苏州成立;2018年10月,信达生物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18年12月,信达生物PD-1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以3L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正式获批,成为第二个获批的国产PD-1单抗;目前建立了一条包括23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其中6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4个产品获得上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伯舒,英文商标:TYVYT;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攸同,英文商标:BYVASDA;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苏立信 ,英文商标:SULINNO ),达伯华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得NMPA批准上市销售,4个产品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外还有15个产品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研究。
信达生物成为了中国唯一拥有4个单抗药物上市的制药企业。
君实生物
2、经营发展及业绩情况
两家目前在市商业化产品均为PD1。
信达生物
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0.19、0.095和10.48亿元。2019年营收大幅增加原因由于PD-1单抗的上市,2019年信迪利单抗卖了10.16亿元。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6.12 亿、12.22 亿、12.95 亿。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8亿,同比大增185%,其中收入主要是达伯舒贡献(9.2亿)。上半年毛利率81.2%,较去年的88.1%毛利下滑主要是产品降价所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4%至8.1亿,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7.5%至4.47亿。经调整净利润为-4.54亿,同比减亏32%。
生产基地目前正在运营五条1,000升的生物反应器,以支持达伯舒 、达攸同 及在研管线中的其他候选产品的生产需求。另有6条3,000升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完成GMP调试和工艺验证,将公司的总产能扩大至23,000升。
君实生物
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0.54、0.03和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7.23和-7.47亿元。2016-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5.38亿元和9.46亿元。2020年上季度收入总额人民币5.75亿元,同比增长86%。研发开支人民币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2%。
生产基地目前除了苏州吴江拥有3,000L发酵能力(6*500L),目前苏州吴江生产基地已获GMP认证,在临港还有一期建设投入运营的3万升规模的抗体生产基地(5*3*2000L一次性发酵罐)。
3、企业核心团队
信达生物:信达生物于2020年上半年,由2019年 12月31日的约2000名雇员增至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2600名雇员,其中逾750名雇员负责研发,逾1,100名雇员负责商业化,逾500名雇员负责CMC,及约200名雇员负责一般和行政职能。
信达生物核心人物包括:俞德超(创始人)刘晓林(前副总裁,2018年离开创立普米斯,已申报2款双抗)、阚红(副总裁,研发、质控和注册申报)、周勤伟(coo)、刘军建(副总裁,核心研发人员)、徐炜(副总裁,生产及工艺开发)、Ronnie Ede(cfo)、还包括核心人物胡国强、孙左宇、余彩玲……
信达生物专利储备: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2017年共有约200名雇员,截止2019年底,公司共有1421名员工,其中有415名技术研发人员和360名销售人员,占比分别为29.2%、25.28%。如今君实已超过2000人的规模,其中30%为研发人员,约700人为商业化运营人员。
君实生物核心人物包括:君实核心团队成员姚盛博士(副总裁)、段鑫博士(副总,临床研究)武海博士(首席科学家)、冯辉博士(首席运营官)、张卓冰(副总裁)李宁(CEO)均深入参与了公司的研发工作。熊俊(创始合伙人),王刚(副总裁、质管),韩净(副总,营销)陈博(创始合伙人,2016年已离开在成都创立了康诺亚生物医药)
君实生物专利储备:
4、抗体平台
信达生物
(上图源自Armstring生物药资讯)
君实生物
5、企业靶点布局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研发管线方面:
信达生物
君实生物
相同靶点布局上:
PD1:君实生物(正在同步开展超过30项临床试验,其中15项关键注册临床针对多项拓展适应症如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三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等。)
信达生物(布局适应症超过25项临床实验,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晚期胃癌和食管癌等是市场规模最大的适应症)
PDL1:君实在研项目进度2期,信达没有单靶点布局,信达生物2017年申请了PD-L1纳米抗体专利CN201710657665,该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沈晓宁。以开展了多项PDL1双抗(PD-L1/TGF-β、PDL1/CD47、PDL1/OX40、PDI1/LAG-3)
