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准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的内涵,切合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
销售是指以销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包括看为促进该行为进行的有关辅助活动,例如广告、促销、展览、服务等活动。
营销可以说是销售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理念销售,成功的销售。
下面给大家分享两则好的营销案例
1
Alan Perry是美国北卡州Wilmington一家小珠宝店的老板。
2010年冬天,他推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促销活动:
如果在感恩节之后的2个星期里,你在店里买了珠宝。圣诞节当天,例如北卡另外一个小镇Asheville(距离Wilmington500公里左右)圣诞节当天下雪超过3英寸,珠宝留着,钱全退,全退!
这个消息一下就在附近传开了,甚至Asheville的当地居民也专门驱车500多公里来这家珠宝店买珠宝,一时间门庭若市,销售大涨!
结果圣诞节当天,极少下雪的Asheville竟然下了6英寸的厚雪,小店前排满了申请全额退款的人,Alan Perry二话没说,珠宝保留,全额退款,当天退了40多万美金。
Perry失算了?要破产了?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错!
因为这位Perry老板根据自己那段时间的销售额购买了天气保险。
这种保险方式原本是要让一些「靠天吃饭」的商家在使用的,譬如譬如卖伞的小店主,每个月要下十五天以上的雨天才能获利,阿婆可买一份「15天以上会下雨」的保单,假如真的下雨不超过十五日,就会获赔一笔足以平摊她生意损失的费用。
这位老板充分利用这种气象保险,借助这种极富传播力的趣味活动,绕开了打折送赠品之类的老套促销手段,达到了提升销售、提升知名度的目的。
这位老板后来变本加厉,搞出了“结婚当天如果下雨婚戒免费”等活动 ,都有效地提升了销售,没有降低利润率。
对于金银首饰珠宝这种同质化竞争很强的产品,如果依赖老套的打折、赠品等方式,是很难在不降低利润率的前提下获得销售增长的,营销人的真正实力,在这种同质化竞争市场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位Perry老板,通过对赌天气这种趣味跨界营销活动,通过保险对冲其风险,大大提升了自己店铺的知名度,最后连CNN的新闻都报道了他的促销活动,免费给他做了一次广告,生意涨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也算一次跨界营销。
2
一台湾的朋友,从台湾回来。他给我分享了一个他朋友做的营销的案例。他说他朋友在前年,欠了2000万台币,倾家荡产了。去年上半年,把钱还上去了。就很奇怪,这家伙在干什么,这么快就赚了钱。
后来一打听,说这家伙在卖鸡蛋。想一下更奇怪了,鸡蛋半年能赚2000万,怎么卖鸡蛋的?台湾就这么大,2400万人口,天天给你塞一个也不行啊。后来知道他在一个温泉,旅游景点卖鸡蛋。
他们就开了一个车,叫了几个朋友一起去看一下。暗访一下怎么卖鸡蛋半年赚2000万的。跑到那里一看,那里有一个大的招牌“温泉蛋”三个字。号称用当地最好的温泉煮出来的,非常好吃,有保健功效,包装得很漂亮。很长的队,排队去买。
快排到的时候吓了一跳,他发现他前面的人每个人不是买200个就是买300个,甚至买400丶500个都有。这是煮熟的鸡蛋啊,这么卖怎么得了?我们四五个人跑过来,就算一个人吃五个,五个人也才吃25个。跑进去一看才知道,那些人付了钱在那里留名单丶留地址丶留联系电话。交了钱就拍拍屁股走了,没人拿着鸡蛋走。
真正拿鸡蛋走的没几个,买得少的才自己提着。后来排到他了,一吃才发现这鸡蛋真好吃。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鸡蛋。鸡蛋中间的溏心还没有硬,然后味道那个香味已经进入到鸡蛋中心区里面去了。
用什么煮的不晓得,确实非常好吃。卖多少钱?一个相当于人民币2块钱。我们都知道鸡蛋在大陆来讲,5毛钱的成本。卖2块钱是不是很赚?然后他回来就讲,怎么可以卖这么多呢?很简单,定位不一样。他的定位很简单,当地是旅游景点,每天有好几千人去他那里旅游,他把它定位成礼品。就是模拟脑白金的方法,变成礼品。去那边旅游的人,都需要干嘛?买礼品回去,对不对?
