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重复讲这个最强社群脑图里的内容:http://naotu.baidu.com/file/8e333172dcd73ef9a855d543afad0c42 (长按复制可以在桌面浏览器打开)
我主要针对大家提的常见问题,直接了当给出一句话或一段话判断。
第一部分
1、什么是社群?
1.1 退群测试帮你识别真社群
是不是社群我有一个退群测试。在群里的两个人如果退出这个群以后,彼此之间还有任何链接吗?如果离开群,两个人没有任何链接,这个群就不能叫社群?
社群里面的两两链接维度越多,这个群质量越高。比如互粉公号、互相加好友,互相交换手机号,约见面,一起合作,这些统统都是链接维度。 链接维护还可以通过频繁互动强化,比如经常见面吃饭就是经常强化链接维度。 如果你们同意这个判断,那么自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社群,规模很难做大,否则两两链接信息量过大,无法监控和管理。
1.2 网上很多打着社群的训练营是不是真社群?学员群属于社群吗?还是有所差别?
理解了退群测试,我们很容易判断,训练营的人是学员,不是社群。他们不象线下的大学,在校园环境里同学之间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建立深度链接。 但是有的训练营规模不大,运营得到,可以让网上学员彼此之间建立多维链接,从而演化成社群,但是规模不能太大。 进而我们可以推断出,社群学员到达一定数量,如何增加黏性?——要么分化出小群,但这样成本极高,要么强化训练营学习打卡管理,但这不是社群,是教务管理。
1.3 社群和微商联盟有什么区别?
微商渠道联盟可以多大几十万人,但本质是渠道,因为利益链接在一起,这不是社群。
1.4 企业里建学习社群,需要注意哪些坑?
企业适合围绕爱好和兴趣建群,比如羽毛球群,可以长期维持。建立学习群最大的坑就是变成企业业务培训班,而不是兴趣发展班。
1.5 小鹅通今天发布了一个“小社群”功能,但目前时时的互动性不强,您觉得那个功能算是社群吗?
任何软件功能都不能称为社群,因为它只能算给人提供了一种链接维度。 我的判断标准是只需要判断链接维度,维度越高,社群越牛逼。
补充问答:
Q1.张美:大叔分化出的小主题还是大社群下的一个社群吗?
——大叔:分化是拥有无限可能的,你在IP营应该看到了。
Q2.剑书:社群是否属于一种线上形式的俱乐部?
——大叔:是,小圈子的俱乐部,或者是兴趣小圈子。
第二部分
2.1 好的社群人员结构是啥样?
【1】有灵魂人物;
【2】多元势能,有大咖(5%),有中咖(20%),有普通人(75%); 【3】多种个性,老司机调戏小清新永远是社群里的运营亮点;
【4】多种标签,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牛人冒出来解决你问题的地方。
2.2 社群人员如何有效筛选,不同社群应该如何设置门槛?
按照上述的四点搭配人。
一个好的社群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一开始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满足了这个搭配模式。
大部分社群拉人,根本不考虑人员配置,只考虑规模,死是正常的。 能量越大的人在一起,越要高门槛。
门槛包括 :
【1】有人推荐;
【2】完成一个任务;
【3】预备筛选;
【4】付费;
【5】动态淘汰。
2.3 对想要去做社群的人来说,有哪些前置条件的达成意味着有势能去建立一个社群?在一个社群前期规划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可忽略的注意点 ?
【1】只要你觉得你有能力Hold一群人,就可以建群。
【2】你最好有一个铁杆小助手,她最好是个女性,颜值高,不怕人调戏,然后耐心,愿意服务大家。
【3】拉人时记住我前面讲的四点。
问答: Q1.做社群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大叔:
【1】产品或服务极有乐趣,比如乐高。
【2】产品或服务极度复杂,比如智能手机改装车。
【3】产品或服务极有情感认同,比如关爱失独家庭联盟。
【4】产品或服务极有利益,比如考研打卡互助天团。
Q2.是不是社群是适合所有领域?
——大叔:不是,社群只适合高级俱乐部,或者小范围链接,不能追求大规模变现的产品,比如你见过做社群的电饭煲吗?
Q3.田琦:考研打互助天团,最开始可能也是老师+学员+助手的模式,不符合好的社群人员结构,怎么办?
