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病毒营销的机制

驱动病毒营销的机制,第1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种类繁多,广告手段多样化,企业间竞争激烈,企业营销成本不断增加,而人们的注意力分散碎片化,硬性的传统式广告已无过去绝对权威地位。在互联网广泛使用的背景下,病毒营销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将信息或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户有二次分享的动力,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传播,使传播的内容像病毒一般产生裂变式扩散,快速传播。病毒营销是传统的人际传播与互联网的结合,由于人际传播情感沟通作用明显,能减少人们对营销的抵抗感,将人际传播的优势与互联网传播的优势融为一体。在社交媒体兴起的今天,病毒传播的主要阵地有向社交媒体转移的趋势,且企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减少营销的无用成本,其作用效果具有精准性。

一、 历史脉络

哈佛心理学家于1967年通过一项名为连锁信的实验,证实了“六度分割现象”的理论,即如果你想认识一个陌生人,只要通过中间六个人就可以实现,说明一个人与陌生人之间只要通过6个人即可产生联系。该理论说明了“弱纽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六度分隔理论”说明,营销信息能通过口碑大范围的传播,因为社会中的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六度分割理论”是病毒营销理论出现的理论基础。

20世纪末“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由美国的营销学大师舒尔茨提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指出了营销学与传播学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营销能通过一切的传播手段,塑造一致的“形象”。

而病毒营销的正式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贾维逊(Steve Jurvetson)及德雷伯(Tim Draper)着作的《病毒营销》一文。他们将病毒营销定义为“基于网络的口口传递”。他们通过Hotmail的实践,给人们提供免费的邮箱地址,并刺激人们向朋友们发送该信息的动力,使更多人使用免费邮箱服务,结果取得了巨大的营销效果。

中国第一个病毒营销案例,是唐伯虎系列的小电影式的广告。这个广告入选了2005年年度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案例,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营销传播史上一次空前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工作人员将小电影广告通过一些百度员工发电子邮件给朋友,和在一些小网站上挂出连接,鼓励人们将看到的小电影分享给亲朋好友,在一个月之内取得数以万计的下载量。该视频通过网络快速地蔓延传播。

病毒营销理论出现早期,中国电信推出家庭亲情号套餐,即使用电信号的客户每月可交5元,与其他使用电信号的亲朋好友组成一个短号群,在群里的用户之间可以免费互打电话。当一个用户被人拉入免费互打群中时,与其他好亲朋好友组成一个新的免费互打群的意愿会升高,所以中国电信的业务会不断扩张,客户数量通过客户的自愿组群而产生裂变式的增长。在这种传播过程中,用户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用户数量实现自我裂变式的增长。这样的营销手段不只是囿于品牌传播,提高知名度,而是将传播的内容转化成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消费点的转移。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O2O时代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由于社交媒体聚集了大量流量,且互动性强,是利用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传播平台,病毒传播与社交媒体相结合成为最具潜力的营销机制,通过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设计具有接近性,高传播力的传播内容,能够使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二、 产生机制与概念定义

病毒营销是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方法,“病毒式”的传播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营销。病毒营销顾名思义,是企业想要传播的信息如同病毒一样,具有超强的扩散性与裂变性,信息通过人际关系网络,人际之间口碑传播。病毒营销有快速,大范围,较低成本,精确性高等特征。在网络之外,人们称此种营销为“口头营销”,“媒体影响”,“网络营销”等等;在互联网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关系营销与口碑营销相结合,使病毒营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一种强大的营销手段。有学者指出,病毒营销是是一种创造潜力的战略,能够使信息的曝光率与影响力呈裂变,几何式增长,它能够刺激个人将企业想传递的内容扩散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中。

张巨才提出,信息爆炸是病毒营销传播诞生并日渐盛行的客观需要。传统媒体影响力下滑;消费者被赋权,其自我意识与权力意识增大与觉醒,为病毒传播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主体内在需求,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使其在传播信息内容方面更具有主动性;IT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机移动端使传播成为更为简易的事;营销内容的娱乐化倾向为病毒营销的传播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把关人对信息的垄断能力,议程设置能力减弱。公民被赋予了信息发布的渠道,网络技术日趋发展,技术门槛降低,公民使用发布信息能力素养提高,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可成为公民记者。美国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在1997年发表的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一文提出“注意力经济”理论,他提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并不稀缺,而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因此稀缺的是人们的注意力,稀缺的注意力能转化成财富。

