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集团为什么不上市

横店集团为什么不上市,第1张

横店集团,乡镇企业巨无霸

钛媒体APP

2022-07-27 16:20鲲鹏计划获奖作者,钛媒体APP官方帐号,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巨潮WAVE,作者|谢泽锋,编辑|杨旭然

“一代打江山,二代守江山。”

横店集团,中国第一家国务院审批的乡镇企业集团。

在徐文荣、 徐永安两代人近50年的传承和经营下,如今其已经成长为营收876.3亿元、下辖六家上市公司、总资产数以千亿计算的产业王国。

人们通常了解的横店集团,是一系列影视业务——遍布全国的影院、明星云集的影视拍摄中心,代表着影视文化和时尚。

如今随着其越来越多的资产打包上市,横店集团在影视之外的另一面,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熟悉。依托“东方好莱坞”、“世界磁都”、“江南药谷”这些不易复制的区位优势,横店集团在影视、医药、新能源、期货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

横店集团是过去多年中国影视产业繁荣最核心的受益者,最近几年又赶上了光伏、锂电、磁性材料、医药研发的风口,庞大的产业体系由此构建丰满。但徐氏家族行事低调,多年来鲜有在外抛头露面,以至于长期以来,横店集团都从未真正在聚光灯下被观察与审视过。

01 创一代,“改天换地”

徐文荣是横店“产业王国”的奠基者。

横店,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出身的徐文荣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发展社团经济、民营经济。

在那个时代经商是一种风险,徐文荣甚至一度被扣上过“投机倒把”的帽子。

直到改革开放后,徐文荣“如鸟上青天,如鱼入大海”,带领横店集团上演了一出“改天换地”的商业故事。

从1975年起步,徐文荣先后涉足缫丝、磁性器材、化工、制药等等领域。直到1990年7月,横店企业集团正式成立,同时也是首家由国务院审批的乡镇企业集团。这相当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5年之后,改变徐文荣和横店命运的转折点来临了。著名导演谢晋为迎接香港回归,想要拍摄一部《鸦片战争》,但走遍全国,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拍摄地点。得知消息后,徐文荣邀请谢晋来到横店,拍着胸脯承诺要打造出一条“19世纪南粤广州街”。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州街拔地而起。此后,徐文荣又斥资1亿打造“秦王宫”,成功承接了陈凯歌《荆轲刺秦王》的拍摄。

两部大片的成功,令横店影视基地的名号不胫而走,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甚至将横店影视城称作“中国好莱坞”。

徐文荣是横店“产业王国”的奠基者。与此同时,他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者,“横店是共创共有共富共享,是企业办社会的典范。横店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

横店系上市公司和横店集团的实控人,均为注册资金高达10亿的神秘社会组织——东阳市横店社团经济企业联合会,而这个联合会最终又归横店集团全体劳动者集体所有。凡与横店签订劳动合同,即成为横店劳动群众集体的一员。

横店集团层面,董事长在内的集团所有高管,持有集团股份极低。集团旗下各大企业,高管持股比例10%至5%,都不高。

这一结构,类似“华为工会委员会”或者“华西新市村村民委员会”,而和前者相比,横店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后者相比,横店规模更加庞大,业务体系更加复杂。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除了影视基地、医药、新能源之外,横店集团的触角还延伸至商贸零售、燃气、水务、房地产、加油站等公共产业,甚至100%拥有横店机场。

徐氏家族低调行事,不露锋芒。2021年,横店集团营收接近900亿,总资产超过千亿,但在诸如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排名中并未见其踪影,推测其没有参与申报和评选。由于横店系企业由集体所有,徐氏家族也从未出现在胡润富豪榜、福布斯富豪榜等榜单中。

2001年,66岁的徐文荣宣布退休,他通过近30年坚忍不拔的努力,为横店实现了名誉和实力积累。退休后,已经82岁高龄的徐文荣担任横店“四共委”(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主席,他将精力放在教育、轻年人创业等事业上。

02 创二代,资本“造系”

上市公司仅是横店集团冰山之一角。

横店真正“造系”,源于二代接班之后。

走过世纪之交,横店集团正式进入新的发展纪元。随着徐文荣的长子徐永安从父辈手中接过集团权杖,横店正式进入“资本运作”的时代。

上任初始,徐永安便开始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2001年底,横店集团在资本市场落下第一子。徐永安以资产置换方式,将康裕制药、得邦化学以及生产抗生素中间体相关资产装入青岛东方,横店旗下医药板块成功借壳上市。此后,青岛东方改名为普洛药业。

仅一年之后,徐永安再度出手,拿下太原刚玉控制权。2015年底,太原刚玉以6.13亿元收购横店旗下赣州东磁、钕铁硼资产、英洛华进出口业务,后更名为英洛华。先收购壳资源,然后进行资产重组,徐永安再次将横店旗下磁性材料业务成功推向资本市场。