贝伐珠单抗:原研药为罗氏的“安维汀”2019年销售额高达74.94亿美元。2019年12月6日,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可达”)获批上市,成功拿下首仿。2020年4月以来,绿叶制药/博安生物、贝达药业/海正生物、恒瑞医药旗下盛迪亚生物、百奥泰生物、东曜药业、均已提交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新药上市申请。后续至少有20多家企业在布局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除上述已上市或已申报上市的企业外,华兰基因、复宏汉霖、神州细胞、康宁杰瑞、华海药业、特瑞思药业、正大天晴等多家企业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也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信达生物已批准上市,君实还在二期临床。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信达生物抗-TNF-α单克隆抗体,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于2020年9月3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君实已提交申请上市。阿达木单抗(修美乐)是艾伯维 (Abbvie) 研发的第一个完全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单克隆抗体,2019年底百奥泰和海正的的阿达木单抗先后获批,集采中最低中标价1150元。国产阿达木单抗开始放量。百奥泰2020年半年报显示,其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国内销售额达到4878.64万元。其中复宏汉霖、正大天晴的类似药也在上市审评审批。
TIGIT:君实在临床前研究,信达生物在1期(进度较快的有百济神州,同靶点布局的企业有复宏汉霖、百奥泰、康方生物、恒瑞医药、神州细胞………)
PCSK9 靶点:信达、君实进展最快已经进入III 期临床(7家企业在布局,包括恒瑞2期、信立泰1期),君实是通过志道生物引进
CTLA-4:君实生物在临床前研究,信达生物在1期。(其余有在研企业包括恒瑞医药、基石药业、康宁杰瑞、康方生物「2015年以2亿美元卖给默沙东」)
IL-2:信达生物为自主研发国内首家Follow,君实则通过资本引入两款。引进Anwita的IL-21融合蛋白和引进志道生物的IL-2药物LTC002。
双特异抗体:君实通过Revitope引进,利用后者的TEAC技术构建5个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在临床前研究靶点尚未公布,但从平台技术来看TEAC实际上是一个三特异性(2个TAA抗体和1个CD3抗体),基本靶点为cd3。
信达生物采用PD-L1纳米抗体构建了多个双特异性抗体。信达生物PD-L1纳米抗体与先声药业的KN-035来自同一技术平台(沈晓宁与万亚坤)。除围绕PD-L1纳米抗体构建的一系列双抗以外,信达生物还先后引进了岸迈生物、韩美药业、罗氏的双抗技术平台。岸迈生物的FTI-Ig为串联的Fab双抗技术,目前尚没有两家基于此合作的双抗。信达生物引进韩美药业的双抗为PD-1/HER2双抗IBI315。韩美药业的双抗技术平台为Pentambody,信达生物与礼来的合作,是礼来从Zymeworks引进的Azymetris双抗技术,开发了PD-1/PD-L1双特异性抗体IBI318。此外,信达最重要的是与罗氏的2:1 TCB双抗达成又一项重要合作。
6、不同靶点布局
君实生物:IL-21(从Anwita引进);BLyS抗体(从华鑫康源引入)Trop-2 ADC(多禧生物引进)中和抗体(中科院合作)、IL-17A单抗、CGRP靶点、CDK抑制剂(润佳医药引入)、BTLA单抗(自主研发全球首创)
信达生物:VEGF融合蛋白(台湾圆祥合作)CAR-T(驯鹿医疗、罗氏通用CAR-T)抑制剂OXM3(从礼来引进了GLP-1/GcG双靶点),CD47、OX40、RANKL、LIG3。
7、信达生物VS君实生物总结
君实生物与信达生物布局有类似之处,免疫检验点为开发重点,同时通过合作布局自身免疫病、糖尿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信达在靶点布局基本为“借鸡生蛋”,则合作利用他人的或引入别人的技术平台打造自己的产品。 借别人漂亮的鸡生出又大又圆的鸡蛋。比如最早的PD1从adimab引入,甚至从adimab引入包括靶点CD47、OX40、TIGIT、LAG-3、PCSK9抗体等一系列免疫检验点抗体。包括后期使用百奥赛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RenMab TM小鼠开发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及抗体相关药物。甚至包括如今的纳米双抗则出自万亚坤技术平台。别的双抗则出自罗氏、韩美、zymeworks、礼来及苏黎世大学的HER2抗体。
君实在前期靶点布局基本为“养鸡生蛋”模式 ,养漂亮的鸡,下属于自己权益的蛋。比如自主研发的PD1、BTLA、IL-17A单克隆等抗体。君实生物有超一流的“养鸡”抗体一体化技术平台,从最初的抗体开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开展蛋白表达、药学研究、制剂筛选、抗体工程化改造、细胞株构建、检验方法建立、规模化生产和检验都具备业内一流高效先进的基础。这就是郭嘉,队基金在中和抗体合作中看中君实生物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的君实也则学习信达生物的“借鸡生蛋”模式去快速布局新靶点,因为“养鸡生蛋”在前沿靶点布局上较慢,所以只好复制信达的模式,借别人的鸡生蛋,比如和Revitope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利用Revitope的蛋白质工程专利平台以及君实生物开发的新型抗体,共同研发以双抗原为靶点的“全球新”T细胞嵌合活化癌症疗法。还引入微境生物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志道生物的单抗等。
