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媒体运营特点

物流新媒体运营特点,第1张

传播方式双向化。物流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物流新媒体运营的特点就是传播方式双向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

前几年,「产品经理」火得一塌糊涂,名字好听还有逼格,不像我们做新媒体运营的,都自称「我」,与人聊天先弱三分。

但现在,不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对「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愈加认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虑转行做「新媒体运营」,我有一些经验和感受,和你分享。

一、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晚吗?

首先业内的一个基本共识是:

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但专业内容的红利期正在发生。( 流量红利期的结束,意味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更考验运营者绝对实力,而不仅仅是“网感”与“小聪明”。

具体有以下三个维度的变化:

首先,不论是 C 端读者,还是 B 端企业主,对「以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早已不再陌生,这意味着用户教育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能够抓住新的专业红利的,往往在某一领域内有深厚积累的人。他们站在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哪儿能挣钱,哪儿有风险,看得非常清楚,既有积累又有眼界,普通新人想在这方面分一杯羹非常难。

第三,新媒体主要是在工具端的创新,而其承载的内核还是知识、洞见、观察或者说是用户服务。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其他行业的老手、专家用较低的成本,来到新媒体这块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所以,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深厚的积累(比如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英语口语老师或者一名经验丰富的家政从业者),目前想转型做新媒体,依然有很多机会。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文笔不好,或者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就觉得做不了新媒体,新媒体最关键的,还是基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稳定的、可预期的用户价值。

二、你是真的喜欢,还是觉得门槛低?

坦诚面对自己,这个问题很重要。

如果你喜欢做新媒体运营,希望你清楚:

那些从业者热衷讨论的点赞、转发、10W+ 的背后,往往是长期熬夜、不固定加班、反复改稿。其中,重点不是熬夜、加班、改稿,而是长期、不固定与反复…

新媒体说到底,是直面用户的,这份工作,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用户理解能力与产品体验能力。所以,这是一份细活儿,粗人干不了。

我遇到过几个有激情的同龄人,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对未来充满(一朝成名)希望,但有些伤人的事实是:

前期的喜欢,往往是对别人成功的低估,以及对自己热情的盲信。

如果是因为「门槛低——毕竟谁都可以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原因,那我建议你千万慎重。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乎所有外行都说新媒体的门槛低,但实际上呢? 它的“进入门槛”确实低。

比如:我认识的有些在校生,靠公众号赞赏就能养活自己;我表姐的姑妈,正张罗着开个公众号去卖茶叶;我们楼上公司收发快递的前台,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而这种人人都做公众号的现象,自然而然营造出了「做新媒体没有什么门槛」的假象。

但实际上,新媒体的“竞争门槛”非常高。目前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有2000万,但你每天都在看的有几个?

一点建议,不管多么喜欢,或者多么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三、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

假如我现在是某个服装线下门店的销售,那我转行做金融行业的新媒体,难么?

难。

转行做新媒体是个笼统的说法,而给我发薪水的新媒体岗位,肯定设立在某个具体领域,甚至只依托于某一个产品的运营与销售上。

这个时候,如果做不到一往无前杀进行业,那就抽三天时间想想,胜任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财力。一天想清楚一点,就挺好,如果能列出来,写在纸上,更好。

除了上述有工作经历的,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这种,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体编辑——白纸一张入行。听起来不错,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转行成本。

但实际上,这注定就是弱势,即使投入再多时间、精力来打磨自己的实 *** 技术,充其量只是新媒体这个工具用得熟练,是「术」的层面;

而公司要的是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产品价值的熟知、对用户需求的感知,这些都是「道」的层面,需要 花 大量的时间积累。

相较于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选择哪个行业进入更为关键。做服装还是做金融?慎重选择,量力而行;一旦决定,也就不要反反复复,扎根到行业里去。

四、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

三个月前,有个大学同学找我求助:教我做新媒体运营吧。

我问她为啥要学这个,她的回答很直接:学会新媒体运营,然后找家公司任职,通过工作来锻炼文字写作和运营思维,以后自己开个咖啡店,自己做起来也方便。

听起来就不太靠谱,虽然很真实,其中还表达出她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这次的转行计划,也是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做准备。

单从这点看,我不如她。刚入行的时候,哪儿有什么职业规划,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觉得做得有意义,能小步快跑就很好。

通常在一个职业上深耕细作,方向大概两种:

一、专业岗。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本质上算是个靠手艺过活儿。

二、管理岗。在专业岗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领导力,最终成为管理层。

那你呢?以后想做什么?想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是想精通某一项技能,还是目标成为管理者,前者对专业能力要求高,后者更要求综合能力。

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我工作半年的时候,有家公司月薪 10K 挖我,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虽然当时我的工资是 4K。

为什么?心虚。

去了之后,我能干什么?我牛逼在哪儿?是我文案写得好,还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选题对用户口味?我能独挡一面吗?

