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是啥?为什么会如此火爆?
盲盒,物如其名,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很多盲盒粉丝为了能集齐全套,不惜砸下重金。
盲盒营销最初大量用于二次元领域的手办销售,由于二次元用户IP忠诚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营销快速刺激产品销售,挖掘用户的消费潜力。
盲盒营销需紧抓当下用户消费心理 :
系列产品满足收藏癖好
未知诱惑激发赌徒心理
作为炫耀与交流的社交货币
其实,“盲盒”在餐饮与食品相关市场中并不是新鲜事,很多80后记忆中的小浣熊人物卡其实就和盲盒拥有类似属性。
当代年轻人爱买盲盒是对未知有所期待,以及喜欢带有噱头的产品,盲盒背后的营销秘密是抓住了人的特质,以及隐藏了营销的广告。
盲盒本身就带有赌的成分,非常的不确定里面会开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人都喜欢这种不确定性,非常想知道里面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而且现在很多人会在网上晒一些自己从盲盒中开出来的东西,就会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幸运儿,于是也会购买盲盒来看一下自己是否会中奖。而且人们也非常害怕失去,如果一个盲盒没有开出好东西,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就会有一定的损失,他会继续购买,以图避免这种损失。
现在年轻人对于物价没有什么概念,对于一个产品的价值没有把握,就会购买盲盒这种注定要亏损的产品,而且很多人对于盲盒中的产品价值有错误的估计。很多人买东西并不是看中它的实用性,现在是一个营销时代,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有好的营销就会特别火爆,很多年轻人买盲盒可能是看了开盲盒的视频,短时间内被吸引,头脑一热就去买个盲盒,有一些视频是真实评测,但大部分只是商家打的广告罢了,现在的广告不像过去那么直接,很多都是打着评测的名义出现。
盲盒背后的营销主要是创造需求,同时抓住了很多人对于未知有期待这一点,大部分盲盒都没有什么用,但他们总能创造一些需求,比如玩偶盲盒,节日礼品盲盒等等,这些盲盒中的东西,其价值要低于购买盲盒的价格,与其购买这种盲盒,不如直接买类似的产品。盲盒和彩票是同种性质的产品,彩票的噱头就是巨额大奖,盲盒的噱头是里面小概率出现的好产品,和普遍出现的低价值产品。自古以来只要营销恰当没有卖出不出去的产品,连思想也能够通过营销输出。
所谓的盲盒营销,实质上就是利用购买者看不见盒子里面的东西,然后放上不同的物品。消费者凭借自己的受气来抽取或购买,运气好你购买的东西远远超过你付的钱,运气不好的话,你得到的东西的价值是远低于你给的钱。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盲盒,但正是利用了这种随机性,让消费者没有打开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自己能否有运气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正因如此,从手办盲盒到化妆品盲盒,再到文具盲盒,盲盒这一营销方式换汤不换药,依旧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究其走红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利用消费者好奇和以小换大的侥幸心理。很多购买盲盒的消费者都有这样两种心理,一是对看不见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商家会设置限量版与隐藏款,让消费者越发好奇,究竟那些稀有款是什么样子。二是在购买盲盒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成为最幸运的一个,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可以抽中最好的,并且能够物超所值。虽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可这种让人抱有以小博大的侥幸心理却成为了购买盲盒最大动力之一。
第二、盲盒社交成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尤其是二次元或某些品牌的铁粉,会不自觉将购买盲盒与社交、分享挂上钩,由此获得一种虚无的成就感。比如有的人沉溺于别人对自己的羡慕中,于是宁可花很多钱购买很多盲盒,也要抽到稀有款,以此来成为自己身份的某种象征。并且在社群或社交媒体中分享后,只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优越感,然后促使他继续购买,以求维持这样的社交活动和网络成就感。
第三、IP化和联名,增加了盲盒的文化价值。如果只是一个不值钱的小玩意,或许作为盲盒的形式销售并不会吸引很多人。但一旦赋予了IP的概念或者与大品牌进行联名,如在某些手办的系列盲盒,旺旺自己退出的民族罐等等,都是利用IP和联名品牌本身的名气,然后通过盲盒的方式,饥饿营销以获得高销售量和一定的溢价。既增加了盲盒本身的价值,也增加了其品牌价值,更容易激起观众的购买欲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