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狂人”叶茂中因病去世,年仅54岁,他曾策划过哪些经典广告词?

“广告狂人”叶茂中因病去世,年仅54岁,他曾策划过哪些经典广告词?,第1张

你可能不知道叶茂中是谁,但是你一定听过这些广告词。“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儿”、“洗洗更健康”、“营养还是蒸的好”,还有最近我们依然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等,很多经典的广告词就出自他的手,可以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这些经典的广告都是出叶茂中之手。他是我国著名的广告人,接触过市场营销人说起他都是非常的佩服。可惜天妒英才,他因为癌症晚期,在2022年1月13日于上海去世 ,年仅5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大量的工作经验 ,正是创作的高峰期。他的离去是广告界的损失。

在他从事销策划这三十多年的生涯中,给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很多企业因为它的广告,知名度和销售量有了大的提高。他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广告词的设计,还包括产品推销的方方面面。我们非常熟悉的真功夫,他的前身当时只是是叫金种子。当时在广东东莞只是有几家小店,叶茂中从三个方面对这家餐饮进行了包装。1.品牌标志采用了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形象。2.餐厅的名字从金种子改成了真功夫。3.并且写出了著名的广告词“营养还是蒸得好”。在这系列 *** 作下,用了六年的时间。在全国有540家营销店,效益非常好。

他的广告策划理念也曾引起业内人士的争议,觉得他这种反复重复式的广告形式不但缺乏美感和欣赏价值。并且还有扰民的嫌疑。但是叶茂中认为广告就是要不断地重复,记住这个产品,并且明白是干什么的。当你需要的时候就会想起。实践证明他的营销方式和理念还是很成功的,并且影响了一代人的广告策划理念。

别以为叶茂中是神人,策划一个企业就成功一个,其实不是。他说,“创意的80%,是靠脚走出来的,20%才是策划人的智慧”。这个非主流的营销大师,用一种带有狼性特征的营销战略、战术,帮助200多家中国企业成功的同时,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企业危难之时,只要洞察需求,并拒绝平庸的竞争方式,总会有出路。“不比稿,不议价,不主动找客户!不管你的企业规模是大还是小,策划费对谁都一样。附注,你还必须亲自到我办公室来谈。”按照叶茂中的话说,他在做策划的时候,坚守两条底线:第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第二、没有好创意就去死。这大白话听起来,让人非常舒服,让那些出了策划费的老板,心里有了底。 事实上呢?经过被叶茂中策划过的公司,几乎都一飞冲天:小企业变大企业,大企业变超级企业。不过,只见叶茂中创意,却不见叶茂中如何创意。就以好孩子、珀莱雅、三一重工等三个品牌的案例,看看叶茂中到底怎样搞营销策划?策划的第一步:靠脚本土著名的儿童品牌好孩子,在2010年香港上市后,旋即遇到了麻烦,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宋郑还,找到叶茂中的时候,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尽管好孩子有高达95%的品牌知名度,但并不能有效转换成销量,尤其是在童车产品上,好孩子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5%,和品牌知名度不相配。”“ 我很痛苦,找我的企业都是有问题的企业,不是业绩下滑,就是销量不涨。”叶茂中就是给企业看病的“医生”,不仅收费看病,还要给企业药到病除。首先,叶茂中颠覆了同类策划公司拿钱后,只讨好客户的做法,他认为一个好的营销策划,应该按照消费者需求第一,客户诉求第二的设计原则。用叶茂中的话说,“创意的80%,是靠脚走出来的,20%才是策划人的智慧”。因此,在整个营销策划中,叶茂中及其团队的时间耗费,80%用在了市场调查。对这个阶段,叶茂中称之为“从调查走向洞察”。为了和正统的市场营销学比对,《经理人》翻阅了知名营销大师、美国德州大学教授卡尔·麦克丹尼尔(Carl McDaniel)的论著,以及国内多位营销教授的论著,最后发现,在解释消费者行为上,理论专家们均没有把“需求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摆在核心位置上。这个问题,又恰恰是叶茂中给客户提供营销战略的首要前提。 在叶茂中看来,给企业做营销策划之前,最难、最耗时间的就是:要知道企业自己要干什么。因为,有些企业可能连自己都没有弄清,叶茂中就必须为他找答案。而答案的路径就是让企业产品去匹配市场、用户的需求。当然,在通过调查找答案过程中,叶茂中有一套自己多年实践中总结的工具组合,比如:二手资料法(收集现有的信息资料),包括电话、邮寄、人员、入户、拦截、座谈、电脑的访问组合法,实验法(测量数据信息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等。以好孩子为例,通过以上调查工具,费时2个多月后,最终对好孩子童车的需求调查数据出炉了。在“购买童车关注的因素”这一子项的结果显示:“安全性”为72.6%,其次的“车子需用”和“性价比”分别为46.7%、46.3%,而一些舒适度等功能需求指数,均在20%以下。按常理,一般的营销策划公司,在下一步制定营销方案上,一定会选择“安全性”作为营销策划主攻方向。但,叶茂中把眼光从一大堆数据转移出来后,提出一个“消费者圈套”的论点,他认为,消费者有时嘴巴说一套,行为上很可能是另一套。当策划团队一致认定“安全性”指标的时候,叶茂中突然问:“童车真正的使用者是谁?”“当然是儿童!”“儿童要的是什么体验?”叶茂中向《经理人》打开这份好孩子童车问卷总结表的时候,指出其中的奥秘:去除所有来自父母的需求,剩下的是不会说话的儿童的需求,排列第一位的就是“舒适度”。这就是叶茂中提到的“从调查走向洞察”。接下来的创意就顺其自然。叶茂中制作了这样的广告片:当一位妈妈把哭闹的小孩从原来的童车上,放在好孩子童车上时,小孩非但不哭,而且一脚还把原来的童车蹬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28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