这么一想,心里很是惶恐。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项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么都会做一点,懂一点,但是哪一块的积累都不足以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总得来说,花架子多,底子不实。

前几天有用户在后台留言,说很苦恼,刚进一家公司做新媒体,不知道做全才还是做专才。

我想,也许他是因为「木桶效应」在作怪,导致不补上自己的短板就不踏实。可现实是,在一个群体里面,我们不是木桶,是那块木板。只有让自己更长,才有机会让“木桶”容纳更多的水,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公司内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自己最擅长什么,我们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长上来,即使换个“木桶”,我们也是那块最长的木板。

六、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

为什么叫“新媒体运营”,关键就在于,你要保持一颗时刻对用户敏感的心,或者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我曾听老板说:

他好几次和商务范创始人邓潍在一个场合吃饭,吃着吃着,邓潍就把电脑拿出来了——登录后台,改稿。

一个顶级大号的主创尚且如此,别说我们这些新手了。

所以,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加班,这个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完成职业能力上的积累。

坦白讲,做了一年,几乎每天都是工程师给我微笑说再见。

自从负责公司公众号以来,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时间不够用。这一点贯穿于找选题、排版、起标题、配图到保存发送的整个 *** 作过程。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积累不够。

改变的方法也无他,只能靠时间去填补经验和认知上的不足。

别人每天工作 8 个小时,你可能额外需要 4 小时用在想选题、回答用户提问、评论读者留言。这还不算私下给自己充电的读书时间。

昨天是微信公众号四周年的日子,有个同行在朋友圈说了这么一句话:

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做公众号写稿子的我会少活 10 年。

虽然这句吐槽有点无奈,但这哥们仍然乐此不疲的写着。

对了,他是去年从一个商场销售转行做了新媒体编辑,一年出了 100 多篇平均 10W+ 的文章,抛开他所在的平台来说,他个人的成长和投入,让我自愧不如。

比如,前几天晚上他私聊问我有没有色色的动图,看来不是去撩妹,就是在自慰。可我这么纯洁,哪儿有这个。

七、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

真正文笔好的,特别爱写字儿的,应该去当作家。

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把字儿写对,语句通顺,用户看得懂,就够了。写得多了,文字功力也会日渐深厚。

但是你要拿着自己当年新概念作文获过奖这事儿,信誓旦旦告诉 HR ,你能胜任公司新媒体一职。那结局很可能瞬间被 OUT .

事实上,真正支撑新媒体在百万千万用户面前风生水起的,不是讨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动图,而是内容背后的用户需求和商业逻辑。

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来要进的公司是卖啥的,是卖灯泡还是卖保险,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

你得清楚老板的需求,其他部门的压力,抓紧时间摸清楚新媒体部门在公司整个流程中处于什么环节,扮演什么角色。

说到底,这是商业理解能力。所以,插坐学院的课堂上有一个观点:

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本质上也是在运营一家公司。

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

曾经在快工作满一年的时候,写过一篇 7500 字干货心得,开篇提了一句:我认为新媒体是个很光明的行业……

这个「光明」除了对整个新媒体行业充满信心,更是对这份工作本身的现实描绘。

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后的数据都是即时可见的,阅读量、转发量、收藏量、转化率(购买人数/阅读人数)。

每次推送结束后,所有数据和内容本身,都会赤裸裸的摆在那里,接受用户的评价、老板的挑剔、同事的建议以及同行的攀比。

这句话的重点是每次。

特别是日更的同行,几乎每天都饱受着阅读量的摧残,不是说老板万事以阅读量来衡量 KPI,而是你一偷懒,内容质量的下降就会非常明显,这个藏不住。

也许会有人想到刷刷阅读量、用户什么的,但是用户和老板又不傻,内容的好坏,怎么可能读不出来?

