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体水平看,汉庭>格林豪泰>如家>七天
如家:作为携程系里的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酒店集团由携程和首旅集团于2002年创建于上海2007年通过收购七斗星超过锦江之星成为行业老大一直保持至今。2008年底如家推出中高端“和颐”品牌实施多品牌战略2011年5月又以4.7亿美元收购行业排名第五的莫泰扩大领先优势。目前如家以1300家酒店规模保持着行业第一的位置。
7天:7天连锁酒店是郑南雁离开携程后,于2005年在广州创办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自创立之初就以单一品牌快速扩张的策略和其独特的会员体系快速发展。2009年上市后通过加盟方式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目前以840家酒店的规模位居行业第二并继续保持行业最快的发展速度。
汉庭:汉庭酒店集团是继携程、如家之后,季琦创办的第三家美国上市公司。从最初的汉庭酒店到现在的“汉庭全季“、”汉庭快捷“、”海友客栈“汉庭走过了从中高端到快捷,再到覆盖中高端、快捷和中低端市场的多品牌发展战略。作为商务酒店的代表,汉庭以其稳健的风格保持较快发展目前其开业酒店规模达到560家左右。
如家、7天、汉庭三家酒店的伦理关系 :
季琦是携程、如家、汉庭(后改名“华住”)的创始人,因为被踢出如家了,所以创办了汉庭;郑南雁是携程的前营销副总裁,后出走创办了7天(后改名“铂涛”)。
后来,7天、汉庭在美国相继上市。而且,三公司之间的高管还互持股份。
帝王家还兄弟相残呢,何况这三家酒店最开始的定位都是经济型市场,自然免不了磕磕碰碰,打打杀杀了。
古往今来,打仗的最重要目的是干嘛——抢地盘!如家、7天、汉庭就开始了跑马圈地的混战局面。
本来还在优哉游哉细工出慢活儿的如家,一看7天、汉庭都冒头了,也开始紧张地走上扩张之路了。先后收购了七斗星、莫泰168酒店,在2011年如家全国门店超过1000家,规模领先于另二者。
另外两家也不甘示弱,尤其是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加把劲迎风直上了。7天、和汉庭都依靠单品牌战略迅速扩张,上市之后转多品牌路线。尤其是憋了一口恶气的汉庭,一路买买买,赔着本儿也要买,买到生活不能自理方才罢休。
就这样你来我往你追我赶,最后竟然成了国内酒店行业三巨头了,连续稳占前三名。以前老牌的锦江之星、新亚之星都被甩在了屁股后头。
这场面有点跟王老吉和加多宝掐架,而和其正消失了似曾相识。
这几家的关系本来就已经不清不楚的了,后来艺龙的加入,更着实洒了一把狗血。
汉庭酒店集团麾下有中端“全季”、标准经济型“汉庭快捷”和百元酒店“海友客栈”。此外,汉庭刚刚收编了星程酒店,今后定位为特色化非标准中端酒店。
品牌名称要分几个层级:首先是企业名称,然后是企业下属的业务板块品牌名称,再次是各个业务板块之下的产品品牌。这些名称可以完全一致,也可以完全不同。如果是单一品牌名称,则有利于市场认知,且由于只有一个名称,节省了很多营销费。“但这种过于单一化的命名方式等于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某一个产品或某一个板块业务发生问题,则殃及整个企业。反之,假如用多品牌,则可以多元化,不同定位发展企业的各个业务板块和产品,万一哪个品牌出现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其他业务。当然,营销费用肯定比较高。” 美国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徐沪初告诉本报记者,汉庭显然是为了多元化策略而选择了将集团名称和品牌名称分离,多品牌可减少品牌伤害风险,也可更清晰化各个品牌的定位。
当然,最关键的或许是汉庭更要规避经济型酒店的局限性。
“汉庭这个名字总给人经济型酒店的局限感,现在汉庭多元化发展后,还有中高端品牌和个性化品牌出现,这些都是有别于经济型酒店的,因此集团必须要规避这种局限性。”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指出,跨国公司通常会将集团和产品品牌名称区分,以突出集团的综合性,但有时也会故意将集团名称改为麾下品牌名称,关键看企业要突出什么定位。
“比如数年前,美国圣达特酒店集团,其原本麾下并没有奢华品牌,但在收购豪华温德姆酒店后,其希望给人高端综合酒店集团定位感,于是将集团名称改为温德姆酒店集团,这与汉庭集团的更名看似相反,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明确集团的定位。圣达特借麾下高端品牌突出自己是豪华酒店公司,而汉庭则是通过与经济型品牌‘脱离关系’来强调自己的综合定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