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钻戒是一场商业骗局?

为什么说钻戒是一场商业骗局?,第1张

钻石是炒作出来的,它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钻石的主要元素就是炭,在地球上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虽然钻石一开始被发现时很稀有,但是之后发现它的储存量很大,根本没有那么稀有。钻石之所以还有那么高的价格,完全就是被钻石商人炒作出来的。

一、钻石本身并不稀有

钻石就是碳原子的正四面体组合,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石头而已。本身钻石也没有那么神奇,现在人工合成钻石的工艺也非常高。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制作钻石的视频,最出名的当属于用人的头发来做钻石。据说由于每个人的头发中含矿物质的量不同,制作出来的钻石颜色也会不同。爱因斯坦的头发就曾经被做成了钻石,而且还是所谓的非常稀有的粉钻。

现在全世界钻石矿藏分布很广,平均到每个人头上都能得到一颗不小的钻石。这么大的存储量,如果不是有心人故意炒作出来稀有的感觉,钻石应该会像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石头一样,价格成倍的下跌。就像马达加斯加著名的水草玛瑙,那个价格便宜到让人觉得是假货。

二、钻石完全是被人为炒作起来的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家喻户晓,几乎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三岁孩童都听说过。但是,如果你拿着自己的钻戒去当初购买的地方要求回收,你会大失所望。那些人卖给你的时候是说钻石有价值,但是真正到了你要卖的时候他们就不收了。你所谓的钻石还没有它那个白金的戒托值钱呢,起码那个戒托是实实在在能够被回收的。

1870年时,金伯利钻石矿坑被发现,其中的产量让人吃惊。直到矿坑被挖空关闭,单这一个矿坑就产出了3吨钻石。为了不让钻石价格暴跌,钻石商人开始了行业垄断,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钻石都集中到了这些人手中。之后他们 *** 控了钻石的价格,利用广告效益将钻石和坚贞不渝的爱情捆绑到一起,彻底抬高了钻石的身价。

其实现在很多人未必不知道钻石是一场商业骗局,但是因为长期受钻石广告的影响,很多女孩子还是觉得爱情中没有了钻石就好像缺了点什么。虽然明知道是智商税,但是依然有人愿意去交。不过现在有些人的观念也在改变,大家觉得黄金靠谱多了。

钻石稀有、璀璨,通常被认为是高贵美好的象征,可又怎么会被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为什么称钻石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希望大家喜欢!

钻石的由来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的传说,同时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钻石不再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

钻石背后的秘密

钻石在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

十九世纪后期发生改变,因为南非居然神奇地发现了一座钻石矿,产量有几千万克拉。

这一下不得了,那些投资钻石的商人彻底懵逼。如果这些钻石进入市场,钻石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于是,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在1988年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从此钻石营销拉开了它的世纪大幕。

戴比尔斯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之后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出量,垄断了整个钻石的供货市场。最高时候戴比尔斯掌控着市场上90%的交易量。

如果买了钻石的人要出售掉,钻石的价格体系也会崩溃,所以要想稳定价格除了让别人买,还得不让他卖钻石。这怎么可能呢?可是神通广大的戴比尔斯就是做到了,这个超级难题的解决方案催生了这个世界最不要脸的组合,那就是把爱情同钻石紧紧结合在一起。

钻石被赋予的含义

因为钻石=美好+永恒,而爱情=美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开始打造所谓的钻石文化。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

1950年,戴比尔斯更提出了丧心病狂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通过这个营销,戴尔比斯一石三鸟。

通过各种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钻石和美好爱情的联系。婚纱照上新娘身着美丽的婚纱,一脸幸福的微笑,手上的钻戒闪瞎大家的眼。

1、 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2、 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什么,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3、钻石都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不会有人接手,因为那是你的爱情,那不是我的~

戴比尔斯的营销到这就算完成了吗,那这未免太小看它,戴比尔斯还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改变营销,再通过营销反控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发现一座更大的钻石矿,大量碎钻供应于世面。戴比尔斯吓得尿了裤子,马上同苏联订立价格同盟。

另一方面,为了不让钻石掉身价,营销广告顺势转向,强调碎钻一样高贵,钻石虽小依然代表高贵的爱情。钻石的珍贵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做工和切面,于是又炮制了大量行业的标准,如今你去柜台上听服务员向你扔出什么净度4C等专业术语,跟睁眼说瞎话的售楼小姐没什么两样。随后,钻石也彻底征服了底层阶级,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卖给穷人。

钻石的血泪史

钻石给戴比尔斯带来了无尽的利益,却也给广袤的非洲大地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倒并非戴比尔斯公司的错,而是军阀因为争夺钻石的开采和控制权开启了惨绝人寰的内战。莱昂纳多主演的05年的电影《血钻》就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因为钻石发生内战的国家典型当属安哥拉和塞拉利昂。直到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高三时候看到关于塞拉利昂内战文章的午后,那种头皮发麻的惊悚和不适。

塞拉利昂盛产钻石,因为钻石背后的暴利,叛军首领福迪·桑科联合利比里亚军事强人查尔斯·泰勒建立革命联合阵线。桑科利用军队压迫人民攫取钻石,又靠出售钻石获得的资金购买军火供养军队。

塞拉利昂的内战从1991年开始,持续了整整十一年,造成了5万人死亡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流离失所。其出产的钻石成为了无数恩爱的情侣手指的订婚信物,却也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吊诡的是,戴比尔斯也跳出来呼吁和平,在2001年签订《金伯利进程协议》,呼吁世界不要购买战乱国的钻石,买钻石只会让钻石的争夺更加惨烈。

几个卖钻石的商人摇身一变居然 *** 心起了世界和平,其背后的逻辑不言而喻,因为他们可以掌控消费者,却掌控不了军阀。倘若军阀大量出售钻石,也会让钻石市场失控,所以,封闭他们的出售渠道,钻石还是牢牢掌控在戴比尔斯的手里

多少年来,钻石已经逐渐绑架了消费它的人们。你以为女人看重的仅仅是钻石本身吗,错了,她们更看重的是你宁愿花掉三个月的工资差点年纪轻轻就过劳死而为她换来的一件爱情的象征。

如果你拿着本文去向你未婚的女友义正言辞地指出,买钻戒是一件傻逼的事情,那么这种行为才是真的傻逼,因为你的女友只需要看着你的眼睛说一句话就让你哑口无言,“是的,这很傻,可是你就不能为我傻一次吗?”

当把一种商品提升到文化乃至习俗的高度,你拥有的就是宗教般狂热和虔诚的信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41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