千万别傻呵呵的以为自己比用户聪明。我很克制地输出内容,也是怕这个,担心自己积累的太少,所谓的见识可能特别浅薄。

再者说,刷阅读量这种作弊的事儿,你的竞争对手看得最清楚,他们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竞争对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数据。

为什么老板经常和我强调:新媒体这行很锻炼人。

因为你得要脸,所以每一步都扛着压力,老老实实地往前走。

九、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

不是做哪一个行业,而是做哪一种类型,我简单梳理一下,大致分成两大类,供参考:

1)企业新媒体,还是得重形象

企业新媒体,本质上就是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用户口碑或者推动销售转化。前者是硬性要求,后者是锦上添花。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真正的企业新媒体,不应该被动承担太多销售的压力,希望老板们能够想清楚这事儿。

2)自媒体,要想好变现方式

自媒体有小部分是有情怀的,但是大部分是需要活下去的,因此,商业变现无可厚非。

常见的有两种变现方式:

其一,是比较火的内容变现,比如卖广告位的「三表龙门阵」、卖广告文案的「顾爷」、通过内容吸引流量来卖货的「清单」,还有直接付费阅读的「得到」。

其二,直接走电商,比如卖衣服的「小黑裙」,卖酸奶的「乐纯的伙伴们」。

前者更偏文人,后者更篇商人,有点儿直接和间接的区别。

这个想清楚更喜欢哪个就好,最终都是要卖的。

十、做新媒体,到底能挣多少钱?

上面提到的那句「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其实就像淘宝一样,早期坚持下来两三年的卖家,年收入千万也很正常。如果是做个体户的新媒体电商,还没有值得参考的薪酬数据。

顺便说下,不要被行业动不动就估值过亿的新闻占据头脑,那只是估值,水分多大也说不清。

如果你是准备入职企业新媒体运营,这有一些拉勾网在 8 月初提供了薪酬数据:

运营岗的薪酬数据

现在运营岗的行业均酬在 8K 左右

相信看到这个数字的人,都心头一揪,有这么高吗?其实回过头想想自己入行的时间,也就释然了。

薪酬前景观察

应届是 4.69K;1-3 年是 7.32K;3-5 年是 12.33K

试用期期正常来说都是 4K,转正后会有较为清晰的薪酬规划,以下为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给出的建议:

新媒体助理 5-8K

新媒体编辑 10-15K

新媒体主编 20-25K

新媒体总监 30-50K

是不是在想,嚯,能有这么高?

可能有这个想法的大多和我一样,处于助理或编辑的阶段,做得时间不超过 2 年。但实际上,真得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 3 年以上,那老板自然看得到你的价值。

2014年,“互联网思维”一词已经被各大领域滥用,在各种吐槽面前,我认为看问题得一分为二的看,词语本无错,错在利用和应用者的心态和出发点。如果是拿去忽悠,那一定没有多大价值,且不长远如果借这样的思维去跨界思考,并落地应用,那一定会对每个领域带来启发。我曾经说过: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

先盘点那些被互联网化的商业:零售+互联网=电商,最后发展到O2O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联网=小米模式传统制造+互联网=海尔新模式传统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教育物流+互联网会是什么?这成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刚好本人在物流领域扎根13年,同时将互联网与物流结合有4年,因此,今天利用跨界的思维来思考和探索,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物流业的商业机会。

一、你必须关注的物流前端商业变迁,读懂互联网商业的趋势

过去10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传统的中国物流推进快车道,今天京东、阿里等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物流成为其估值的重头戏。这也是为何刘强东自始至终都强调京东物流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何马云会在阿里上市头一年(2013年)高调启动菜鸟物流平台的关键内因,物流对于大型平台电商企业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价值。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真正服务于电商的物流企业,反而缺乏对行业价值的认识。诸多物流企业的经营者的思路大部分处于被动服务角色,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这样的企业是典型的低头做事的思维,缺乏抬头看天商业视觉。先来看看2014年的行业变化吧:

1、快递量的变化:当物流企业看全国包裹数量从2012年57亿到,2013年的92亿变迁,2014年可能超过120个亿的趋势时,只看到量的变化,没有注意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物流需求的变迁:曾经诸多企业在服务于合同物流(B2B)的业务时,电商B2C物流需求来了当物流企业全面争夺B2C物流需求时,O2O和C2B来了。面对京东、阿里、苏宁O2O的布局,面对海尔、小米C2B的趋势,顺丰、日日顺等企业早就开始布局这个市场了。传统的物流企业,你知道下一个服务的价值点了吗?特别是那些继续玩合同物流的企业。

3、物流载体的变化: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高速路货车的流量相对于上年降低了2-5%,半挂车销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达、顺丰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顺丰的飞机达到34架(自有全货机达15架),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递增40%左右。这一切基础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物流业态的变迁。