信达生物在核心产品PD1则以重磅出击,偏大适应症开发临床。在靶点布局只有热门的ADC尚未涉及。从单抗、双抗、融合蛋白、CAR-T、小分子一应俱全,与君实的靶点区别在于VEGF融合蛋白(则康弘的“朗沐”核心产品),目前的新一代VEGF融合蛋白有诺华,友之友和荣仓生物为最强对手,其中荣仓生物的创始人即是“康弘药业核心产品朗沐”的发明人,信达创始人愈博士则为研发成功人,这两家可以说VEGF融合蛋白的双抗是研发成功率确定性最大的企业。
VEGF融合蛋白双抗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有最完美的设计”,破解了目前国际同类药物治标不治本的致命缺陷(这就是我前期为什么说康弘药业的核心产品开再多的适应症也弥补不了它已经成为落后产品的事实);CD47、OX40、君实也还没有布局,目前OX40最好的临床数据是百济,临床数据显示有可能拥有超越PD1的广普疗效。IL-23抗体采用杂交瘤人源化抗体,这是首次舍酵母展示库回归杂交瘤(核心人物刘晓林离开后)、双抗布局上远超君实生物,目前申报的有PD-L1/CD47纳米抗体IBI322,还有PD-L1/LAG-3双抗IBI323、PD-L1/OX40双抗IBI327,PD-1/PD-L1双特异性抗体IBI318则为礼来从Zymeworks引进的Azymetris双抗技术。PD-1/HER2双抗IBI315则引入韩美药业。与岸迈合作的双抗技术平台暂时没有找到相应产品结构。CAR-T君实没有布局,信达布局则通过驯鹿医疗、罗氏通用CAR-T引入。
GLP-1/GcG双靶点抑制剂则从礼来合作研发,目前最优的糖尿病双靶点激动剂,主要是平衡各靶点的降糖、减重作用。
君实在核心产品PD1则优先布局特色“小适应症”,获取绝对市场份额,积少成多。策略上在采取的是孤儿药认证甚至突破性疗法"快速上市"、"小适应症+大适应症"的市场拓展策略。TIGIT和JS009单抗同理。BTLA单抗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抗肿瘤药物。BLyS抗体(从华鑫康源引入)目前国内荣昌生物的BLyS/APRIL双靶点抑制剂泰它西普已进入NDA阶段,君实生物的UBP-1213处于临床I期,TIGIT抑制剂目前临床进度最快的是百济和信达,目前百济为全球最优产品。
新冠中和抗体为国内首家进入临床二期的药物,境外权益则由礼来商业化,百济神州和丹讯的中和抗体则进入一期,包括清华大学和盛博合作的也在1期,而追随热门靶点的复宏开始布局,实际上百济神州的中和抗体在境外权益更具价值空间。
在企业核心人物中信达则细分层次化管理体系,各个人员负责管理自有职位体系。而君实的核心人物则基本全员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牛。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看到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PD1营收增长和市场情况,信达的放量更大,适应症布局上信达也更重磅,君实以小适应症为先,后以重磅为梯形接入。
在生物类似药上信达有三款上市产品,君实只有同一款阿达木即将上市。
在研管线上在同靶点布局上信达研发进度更快,不同靶点布局上信达布局也更具前沿性,也比君实产品前景更加广阔。比如在新一代生物药双抗,信达如今申报6款双抗,而君实则没有,君实引入的双抗技术平台基本围绕cd3靶点展开布局。信达生物甚至还包括细胞疗法君实则没有。
信达的在研产品和在市产品即使和礼来平分产品项目的市场价值也比君实更大,君实也有大部分产品要与合作方平分商业权益(比如cdk、p13k、tnf-a、Blys、vegf……),君实最大的亮点就是与信达没有的中和抗体、BLyS抗体、ADC、BTLA单抗,但是价值上远不及信达生物的新一代生物靶点更具商业价值。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信达生物市值大于君实是正常的价值所在,个人认为目前大于50%的君实市值都是非常正常的价值体现。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则非常让人震惊的消息,那就是疫苗龙头在一个季度内暴涨了100亿万亿的资产,在深夜里面进行了狂嗨,很多投资者对此的表示非常的震惊,但同时也非常的看好生物医药行业未来的前景,觉得生物医药未来行业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主要还是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这一种行业的发展能够迅速得到一个广大的提升。
根据网络上相关的信息表明,在5月24日的深夜,中国生物制药公告发布了相关的公告,从2021年3月30日到现在的三个月的时间,集团收获到了人民币,大约有72.43亿元,可以说较同期增长约为16.4%,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人民币就达到了十几亿人民币。这样的营收让人对此表示非常的震惊,同时也让很多投资者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未来的前景保持着非常乐观的态度。
其实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态度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根据这一家公司相关的信息表明,在首个季度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合法盈利就已经达到了14.76亿元,可以说上一年同期在仅有249.31万元的情况下增长了一个非常大的幅度,并且现在在国际上新冠病情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很多国家因此还是笼罩在这样的疫情之下,所以像这样的生物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绝对是非常可观的,能够带来更大的发展。
不过投资者在评估这样行业的时候,还是要有自己相关的判断,毕竟一切都只是推论,而且一些市场人员认为这一业绩的可能性是一次性的收入,根本就不能进行相关的估值,虽然现在也有不少的研究机构认为疫苗的接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商业化能够得到足够的兑换,但小编想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