——大叔:谁告诉你学员群要按社群管理了?学员群的管理方法很简单,听话就好,按社群管赔本。
Q4.田琦:追问一句,现在大学生面对考研琳琅满目机构,选择很多。 比如我们通过线下讲座,招募500人进入微信群,如果按照学员群让学生听话的管理方式,会不会因为太过强势,学生退群,就不跟着我们一起学习了(反正选择很多)? 我们也就完不成转化目标。
——大叔:
1)强势不强势那是学生是否认可老师管理运营水平的问题,在秋叶PPT学员群,自由讲话必须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同意,大家都认为这样更好。
2)学生你不服气,你走。在线下,都是好学校牛逼,不是学生牛逼。我们应该关心你如何变成一个好的在线学校,而不是关注学生退群。还有学生如果不遵守教学秩序,我们和线下一样,是主动开除他。
第三部分
3.1 如何才能让一个社群生存下来,不至于快速消亡?
【1】变着花样刺激,避免新鲜度快速消失,群内搞分享,特别是避免只有分享模式,很容易审美疲劳,想想你们在IP营都玩了多少花样?
【2】尽快建立线下链接,让线下见面产生情感认同,延长社群生命力,晒照片也会增加线上社群的归属感。
【3】定期引入新鲜血液,特别软妹子,定期淘汰人也是必须的。
【4】卖货,好的产品是让社群生命周期变长的好桥梁,但一定是好的产品。
3.2 新鲜感如何保持?
理解如何设计游戏就好,你自然可以千变万化出新花样。
3.3 如何让自己一直有耐心与他人互动?怕后期连利益也驱动不了呢?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经常玩的群,你会缺乏耐心?你们没有看到我把我的好朋友都拉进来了? 我第一期营长,萧秋水第二期,小川叔第三期,这些都是朋友,也是保持新鲜感的玩法,三期多调戏小川叔。
3.4 如何把握社群运营中互动频率和占用过多成员时间的矛盾?
【1】坚持专人整理精华,避免大家觉得这是水群。
【2】积极诱导大家做高质量发言,逐步形成好的群发言文化。
【3】安慰没有时间爬楼成员,告知重要消息会一对一,不要焦虑。
【4】重要的不是爬楼多,是他没有存在感,找机会让他在楼里有存在感。 一个人有了存在感,他就不会抱怨社群消息多。
3.5我的社群理想状态是:最少的运营,最少的规则,玩法自生长,长期可持续。如何将线上社群和线下社群打通?
好社群必然重运营,没有运营没有重度链接,没有重度链接没有深度交流,没有深度交流没有价值认同,没有价值认同没有情感交流,没有情感交流没有化学反应,没有化学反应没有玩法自生长。 最少的后期运营来自于最重的起步投入,这就是IP营的模式。
3.6 社群死气沉沉,怎么增强活跃度和粘性,从而实现知识变现?
先说一句,如果一个社群里的人很有钱,调动起来做知识变现最愚蠢,卖课不如卖货。
再说一句,一个群已经死气沉沉,请放弃,按我说的方法重新建。 盘活1个老群的付出超过新建5个新群。
3.7 如何调动社群里大多数人参与互动?而不仅仅是少数种子群友在天天发言?
【1】一开始社群有不应该太大,要一点点加人,这样才能让老人有机会调戏新人,从而让新人融入社群,找到存在感的地方他才会发言,请回忆一下IP营加人过程。
【2】社群运营者要变着花样设计不同的玩法刺激大家,才能让不同的人有秀自己特长的机会,激活发言。
【3】社群运营者发现新人说话,一定要及时冒泡互动,让他觉得受尊重,进而愿意更多发言。
【4】要有一个核心群,大家一看到发言,要主动@ 各种人煽风点火,把大家拖进来聊。
3.8 城市综合类公众号,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粉丝群,目前停留于发发推文,偶尔和粉丝聊聊天。有维护或变现的价值吗?
有没有价值取决于四点
【1】你有没有后续产品可以对粉丝群推广变现?
【2】你能否借助粉丝能量帮你传播能量?
【3】你能否组织优秀粉丝帮你出创意?
【4】你能否借助粉丝势能和别人做能量互换?
3.9 有的热心的粉丝曾提出过帮我们开设不同的兴趣主题群,和群主有什么比较好的合作模式吗?
请不要被粉丝的热心所欺骗,他们是不知道运营的辛苦。社群不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基本上是虎头蛇尾,不要谈合作模式,要谈如果社群运营结果不佳如何关闭止损。
第四部分
4.1 社群如何和训练营,课程等产品有效结合?