如何能吸引稀缺的注意力?有学者指出,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新媒介的传播就是关系传播,传播是在传播关系的建构和传播主体的互动之中进行的,现代社会是社会关系的整合,关系通常是按照自身的意志来修改传播的内容,即人们传给别人的信息内容是根据两者关系进行一定修改的,一种被传播的内容能说明一种关系,因此,在网络社会产生的是新的社会关系。学者格兰诺特在1985年提出了着名的“嵌入理论”,他认为,经济的行为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而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是核心的社会结构,嵌入的网络机制就是信任。在利用人际关系进行病毒营销时,关系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关系强弱包含的维度有互动的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互惠交换四个维度。因此,对病毒营销的相关方案设计与效果测量,可参考这四个维度

卖东西的谁不愿把东西卖给出价高的人,但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卖扇子却不愿,他只愿卖给那个懂自己的人,这里还有一段佳话。

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曾经遇到这样的尴尬,据说有一次他在西湖游玩时,竟然忘了带钱,更为不幸的时他是吃完了一顿酒才发现身无分文的,这堂堂大才子怎么能吃霸王餐呢?传出去岂不毁了名声。

四周看看也并无一个熟人,也没有微信或支付宝可以随时找朋友转个钱过来,怯生生地问酒家能不能先赊个账,可是人家并不认识他,也不愿意。唐伯虎这下就为难了,难不成还要把自己抵押在这里。

唐伯虎着急的直冒汗,拿起扇子呼呼的直扇,看到扇子,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现成的钱吗?这可不是把普通的扇子,上面有唐伯虎的亲笔画,这扇子在市面上可是值不少钱的。唐伯虎又去和酒家商量,看能不能用这扇子抵个酒钱,没想到这店家并不识货,还是不愿意。

这可真是糟心,本来是游山玩水图个痛快的,还被难在这酒店里走不了了,看到西湖边游人如织,也有各种叫卖声,唐伯虎索性就在酒店门前摆摊卖扇了,你别说,这招还真行,真有人来看,其中一个穿戴很讲究的富豪过来,问这扇子多少钱,唐伯虎递过扇子说:“您看看就知道了。”谁知这富豪根本就不懂书画,拿过扇子随便看了两眼,很不屑地说:“这扇子上的画,一看就是信手涂鸦,随意画画敷衍人的,根本不值钱。”说完还把扇子扔在了地上。

唐伯虎真是生气,真不想卖了,可是又无可奈何,这时又过来一个书生,拿起扇子看了又看,“好画,真是难得的好画”,再看这卖画之人,也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难道这真的是唐伯虎,在自卖自画,就试探着问,您莫不是唐伯虎吗?唐伯虎见被人识的,笑着点了点头。

一听说是唐伯虎在此,大家纷纷围了上来,争相要买这把扇子,但唐伯虎却只愿意卖给那个书生,可书生尴尬地说,我只有十两银子,恐怕买不起,唐伯虎笑着说,不用给十两,五两就可以了,够付酒钱就好,这哪里是卖,和送也是差不多了,一顿酒钱就得了一把宝扇,书生真是受宠若惊,欣喜若狂。刚才那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富豪真是后悔死了。

宝刀赠英雄,红粉送佳人,唐伯虎也只把扇子送给懂的赏识的人,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附庸风雅,不懂装懂的人。世间其实很多和这个富豪一样的人,墙上挂满字画,但却不懂字画的真正内涵,家里装一个大书柜,柜子里摆满了古今中外各类名著,但却从没真读过几本,愣是用金钱装扮出一副文化人的样子来,一切不过是装个门面而已。

唐伯虎的扇子当然价值不菲,但酒店老板不识的,趾高气昂的富豪不识的,其他围观的人也都不识的,财富明明就在眼前,可是不懂的人,就这样遗憾地擦肩而过,一双慧眼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懂得是多么珍贵。对于物是这般,对于人也是如此,不管你多么优秀,对于不懂的人就不要强求了,只有真正懂你的人才会珍惜。

唐伯虎一顿酒钱就这样解决了,虽然费了点周折,但结局是圆满的,即使没有这一把已经画好的扇子,唐伯虎现场泼墨也可换得金钱无数,傍身的技能就是无价的财富,就是随身携带的财富。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48(4)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16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