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发行的具体流程上,一般是由出版社的签约漫画家确定主题后开始创作,然后在漫画期刊上连载;如果读者反响热烈,就会推出单行本。杂志和单行本都是出版社通过流通商,直接发送到书店和报刊摊。这样,出版社和流通商各司其职,效率很高。
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在日本,动画与漫画经过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在均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产业,彼此各成体系,同时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的吉川明伸介绍,“市场反应良好的漫画连载或单行本,常常会被改编成电视动画作品,如果在电视台播放后反响很好,还会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经过出版市场检验的畅销漫画,被改编为较高水平的动画作品,成功率会大大上升。”这是因为,一方面,成功的漫画连载已经培养了一批固定的消费群,由此改编的动画就有了一定的市场保证,从而减小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由漫画改编的动画节省了动画人物设定、情节设定等环节,也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
日本动画片的制作模式是多方投资,共同分摊风险和分享版权。据大岛景宏介绍,赞助商一般都会与广告代理商订立年度广告计划,广告代理商拿出赞助资金总额的80%给电视台,电视台将所得的40%拨给企划公司,企划公司再将所得的76%交给制作公司,用于制作动画。然而光靠这些钱是不够的,企划公司会采取各种方法增加收入,以便追加投资。譬如,授权给玩具公司、授权给音像制作公司、授权地方电视台播映、授权电子游戏厂商等,从中获得版权收入,并用于追加投资。吉川明伸补充说,这样的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多方投资,降低了各自投资风险;二是可以在制作前期,各投资主体互相协调配合,制订出一个完整的运营计划,例如约定在特定时间段电视台播放某个电视动画片,从而也可使某个衍生产品在相应的时间及时向市场推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六一说,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投资取得回报,因为电视台、音像发行商、出版社和衍生产品制造商,甚至分销商一般都是在确保投资能够回收70%的情况下才参与投资。
目前,日本最新的模式是成立临时制作委员会,以吸引风险投资。这种模式下的动画片版权由大家协议而定。大岛景宏认为,这也是日本动画片生产的一个特色所在,其好处是风险分散、利益共享,不利之处是动画片制作完成后,局外人购买版权时手续繁琐。
日本动漫产业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在其产业链上,虽然每个环节都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但消费市场不仅没有饱和,反而在不断扩大,而且产业链里任何一环受欢迎,都可能变成产业链上其他的产品形式。比如,一个游戏受欢迎,那么就可能推出与这个游戏同主题的动画。不过,最主流的形式还是由漫画杂志改编为电视、电影,再改编为游戏和衍生产品。在这个产业链形成后,受众因为看了动画,觉得有意思,再转向同主题的游戏,或是因为看了电影,再转向同主题的杂志或单行本,都是很常见的事。
马桂林形容说,在日本动漫这条产业链上,有着多个散发不同光芒的珠子,因为利益相关,形成了产业链;而只有当各个珠子的专业能力很强且达到均衡时,才能很好地咬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漫画作品本身需要有足够的衍生能力;杂志是一个足够强大的传播平台,能够积聚人气;出版社足够专业,其推出的单行本,可以像塑造明星一样塑造漫画形象;电视台有良好的运营能力,保证动画播放时段能够赢利;临时制作委员会能统筹安排,使制作公司创作出符合受众期望的动画作品;衍生产品制造商有营销能力,找到消费对象并卖出产品。这样就整合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2004年日本共生产了电视连续动画片233本,上映电影83本。动画片每年产值约为966亿日元,在日本约500万亿日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虽仅占到五千分之一,但其在日本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远远不止这个数额。譬如,动画片在流通领域的产值为3739亿日元(2003年),包括电视节目播放收入1898亿日元、影院动画的票房收入377亿日元、影像制品1464亿日元。
统计显示,日本动漫产业中的游戏产品产值更是高达11244亿日元,游戏业的从业人员约6万人,每年游戏软件的开发数量都在1000部左右,其中《皮卡丘》一个游戏软件在2002年一年中就售出了360万套。
市场潜力巨大的衍生产品
衍生产品指利用漫画、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造型,经授权后制成的商品。马桂林认为,动漫本是一种文化消费品,而衍生产品,因为让动漫产品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就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产业空间由此延伸到物质层面,商业空间和经济价值张力被开拓。举例来说,动画片中的《皮卡丘》,光是一个角色的形象版权,每年就高达1000亿日元,超过了整个动画业的制作产值。