除了利用借壳方式,2006年8月,横店系又一旗舰——横店东磁以IPO方式成功登陆深交所。

2017年,徐永安放出豪言:“到2020年,力争集团能有6-8家A股上市公司。”此后,横店集团马不停蹄开拓资本平台,当年3月,横店旗下主营照明产品的得邦照明登陆上交所;7个月后,主营院线发行、电影放映的横店影视(603103.SH)也抢滩上交所。

2019年8月底,横店集团又斩获一家上市公司,20多年前收购的浙江南华期货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第一家上市的期货公司。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徐永安在父辈积累的庞大产业基础上,用18年时间,收获6个上市公司,平均每三年一家的速度,将横店资产打包推向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央。

至此,横店系“产业+资本”舰队基本成型,上市资产囊括了医药、磁材、照明、影视和期货金融,其中横店东磁、普洛药业属于行业龙头,资产质量也最佳。

不过,上述6家上市公司仅是横店集团冰山之一角。天眼查显示,横店集团对外投资达170家公司,房地产、商贸零售、机场航运、燃气水务、化工材料等等产业都隐匿在冰山之下,属于非上市资产。

更令人疑惑的是,享誉中外的横店影视城至今被排除在其上市资产之外。自1996年以来,横店影视城打造了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广州街、香港街等跨越五千年历史时空的实景拍摄基地,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延伸出旅游、文创、娱乐、餐饮、研学等多个产业。

疫情之前的2019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游客1918万人次,接待电影电视剧组310个。也许是疫情打乱了横店影视城的上市计划,只有等待影视和旅游业恢复常态之际,其资本化之路才会提上日程。

当前,徐永安手中最接近上市的资产应该是从事纤维复合材料的“新纳科技”,其是横店集团新材料产融结合平台,并已于2019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被视为上市培育企业。

横店还战略投资了中科大旗下国耀量子,该公司是国内量子雷达技术的佼佼者,横店集团持股17%。金融领域,横店直接持有浙商银行5.84%股权,还控股了东阳市金牛小贷;并与浙商资本、深创投合作成立了PE、VC机构。

03 新能源,承载野心

“光伏+锂电”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将远胜于其他产业。

在横店当地人眼中,徐文荣是“牵金牛的人”,他的一生可以归纳为“造厂、造城、造景”。没有徐文荣,就没有今天的横店。

作为接班人,徐永安则肩负着创造横店未来的使命。上任伊始,他便提出了“国际化横店”的发展目标,实施“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推动旗下资产上市仅是其规划的第一步,他更大的野心在于新能源。而横店东磁则扛起了徐永安进军新能源的大旗。

以“中国磁都”东阳为基础,横店东磁借助“磁材+器件”为起点,成功切入“光伏+锂电”两大产业板块,形成“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格局。

横店东磁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产量居全国第一,在铁氧体磁性材料行业占领先地位。而另一家上市公司英洛华的核心业务是稀土永磁材料,属于永磁产品的原料,每年向横店东磁供应原材料。这保证了公司业绩稳定增长,为其向光伏、锂电领域扩张奠定了基础。

2021年,横店东磁的营收达到126.07亿元,同比增长55.54%;归母净利润11.20亿元,同比增长10.54%。今年以来,其业绩继续爆发,2022年半年报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7.65 亿元-8.47亿元,同比增加40%-55%。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光伏、锂电业务的飙升。其中光伏实现了收入和盈利水平的倍增;锂电产品在小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显现,收入和盈利实现翻番以上的增长。

根据公司产能目标,到2022年底,横店东磁实现产能将包括:

磁性材料:22万吨铁氧体预烧料、16.5万吨永磁铁氧体、5万吨软磁铁氧体、及2.5万吨塑磁;

器件:10亿电感、4亿只振动器件;

光伏:9GW电池、7GW组件

锂电:7GWh锂电池

当前,光伏业务已经超过横店东磁的半壁江山,锂电池产能也在高速发展,增速远超起家的磁性材料业务。而且,公司光伏产品“产在中国,销往海外”,特别是欧洲市场,占据近80%,其中七成为分布式。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光伏市场迎来爆发的契机,为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计划到2025实现光伏装机容量翻倍,2030年前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600GW。受益于欧洲光伏的爆发式增长,横店东磁一季度伏业务出货量同比上升108%。

与当前资本高度关注的动力电池不同,横店东磁主攻小动力电池市场,下游应用于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便携式储能和小家电。新旧能源转换的时代节点,公司锂电池产销两旺,2022年底还将大举扩产至7GWh的产能,这将为其业绩放量积攒动能。

当前,除了横店东磁和英洛华,横店系其他上市公司一季度利润均在负增长。而“光伏+锂电”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远胜于其他产业,这意味着徐永安的新能源野心已经获得了来自市场的正反馈。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团,仍将在新能源的道路上继续下注。

04 写在最后

乡镇企业,曾经是中国经济中支柱一般的存在。

曾经的“大跃进”时代号令,在全国范围内布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业化火种。在那之后,以这些工业火种为基础,全国上下成千上万的乡镇精英,几乎和横店集团同时开始了创业之路。

他们中的佼佼者们,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包括鲁冠球家族创立的万向集团,宋氏家族治下的南山集团,吴氏家族打造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韩村河的韩建集团等等。

但各地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大多保留有深刻的重工业、传统经济烙印。能够做到屹立数十年不倒,至今仍在时代风口最前沿者,几乎只有横店集团一家。

举报/反馈

精彩推荐

正在加载...