在线下,教育产品变成社群的模式是现成的,就是班级管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圈子,需要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还有班花,班规,班级活动。 如果这些安排都表现为同学们自发成立,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社群自治。
4.2 如何从一个免费交流的社群发展成为付费社群,需要注意些什么?
从免费社群里导流愿意付费的人去付费群,而不是把免费社群变成付费群。你唯一要注意的是付费就好比从银行里取款,你要前期在社群里通过各种刷脸刷出信任度,你的导流才能成立。
4.3 免费社群和收费社群的经营形式,应该分别有怎样的侧重点? 作为主办方,精力分配和干货输出量又应该如何取舍? 以及,是不是有些类型领域的IP其实并无必要用免费社群来建立品牌公信力?
【1】长期免费输出干货本来就是赔本买卖,而且让社群的人认为你免费付出理所应当。
【2】作为培训班,如果不筛选学员就放人进入,本来就是老师的错,即便是免费的。你不能指望不同水平的选手产生共同语言。
【3】因为免费,所以他们违纪其实是零成本。而你的势能有不够大到他们珍惜和你的链接,反正你的免费的。 结论是如果你的才华真的好,就不应该免费赠送。
最后几个问题是新榜小伙伴另外提的。
5.1我是一名自媒体人。社群运营困扰了我很久,我有拉过几个自己的粉丝群,除了请群内成员帮转文章,我还渴望能在社群上寻找更多的变现。由于人手有限,我做不到时时刻刻让一个人盯着社群;有尝试过发红包,抛一些共同的话题,借助第三方工具发起一些群内游戏。但就像双手捧水一样,大多数群逐渐变得没人说话,最终沦为广告群、死群。我想知道,如何才能让社群保持活跃?另外,通过社群变现有可能吗?
保持社群活跃需要持续的运营,要保持运营的新鲜感得不断增强社群成员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让社群成员彼此产生化学反应,自发创造出活跃且良性的氛围,降低运营成本。这需要前期强投入,而社群组织者一般都低估了社群运营的投入和专业能力,导致群新鲜感消失后变成水群或者死群。即便保持群活跃,很多运营者并没有一开始规划好的产品对接,不足以稳定获得收益,也就是说首先放弃运营的其实是运营者自己。
5.2 秋叶老师支几招呗,如何提高社群的活跃度?或者已经沉寂的群还有重新活跃的可能性吗?
早点解散,省得心烦。
5.3那社群变现方面呢?有什么建议吗?
先想好变现模式,再组建社群,否则是苦战,不如养一帮铁粉开心就好。
5.4秋叶老师能介绍一下您自己的社群现在的发展现状吗?
知识IP大本营目前运营到第三期,一直走小而美路线,一期一个微信群,全部通过口碑推荐,不对外公开招人。
秋叶PPT课程学员群已经超过21个群,每个群近2000人,始终坚持运营,我们认为这个是学员群,离真正的社群有差距。
温馨提示:秋叶等三位老师把社群运营和营销的2.0实战经验总结写出了《社群营销2》一书,干货满满,讲透社群方法论和实 *** 干货,书已上架,发行量突破80000册,推荐大家参考。
我对社群运营的理解---金融社群打造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加入SDR,央行2015年5次降准降息,负利率时代也将逐步到来。现在钱变多了,优质资产少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单一且仅以产品为导向,忽视了客户运营。资产需要保值增值,所以,信托、私募债券,股权投资、互联网p2p开始火爆。
同时,中国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4000多万的个体户,1000多万的私营企业,近5000万中产以上家庭。财富管理将成为巨大需求,银行一直承担着这一职责,然而简单的存贷和一般的理财产品已经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与互联网结合,将迅速服务广大客户,满足多元化的需求。2015年末,第三方的理财机构所管理的资产余额已达75万亿左右,银行理财占19.8万亿,约25%,规模巨大。以互联网的思维去运营金融社群,专注于客户,必将出现一波这样的专业服务公司。虽然银行之前有资产管理部,但不是独立的法人,即使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很难顺应时代。因为,专业化的服务一定是专业化的分工,第三方机构是趋势。亚当斯密早都讲过了。下面谈谈我对互联网金融社群的理解,以及社群运营经验。
一、社群运营理念
1.营造社群文化、提供价值分享
2.客户成用户、用户成粉丝、粉丝成朋友
3.用信任回报奉献、让投资更加稳健
二、客户需求分析
1.增进理财知识、获取财经资讯
2.研讨投资方法、提高投资收益
3.寻找优质资产、结成项目伙伴
三、群友逐步细分
社群是一群特别的人和特定的内容形成的一个集合。正如吴晓波老师所言,社群=连接+价值观+内容。要使群内有活跃度、参与感,能够畅快的一起交流。社群还需要再逐步细分,按特定的话题细分,按不同净资产细分、按所属行业细分等等。基本保证群友之间认知范围趋于一致,以满足群友间的共鸣感,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一点,需要用询问调查的手段,对群友建立信息档案和分析。