一般而言,动漫产品的制作因为成本比较昂贵,投资回收周期也就相对较长;而以动漫形象为基础的衍生产品却因成功动漫形象的广告效应,投资回收周期短且利润丰厚,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在日本,有40%的动漫产值是衍生产品创造的。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04年,日本用手机下载漫画、电子小说、故事等图文类内容的市场已从2003年的1亿日元增至12亿日元,通过手机下载的图文类内容中有一半是漫画。2006年5月,就有500万套漫画被下载到日本三大电话公司的手机上。
从战后日本动漫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出版、电视、电脑、网络、手机,每一次科技发展的新浪潮都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前进。因此,在动漫产业未来发展中,虚拟技术和网络科技与动漫艺术的结合可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归根到底,衍生产品作为动漫产业链比较末端的一条,常常仰赖于其原始动漫形象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成熟、发达的日本漫画和动画产业也为后续衍生产品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消费者基础与人才培养
据日本智库三菱研究所调查,喜欢动漫的人在日本占87%,而持有与动漫形象相关产品的人占84%。喜欢动漫的人已不止于青少年和中年,近年来,动漫产品开始进入老年人的生活,在东京郊区一所养老院里,近一半的老人热衷于动漫产品,以至于成立了“动漫欣赏会”。
仅以2004年广岛国际动画节的入场者年龄为例,统计数字显示,入场者中10岁以下占2%,10—19岁占13%,20—29岁占25%,30—39岁占28%,40—49岁占17%,50—59岁占10%,60—69岁占3%,70岁以上占2%。如此分散的年龄分布,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动漫的消费者基础之雄厚。
作为创意内容产业,人才也是决定日本动漫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六一认为,动漫人才既要有创造力,又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有基本技术,又要有专门学科知识。吉川明伸介绍说,日本出版社承担了一部分培养漫画家的作用,他们会发掘新人新作,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在动画领域,日本有许多动画大专院校,动画人才毕业后还会进入大动画公司工作学习。
大岛景宏表示,“动画是靠画出来的”实在是很片面的认识,日本动画业的核心是在全国有几百名导演,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如脚本创作、角色设计、作曲配音和剪辑等,合理的人才结构才是最重要的。日本动画公司约有440家,其中具有整片制作能力的不过50家,其他390家都是协作配角,从而组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产业体系。
日本政府近年来也加强了对动漫产业人才的培养,如在东京大学开设培养动漫人才的研究生课程;培养具有商业头脑的制片人和创意师;鼓励学校资助设立研究生院、专门学系和学科;实行人才培养战略与教育研究体制的改革;充实教育内容,编写新教材;支援留学、研修等。
通信营销从字面上说,其实就是经营型企业的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不直接见面的情况下通过电视、电话、网络、目录,直邮等通信手段完成商品的订货、配送、收款、服务等一系列销售行为的概括总称。其实到现在目前为止这么多年,国内类似的词非常多,比如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支付营销等等,只是我觉得这些都只表示了通信营销的某个侧面,都是从一个自己关注的侧面来看通信营销的全貌。这里我只想把对通信营销的理念从各个角度进行一个叙述。通信营销有两个强调,一个是强调通信,一个是强调沟通,而不象有些营销方法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理论。目前有很多企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客户的忠诚度,推导企业客户忠诚度是多少,一些大企业花了很多钱来做这个事情,其实我倒是觉得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忠诚度能说明什么问题,还不如商品重复购买力这个更能说明企业的实力。通信营销有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通信营销是非常重视客户的生涯价值的。表现在当你成为客户以后,通信营销会反复的对客户实现销售,然后把客户的终身价值开发出来,这是通信营销的特点。这是跟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也是通信营销最大的魅力所在。通信营销有一个目前所有营销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它是可以预测销售的。大众营销,企业做了很多广告,广告到底有什么效果,看不出来,也很难统计。而通信营销则是做了一个广告,针对本广告每一个响应的成本是多少,打的电话花了多少成本,一个定单的成本是多少,它可以算得非常精确,企业可以根据现有计算的精确结果,制定下一步行动指南。可精确计算性使得通信营销可以作为一种非常科学的营销手段,这是其他营销方法所不具备的。通信营销有以下优势,首先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渠道,节约流通成本,国内很多流通成本是非常高的,有的甚至达到50%,很多大量的钱是花在流通的渠道上。但是通过通信营销这种模式,可以直接把渠道成本节约下来。 另外通信营销,可以精确的记录客户所有购买的历史,联系的历史,通过分析,实现客户的重复购买,挖掘客户的生涯价值。 现在很多生产经营型企业特别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应该生产多少,这样的信息大众营销是无法收集的。