话说浙江大学在职教师项坚出任上市公司汉鼎宇佑董事长,开创了A股市场的先河。

其实,浙大老师在外兼职一直十分普遍,其中尤以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为最。

一家上市公司,通常要请3位独董,标配是一位法律专家、一位会计专家、一位行业专家。而行业专家,十之七八请的都是高校教授——谁不知道他们专业精通,人脉深广呢。

浙江有近400家A股上市公司,密度全国最高。以每家上市公司邀请一位教授计算,就意味着有400人次的需求(有些教授一人身兼四五家公司独董)。更别说像荣安地产、今飞凯达这样的上市公司,3位独董请的都是高校教师。

在这样的背景下,哪位浙大教授——尤其是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的教授,如果不跟上市公司发生一点联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浙大的了……

以下是浙股君手工整理的部分浙大独董名单——

黄先海,经济学院院长,士兰微

顾国达,经济学院教授,浙江东方、物产中大

严建苗,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主任,新安股份、通策医疗、百大集团

周夏飞,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三江购物、得邦照明

蒋岳祥,经济学院教授,荣安地产、英洛华、国信证券、山西证券

汪炜,经济学院教授,镇海股份

翁国民,经济学院商法学教授,天原集团

王维安,金融研究所所长,美都控股、圣达生物、皇马科技

金祥荣,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东方

金雪军,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湖中宝、伟星股份、精工钢构

贲圣林,管理学院教授,物产中大、宁波银行、青岛啤酒

韩洪灵,管理学院教授,东南网架、明牌珠宝、杰克股份

姚铮,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教授,广宇集团

姚明龙,管理学院会计学副教授,普洛药业

张大亮,营销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江南化工

贾生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滨江集团、银亿股份、嘉凯城

吴勇敏,光华法学院法律系主任,宋都股份、南都电源

赵骏,光华法学院教授,贝达药业、数源科技

陈信勇,光华法学院教授,巴士在线、永高股份

陈林林,光华法学院教师,浙江永强

钟瑞庆,经济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钱江摩托、思美传媒

吴飞,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汉鼎宇佑

黄爱华,哲学系副教授,巨星科技

吴次芳,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横店东磁

徐金发,企业成长研究中心主任,伟星股份、大立科技、金马股份、浙江龙盛

李有星,公司上市与并购法研究室主任,海翔药业、杭萧钢构、万家文化

王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天威视讯

韩雁,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洁美科技

朱大中,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士兰微

董树荣,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洁美科技

蔡宁,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双环传动、围海股份、道明光学

姚先国,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能电力、卧龙电气、同花顺

杨立荣,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教授,九洲药业

鲍世宁,物理系教授,星帅尔

金小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教授,士兰微

俞小莉,动力机械及车辆研究所所长,银轮股份、亚太股份、新坐标

陈光明,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教授,中泰股份

谭建荣,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杭氧股份、兴源过滤

童水光,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今飞凯达

朱亚尔,分析测试中心副教授,巨星科技

史惠祥,环境研究院副院长,贝因美

李永泉,生化研究所所长,南洋科技、栋梁新材

孙优贤,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聚光科技

詹金彪,医学院生化系教授,亚太药业

何超,医学院教授,大华股份

陈忠,医学部副主任,美诺华

陈枢青,药学院教授,海正药业

潘远江,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奥翔药业

徐萍平,城市学院商学院管理系教授,莎普爱思

吴伟明,城市学院教授,金固股份、双林股份

周虹,城市学院教授,华统股份

…………

(以上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公开资料。随着岗位调整,部分教授的职务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不在上市公司兼职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浙江大学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浙大毕业的富豪老板多如牛毛,身家千万的教授也大有人在。一些跟上市公司走的近的老师,左手课堂,右手市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不过,并不是哪个教授都可以随便做上市公司独董——不然,浙大的校长、副校长、院长们,岂不成了上市公司争抢的香饽饽?

2015年11月,教育部曾专门下文,要求高校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继官员独董之后,A股大批高校独董辞职。

或许受此影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软件学院院长陈纯、浙大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凌、药学院副院长杨波等人已经不在上市公司兼任独董。

公司需要贴金,教授需要钱,互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32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