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在市场营销中有哪些作用

艺术设计在市场营销中有哪些作用,第1张

希望你这不是考试题,考试题的话我可没精力帮你翻书。

1、我觉得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如何将产品的内涵及外延巧妙、有效,且富有吸引力地传递给消费者”。

2、产品的内涵指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比如汽车可以代步。产品的外延指的是产品的象征价值等,比如汽车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3、艺术设计可以对产品进行包装,将这种种的使用、象征等价值与消费者最真切的需求相契合。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慈善。虽然我们提倡说人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做慈善,但是,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慈善是富人的专利,是“有闲阶级”炫富的一种表现。艺术设计此时就可以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在满足了富人show的内涵之后,在外延上将其定义为一种“高尚的情 *** ”。

再次强调:艺术设计能够让消费者清楚地意识到,呀,你所提供的正是我想要的。

有句话说:“穷人有穷的原因,富人有富的理由。”

梵高毕加索都是天才画家,但毕加索善于经营自己,而梵高只会默默作画,他们人生的境遇因此有着天壤之别。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虽然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作品,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收入是400法郎。

相比于梵高,毕加索的人生就灿烂辉煌了很多。

在毕加索辞世时,留下了数万幅画作、数幢豪 宅和巨额现金。

据测算,毕加索的遗产总值达到395亿元人民币 。

同样是画家,为什么毕加索会如此富有?

原来,毕加索不仅是个绘画天才还是一位营销天才,更是个会讲故事的高手 。

毕加索非常善于讲故事,就连自己的出生都能讲述成传奇。

1881年10月25日夜晚,毕加索出生了,刚生下来的毕加索浑身青紫,一度被误以为是死婴,差点被遗弃。

据毕加索说,是他当医生的舅舅往他的鼻孔里猛灌了一口雪茄,才被唤醒活了下来。

就这样,毕加索出生的故事一直广泛流传,以至于后来人们每次谈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都会提到他那传奇的出生经历。

而毕加索刚到巴黎时并不为人所知。

当时巴黎的画廊大堂中,摆放的都是已成名的大师作品。

毕加索看到自己的画不好卖,就雇用了好几个学生,让他们每天去画廊转悠,问画廊老板:“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

“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

“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

不到一个月,巴黎大大小小画廊的老板就都知道了“毕加索”这个名字,希望能快点见到毕加索本人并拥有他的画。

这时,毕加索“恰好”带着他的画来到画廊,成功卖出了画作,并从此成名。

在法国打响了品牌后,毕加索每次出售画作前,会先办个画展,邀请熟识的画商来听他讲画作背后的故事和创作意图,激发人们的购买兴趣,就像如今许多 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一样。

除了通过讲故事卖画,毕加索还是个深谋远虑的理财达人。

法国波尔多有一座酒庄以出产高级葡萄酒享誉世 界,自1945年以来,庄主每年都会邀请绘画大师为其设计酒标,其中1973年的酒标就是毕加索设计的。

当时,毕加索并没有向酒庄索要设计费用,而是接受了一批葡萄酒作为稿酬。

他认为这批酒贴上了自己设计的标签,将来价值一定会飙升,获得更高的溢价。

事实的确如此,这一年的酒质一般,却拍出了一桶7万英镑的天价,全在于其酒标。

可见毕加索是一个有远见的理财高手。

在毕加索成名之后,即使购买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欢用支票付款。

因为他认为,店主与其拿着支票去银行兑换小额的现金,倒不如将这张有毕加索亲笔签名的支票当作艺术品收藏起来,至少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纪念品,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

而支票不兑换,毕加索就相当于没花钱。

当然,身价不菲的毕加索并非为了省这几个小钱。

他深知懂得收藏他签名支票的人一定是有眼光的, 而有眼光的人在相互交流中,无意间也在为他做推广,这种推广越多,他的知名度自然越高,作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与穷困潦倒的梵高不同,毕加索不仅善于营销,还玩转了社交商业。

毕加索的全名翻译成汉字长达98个字,连他自己也未必记得住。

这来自他家乡的风俗:毕加索家乡的人在为孩子起名时,除了会把祖先的名字加进去外,还爱把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亲友的名字加进去,其真实目的是想拉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

在他们看来,构建靠得住的人际关系无比重要。

毕加索一生顺遂,与他生来就具备良好的社交天赋和商业头脑不无关系。

毕竟,会画画的人不少,能把每幅画卖出去的人却不多。

正因为毕加索不是那种一辈子只会默默作画的画家,而是会讲故事的营销达人,所以他与一般画家的际遇有着天壤之别。

毕加素曾说:“我画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不能用 肉眼看出的本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毕加索确实看透了艺术营销的本质: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吸引顾客、扩展产品价值。

歌舞伎是日本四大传统表演艺术之一,在日本,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京剧,被誉为日本的“国粹”。2005年,日本歌舞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拥有悠久文化和发展历史的日本歌舞伎,为了更好地世代传承下去,在新时代下,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并且发展了众多新的营销模式,以期能够更多地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接受和喜爱。

一、歌舞伎400余年的发展历史

歌舞伎,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的江户时代。传说当时有一位来自出云大社的巫女,名叫阿国,女扮男装,在京都从事宗教类的仪式时,会表演一种舞蹈,歌舞伎就是以这种宗教仪式上的舞蹈为原型发展起来的。

最开始的歌舞伎舞蹈由女性舞者演出,被称为“游女歌舞伎”。但是,当时有很多武士为了争夺女歌舞伎演员,而互相大打出手、争风吃醋,所以歌舞伎被认为是“伤风败俗”,有碍风化,为此,幕府时代的1629年,全面禁止由女子表演歌舞伎。

之后,歌舞伎改为由青年男子表演,变成了“若众歌舞伎”。尽管幕府将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当时的武士大家族又开始沉溺于美貌的年轻男色,常常召集年轻貌美的男性歌舞伎演员一起在家里寻欢作乐,又开始败坏社会风俗。为此,在1652年,幕府又下令禁止年轻男子担任的歌舞伎演出。

后来,为了获得继续演出的许可,歌舞伎演员改由年纪稍大一点的男子来担任,而且,那些男子还将头发剃成了半月形,以此减少表演时男子过于柔媚的味道。这就是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歌舞伎的雏形。

到目前为止,歌舞伎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而且一直保持着只能由男子参加演出的传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30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