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桔单车竞品分析

青桔单车竞品分析,第1张

前一段时间参加了一个产品设计大赛,大赛的内容是滴滴青桔单车用户成长体系的设计。结束比赛之后自己也进行了复盘,希望把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进行整理。今天先整理竞品分析的部分。

因为是比赛,在赛前也看过滴滴方的大赛宣讲视频,他们也希望通过比赛的方式收集更多有创意、好玩并适合于滴滴的点子。所以尽管滴滴已经有了一套成长体系(实话实说,这套成长体系并不理想),我们组还是毅然决然的准备抛弃原有计划,另起炉灶。

设计讲究以目标为导向,这个思想应该贯穿在整个设计流程中。既然我们的目标是设计用户成长体系,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游戏(或游戏化运营的其他产品),结合青桔的产品特性——代步工具、出行工具。我们在最开始挑选了以下几个竞品:

计步类手游:蓝星环游、Walkr、Wokamon

成功的游戏化运营案例:蚂蚁森林

曾风靡一时的佛系手游:旅行青蛙

我们希望我们所设计的用户成长体系是简单、轻盈,有趣的。它拥有很强的信息传透露,用户不需要费尽心思找信息。它最好对用户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不是为了单纯的数值增长而使用。因此,我们得到了如下几个竞品的筛选维度:

1、体系机制的难易度

2、趣味性

3、信息的传透率

4、对用户的意义

对比结果如下

由结果可以看出,蚂蚁森林和蓝星环游最符合我们的标准。

又因为,青桔目标群体为年轻的90、95以及00后,他们的特征是有主张、有态度、有个性。青桔的Slogan是:探索 无限可能。它也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几个词语分别是:简洁、人性、环保、年轻、新奇。

因此,我们以探索、有趣、环保这三个词作为维度,定义直接竞品和间接竞品如下:

直接竞品:蓝星环游

间接竞品:蚂蚁森林

因为打算往游戏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选用“上瘾模型”进行竞品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创造“新”的东西,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改版。竞品分析的关键在于“比较”,在没有对应功能的基础上如何做比较?我们的做法是:既然没有东西可比,那我们就通过竞品,看看我们可以怎么做。

外部触发与内部触发可以提示用户进行下一步行动,而决定用户是否行动起来的另外两个因素是:动机和能力。用福格行为的模型公式体现即为B=MAT。B代表行为(Behavior),M代表动机(Motivation),A代表能力(Ability),T代表触发(Triggers)。我们会从动机、能力和用户路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上瘾》一书中介绍到,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1、社交酬赏:人们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励;2、猎物酬赏:人们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3、自我酬赏: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 *** 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我们也根据这三类酬赏对竞品进行分析

用户对某件产品或某项服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对该产品或服务就越重视。让用户投入有以下四种方式:1)让用户改变态度;2)点滴投入;3)储存价值;4)加载下一个触发

最后,视觉表现直接影响了用户是否愿意使用该产品(功能)。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决定了你愿不愿意去了解TA有趣的灵魂。通过分析视觉表现,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容易被什么样的风格所吸引。

小结

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被产品种类和我们的思维束缚住——无论自己要做什么功能,都习惯性的先从同类产品中寻找竞品。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失去了一开始的目标。

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寻找竞品呢?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我们要做的产品(功能)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功能)?(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3、市面上,与我们的目标相符,并且在我们将要做的产品(功能)方面做的最好的产品是什么?

4、找出的这个(些)产品就是我们的竞品

最后想说的是,所有的分析模型都是工具。工具是死的,但使用工具的人是活的,事情背后的逻辑是可推理的。不要拘泥于工具和现成模型,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推理,去判断。然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推荐:

我在做本次竞品分析的时候阅读的一些文章:

1、实例分析:了解上瘾模型四个阶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391920060623257&wfr=spider&for=pc&sShare=1

2、如何设计出高转化率的社群?你得先搞懂上瘾模型的4大要点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4418295.html

最近青桔单车的一份成绩单简直有些优秀——

据郑州城市管理局2019年第三季度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管理情况考核结果显示,青桔单车位列第一,这也是青桔继一、二季度蝉联第一后实现的“三连冠”。

其实不只是在郑州。成都、昆明、合肥、洛阳……青桔单车在多个城市的线下考核评比中均名列前茅,俨然是共享单车里的“考霸”。我感觉那些总在考评里“垫底”的共享单车,迫切需要抄一下青桔的作业了。

青桔单车的致胜秘诀到底是什么?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于青桔单车团队所采用的细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确保车辆摆放整齐,与城市交通相得益彰的基础上,再通过现场调度,对车辆热点区域比如对热点商圈、市内 旅游 景点的车辆进行及时补充或分散,确保青桔流动畅通。

