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2年第1期]
吴东民,董西明 《非营利组织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吴绍含 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辽宁经济,2010
营销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必要性 :
非营利组织营销是自身的需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营利性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的 介入 ,非营利组织内逐渐出现了顾客对服务不满意、会员减 少、 成本上升 、 捐助缩减等现象 。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 非营利组织也开始把营销提上了议事日程 。美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正是因为运用了市场营销营销原理来指导其管理活动 , 才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
营销是非营利组织获得资源的有效手段 非营利组织要解决资金问题 ,就必须要考虑采用什么样 的手段来获得资金 。比如捐资给机械学图书馆的人 ,以塑造 铜像 、 立碑或命名等方式来满足捐款人的求名心理动机等 。 由此可见 ,非营利组织如果一味地只知图要与索取 ,不给捐赠 者以相应的 “报酬” 作为回报 , 那么非营利组织就很难持续地 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
营销可以防止 “搭便车” 行为 从消费心理来看 ,人们普遍存在坐享其成的心理 。他们 都希望有 “免费的午餐”,能够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 ,由国家 、 集体免费或半免费地提供医疗 、 、 福利 娱乐等服务 。人们这种 坐享其成的心理 ,期待他人或组织提供公共产品的现象 ,人们 称这为 “搭便车” 。这种搭便车的可能性刺激追求效用最大化 与利润最大化的个人与企业隐瞒其偏好或扭曲其偏好 , 甚至 当他人要求与其分摊 “公共产品” 的生产费用时 , 也会撒谎说 他不需要该公共产品 ,一心只想着免费加以利用 当这种坐享 其成的心理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人们相互观望 、 等待都希望成 为 “免费搭车者” ,最终导致谁也不能享受公共产品或劳务 时 的好处 ,形成 “三个和尚没水喝” 的局面 。为防止 “三个和尚没 水喝”非营利组织应该导入市场机制 ,对享受非营利组织服 , 务的人或单位 ,要其在时间 、 、 资金 物质等方面给以补偿 ,分担 一部分准公共产品的成本 ,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们 “搭便 车” 的行为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