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各大车企使出浑身解数,特别是一些新品牌喜欢把一些配置功能宣传得天花乱坠。近日,一则驾驶蔚来ES8辅助驾驶发生车祸死亡的事件,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发酵。有不少网友认为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要时刻将方向盘交在自己手上。
L2自动驾驶真自动?事实上只是辅助系统
近年来,99%的新车在官方宣传中都离不开“L2自动驾驶”等字眼,甚至连不少10万级别的自主品牌都打出自动驾驶的名号,这也让不少人都觉得自动驾驶似乎是那么的触手可及。但轱辘哥在这里想泼个冷水,现在没有真正意义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功能,按照对人的依赖程度,分为5个级别,只有最高第五级的自动驾驶,才是真正的无需人为参与的自动驾驶。
但我们注意到,各大厂商在宣传自家的驾驶辅助系统时,L2 、L2.99、准L3等字眼层出不穷。这些车型配备了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最多只能称为搭载自动辅助驾驶技术,难以达到真正的全时自动驾驶。轱辘哥认为,对于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夸大宣传,会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选择,进而引发交通事故,这方面特斯拉已经有血淋淋的教训。
“永不起火电池”并非绝对安全
“永不起火电池”,几乎成了今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必备关键词,很多厂家都在宣传自己新车的电池是多么的安全。其中就包括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埃安的d匣电池,宁德时代的811电池,以及长城 汽车 最新发布的大禹电池等。
从这些车企一波又一波的宣传声浪来看,似乎表明车企已经攻克了电池起火的技术瓶颈。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不起火电池”无法100%的保证不会发生起火,而是指“第一个电芯失控,此后24小时内未起火,且电芯逐步恢复至常温安全状态,也就是电池“只冒烟,不起火”。但实际用车过程中,我们面临的路况远比此复杂,所以即使是“不起火电池”也并非绝对安全。
总的来说,车企造出“不起火电池”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宣传上要掌握好“度”,很多消费者可能对于“不起火”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阶段,很容易被这种营销方式吸引和打动。所以消费者也要自己擦亮眼睛,对电池安全问题要多谨慎一些。
30分钟快充,效果被夸大
比如有些新能源车厂商宣称自己的车快充仅需半小时,喝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充电。其实,这“半小时”是有条件的,大部分纯电动车快充半小时是指电量从30%充至80%,但从0-30%,以及从80%-100%就无法实现快充。另外,快充时间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同一个快充有多台车在同时使用快充系统,那么充电桩的功率则很可能达不到官方的水准。
在轱辘哥看来,这是一个文字 游戏 ,说欺骗倒不至于,稍微有些误导成分在里面。因为这样的数据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参考性,就像60km/h等速行驶的工况所得出的油耗成绩很漂亮,但这需要在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实现。由于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使用和了解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只有真正准确的表达才能避免消费者被误解,所以希望车企们可以自信扯下所有遮羞布,给出最接近实际用户体验的数据。
汽车 厂家们利用噱头吸睛营销未尝不可,这在各行各业都很常见。但是,对产品性能过分夸大就不可取了,所以在宣传营销上还是需要保有敬畏心,并且注意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另外,我们也建议消费者购车前一定要去试驾,彻底搞明白车上功能到底是个什么,再去考量值不值得为之掏钱。
对中国企业来说,宝马汽车的市场研究案例深具可借鉴性。这项研究分为四个大的步骤:将市场潜力定量化,理解消费者,确定产品项目,把握市场进入时机。一、 将市场潜力定量化
怎样界定你的产品即将进入的市场的潜力和容量?中国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比较含糊的。
宝马的做法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资源和内部信息资源的研究,对到2015年的汽车市场规模作出定量的预测。外部资源包括:专业研究机构,专业传媒,高校。内部资源包括:市场情报,销售部门的数据,市场和趋势研究,竞争者研究等。然后将内外数据进行归并和细分,作出战略性的预测。
宝马将汽车分为豪华轿车、一般轿车和轻卡。在全球范围内,预计从2002年到2008年,豪华轿车的市场将从503万辆增长到680万辆,增长35%;一般轿车的市场将从4143万辆增长到4770万辆,增长15%;轻卡市场将从827万辆增长到986万辆,增长19%。总体来说,全球汽车市场的容量将从2002年的5473万辆增长到2008年的6436万辆,增长18%。
