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龙凤喜饼”直径比碗大,上有龙凤呈祥图案,中间由芝麻、糖、香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金黄、松酥爽口。如今的黄石港饼,据说跟它一脉相承。
清朝嘉庆年间,距黄石市约四十里的大冶县刘仁八地区有一家刘丰泰杂货铺,店铺里有一名叫刘合意的糕点师。为了招揽生意,他在龙凤饼的基础上,加用桔饼等原料,并在饼的两面粘上芝麻,这便是合意饼。
又传说到了同治年间,大冶县木排商人殷华在和马礼门合伙驾排到苏州一带经商。一次,殷、马二人驾排顺流而下,行至黄石港一带,由于木排行水迅猛异常,躲闪不及,一下将迎面驶来的盐船撞翻。盐商不依,官司一直打到京城。殷、马二人怕打输官司,进京时特意选了当地名产合意饼作礼品。到京后,殷、马二人便将合意饼奉送给所有官员,并附诗一首:
排来如山倒,行船似燕飞。
鸣金三下响,为何燕不飞。
同治帝见到此诗,觉得有理,于是断木排商无罪。官司打赢了,木排商有心以厚礼敬献皇上,无奈为打官司已耗资千贯,囊中空空,只得斗胆将合意饼献上。不料,同治帝尝后大悦,对这酥松爽口、香气四溢的合意饼赞不绝口,欣喜之下,赐名如意。所以合意饼又叫如意饼。后来以产地为名,称为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是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名特产品,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外地人来到黄石买黄石港饼一般会考虑上窑批发市场,上窑批发市场品种齐全,交通便利,附近美食居多。斜对面就是黄石轮渡。在市内乘公交1、4、10、12、13、20、25路车在上窑华中福康车站下车即到。
港饼原身是清代嘉庆年间糕饼师傅刘合意做的合意饼同治年间,木排商人带港饼作为路上充饥之用,不小心撞破盐船起了争执打起官司,闹到京城,木排商人将港饼作为贡礼献给了文武大臣,再传到皇帝那里皇帝品尝后认为口感极佳,港饼声名大噪。此后,港饼多在黄石港口出销,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作“港饼”。港饼的由来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湖北地方曾流传一种龙凤饼(即喜饼)。刘丰泰杂货铺糕饼师傅刘合意,在龙凤饼的基础上精制细作,饼香酥可口,为当地农村男女订婚、娶媳招婿的一种必备的礼品,此饼就以作人的名字命名为“合意饼”。
清代同治年间,木排商人殷到长江上游贩木材,木排行至黄石港江面撞破了一只盐船,双方争论不休,后来官司从地方打到京都,木排商带着“卫生麻饼作充饥食用,并作为贡礼,奉送朝庭有关文武大臣,由于此饼香酥芬芳,味美可口,被皇帝得知,要求排商献上“贡饼”。
皇帝品尝后,极为好感,木排商趁机呈上状词,皇帝看后,觉得木排商有理。排商打赢了官司,而“卫生麻饼”也因此扬名京都。后来在大冶、黄石港、石灰窑几家开始了私营。
清代后期,黄石港镇建立,黄石港地方的港饼生意越做越大,因此也愈发出名。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性的称之为“港饼”。
截至目前2023年2月16日,黄石港饼市面上一直有得卖。黄石港饼作为传统老字号美食,最好选择一些大品牌,如老下陆章儒村的益朵黄石港饼味道不错,知名度也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