买礼品有几个障碍点?第一个,太贵了,承受不了。太便宜了,送不出手。所以温泉蛋是唯一台湾特色。很便宜。2块钱一个,一盒20个才40块钱。这个送出去既不降低档次,又这么差异化,所以很容易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送礼品还有一个方法。你去外面旅游,你会提几十盒东西回来送礼吗?所以说他帮你消除了这个问题。他直接找一个快递公司帮你寄。
你回到家里,蛋也到家里了。到你朋友的家里,以你的名义,有一个标准的送鸡蛋的信。你出去旅游,40块钱买一份非常超值的礼物,送给你朋友,这个有没有障碍?一切都满足需求。所以那些旅游团每天都有人去那里签字。所有记得的朋友都会寄,为什么?因为太便宜了。
能稳稳抓住目标市场的购买人群
产品定位准确,推广思路清晰
将产品和企业文化紧密相连
有优质的售后服务系统,最高级的营销是服务
好的营销就是找到最适合的人群
利用最适合的价格,铺最适合的渠道
运用最适合的推广手法和促销手段
完善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
注:本文章
为客人创造让心灵感动的机会意思是客户创造感动-情感营销的核心和真谛
情感营销作为营销创新的一种形式,正逐步受到学者们的正视和营销工作者的重视。情感营销是指营销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附着,这种附着只有满足消费者内心的情感需求,为客户创造感动才是核心和真谛,否则情感的投放就毫无价值。
所谓情感营销,是指通过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偏爱,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营销方式;或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情感产品并利用情感化的促销手段进行交换来满足对方物质和情感需要的一种过程。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个性心理是外人难以在短期内施加加以改变的,营销也只能顺势而为;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过程,情指的就是情感过程,它是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紧密联系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一般通过个体有目的的、自觉的支配和调节,即意志过程外显为行为。销售的过程中,消费者从产生购买愿望到实现其购买行为,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而情感时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甚至可以超越和影响到消费者的意志过程。如果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都能从“情”字切入需求,找到企业与顾客的情感沟通的纽带,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有分寸的“切入”,使消费者持续不断地感受心灵的冲击,即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客户的心理,从而全力激发其购买意识,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巧妙作用。企业和营销人员要想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必须抓住情感营销的核心:跨越由认知价值所获得的满意、喜欢等基本情感,进而为客户创造感动!其中提供情感附着只是方式和手段而已,这种感动的创造对消费者来说是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和享受,与最新的营销概念“物超所值”同根同源。
当我们为客户提供产品时,竞争对手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模仿,而且对于客户的认识而言,大多数产品都是相似的。即使差别确实存在,公司也很难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营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也遭遇到了困惑,一方面创造物质价值需要成本,而公司的利润空间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价值的可比性,获得一定价值,顾客会期待着另一次更大的价值,而且他会毫不犹豫地在价值比较中转投竞争对手的怀抱;再者,顾客的消费信息越来越完备,他们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理性消费在面对众多厂商时往往表现为非理性:今天中意A厂家的产品折扣让利,明天钟情于B厂家的个性化服务,后天又认为C厂家的产品知识普及不错。正如一位资深营销管理人员就曾向笔者抱怨:现今的顾客越来越难“伺候”,不但要质比价,而且你搞让利促销,他望着市场上别的同类产品有的折扣、有的派送,恨不得每一样都要!所以如果我们只提供产品、服务及肤浅化的价值创造,已越来越难于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更难获得顾客的忠诚。而只有在让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使用情感营销,在情感互动中为客户创造感动才有可能持久。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释:其人在被感动时,印象加深,加深和持久的印象对顾客忠诚的维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二,感动包括情感认知的主观因素,其可比性减弱,且竞争对手模仿的可能性降低。即使模仿,竞争对手要想为客户创造另一次更深刻的感动也并不容易。
要为客户创造感动,感动是与人的情感相关的。而情感作为社会心的一个范畴,它是在人的认知过程基础上产生的、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紧密联系的内心体验。要想一位顾客在一次购买行为中或对一种产品产生感动,无非有两种情形:其一,顾客从自身所触及到的企业物质化或价值性的举措,满足了消费者某种内心的需要,引起了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在主观上产生感动。比如说,企业开发情感产品、使用情感商标、制定情感价格等;其二是厂家在营销互动中所创造的情感化举措使顾客感到感动,它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一般与人性化的服务、处处为顾客着想相关,甚至在广义上可以包括第一种情形。本文主要讨论厂家如何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注入情感,跨越价值创造进而为客户创造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