4、物流上游商业的变迁:2014年的商业已经从工业化思维升级到互联网思维。从供应链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产业的供应链模式都面临新的变迁。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批量生产产品,从不同的渠道渗透末端消费者,渠道供应链是卖库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联网商业已经从O2O的体验到C2B的定制化服务,传统的手机模式到C2B小米模式,传统的家电模式到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的DIY模式,传统的底特律汽车模式到硅谷的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这一切互联网化的产业,都将是C端驱动为核心,以信息替代库存,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

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带动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消费+O2O的体验,这将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B2B的物流服务一定会落寞,随之而来的是快递、零担的需求递增,要打造这样的物流服务体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业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业因互联网思维而加速发展,物流企业若还不快速转型和创新,市场的淘汰是无情的。

二、互联网思维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商机

既然说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那么物流互联网化究竟会有哪些商机呢?

1、物流平台互联网化,迎来新的商机

我曾经盘点过中国物流的十大平台,包括零担物流平台、公路港平台、快递平台、最后一公里平台、物流园区平台、物流运力资源平台、物流人脉商业平台…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未来平台化发展的商业价值,其实这些平台永远不是孤立的,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

中国物流的平台化企业2014年已经初具规模,但平台化的商业业态还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比较传统,如何转型经营思维?

物流平台应该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阿里巴巴生态模式,不赚取上下游的钱,从平台角度延伸出数据、金融、流量、营销等商业价值,其实物流平台交易的资金池是足够大的,大数据的价值也明显,阿里巴巴让更多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梦想,同样物流平台也会带动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创业。

2)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小米模式,主流产品手机并不赚钱,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备件和增值服务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样,物流平台应该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务不赚钱,延伸出来的服务是获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360模式,那就是免费模式,当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热的时,360的免费模式推出,让整个杀毒市场颠覆性的变革,今天还有那家杀毒软件卖钱的,这种颠覆性的思维,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户,从而带来另一种商业升级。

2014年的今天,陆续有企业推出互联网车队、互联网整合物流园区、互联网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国打车软件Uber开始应用到物流领域,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模式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蕴含这重要的商业潜力。

【小结】互联网是开放的、无边际的、无时空约束的,物流平台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玩创新。当技术无法再次升级或者不容易推动物流行业升级创新的时候,商业模式的变革就是最佳的机会。利用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思维渗透物流,这里的商业价值将呈几何级裂变。

2、物流业的粉丝经济,对物流行业带来的新价值

今年3月,在成都和增益快递总经理杨华深度交流的时候,大家有一个共鸣,当今的物流企业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如何理解?物流企业作为乙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获取微薄的利润,其实物流作为商业通路,拥有重大的营销和数据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唯一能面对客户的群体,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这里蕴含这重大的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的价值,物流行业是积累粉丝的价值远远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递来说,2013年全国快递包裹数量92亿,中国的网购人群超过4亿,这4亿网名的地理位置、购物频率、购物喜好都可以通过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业的粉丝经济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户的粉丝经济,通过微信或APP提供给顾客查询追踪服务,最终获取用户的信息,实现精准营销,这个方面顺丰、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错,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递用户的粉丝,获得良好的体验的同时汇集了大量的用户人群。将快递C端用户(会员)与电商平台平台整合,这是典型的顺丰速运+顺丰优选模式。

2)新营销功能,物流末端数据将孵化出新的营销功能,曾经与陕西落地配企业黄马甲高层交流的时候,他们定义末端的落地配不仅仅做好物流,也是营销也是其中要的工作。与成都知名物流企业蚂蚁物流董事长李浪交流的时候,李董说蚂蚁通过搬家为切入口渗透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通过物流为渠道成功推进目录式营销,掌握每个社区的人群的大数据,蚂蚁的从物流角度获利并不是看好的,但通过物流延伸整个供应链,推动试销体验、推动商贸这是其中大的战略。

3)ToB的粉丝经济,多说粉丝经济是toC的服务,其实toB的粉丝经济一样的有潜力,如果企业能够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关注点,帮助家访打造一个为甲方高层服务的有价值的平台,这将带来很大的客户粘度。5月我在给大物流集团培训提到这个思维,大田的高层很受启发。

4)最大的物流行业粉丝平台,本想把这个环节省略的,因为打造全国最大的物流行业的粉丝平台,正是本人所在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所有物流行业的商业合作都是由人决策的,不同层次的物流人的商业需求差异很大,细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一种粉丝经济的服务,面对72万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着重大的商业的价值,在这里就不必细说了。

【小结】物流是面对C端用户的重要一环,要跳出传统物流的思维去思考粉丝经济的价值,或许有一天,真的送快递都免费了,那将是对物流行业的又一次革命。这个大家不要奇怪,互联网思维重要的一点就是免费经济。

3、信息扁平化,促进行业供求和运营监控的平台化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就是将商业沟通、交易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高效、安全,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能亲自体会到。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入到物流行业,将会带来哪些革命呢?

