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一:蟹劵兑换难。消费者为了携带或送礼方便,购买了一些商家推销的蟹卡、蟹劵后,兑换、提货成了难题,蟹劵空转频频发生,有消费者吐槽,去年的蟹劵至今还未兑换。原本活生生的大闸蟹,变成“纸螃蟹”“螃蟹期货”。于是,“养蟹不如卖蟹,卖蟹不如倒劵”,商家、炒家把钱赚走了,甚至手上没有一只螃蟹,也能赚得大钱。而想大快朵颐的消费者,只能望蟹劵兴叹。
套路二:短斤缺两是家常便饭。卖家往往用3两蟹冒充4两蟹,而两者实际价差近一倍;运输过程中,“螃蟹吐泡泡”也被商家作为短斤缺两的正当的理由,有的标注损耗5—7%,有的标注损耗12%,还有宣称损耗20%;用比蟹腿粗的棉绳将螃蟹“五花大绑”,早已司空见惯,浸透水分后,螃蟹增重25%也不足为奇。
套路三:“李鬼”大闸蟹屡禁不止。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近年来备受假冒困扰,“九假一真”,“李鬼”比李逵还多,是市场尴尬共识。且假冒手法越来越多元,从“早产蟹”“洗澡蟹”“旅游蟹”“过境蟹”“亲戚蟹”,到假防伪环、假原产地证明、假专卖店,一条龙服务,宛然产业化。线上专卖店,线下实体店,“李鬼”大闸蟹销售火爆,消费者化大价钱买到的是否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上述种种套路背后,充满精准算计,昭示复杂人性,扭曲商品价格,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这反映了部分商家诚信理念缺失,只顾低头盯住“孔方兄”,不愿抬头仰望“上帝”,无视市场基本交易规则。
责任机关监管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受取证不易、执法成本大、法不责众、投鼠忌器等因素影响,对常见的坑害消费者现象,监管部门经常选择性执法,要么搞“运动式”执法,风头一过就故态复萌;要么高举轻放,将打假演变成“假打”。
要规范大闸蟹销售行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有关各方必须以尊重消费者权益为依归,各司其职,同步发力。特别是商家要依法诚信经营,多点诚意,少些忽悠;多点阳光,少些套路。
卖螃蟹的话,最好是可以保证螃蟹的鲜美,个头大,一般都会有人买的,最好保证口碑。挑螃蟹技巧:看雌雄:“九尖脐十圆脐。”阴历八九月份要挑选雄蟹(尖脐)食用,阴历九月份以后要吃雌蟹。这两个时期的雄蟹和雌蟹营养最丰富,滋味甘美、膏脂肥厚。看蟹壳:壳背呈墨绿色,并有光亮的螃蟹,肉质厚实而壳背呈黄色的螃蟹,肉少体瘦,壳背发红的是死蟹,不可食用。看肚脐:脐在螃蟹腹部,一般脐凸起的螃蟹都是膏肥脂满,而肚脐凹进去的蟹,大多瘦而无肉。看活力:将蟹翻身,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蟹足翻身的,活力足,反之则活力差。看鳌足:蟹螯要舞动有力,若是湖蟹螯足上绒毛丛生,一般都体、健肉多,没有绒毛的,则体弱肉少。看轻重:感觉沉重的质量好,手感轻飘的质量则较差。看脐色:若蟹肚脐两边透出红色,就证明蟹膏满而肥美。新鲜螃蟹较重,在同样大小情况下,较重的说明肉更多、蟹黄更满。挑选时找一只大小合适比较重的螃蟹为标准,然后以这个标准来挑选重量差不多的就可以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