而在亚洲市场,2002年这三种汽车的市场容量分别为32万辆、930万辆和317万辆,预计到2008年的市场容量分别增长到54万辆、1258万辆和420万量,分别增长69%、35%和32%。其总体市场容量将从1279.9万辆增长到1732万辆,增长35%。
通过以上的分析,宝马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的结论:亚洲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是全球市场增长速度的2倍,而其中豪华轿车的增长比例又是最高的。
接下来,宝马对日本、中国大陆、东南亚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三个区域汽车市场进行预测,方法同上。最后的结论是:这三个区域从2002年到2008年的市场增长率分别为6%、66%、73%,其中豪华轿车的增长率依然是最高的,分别为32%(从19万辆到25万辆)、127%(从5.5万辆到12.5万辆)和129%(从3.5万辆到8万辆)。
这样,宝马的第二个重要的市场结论可以得出:日本、中国大陆、东南亚6国对豪华轿车的需求,是所有汽车品种中最具增长性的,日本的市场基准水平高,而中国大陆和东南亚6国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二、 理解消费者
既然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市场容量十分明确,那么是不是可以马上进入呢?还谈不上。
宝马的第二步市场研究是理解消费者。
首先,对消费者进行社会地位的分层,根据受教育程度、收入、公众认知程度来确定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其次,对消费者的价值观进行研究。传统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家庭、责任意识、社会层级观念、财产所有权等,现代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西方化/世界性的生活方式、教育、多元化等。
以社会分层和价值观变化为纵横轴线,可以知道,豪华轿车的消费者都处在社会的高层,但其价值观可能传统——例如传统企业家,也可能现代——例如新兴企业家、新的职业精英、向上层攀登的年轻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持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前者更看中的是:空间宽敞、后座舒服、安全、耐久,后者更看中的是:空间宽敞、车辆设计、个性、科技。
研究到这个时候,宝马可以给自己定位、而且是针对竞争对手进行定位了:宝马和奔驰一样,都面对处在社会高层的消费者,两者间有一定交叉,但奔驰主要面对传统企业家阶层,代表连续性和社会等级;而宝马主要面对新兴的、现代的企业家、新职业精英、向上攀登的年轻人,代表能量和活力。
三、确定产品项目
知道了自己进入市场的潜力,理解了消费者,接下来就要确定用什么样的产品进入市场。
宝马旗下产品众多,除了通常我们知道的宝马几大系列,还有Mini系列和劳斯莱斯。针对亚洲市场,哪些产品是高度聚焦的?哪些是一般聚焦的?哪些是低聚焦的?
结论是:宝马轿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是高度聚焦的,Mini系列的产品是一般聚焦的,旅行车和摩托车是低聚焦的。
四、 把握市场进入时机
到此,研究似乎告一段落,但宝马依然是审慎的。宝马把进入亚洲市场的节奏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做独立进口商,其次是在当地建立全散件组装工厂(CKD模式),再次是在所在国建立国内销售公司,最后才是在当地建立完整的生产厂。
在建立CKD工厂方面,宝马已经于1976年在印尼,1987年在马来西亚,1989年在泰国,1993年在菲律宾,1993年在越南设厂。
在建立国内销售公司方面,宝马于1981年在日本,1995年在韩国,1998年在泰国,2001年在菲律宾和印尼,2003年在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以合资方式)建立了国内销售公司。
最后一步,宝马要在亚洲建立完整的生产企业。在2003年,宝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开始生产宝马3系的汽车,宝马还计划于几年内在泰国设厂。
宝马选择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原因是,和德国每千人拥有542辆汽车、日本每千人拥有424辆汽车相比,中国大陆每千人只拥有5辆汽车。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有着积极的认知,宝马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代表着豪华和活力。
“豪华与动感的结合”因此而成为宝马在中国的品牌传播口号,而小舒马赫所在的宝马威廉姆斯F1车队的形象正是这一品牌的最好代言者!
宝马还发现,在中国,60%的宝马汽车都是白色的。宝马更将自己的消费者称为“邓小平的孙子辈——改革开放的一代”。根据宝马的预测,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底线在2004年将达到25000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