四、产品服务核心
1.提升信任感的活动。
社群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活动和群友的参与感及活跃度。而群友之间的信任感是降低连接成本所必需的,社群经济的本质应该是以信任为基础。建立了信任一切实质性的活动才能开展。所以必须保证在每周固定时间举行线上主题活动、投资建议及答疑。以及一定时间段的线下交流分享。
【每周话题】提前与群友协调商量,规划每周主题,除了运营方组织的专业投资专家分享以外,定期邀请不同群友来做他们的优势领域分享(不但提高了群友的参与度,而且一定程度解决了内容来源)。形成K.K所说的“产销者”。
【每日资讯】每日一篇,搜集财经热点,进行专业的解读,组织群
友进行讨论。每晚将本日讨论内容梳理总结,融入群友意见。让群友看到自己的价值观点呈现,能让群友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感,会大大提高群友的参与积极性,保证社群的活跃度。逐渐沉淀出社群文化,促进大家学习。
【每周一课】每周三晚7点,社群活动,进行深度投资分析,群友
达人分享,投资老师现场分享,专家团队在线答疑。(定期线上线下)
邀请外来顾问进行问答解惑,每次约定1-2小时,在约定好的时间和群员一起交流讨论某特定主题,同时会后运营者要将分享的内容整理出来存档和分享。
2.判断筛选金融产品
一方面运营者可以搜集各种优质金融产品,由专业的投资专家进行分析。提高投资收益是社群价值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搜集了解群友的优质项目进行群内推荐,促成合作,连接价值。增加参与感,提升信任感。
3.群友福利活动
发掘群内群友自己所拥有的各种产品,进行群友的互助互利。例如:群友有自己的农场或者酒庄。可在群内进行分享,促进群友交流。
同时,活动执行游戏化,这是互联网娱乐精神的体现。本身财经,投资就非常严肃。通过游戏化的方法执行活动,氛围就会很好!社群一定需要好玩、有意思,大家才会积极活跃的参加。
五、运营环节控制
1.入群介绍
根据进入时间,对群友进行编号,建立群友档案。为了增加信任感,每位群友进群前需要一定的调查,并形成简介。入群介绍,让老人认识新人,让新人认识老人。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在群里面问“谁在啊?”这么无聊且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话题。
2.群友挖掘
对一些比较有成就的群友进行专访。可以把他的很多信息挖出来,形成一篇文章,让所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历史。进而可以邀请他在线下活动里面做专题报告或者做圆桌论坛的嘉宾。这样,很多人都可以彼此了解,很多潜在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逐渐形成几个核心群友,他们将逐渐沉淀为“产销者”。
3.广告管理
及时关注群内信息,清理无关广告。与本群理念价值有关的信息,对群友有益的内容、可以对主题内容进行规定。防止过度管理,打击了群友的价值诉求,影响群内的活跃度。
4.禁言管理
将闲聊时间进行规定,锁定在某一时间段,例如节假日、晚上等。正常的主题分享和资讯时间内只与本群的主题有关。防止过度禁止闲聊影响群友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提高群内与主题相关的核心价值。
5.信息反馈
对每一位群友的诉求和目的进行询问和分析。理解每一位群友的需求爱好兴趣,并建立档案。挖掘他的兴奋点。这样更有助于群友间沟通质量提高,充分满足群友需求。同时,对每一次活动后群友进行回访,征询意见,以便改进。
《社群营销与运营》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zslOIaiEIgkPCwiJJ4HSw
?pwd=e539 提取码:e539简介:《社群营销与运营》共分6章。第1章重点介绍了社群营销的起因、概念、构成、价值和评估模型,引导读者全面认识社群以及社群营销;第2章介绍了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一个社群的手法和注意事项;第3章重点介绍维持社群活跃度的各种技巧;第4章介绍了组织一场社群线下活动五个阶段的执行方案;第5章介绍了如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地构建社群运营团队;第6章介绍如何正确看待社群商业变现以及社群商业变现的三大模式和四个基础效应。
《社群营销与运营》适合于从事企业营销和新媒体传播实践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类、企业管理类、商业贸易类、电子商务类专业的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学用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