1)货主与承运方的交易将越来越扁平化,当然革掉信息中介黄牛的命,还不是一时半会,因为新一代的货运车场黄牛,他们也在互联网化。不管怎么样信息通路打通,对行业健康发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进着用。2014年第一个将打车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车场”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例子,他将是2014年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的重要标杆。

2)监控管理越来越可视化,5月汇通天下的G7平台推出,这将是实现物流运营数据的实施可视化监控,让一线的信息与后台的监控彻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园区平台化的整合,也将促进信息扁平化的发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国物流行业唯一的新媒体平台的物流指闻,5月启动了一项免费的服务,就是帮助企业向72万人发布行业招聘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同步覆盖全行业,坚持一个月下来,成功帮助几十家企业找到40多位行业优秀人才,互联网的思维彻底将物流行业的供求信息扁平化,这只是第一个尝试。

【小结】物流商业信息的扁平化,这对行业来说一定是行业趋势,同时一定会伤及传统模式的利益,正所谓新商业的出现正是对旧商业的颠覆,不破不立。

4、众筹模式,对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维

将互联网领域的众筹模式应用到物流行业,这将具备各种想象空间。不管是资本的众筹还是资源的众筹,都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1)资本的众筹,大家可以想到互联网领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联网思维众筹业界大佬,形成的一个商业平台。其实物流行业的平台思维完全可以参考3W咖啡模式,这对物流行业资本、资源整合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资本,后台整合的是资源,最后整合的是商业。

2)运力整合,这个低级点的玩法就是属于快递、零担的加盟模式,新的社会化运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兴起,因为外行不懂物流行业的潜规则,而快速被“灭掉”的“人人快递”。模式本无错,错在经营的思维和商业策略。众筹的运力整合会给当前的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有的在观望,有的已经在尝试,行业发展的新长征路上,一定会有很多血和泪的。

【小结】众筹模式在国外已经不是新鲜事,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在物流行业,拥有巨大的尝试空间,值得探索。

5、物流新营销、物流新媒体迎来新商机

在5月份一位物流企业的高管给我吐槽,说现在的物流越来越不好做了,客户要求越来越挑剔,运营难度越来越大,向我取经。我反问道,你了解你的客户吗?你了解你的客户的需求及困惑吗?你是否引导你的客户,客户是否在你的粉丝群里?是否是你的忠实粉丝?

物流行业的营销方式将面临新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将变革传统物流营销模式,互联网营销大师杜子建曾经说过:”内容驱动产品”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优秀的总编足抵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物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面临新的转型,谁手上掌握了物流行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粉丝群体,谁将是最大的营销平台。同时营销方式也必须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成为主流趋势。

【小结】互联网思维推动了物流新营销的变迁,当你的思维跟不上客户的思维的时候,你的营销注定要失败,新时代的物流营销,一定要从思维上赛过客户,这样你才能把握商机。

三、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的结果是怎样的?

读完全面的文字后,很多朋友都会问,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后,整个行业会变成争议的业态?因此这里很有必要简单的对前面的描述进行整合梳理。

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将是:

1、免费经济经济的出现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将彻底打通

3、粉丝经济和流量思维将成为下一个盈利点,而不是通过物流运营盈利

4、社会化营销和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将是未来物流营销的主流趋势,得粉丝者得天下

5、商业模式的变化,将是驾驭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的创新

6、众筹的思维、平台的思维、跨界整合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总结:

从工业社会迈向互联网社会,催生了众多商业的变化。物流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新的互联网思维会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诸多想象空间。现在的物流企业家,不仅仅要运营干得好,更要思维跟得上,互联网社会,商业瞬息万变,只有把持着“小步快跑、快递迭代”的思维,才能够保持着行业的发展的商机同行。

2014年,在中国物流界能够获得这样的商机的企业一定是那些走在创新前沿的企业,是那些敢于革自己命的企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看到机会的未必是最大的赢家,真正的商业形态是做出来的。今天,你可以不关注新商业,你可以不跨界思考模式颠覆,但移动互联确实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商业。等你有一天发现已经掉队了,那已经来不及了,互联网社会,完全不是按照常规的商业思维发展的。借用业界的一句话:优势打不过趋势,拥抱趋势才能赢在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35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