其中运维师傅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运维师傅们可以说是不眠不休,从午夜时分就开始工作。无论是北京、成都这样青桔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还是济南、南宁这样的青桔“新同学”,都是通过运维24小时不停转的运筹帷幄实现了用户的一路畅骑。

青桔单车的运维团队有口皆碑,原来依靠人力也能达到精细化作业。因为团队的经验是通过在不同区域、不同交通峰期一辆辆车子搬运的实际过程中获取的,这往往比机器的计算和预判更有效。不过青桔还是为运维团队配备了优良的高 科技 辅助,双管齐下,更显真章。

比如滴滴大数据的支持,就对青桔单车的投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初青桔落地昆明,就是通过分析单车运行轨迹和热点使用区域,滴滴大数据最终给出了一个最适合昆明的投放方案。总之就是只要需要它,它就能出现在你周围。

另外一点必须要说一下,今年9月青桔单车发布的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GEO系列新品共享单车。光听上去就很厉害,我感觉青桔是在用人造卫星的技术力量研发新产品,骑上去简直是要“腾云驾雾”了。

据说这款新品采用的是“智能中控+分体锁”的技术,连手动关锁的步骤都帮你省了,可以直接在app里给车上锁。但相应的,你必须要把车停在指定地点。要是想像往常那样,街边路旁随便一停,超智能的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可不答应,必须把车停对了地方,才能落锁结算。这样一来,青桔单车后台可以实时追踪单车动线,也能降低资产运营损失,提高车辆使用率,减少运维成本。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超精细化的智能调度管理,城市的交通会有更显著的提高。北斗芯片把青桔更好地收纳在街边路旁,使其成为隐形但又看得见的便捷交通方式。同时,也可以培养骑行用户规范用车的自律与责任感。

说到这儿,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感受一下安装了北斗的青桔GEO系列单车到底有多神奇。而要等到GEO系列广泛使用,相信“考霸”青桔还会继续所向披靡,拿下更多城市考评的第一名。

撰文/蓝 科技

继共享单车创业热潮退潮后,共享经济的概念依然热度不减。无论是“三电一兽”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如火如荼,还是共享 汽车 的初现苗头,又或者是共享电单车的烽烟再起。都仿佛预示着,共享经济里面,依然有令一些企业垂涎三尺的肥肉。

以共享电单车为例,虽然其消费场景与共享单车几乎一致,都是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因为城市管理政策、电单车的造价成本、维护成本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无法与共享单车相提并论,因此在其推进的过程中,并未像共享单车那样来势凶猛,而是一波三折。

从3-5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滴滴、美团、哈啰三大巨头对决,共享电单车这个创业领域,可谓好戏连台,看点十足。那么,共享电单车这个“慢行业”为什么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呢?本文将通过多个维度的分析,来追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资本血拼之下,共享电单车行业增长强劲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规模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52 %。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数量将超过800万辆。由此不难分析,共享电单车行业,将是一个即将出现爆发的大市场。

而且,从2020年共享电单车的动向来分析,以上预测并非毫无依据,也正在逐步得以印证。

4月初,青桔单车融资超1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将主要用于共享两轮车的扩大投放。实际上,滴滴的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组合投资的构想,在其推出青桔单车时即已初见端倪。而且,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与街兔电单车,也几乎是同一时间推出的。2019年6月,滴滴即将上述两个归属的单独的事业部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两轮事业部。

无独有偶,期间美团单车也被曝在电单车方面动作频频。据36kr报道,美团于2月份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企业下单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订单。其近期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二季度已向市场投放电单车30万辆,这也说明,此前传闻的美团重金加码共享电单车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而另一方面,有公开数据显示,巨头哈啰出行早在2017年即已进入两轮车共享业务,目前仅电单车业务即已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占据的市场份额约达到70%。据了解,其助力车业务已经成为哈罗的现金奶牛。

由此可见,三大巨头都瞄准了这个一度被人唱衰、甚至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共享电单车行业。而且,也都采用了比共享单车更为坚决的投资策略,大有与竞争对手血拼,拿下这个十分难啃的大市场的决心。只是,三家巨头都来头不小,而且谁也不甘示弱,恐怕这个战场又要烽烟再起。

共享电单车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共享电单车的市场之所以被“旧事重提”,无外乎是一些行业前辈在屡屡碰壁、做了嫁衣裳之后,一些头部企业的不甘心心理使然。

毕竟,与共享单车项目相比,共享电单车具有使用率与客单价的优势。仅仅从共享电单车企业的现金流来源来分析,都是一桩划算的生意。众所周知,很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半路折戟,就是死于缺乏现金流,在缴纳押金的形式被广受诟病并不断取缔后,企业如何回血成了最大的难题。

