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和蒙牛都是奶制品的大公司,二者的生产理念有何异同?

伊利和蒙牛都是奶制品的大公司,二者的生产理念有何异同?,第1张

伊利和蒙牛的两大公司生产理念的大方向均是朝着与健康有关的方向发展,本质上并无大较大差异。从为满足顾客的单一需求逐渐转变成为复合型营养的产品。近几年来,这两大公司的综合排名始终处于世界乳制品企业的前二十名,不分伯仲,可以说是相当优秀。如果从其他方面来看,伊利和蒙牛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一、经济方面,从近几年的分析来看,伊利的总体收入要比蒙牛高不少,而且两者差距逐渐在拉大,2017年伊利的营业收入为675.47亿元,蒙牛的营业收入为601.56亿元;2018年伊利的营业收入为789.76亿元,蒙牛的营业收入为689.77亿元;2019年度两公司的营业收入受各种因素影响均下降,伊利449.65亿元,蒙牛398.57亿元,可见伊利的营业收入依旧是比蒙牛公司高的,当然,伊利的销售费用也是相对较高一些的。

二、营销方面,为获得更多年轻人对乳制品的青睐,伊利和蒙牛两大公司的营销方向逐渐随着社会娱乐方向和体育方向发展而有所变化,两者在体育方向的赞助已经持续多年,每年有所调整的是赞助的数额,不同的是,伊利在这方面的赞助力度依旧要比蒙牛高,所带来的品牌效益更大。

在娱乐方面的投入方向上,伊利要更多一些,表现在产品种类和综艺数目上,相同的是这两者所选的综艺节目均是收视率超高的节目,其中所带来的效益自然是不必多说。所以综合来看,伊利的市场销售要比蒙牛更加出色,这是伊利能够稳稳压住蒙牛,实现我国龙头乳制品的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

我觉得蒙牛的纯牛奶相对伊利更甘甜,但伊利比蒙牛更厚重。在电视广告中,我可以肯定的是,伊利出了一种新产品的广告,蒙牛不久就出了类似的新产品的广告。大约2008年,伊利新产品“伊利QQ星”出世,一年后便有了“蒙牛未来星”。还有更早的,伊利出了“伊利优酸乳”,蒙牛便有了“蒙牛酸酸乳”与之抗衡。在雪糕方面,伊利的“伊利心情”“伊利老冰棍”“伊利三色雪糕”,蒙牛分别有“绿色心情”“蒙牛老冰棍”“蒙牛三色雪糕”与之对应,而且销售量二者分庭抗礼,分不出谁先模仿谁。随着对高端奶制品的追求,伊利率先打造“金典有机奶”,过了一段时间(个人觉得这段时间挺长的),蒙牛有了“特仑苏”,特仑苏似乎比金典卖得好,这也蒙牛模仿伊利成功的为数不多的例子吧。随着跑男的大火,“伊利安慕希”被人熟知,而“蒙牛纯甄”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安慕希似乎比纯甄发展的要好,至少广告和口味的数量等,这些表面的东西是胜过纯甄的。个人认为蒙牛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模仿伊利,而第一热评也是可以证实这一猜想。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剪不断的渊源,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过04、05、06三个年度的比拼,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的两极,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两个对手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巅峰对决。

产品创新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竞争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战。

液态奶产品PK

液态奶是中国乳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中国乳品业的60%市场,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排名,这是蒙牛和伊利争夺的主战场,他们在液态奶产品的UHT奶、乳饮料、酸奶等三个主阵地展开猛烈的争夺。

UTH奶:功能型伊利“早餐奶”和蒙牛“晚上好奶”,高端型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逐对比拼

在经过长期价格大战后,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者传递,牛奶的营养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出蒙牛“早餐奶”、“未来星成长奶”等系列功能奶。

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蒙语即金牌牛奶,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2006年度的IDF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不忘奶源地、高科技和高营养概念,并开展“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市场推广活动为“金典”销售助力。

持续的产品创新,使两家巨头在价格竞争激烈的UTH市场中稳定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但蒙牛产品种类更丰富,获益也更大。另外,根据AC尼尔森数据,截止2006年6月,蒙牛和伊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1.7%,22.7%,这也正是两家在该产品领域竞争最好的评述。

乳饮料:伊利“酸酸乳”战蒙牛“优酸乳”

在乳饮料市场,先有伊利的“优酸乳”,向主要消费人群的青春少年传递从“青春滋味,自己体会”的诉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蒙牛推出追随品牌“酸酸乳”,并借助“超女”之势,飞速发展,销售收入从04年的8亿元飙升至05年的30亿元,成为成长最快,最成功的产品,市场份额也超越了“优酸乳”。

为避免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蒙牛推出了高端产品“心情二次方”,伊利也随继推出对抗产品“C小调”,宣传其即营养又健康。近期蒙牛又推出了“真果粒”,含有可嚼果粒的常温乳饮料,解决了营养和技术两大难题,定位于白领女性,继续走高端路线。伊利也对外宣称,率先在其优酸乳中添加OLIGO益生元和CPP(酪蛋白磷酸肽)促钙因子,使得优酸乳不但口感好、有滋味,而且更益于健康。

从两家2006年中期报告分析来看,乳饮料市场争夺的结果是,蒙牛占优,其产品收入达17亿元。

酸奶:奶源地之战与技术之争

酸奶产品的利润水平和市场增速也都优于白奶,但技术要求更高,且需低温保存,保质期短,不利于长途运输,所以酸奶产品的竞争的着力点在奶源地和技术实力方面。普通酸奶市场的价格战也是一直不断,但在酸奶领域伊利和蒙牛PK的主要看点是奶源地之战和技术之争。

奶源地之战。先是伊利发难,使“长富乳业”抛弃蒙牛,转投伊利,从而占有了长富乳业在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蒙牛也积极展开对当地奶源的收购工作,并马鞍山投巨资建奶源基地。

技术之争。为避免低层次的价格战,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以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进行差异化竞争。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业部加强对市场的开发,还与世界乳业巨头芬兰维利奥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国市场连续5年的独家使用权,并于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中高端市场发力。蒙牛也先后推出过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并在2006年末与达能合作成立酸奶公司,利用达能先进的制造工艺与研发技术,提升其酸奶的市场竞争力。

伊利和蒙牛在酸奶的收入占液体奶总收入的比重都比较小,竞争的强度要比白奶差得多,但随着酸奶市场容量的增加,两家都在这一领域加大了投入,预计他们将在这一产品领域展开更大的竞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91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