通信营销注重客户的需求,细分客户,企业时刻都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企业提供的产品跟客户想要的是不是一样,这是别的营销手段无法做到的。 通信营销因为它跟客户直接的沟通,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可以推销企业的服务和理念,这又是其他营销方法无法做到的,直接的沟通可以帮助企业留住老客户,多方面降低企业的成本。 既然通信营销有这些方面的优势,哪些企业适合从事通信营销呢?不是所有的经营型企业都适合通信营销的。因为通信营销在具有强大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现有传统渠道造成伤害,会与之构成竞争。但是以下企业比较适合做通信营销,首先是对现有渠道不满的,想改变营销方式的,想换一个新的渠道的。 通信营销模式的优势,不但吸引了许多大型企业,同时很多小企业,中小企业借此一下子发展起来的例子在国内外也是比比揭示。因为通信营销的进入成本比较低,一旦中小企业有好的产品,好的营销策划,也可以通过这种营销模式迅速成长起来。 通信营销的另外一个理念是多媒体整合。这里提到的媒体我称之为媒体通道。因为传统的媒体是单方向的,而这里提到的媒体,被称为媒体通道是一种双向的沟通。下面比较几种在通信营销中应用的渠道优缺点。电视广告的优势在于广泛性,受众非常广泛,视觉冲击力感染力非常强,但是成本非常高,无法个性化。平面广告受众有限,但是价格比较优惠,你可以用一个整版介绍的非常详细,而且它的特点是比较长的保存,电视购物是看完了就忘了。电话外拨也是一个在通信营销模式中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话术设计的合理,沟通的效果非常有效。国内现在目录销售用得还很少,目录销售的优点是非常方便,客户可以在很轻松的情况下阅读,这是网上购物做不到的。网上购物毕竟有一个电脑,坐在电脑前可以看,目录在车里头,或者很多地方,装在包里头。留住老客户,目录是非常好的办法,可以使客户经常感觉到企业的存在。现在国内比较多的使用的是短信,短信便宜,而且很快速,也是一种软性的联络客户很好的方法。 网站是成本最低的,24小时,你只要几万块钱建一个网站,不要人维护,不限时间和地点,所以现在国内的公司都会做,都会积分,都会鼓励大家上网,因为它的成本比较低。 总结起来电视购物的特点,它是表现力,号召力比较强,成功率也比较高。弱点是成本比较高,电话也是号召力和针对性比较强,成单率比电视还要高,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成本低,平面可能是便于保存,目录针对性非常强,因为像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刚才说的购买四次,五次,很多是通过目录来看的,它的目录分得非常细,有针对老年人的,孩子的。针对性做得非常强。另外它很方便阅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体通道没有好和不好之分,关键看如何使用。通信营销适合什么样的产品,概述起来我认为适合做一个在时空上有一定垄断性的产品,否则的话,电视上打广告,别人都有这个东西,你可能在帮别人卖东西,这个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你如果想在电视打广告来卖东西的话,产品必须有一定的垄断性,否则的话,你的成本不会收回来。 再一个,因为通信营销强调沟通,而且是有专家来进行沟通,或者专业的广告进行沟通,所以可以把产品的优势很详细的介绍给客户,因此通信营销适合那些需要解释和推荐介绍的商品。还有就是不方便到商场买的东西,比较大的东西,比较小的东西,或者一些不好意思去买的东西。 通信营销关键是可重复性购买,对于那些不断消耗,可以重复购买的商品可能比较适合电视购物和通信营销这个模式。 实际上通信营销还有一个必须要转变的观点,因为现在的企业,尤其是电视购物的企业,大家都在推销自己的功能,或者推销自己的产品,要实现客户的重复购买,不光只是做好推销产品工作。通信营销首先要推销一种理念,理念说起来比较虚,但是可以落实在服务上。服务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整体的服务水平,这是在超市里卖东西,无法做到的,因为超市的服务水平是没法控制的。通信营销属于直销范畴,既然是直销就有人去卖,这样从每次打电话,联络,到定单,送货,收款,甚至到回访,还有客户投诉,每一次接触都让客户感觉到专业和热情的服务。现在消费者也很挑剔,一次服务不好的话,或者让客户受到伤害,客户可能一辈子不会买你的东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可能会对你的客户造成伤害,所以每次联系都必须做到很专业,这样才能保证不断的重复购买。 通信营销,为了取得客户信任,要建立完善的退换货机制。重复购买的决定因素是要让客户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比如采用会员的折扣,积分换商品,这个在很多别的行业也能看到,非常有效的,包括一些促销,搞一些特别价格,让客户感觉到在你这里,我受重视,我在你那里买东西非常实惠。另外通信营销需要经常给客户,要维护客户,要经常使用一些小的技巧,给客户一个惊喜。比如有的时候抽奖,送小礼物,代金券,新产品折扣,甚至一些企业做得比较多的,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问候等等,给客户一种惊喜,通过这个来打动销售。 以上是我对通信营销的理解,首先是多媒体的整合,要有合适的产品,要有数据库,要注重服务。中国的电视营销模式,我看媒体涨价以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现在从我了解的很多信息,像我刚才说的这种模式,很多企业都在做,包括一些国外的企业,就是在今年,可能在下半年,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模式作为进行销售的方式。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