而投放单车或者电单车的过程,本身也是企业烧钱、比拼资本的过程。因此,相对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具有快速回血,以及更大盈利空间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也不难理解,很多企业都会看准这块市场大蛋糕,甚至连并不缺钱的互联网巨头也趋之若鹜了。

以美团入局该领域的目的为例,就可以对共享电单车成为巨头纷争之地的原因窥见一斑。美团CEO王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美团的成功,源于他及美团践行的长期主义。

据其在前期公布财报时的电话会议,王兴认为共享电单车巨头高频消费场景的特征,可以弥补美团用户对于平台业务需求频次不足的问题,对于美团的长足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而对于滴滴、哈啰来说,本身就是出行行业的佼佼者,当然不会在这个前景广阔的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后退半步。因此,也就造就了三大巨头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在笔者看来,这种局势,甚至可能导致三大巨头的共享电单车业务长期共存,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持续胶着。

加上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超2亿次,而电单车的日均骑行需求则达7亿次,频率远远高出共享单车。而在计费方面,当前市场滴滴、美团、哈啰三家共享单车计费基本统一在30分钟1.5元,电单车则基本为20分钟2元。

因此,可以预见,在该行业结束大批量投放电单车的野蛮生长阶段后,也极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当企业前期的大规模投放策略落地后,因为其进入正常运转,而开始盈利赚钱。

只是,这个市场尽管足够庞大,却并非投资者与入局的企业说了算。近年,共享电单车之所以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如火如荼,而是磕磕碰碰、走走停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家交通、环境相关政策的影响,而在推进整个行业前进的过程中,甚至有些步履维艰。

新战场的新挑战:共享电单车的扩张之困

与共享单车的哀鸿一片相比,共享电单车除了头部企业之争外,也有一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在下沉市场活得很滋润,甚至一些传统的电动车制造企业也加入到这个竞争行列。笔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雅迪、爱玛、新日、台铃、立马、欧派、新大洲、宗申、松吉、小牛等多家电动车整车企业已经进军共享电单车领域。

因此,如果你经常到三四线城市走一走,你会发现这些城市的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人们骑着蓝色、黄色、青色、橙色、绿色的电单车一闪而过,风驰电掣。 时尚 轻盈的车身设计、比单车更快的速度与 *** 控感,是共享电单车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在内线城市,除了哈啰、滴滴、美团的电动车外,目前最常见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是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这也说明,几番洗牌后,已经有一些共享单车品牌成了牺牲品。

与共享单车对比,人们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印象,在夏天更为深刻。

甚至有网友谈到共享电单车的好处,这样调侃:炎热的夏天骑单车容易出汗,而电单车则因为速度快,十分凉爽宜人。由此,共享电单车,似乎正在成为解决二三线城市用户3-10公里短途出行问题的必备交通工具。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是像滴滴、美团、哈啰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共享电单车规模化发展的瓶颈,进入了快速扩张的困境。

而这个困境,主要来自于共享电动车的安全性以及日常运营,也由来已久。实际上,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发布规定表示,“不发展”或“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而2020年上半年,随着入局者投放车辆的动作加大,“约谈”、“整改”、“叫停”等再次成为共享电单车领域的热门词。

这也表明,即使是还在风口的共享电单车,终究还是难以逃脱被国家政策、规范监管的命运。而且,其过去一直存在的安全、运维问题依旧是行业难题。

例如,在车辆运维方面,仍有用户吐槽共享电单车找车难、电瓶没电、车辆定位不准等问题。而近期,网络上传播着不少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清退共享电单车的视频。共享电单车的无序停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更影响了城市的交通与安全。

除此以外,因为共享电单车的行车速度快,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电池充电、短路造成火灾事故也逐渐增多。这也是共享单车创业项目推进最大的阻力之一。

据工信部公示内容,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为此,工信部也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电动车(含新能源 汽车 )等的报批文件,对于相关事故隐瞒不报,进行暂停上公告等严肃处理。

由此可见国家整治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辆的决心。但是,在互联网 科技 快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为此,各大参与共享电动车竞争的企业依然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

实际上也是如此,鉴于共享电动车未来将走向挂牌出行、实名认证骑行等更新的、更高 科技 的出行方式。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管制方面的应用与不断成熟,这些现实问题也终究会得以解决。而各大企业所争夺的,将是一个超级大的流量入口,更是一个相对某些领域更为高频、更有可能带来商业化盈利空间的新行业。

由此可以预见,如果以上提及的安全性问题、运营问题都能通过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 科技 得以解决,共享电单车的大范围普及,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可期。

(图1、3、4来源觅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21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