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0.7亿元,其中出口部分合计约 2,747.3亿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510.00
元增至 23,821.00 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60%。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我国居民用于服装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服装市场零售额由 2012 年的 7,021.50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10,217.6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3%。
女装行业对设计能力的要求更高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与男性消费者相比,女性消费者更重视服装的流行度并渴望走在流行的前端,一年四季都会根据流行趋势购置不同的服饰,因而要求女装企业有敏锐的设计嗅觉,能牢牢把握流行趋势,快速对潮流变化做出反应,并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及时把理念变为现实。
我国高端女装行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1998−2010 年我国女装人均消费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人均 43.9 美元,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离欧美发达国家
300−450美元的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正在日益提高,同时职业收入较高的女性人群的增加,将进一步保障女性的经济地位,促进未来女装的消费增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女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差距与年龄区间基本成正比,在20−24岁区间,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性。换言之,当代女性在高收入职业中发展机会较其父母辈而言,与男性更为接近,经济上更为独立,预期也将带来未来女装消费的增长。
消费者品牌意识加强:在消费者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断升级,在选购服饰产品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体现自身地位、个人风格的品牌服装。因此,未来具有品牌价值的服装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线上销售凭借营销费用较低、销售时间、空间不受限制、顾客范围广等优势,在整个服装营销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线下渠道中,商场、购物中心在购物环境、试衣体验、聚集人气等方面则更具有优势,线上线下渠道将高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互联网、智能化渗透:互联网与智能化技术将在制造、营销、零售等多个方面对服装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在制造方面,融合大数据、互联网远程监控、互联网即时数据技术的智能制造技术,将帮助服装企业用更少的人力和成本制造出更高质量的服装产品。在营销方面,通过在线下实体店安装互联网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导购、3D
立体试衣镜等),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优势
1、规模经济
服装企业是有一定规模经济壁垒的。通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相对规模,获得采购定价权,从而摊薄固定成本。比如说,一家新创业的线下服装企业,前期最大的成本是管理和开发成本,下单量越来越大,供应链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做100件和做1000件的成本是差别非常大的。
2、用户习惯。
在没有电商的时代,找到一个款式的难度,只能通过实体店,实体店没找到就找不到了,但现在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服装款式,直接打开淘宝拍立淘,立刻能找到非常多相似的款式,而且还能立即比价,搜寻成本几乎为零。
劣势
1、市场恶性竞争加剧
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在经历全球经济危机后,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加快中国市场拓展的同时,以出口为主的传统服装企业也开始逐步转向国内市场,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促销打折、同质化竞争、渠道建设等行为增多。
2、知识产权保护滞后
产品的款式设计、品牌的形象标识是品牌服装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而国内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知识产品保护制度滞后、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不足的问题。服装行业的加工制造门槛相对较低,且产品的款式、色彩等设计较为直观,行业内抄袭服装款式设计、盗用知名品牌的侵权行为仍普遍存在。
扩展资料:
服装行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