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少爷运用了什么互联网思维来卖肉夹馍?为什么

西少爷运用了什么互联网思维来卖肉夹馍?为什么,第1张

利用好关系链营销,“西少爷”第一天早上送出1200个肉夹馍,能领这些肉夹馍的人必须是网易、搜狐、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的员工,这个促销条件决定了用1200个肉夹馍所换来用户的质量,因为只有这些公司的白领才是在周边工作的,才有重复消费的可能。

每个人只送一个,这就决定了用肉夹馍所换来用户的数量,每个人只能免费领一个,1200个肉夹馍一定能买到1200个客户。不仅仅买到1200个回头客,在窗口显著位置张贴着“每人限购2个”制造了唬人的热销场景。

扩展资料

在所有关于“西少爷肉夹馍”的新闻报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错的“营销话术”来凸显肉夹馍的品质:“绝不能把打折的产品卖给顾客”、“有瑕疵或者被切坏的馍就会被淘汰”、“用掉2500公斤面粉和1000公斤肉料进行‘产品研发’”、“配料用量精确到毫克。

对肉夹馍的质量进行精确控制”、“都说我们会做营销,其实是产品品质好”。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在斩钉截铁地讲一件事情:肉夹馍的品质好。这些销售话术可不是一般卖肉夹馍的人能总结出来的。虽然食物的味道好坏单凭个人喜好很难断定,但很多顾客就冲着这些高品质的保证也会愿意给出高分。

体现了更新迭代的互联网创新思维

把改进肉夹馍制作工艺称为“更新迭代”,把请人试吃肉夹馍称为“产品测试”,建立了协作平台,记录每次试吃肉夹馍的反馈。除了有特色的营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细节上追求极致”。

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既有政府官媒的推动宣传,还有更多互联网大佬的推波助澜。

新西少利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产品研发、互联网方式营销宣传、用户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下单、用微信、支付宝指纹支付等方式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有互联网的身影。

先来看西少爷肉夹馍的传播方式:首先由其中的一个创始人将创业故事《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发布在公众号上,文章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其中一个自媒体作者承哲看到后对这个故事发生兴趣,随后进行个人采访并撰写文章《创业者手记:一个肉夹馍的研发不亚于一个搜索引擎》,作者将这篇文章发布在新媒体科技博客虎嗅网上。虎嗅网上的文章引发了大批传统媒体的跟进,包括电视台。于是肉夹馍开始在大众消费者中广为传播。

肉夹馍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产品的传播方式。传统品牌的传播路径是产品——大众(传统)媒体——大众消费者而肉夹馍的传播路径是产品——企业自媒体——科技自媒体——新媒体科技博客——大众(传统)媒体——大众消费者。

除此之外,二者不同之处还在于传统传播方式是产品直接告知大众消费者,而肉夹馍的传播方式是先在科技、商业圈内广为流传,然后再扩散至大众消费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89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